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3开始(校对)第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1178

  陈小旭难以理解,却见那货已经把花抱起来,“两盆我都要了!”
  于是乎,许非花了十二块钱,又额外买了个小箱子,视若珍宝的把花放在里面。
  “你买它干什么?”
  “给我妈当礼物啊,鞍城可不常见这个。”他张口就来。
  君子兰是南非种,品种特别少,1823年才被发现。最初在欧洲栽培,1854年又传到RB。
  后来RB人在春城建伪满洲国,就将其进献给溥仪,成了宫廷御花,解放之后,便流入民间。如今主要种植地在春城,近年才慢慢扩散到各地,不过数量也很少。
  起码他在鞍城没见过……
  这两盆小苗,估计是哪个家伙手头紧了,把花也拿出来当。三块钱貌似很贵,但他心里清楚,真的一点都!不!贵!
  刹时间,他的气就顺了不少,当然还是惋惜,又一步三回头的蹭出了商店。
第八章
返家
  “轰!”
  “轰隆隆!”
  一辆绿皮车冒着烟气,闯进了午夜时分的鞍城车站。
  下的人不多,稀稀拉拉的,沿着明亮的站台走了一段,然后拐下台阶,这身子一转,仿佛就关了所有的灯,黑漆漆一片。
  一个值班人员拎着汽灯一晃一晃,为乘客指引方向,再往远看,就是车站门口还缀着些光亮。
  原本是傍晚到,结果火车中途故障,耽误了好几个小时。
  许非抱着小箱子,后面跟着困顿的陈小旭,俩人正发愁怎么回去,结果一出来,就瞧见两团黑影卧在广场上。
  陈小旭辨认了一会,试着叫了声:“爸?”
  “哎,等你们半天了!”
  黑影往前动了动,居然是许孝文和陈父,还带着自行车。许非心头一暖,连忙跑上前,“爸,陈叔,你们怎么来了?”
  “能不来么,左等右等也不见人,你妈非让我去铁路问问,这才知道火车晚点了。我跟老陈一合计,半夜也没有车,就干脆在这等吧……你买的啥东西,咋还装个箱子?”
  “买了两盆花给我妈种种。”
  “啊?”
  许孝文张着嘴,拍了下他肩膀,“真孝顺!”
  当即,俩爹载着俩孩子往回返,一路聊着京城见闻,面试过程。一听让把车票留好,都嘿嘿乐了几声,心照不宣。
  大街上十分悄静,路灯也不是那么亮,乌漆嘛黑的连条狗都没有。
  约莫半小时后,俩家在一条路口分开,许孝文又拐了一下,终于见了那条熟悉的巷子。不过与以往不同,今天好几家都亮着灯,还围着一群人吵吵嚷嚷。
  “嘎吱!”
  许孝文大腿一杵,停在巷口观望,“那不是老王家么,出啥事了?”
  “怎么了?”
  靠在老爹背上,眼睛都快睁不开的许非被惊醒,模模糊糊的就听有人喊,“耍流氓了!”“耍流氓了!”
  耍流氓???
  哎呀,你要是说这个我可就不困了啊!
  这货巴巴凑上前,只见一个光着膀子的中年人半瘫在地,被揍的鼻青脸肿,一群人围着指指点点,另有个年轻人破口大骂:“平时人模狗样的,一大把年纪能干出这事来,你就是个犯罪分子!臭流氓!”
  与此同时,院子里还传出一个娇柔的女声,“呜呜呜……你别说了,多丢人啊……呜呜……”
  许非一打听才知道,那老王是个木匠,在附近小有名气,也住大杂院。四十多岁了,没娶过媳妇,据说连女人都没碰过,一直老老实实,颇为本分。
  结果就在刚刚,老实人拿着把剪子溜进对门,把人家小媳妇儿的裤头剪了——小媳妇儿正在炕上睡着呢,裤头也正在屁股上套着呢。
  “奈何老夫没文化,一句卧槽走天下啊!”
  许非特神奇,这种操作简直清新脱俗,妥妥的流氓罪!
