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3开始(校对)第9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67/1178

  首先把笔记本电脑扔掉,租了一台大尺寸电视放宣传片。地板铺地毯,墙上贴照片,桌上摆着部分场馆的模型。
  那套茶器派上用场,弄了个沙发,现场烹茶。也给俩姑娘偶尔歇歇脚,她们平均每天要站10个小时。
  最后门口挂上俩灯笼,“中国小屋”就完成了。
  由于第一阶段的表现,其余四家知道有个又高又帅的中国男人不好惹,没再过来找茬。而中国小屋要开到10月1号,许老师不能陪那么久,只等万人签名结束,便申请回国。
  15号,悉尼奥运会开幕。
  很快诞生了第一块金牌,美国人在女子气步枪比赛中夺冠,韩国银牌,中国铜牌。但紧跟着在17号,第一次参加奥运的陶璐娜射下了中国队首金。
  上届在亚特兰大,中国拿了16块金牌,排第四。
  这届是28块,排第三。
  下届在雅典,32块排第二。
  等到2008,爆种拿了51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接下来的伦敦、里约热内卢,再没有这么好的成绩。然后便是2020年的东京奥运会,咦???
  ……
  18号,下午。
  酒店房间里,代表团领导开了个小会。
  “我们出发前,定了三项标准:画面多、特色多、宣传品多。负责设展的几位同志完成的很好,这几天不断有人跟我反馈,说你们展览太好了,怎么怎么样,还有沙发和茶水喝……
  哎呀,人性化!”
  同志们一阵轻笑,何振梁先生接话:“别小瞧哦,西方人很重视这些东西。像小许做的环保布袋,简直巧妙绝伦。
  人说打蛇打七寸,这布袋恰好打在他们的七寸上。”
  “是啊,在国内说国际化思维,总是一头雾水。出来几天就感受到了,老外的思路跟我们真不一样。
  我们在上轮评分中倒数第二,很多同志都有压力。其实不要紧,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国内的同志已经联系了亚特兰大、汉城方面的专家,我们也找了悉尼的相关人员。他们会聚集在京城,对我们上轮的报告逐条分析,看看究竟哪里高分,哪里低分。
  还有形象大使也批准了,第一位是程龙,正跟张艺某导演沟通,抓紧再拍些宣传片。”
  领导拍拍手,道:“好了,运动员已经上场,我们在场下也不能输。今天晚上要举行晚宴,招待各国的相关人士,大家都去。”
  中国此番两路人马:奥运代表团、申奥代表团。
  任务当然不同,一个明面,一个私下。说招待,就是跟各方人员打好关系,人际交往。
  不在丽晶酒店,在另一处地方。
  马晓芳和路五芸迅速成长起来,许非有意把她们打造成门面,精心化了妆容,伊莲赞助的服饰,跟参加电影节似的。
  大方得体,口语流利,在晚宴上博得了不少印象分。
  结束时约莫9点,代表团领导站在门口,把客人一个个送上车。
  俩姑娘笑得脸疼,一边揉脸一边回味:“哎呀,澳洲龙虾真好吃,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龙虾。”
  “嗯嗯,他们小龙虾也好吃!”
  “听说他们兔子多,我还想尝尝兔肉呢,居然没有。”
  “人家不吃兔兔,兔兔这么可爱。”
  “不是不吃,是吃不过来。澳洲才多少人口?根本比不上兔子繁殖……”
  许非忽然一顿,扬扬下巴:“哎,那人干什么的?”
  几人一瞧,马路对面不知何时聚集了四五个人,鬼鬼祟祟的往这边看,怀里夹着东西。
  不一会,又来了两个。
  好似早有准备,等这边客人数量最多的时候,突然把东西一举,竟然是横幅和标语牌。上面写着:
  “Dirty
Beijing!Smog
Olympic!”
  “Air
pollution—Made
in
China!”
  “No
one
in
Beijing!”
  这横幅一举起来,开始还没明白,有点懵。等看懂上面的意思,代表团无不义愤填膺。
  而那些人见他们望过来,嘴里哇啦哇啦高喊,明显在故意挑衅。
  “……”
  代表团强忍火气,继续送别客人:“让你见笑了,慢走。”
  西方这东西太常见了,搭眼一瞧就知道干什么的。有人明哲保身,不发表意见,甚至干脆匆匆离开。
  有人好心提醒:“不要发生冲突。”
  “感谢你的善意,慢走!”
  等客人全部走光,只留下代表团在此。
  那帮人愈发肆无忌惮,一个家伙还装作猛烈咳嗽的样子,忽然晕倒在地,同伴赶紧人工呼吸,其余的哈哈大笑。
  “草!”
  李伟撸袖子就要开干,许非赶紧拦住:“别冲动,冲动就上当了!”
  “没错,他们就是故意的,我们只要稍微做出过激行为,就会被无限放大,造成极其不利的舆论影响。”
  “先上车!”
  于是呼啦啦上车,那几人居然跟在后面,嘲讽声不绝于耳。
  仿佛隔了漫长时间才消失。
  气氛沉闷下来,一人挂断电话,糟心道:“警察说他们有自由表达观点的权利,没做出攻击行为,不能受理。”
  “艹!”
  “一丘之貉!”
  “妈的!”
  在国内看资料是一回事,亲眼见证又是一回事。
  许非也大开眼界,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西方XX势力!
  等回到酒店,又紧急开会,反复强调:一定,一定不要发生冲突!
  ……
  紧跟着第二天,第三天。
  那些人如同恶臭的蛆虫阴魂不散,甚至尾随代表团,在会场、酒店外扯起横幅。人从来不多,三四个,四五个的小团队,灵活自如。
  言语尖锐,恶毒,始终在企图激怒大家。
  某些西方媒体乐开了花,纷纷评论:
  “京城不可能胜利!他们的制度和思维方式,一定会产生失误!”
  “他们即将陷入被动,并一败涂地!”
  “全世界都在等着中国人犯错!”
  第四天,愁云惨淡之中,许老师来到了唐人街。
  曹老板的饭店外头,形成了一个小摊位,三张桌子,铺着红色的丝绸。旁边有牌子:“京城2008申奥万人签名活动!”
  凭借两大赞助商的影响力,每天请来一位运动员现场助威。
  今儿是女乒大魔王二代目,王楠。
  操着一口东北腔,坐在椅子上,特自来熟的招呼路人:“大姐签个名吧,支持一下申奥!”
  “哟,你是王楠吧?”
  一脑袋卷儿的大姐南方口音,兴奋的过来搭话:“你怎么在这里呀?”
  “我们搞签名活动,您歇歇脚喝口水,还有礼品呢。”
  “好好,我签一个……哎,能不能要一个你的签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67/11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