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诸天(校对)第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621

  ……
  人多力量大。
  修建一间学堂,对于村民们来说,不是难事。陈家沟里,并不缺少泥瓦匠和木匠。不到五天的时间,学堂和座椅都弄好了。
  陈正英召集齐了村里的孩童们,就等着秦至庸来讲课了。
  秦至庸拿着戒尺,站在讲台上,看着下面坐着的四十多个孩童。他们眼睛清澈明亮,童真无邪。
  秦至庸心中有了一种使命感。
  教书育人,是很神圣的职业。
  秦至庸说道:“孩子们,我们开始上课。现在我们学习第一个字……”
  没有拼音,秦至庸只能从简单的汉字教起。让孩子们死记硬背。
  这个时代,任何老夫子教书,都是用这样的方法。开始的时候,死记硬背,然后再谈融会贯通。
  秦至庸每天上午只教孩子们五个汉字,下午则是教他们做家务。不要认为做家务简单,心平气和地做家务,最能培养人的心性。
  俗话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能把家务做好,也是一种成就。
  《论语·学而》里有一句: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说的就是先把事情做完,把心性培养好,再来读书学文,就会日进千里,事半功倍。心性不过关,事情都做不好,就开始读书学文,只会增长浮华。那样有害无益。
  秦至庸是第一次教学生,但是他不希望自己的弟子们,成为令人讨厌的腐儒。他想要自己的学生,诚实,实干,知行合一。而不是只会巧言令色,夸夸其谈。
  ……
  这天上午。
  秦至庸给孩子们上完了课,走到村口,碰到了陈正英。秦至庸抱拳道:“见过前辈。”
  陈正英说道:“秦公子,你教孩子们很用心。这些天,我都看在眼里。”
  秦至庸笑着说道:“为师者,都希望学生成才,甚至青出于蓝。是我应该做的。”
  此时。
  一个年轻人风尘仆仆地从外面走到了村口,向秦至庸和陈正英问道:“请问,这里是不是陈家沟?陈正英前辈是不是住在这里?我叫杨昱乾,来找陈正英前辈拜师学拳。”
  秦至庸正要说话。
  陈正英上前一步,抢先说道:“年轻人,你来错了地方。这里不是陈家沟,村里也没有叫陈正英的前辈。”
  随后,陈正英又对秦至庸道:“秦公子,你不是说有事要先回去吗?我就不耽误你了。”
  陈正英担心秦至庸说出自己的真实身份。便想要让秦至庸早点走。
  秦至庸说道:“那晚辈就先告辞了。”他向杨昱乾点了点头,算是打过招呼,然后沿着小路,往后山二叔家里走去。
第20章
武学奇才杨昱乾
  杨昱乾看着秦至庸离开的背影,觉得这位道长气度不凡,或许是一位高人。
  陈正英对杨昱乾说道:“小子,你还是走吧。”
  杨昱乾小声说道:“这里不是陈家沟?可是,我问路的时候,那位指路的人,明明说了,陈家沟就是在这个方位啊。大叔,你知不知道,陈家沟在什么地方?”
  陈正英眼珠子一转,点头道:“知道。”
  杨昱乾一听,高兴道:“那大叔你认识陈正英?”
  陈正英点头道:“认识。我和陈正英是多年的朋友。你要去陈家沟,就跟我来吧。我为你指路。”
  陈家太极不传外姓人。
  陈正英是想要让杨昱乾知难而退。
  ……
  秦至庸回到后山,见陈正洲拿着柴刀和麻绳,准备出门。
  “二叔,你这是要干嘛呢?”秦至庸问道。
  陈正洲说:“家里快没柴烧了。我上山去砍点回来。”
  秦至庸看了看日头,说道:“都快中午了啊。要不,吃了午饭再去?”
  陈正洲说道:“下午去?下午更热。这该死的天气。你自己做饭吧。饭菜,给我留着就行,不用等我回来吃午饭。”
  秦至庸接过陈正洲手里的柴刀和绳子,说道:“二叔,让我去吧。我年轻,体力好,会多砍点柴回来。”
  陈正洲一瞪眼:“哦?你小子的意思,是说二叔我老了呗。来来来,咱们练练。看谁的拳法更厉害,谁的力气更大。”
  秦至庸摇了摇头,笑着说道:“比拳,就不用了吧。二叔,我用不了两个时辰,准会回来。”
  由于常年练拳的缘故,陈正洲的体力比起普通人强很多。秦至庸的拳术修为,和陈正洲不相伯仲,但是他的念头比陈正洲纯粹,性格更加柔顺,更懂得养生。
  秦至庸的身体素质,比起陈正洲强。并且,秦至庸的身体素质还在继续增强。通过修心,秦至庸得知,心态对身体素质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心理素质强大的人,身体素质绝对不会弱。
  陈正洲和秦至庸切磋拳术,不是一次两次了,他当然知道秦至庸的体能和力量强度。只是秦至庸没有争强斗狠的心思,每次都是让着自己。
  否则,陈正洲绝对不是秦至庸的对手。
  陈正洲叹了口气,坐在门槛上,说道:“看来,我是真的老了。岁月不饶人啊。”
  秦至庸笑道:“二叔正值壮年,怎么能说老了呢?”
  秦至庸刚转身准备离开。
  陈正洲把一个小布袋和一个水壶丢给秦至庸,大声道:“等一下。把干粮和水带上。砍柴是体力活儿,饿的快。带上点吃的。”
  秦至庸轻巧地接住布袋和水壶。
  水壶里装满了清水。布袋里有两个大馒头。
  “多谢二叔。”秦至庸说道。
  陈正洲道:“你帮我干活儿。该说谢的人,是我。”
  ……
  秦至庸可不像是其他书生那样,只会读书,十指不沾阳春水。
  干农活儿,他同样是一把好手。
  砍柴,不能乱砍。
  秦至庸专门找树上的枯枝砍。枯枝,没有水分,拿回去,就可以直接当柴烧。若是直接砍树回去,那就要晒个半年,才能拿来烧。
  到了山林。
  秦至庸手握柴刀,对着一个大树上的枯枝,挥出一刀。手臂粗的枯枝,轻易被砍断,切面很平整。
  懂行的人都能看出,秦至庸的刀功,非同寻常。
  “啊……”
  “小子,我要杀了你!”
  不远处,传来打斗的声音。
  秦至庸放眼望去,其中一人,正是来陈家沟想要拜陈正英为师的杨昱乾。
  另一人,面目狰狞,头发散乱,不像是善类。
  杨昱乾落魄地走到陈家沟,又饿又渴,还被陈正英欺骗。走到这树林里,遇到了强盗,真是运气不佳。
  秦至庸走了过去。
  杨昱乾先前在村口,和秦至庸有过一面之缘。秦至庸年轻,又身穿道袍,器宇不凡,给杨昱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道长,救命啊。”杨昱乾叫道,“这个人是江洋大盗。道长你抓他去见官。”
  那强盗瞪了秦至庸一眼,冷笑道:“小道士,识相点,就给老子滚。我和这个姓杨的小子有过节,你最好不要管。否则,老子连你一起收拾。”
  秦至庸一点不生气,说道:“想要收拾我?你还不够资格。杨昱乾的武功,足以赢你。”
  强盗嗤笑一声:“就姓杨的这小子,他能打得过老子?痴人说梦。”
  强盗再次向杨昱乾攻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6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