从1983开始(校对)第7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60/1178

  小旭盯着屏幕摆摆手。
  俩人一边亲了她一口,出门下楼。小莫开着车,奔昆仑饭店。
  张俪极少参加活动,隆达今年在京城拿地,中国会帮了点忙,此番邀请不好不去。她摩挲着许老师的手背,轻声道:“听说又开了家俱乐部,在长安大厦里,老板是陈丽桦。”
  “嗯,长安俱乐部,那帮人都是混大资本和政界的。”
  “她跟唐僧结婚了么?”
  “早就结了。”
  “哦,一个女人走到这步不容易。”
  “靠倒卖文物起家的,反正我不感冒。我手里要有件宝贝,饿死都不能卖,何况还没饿死。”
  许非拧开自己的保温杯,喝了口水:“现在老物件越来越少,市场反倒火了。以前一张齐白石两万,现在两百万。
  这次嘉德弄了张傅抱石的《丽人行》,说是傅抱石当年送给郭沫若的,但人家子孙说没送,只是暂留在郭家。
  现愣给拿出来拍卖,嘉德估价三百万,郭家开口就要九百万,后来降到七百万。”
  “那有人买么?”
  “陈东生到处找啊,找了一肯出七百万的买主,先把底价保住。到时看运气,嘉德也想破个千万记录。”
  “那你怎么没答应?”
  “你看我傻么?花一千万买这个。”
  许非嗤笑,然后叉腰,“我屋里挂着一幅《山鬼》我说什么了?我那还一箱子李可染、黄宾虹我又说什么了?”
  小旭不在,于是张俪啐了一口:“呸!瞧你那德行。”
  聊着聊着到了昆仑饭店。
  4天,8个专场,1600件拍品。分中国书画、瓷器玉器、鼻烟壶、珠宝翡翠、古籍善本等等。
  上午是瓷器玉器,人不少,港台南洋美国的都有。陈东生和王焱楠正张罗着,过来寒暄一番,毫不意外。
  拍卖之前,会做一些巡展和宣传。所以买家想买什么,心里都有数。
  坐了一会开始。
  上来就是一只宋钧窑大碗,口沿釉色姜黄,碗体为月白色釉。
  起价2万,喊完半天没动静,他叫个2万2,啪落槌了!
  噫,吓一跳。这会瓷器行情不太高,书画是热门。许非没钱是没钱的捡漏法,有钱是有钱的捡漏法。
  “恭喜666号这位先生!”
  跟着是一件雍正豆青釉盖罐,一件乾隆豆青釉月牙罐,他比较烦豆青釉,忽略过去。
  再来是雍正紫釉座天蓝釉八方缸,周长20cm,艳丽匀称,比较少见。底价18万,举了几次,许非又一叫:
  “22万!”
  “啪!恭喜这位先生!”
  嗯?
  他左右瞅瞅,是战斗力不行,还是看不上眼啊?那我就不客气了。
  “雍正釉里红三果纹碗,起价4万5……6万6,还有没有?恭喜这位666号先生!”
  “清初赤壁夜游犀角杯,起价2万!3万,恭喜!”
  “清中期模印葫芦双龙纹寿字扁壶,起价4万!再次恭喜这位先生!”
  许非跟吸水似的,哗哗哗拿了十多件,全是精巧别致,非常罕见的小物件。
  张俪无语,眨眼一百多万出去了,不过自家男人高兴就好。
  跟着又到一件,清中期的一对白玉摆件,一个是麻姑献寿,一个是寿星仙鹿。单件常见,一对比较难得。
  “起价10万!”
  “10万5!”
  许非又在叫,张俪皱眉,低声问:“你买这个做什么?你过寿么?”
  “我不过寿,别人过寿,不能多说。”
  “……”
  行吧,张俪也明白了。
  “叮铃铃!”
  正此时,她手机忽然响了,出去接了几分钟挂断,回来道:“《贸易报》孙岩君打的电话。”
  “干什么?”
  “他在长安俱乐部搞了个发布会,说有个弄互联网的要介绍产品。”
  张俪没啥兴趣,道:“要不你去吧?后天。”
  “行。”
第六百三十章
马富豪
  许非泡了两天,买了四十多件东西。
  最贵的是一个永乐青花缠枝花卉纹八角烛台,是永乐朝对外出口特制的一种器型。如今从海外回流,花了三百多万。
  张俪买了十多套家具,家具根本没人买,几千块钱起价,要不是她全部流拍。准备送到昌平的庄子里,以目前的存货,如果盖一座五进五出的宅子,家具足够用。
  总之,秋拍一共成交了两千多万,45%流拍,俩人贡献了六百万。
  傅抱石的《丽人行》如愿以偿,拍出1078万,一举打破书画价格记录。买主是京城的一家公司,一直拖着不给钱,在当时闹的沸沸扬扬,都是后话了。
  许非85年定居京城,到现在11年,收藏没断过。算算也有一千五百多件,瓷器、玉器、工艺品、杂项、书画、家具为主。
  而拍卖第二天,马卫都也来了,淘了几张油画。
  挺久没见,顺便吃个饭,饭后邀请许非去一个地方。在琉璃厂西街53号,一栋二层小楼,门匾蒙着布,里面好像刚装修完,飘散着淡淡的怪味。
  “这就你那博物馆?面积小点。”
  “四百多平吧。大了也没用,叫人寒碜。”
  马卫都领着走了一圈,道:“手续下月办妥,我准备先搞个明清瓷器展,你觉得怎么样?”
  “可以啊,年代近,瓷器也亲近。你这馆叫什么?”
  “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观复你知道么?”
  “《道德经》那个?”
  “诶,许老师学问就是杂。”
  老马不知是夸还是损,笑道:“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我这名就想了一个月。”
  “我倒挺好奇,你怎么想起开博物馆的?”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收藏不火的时候,我占了把先手,现在火了好歹做点贡献。”
  老马眯眯眼,满脸褶子跟真事似的。
  观复博物馆最早在琉璃厂,后搬到朝阳竹竿胡同华智大厦,之后又搬到大山子张万坟金南路。
  那会就大了,占地八亩。
  老马一方面可能有分享的意思,另一方面是给自己镀金身,搞个文化名人的身份。
  后来更聪明,实行理事会制,又搞了基金会。实际是左手倒右手,一种隐财、理财的高明手段。
  他的个人资产始终成谜,反正一直很有钱,都是倒腾古董赚的。
  等成了名人,慢慢就上岸了,靠文化衍生品、出书、上节目这些保持营收。
  “话说你的藏品不亚于我啊,有没有兴趣也搞个博物馆?”
  “我就算了,可能以后心血来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60/11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