  父子俩抻脖看了会热闹,等到警察赶来才恋恋不舍的离开。他偷瞄了眼院里,衣衫单薄的女子梨花带雨,的确娇俏,而那木匠耷拉着脑袋,始终一言不发。
  他不由暗叹,只能归咎于时代开放,人的本性也在不断放飞。
  ……
  是夜。
  许非躺在外屋的小床上,明明身体很疲惫,却怎么也睡不着。
  来此一个多月,既让他感受到了这个时代的清新质朴,也见识到了这个时代的粗犷野蛮。
  农民,小市民,工人,知识分子,乃至上层领导,都像是一罐被闷久了的苍蝇,好容易见了一丝光亮,既蠢蠢欲动又担惊受怕。
  比如陈小旭,她报名红楼梦或许赌上了一辈子的勇气,她就必须要演上林黛玉。但对自己而言,只是现阶段的一种兴趣尝试。
  倘若他记得不差,红楼梦的筹备工作持续了一年多,要到明年四月份,才会在圆明园开办第一期学习班,九月份正式开拍。
  现在才六月,有近一年的空余时间。
  干点什么呢?
  上班是不可能上班的,走穴是不可能走穴的,他可不想跟着曲艺团东跑西颠,一点技术含量都木有。
  话说改革开放的过程,是先农村,后城市。
  目前,农村在从大集体时代往联产承包责任制过渡,部分农民的生活显著提高,成效显著,改革的重心已偏向于城镇。
  那些工厂、企业仍以国营为主,个体户、小商贩和小作坊也得到承认,但国家对私企却一直持暧昧态度。
  中央的政策是“不宜提倡,不要公开宣传,也不要急于取缔”,其实就是默许,但不鼓励。
  而事实上,私企在整个八十年代都很苦逼,要从九十年代初才开始迅猛发展。这年头最吃香的只有一个职业,倒爷!
  因为再过一段时间,国家就会出台一个非常关键的政策,价格双轨制。
  所谓双轨制,就是统一定价和市场定价共存,同一商品分成计划内和计划外两种,在计划内以较低的价格出售,在计划外则按市场价格出售。
  这给倒爷创造了充足的活动空间,什么水泥、钢材、电视机、缝纫机、石油,凡是个东西都可以倒腾,以至于造就了中国第一批权贵资本。
  倒爷要么是官倒,要么是官倒关系,背景要硬,人脉要广,否则当不起。
  比如刚出道的牟其中,他今年会从山城的一家工厂低价购买一批铜制钟,再高价卖到魔都,然后就因投机倒把进去了……
  不过呢,以上都是整个时代的大环境,具体到当下还真不确定。上头的政策一会松,一会紧,一会软,一会硬,浪头始终在变,没点逼数。
  “今年好像正打击经济领域犯罪吧,也不知道结束没……”
  许非回想起前阵子看的报纸,没得出啥有用的消息。自己肯定摸不着倒爷的层次,正好小打小闹,安全也有保障。于是又绕了回来,干什么呢?
  他望着黑漆漆的天花板,更无睡意,索性跳下床。
  贴门听了听,里面传出轻微的鼾声,遂拿过一盏旧台灯,找出纸笔,用被子一蒙。借着昏黄的光亮,许非在纸上勾勾划划,很快就完成了一张张古怪的设计图。
  “现在的人虽穷,但也没想象中的那么穷……”
  他咬着铅笔冒,也是有些忐忑,“姑娘们,别让我失望啊!”
第九章
没沟营
  许非啥都没有,只有一百多块存款。
  他认真考虑了各种可行性,甚至还想去乡下弄点花生瓜子,回来粗加工,再跑到火车站卖掉。后来想想性价比不高,也就作罢。
  而此刻,他正坐在去没沟营的客车上,看着一片连一片的城外荒野。诶,没错,就是老顾找龙的那个地方……
  没有辞职,更没跟家里人讲。
  父母支持他参演红楼梦,因为那是件正经事,并不意味着他们会开明到让自己的儿子辞掉工作,去干一票投机倒把的买卖。
  所以他找了个微妙的请假借口,去寻找红楼梦的感觉。
  一听就很扯的东西,居然被单位和家里双双接受——好吧,事实是反正就一打杂的,不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11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