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3开始(校对)第8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61/1178

  他要趁此机会将时代传媒推上巅峰,不仅仅是一家知名的民营企业,还有着承担国家任务和民族情怀的责任感。
  天下,会议室。
  坐满了传媒骨干,以及刚回来的张艺某。
  许非进屋,先问:“拍摄还顺利么?”
  “挺好,一部小片子,没以前那么累。”
  “章子仪怎么样?”
  “不错,小姑娘有那股劲,定成大器。”
  许非点点头,进入正题,道:“今天找大家来,两件事。一是千禧年活动策划,这个政府早就在做了,我们不便争抢,但在业务范围内可以添点喜庆。”
  早在1994年,就有人提出《筹备跨世纪千年之交百日活动的建议》,包括兴建中华世纪墙:在天安门城楼至南池子的故宫红墙上,镶嵌21块浮雕,一块一个世纪。
  后方案几经修改,选址在玉渊潭南门广场,央视和军事博物馆之间,名字也变成了中华世纪坛。
  哎,圣火现在还烧着没?
  “到时在中华世纪坛,肯定会有庆祝活动,我们争取承办一部分。另外自己的活动策划,目前有个四大名著音乐会,我还想了一个纪录片的点子,跟央视合作。”
  “什么纪录片?”
  “讲各地的美食和烟火味,以美食为依托,讲这个民族,这片土地,这群人的故事。你们有什么好点子,也可以随时找我。”
  许非顿了顿,道:“好了,这不是重点!
  京城申奥,大家都知道了。申奥必有宣传片,我们的重点是拿下这个宣传片,以及后续一部分的策划推广活动!”
  咝!
  张艺某瞅瞅四周,看来是落到自己头上了。
  “我会写一份材料,主动申请拍摄这部宣传片,以及相关作品……张导,有信心么?”
  “国家重任,不敢妄语,但如果真交给我了,一定竭尽全力!”
  “好!”
  张国师之所以叫张国师,不是因为他的电影,是因为奥运会,因为70年大庆……而上一次申奥宣传片,是一个美国华裔制片人自荐拍摄的。
  许非瞧气氛有点肃穆,笑道:“不用跟烈士似的,起码在2000年才能进行这些工作。我提前跟你们说一声,是让大家心里有个数。
  世纪之交,机遇难得,时代传媒是时候更进一步了!”
  一句话说的众人心潮澎湃,若是别的公司还差点,许总没问题。
  凭他的实力、手眼通天的人脉、大领导对其看重,弄个特别顾问轻飘飘啦!
  ……
  散会后,许非留下张国师。
  “新片有计划么?”
  “正在找。”
  他创作精力一直很旺盛,一部接一部,喜欢改编小说,自己没事就去书店淘货。按照历史顺序,他下部片应该是《幸福时光》。
  根据莫言小说改编,本山叔和董洁主演。
  这片怎么说呢?平平吧,不好不坏没啥劲。可能最大的作用,就是推出一位新的谋女郎,然后去祸害潘越明。
  详情满地都是瓜,不细说了。
  现在么,《幸福时光》就甭拍了。许非把剧本推过去,道:“试试这个。”
  “都市戏啊?”
  张艺某随手翻了翻,道:“你还真信得过我,还让我拍都市戏。”
  “开玩笑,《有话好好说》那是狗屁专家脏的,他们懂个屁!你别自己把自己局限了,先看看吧。”
第七百一十八章
12月
  《无名之辈》是部虎头蛇尾的电影。
  前面搞多线叙事,收尾的时候明显收不回来,只能强收,变得混乱尴尬。但不妨碍这是一部好片子。
  前一半尤为精彩,女主失禁哭泣痛骂那场戏、在阳台上拍照那场戏……直接戳进脑海,挥之不去。
  许非挪到这个时代,要做很多改编。
  比如里面的微信,得变成短信,再旁白配出来。还有陈建斌的协警身份,90年代是没有协警的,叫合同制警察。
  八九十年代两次严打,治安混乱,当时地方警力不足,就招了一批龙蛇混杂的人做合同警。
  后来大部分通过考试转成公务员了,当然还有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不细说。
  原剧本在结构上有问题,房地产老板那条线完全是废线,根本不用花篇幅描述,做个背景交代就好。
  还有结尾一帮学生冲出来打架,尬的要死。
  许非尽量使其自然一些,别这么突兀。老实说,《无名之辈》有观影门槛,不适合这个年代的多数观众。
  但也不绝对,比如把《大话西游》捧上神坛的那些大学生,就可能会喜欢。
  而且他不为票房,只为演示一下国内的类型片教学,让别人看看,故事片原来还能这么拍!
  为什么不拍石头?
  石头出现太早就可惜了。《无名之辈》商业+文艺范,演技的份量很重,可以冲奖的。
  ……
  凌晨。
  张国师花了一宿看完剧本,难掩此刻心情。
  貌似讲了一个沙雕的搞笑故事,实则是一群小人物挣扎无奈的现实。他又联想到当今社会转型,贫富差距云云,愈发觉得深刻。
  好本子啊,不愧是三级美术师!
  《有话好好说》之后,自己的创作激情消褪不少,《一个都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没有那种沸腾的感觉。
  现在又找回来了。
  ……
  没过几天,葛尤也看到了剧本。
  看的哭天抹泪,这就是许老师说的带劲的戏。喜欢的不得了,恨不得立即开始准备,请老师学口音云云。
  葛尤戏路不宽,但也没有那么窄。
  早期《烈火金刚》《黄河谣》《霸王别姬》《活着》,风格都不一样。后来拍贺岁片,人为的越来越窄。
  许非有意让他别磕死在贺岁片里头,多多尝试,比如《风声》。
  《无名之辈》这部戏,他可以演陈建斌的角儿,形象么……
  《卡拉是条狗》。
  ……
  莫名其妙的,公司流传起许总手里有个好剧本,张艺某执导,演员极其吃重。
  这本子也确实内部传了一圈,大部分战战兢兢,表示不敢演。尤其那个女角色,哇,只有一个头能动。
  唯独段龙这类戏疯子瘾头极大,想比划比划。怎奈许总尚未开口选角,只能憋着。
  这些年轻人签约公司,明白老板对电影、电视剧的态度。
  严肃剧,是给刘贝、王志闻这些准备的。娱乐剧,才是给自己留的。如果表现好,或者有意往演技派发展,也可以跨到严肃剧里。
  电影就不一样了,每一部都具备意义,不是随便拍的,要求也严。
  明白这一点,某些人就自我安慰的做一条咸鱼:我还是拍电视剧吧,电视剧挺好的。
  以前公司的剧,有一个五人制审核团。三人同意就可以立项,闹不准的上报许总。
  后来逐渐吸纳人才,加自己培养,形成以赵宝钢为首的九人团,包括管琥、孔升、侯洪亮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61/11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