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诸天(校对)第4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621

  可即便如此,秦至庸现在的心境,就足以让他受益终身。练拳不到两年,就成为了拳术宗师。心境越高,懂得越多,秦至庸对古圣先贤就越是敬佩。
  永宁格格说道:“秦先生,你就不用妄自菲薄。你的学问和拳术修为,大家是有目共睹的。我想要请秦先生来做本格格的老师。不知秦先生意下如何?”
  秦至庸说道:“格格,你麾下的六位武术前辈,都是一等一的高手。若是想要学习武术拳法,请教他们足矣。格格想要学习太极拳,怕是要失望。我答应过陈正英前辈,不能将太极拳外传,还望格格见谅。”
  有些话,还是提前说出来比较好。不能传授永宁格格太极拳,秦至庸拒绝得一点都不含糊。
  学不到太极拳,永宁格格脸上闪过一丝恼怒。她长这么大,还没有人敢明目张胆地拒绝自己呢。可是,秦至庸偏偏拒绝了自己。
  被人拒绝的滋味,真不好受。
  不过,永宁格格毕竟不是普通女子。她深吸了几口气,说道:“秦先生,我没有让你传我太极拳。我是想要你教我读书。”
  秦至庸问道:“格格,朝堂上,有那么多的读书人,他们有的还是科举状元,精通四书五经。想要读书,格格在朝堂上随便找一个大儒即可。秦某现在毕竟是在端王府混饭吃,经常往格格府上跑,怕是有点不太方便。”
  说到朝堂上的那些所谓的“大儒”,永宁格格眼神中闪过一丝不屑。
  朝堂上的“大儒”,都是些软骨头,没有精神气。
  就算是二品高官,见到了永宁格格,都是畏畏缩缩,弯着腰,一脸的奴才相,脸上带着献媚的表情。
  让他们来教自己读书?
  若是读书人都是这个样子,永宁格格宁愿不读书。
  永宁格格猜到,秦至庸可能是个假道士,真实身份,就是读书人。秦至庸为什么要穿着道袍?永宁格格怕是永远猜不到,他只是为了不愿意留阴阳头发型。
  现在是道光年间。
  男子留着阴阳头,早已经成为了习惯。为了不剃发,打扮成道士装扮,怕是谁都不会想到。
  秦至庸身体端正,抬头挺胸,气宇轩扬,眼神平和而自信。不是那些为了迎合主子,蝇营狗苟的腐儒能比。
  腐儒是奴才。不是真正的读书人。
  什么是读书人?
  永宁格格觉得,秦至庸这样的人,或许才是真正的读书人。
  永宁格格有点无赖地说道:“不行。那些朝堂上的大儒我不喜欢。我就要你教我读书。”
  秦至庸犹豫了一下,说道:“那么,每个月我抽出三天的时间,专门来教格格读书。”
  永宁格格说道:“三天?太少了吧。”
  秦至庸说道:“少吗?我觉得不少。专心治学,三天足以学到很多的东西。心神分散,别说三天,就算是天天拿着书本死读,怕是也没有任何意义。”
  永宁格格点头道:“好。就依秦先生。不过,每个月的哪三天读书,我说了算。”
  既然永宁格格要自己教她读书,那么秦至庸就决定多给她讲一些“仁义”,“百姓为重,君为轻。”等一些理论。
第34章
冤家路窄
  秦至庸第一次给永宁格格讲课,是在当月的下旬。
  永宁格格本以为,秦至庸会和其他的老夫子一样,讲一些之乎者也,云里雾里的东西。
  事实并非如此。
  秦至庸讲的学问,浅显易懂,趣味横生,永宁格格完全是当做故事来听。
  永宁格格是成年人,心智相对成熟,用教小孩子的那一套,肯定是不行。
  因材施教,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
  正因为如此,才有“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的古语。
  秦至庸讲课的时候,没有把永宁格格当成学生,而是把她当成朋友,跟她聊天。在互动中学习,是最快乐的事情。事实如秦至庸的预料,效果非常之好。
  其实,秦至庸在给永宁格格讲课的过程中,自己相当于又把知识学了一遍。
  温故而知新。
  教人读书,同样是一种修行。但是不能误人子弟。
  秦至庸在永宁格格府上吃了晚饭,准备离开。
  永宁格格说道:“秦先生,你讲课真是有意思。明天你再来。”
  “可以。”秦至庸点头道,“反正每个月有三天讲课的时间。连续给格格讲三天的书,没有问题。”
  永宁格格脸上的表情一僵。是啊,每个月只有三天,用一天,就少了一天。连续三天讲课,当然是痛快,可是三天完了之后,怎么办?岂不是要等到下一个月。
  永宁格格眼神一阵变幻,最后说道:“那算了吧。明天你就不用来。我什么时候想要读书,再通知秦先生。”
  秦至庸笑着说道:“格格什么时候想要读书了,你自己说了算。”
  永宁格格盯着秦至庸离开的背影,一脸的恼怒:“秦至庸这个家伙,还真是油盐不进,比起那些腐儒,更加古板刻薄,冥顽不灵。”
  真正的读书人,修心强身,都是要注重规矩。儒家的“礼”,广义地来说,就是规矩,是行为规范。心有了规矩,就不会散乱,可做到正心诚意。身体有了规矩,就会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身形和相貌端正。
  两者相合,就可以做到身心合一,可提升心境体魄。
  讲规矩的人,往往给人一种不知变通,不近人情的错觉。因为讲规矩的人,有底线,有坚持,可以恪守心中的“道”。不会轻易动摇。
  心中有了“道”,就是圣贤。圣贤想要找到一个知心朋友,那是非常困难。
  于是,便有了“古来圣贤皆寂寞”这样的话语。
  秦至庸恪守心中的“道”,守着规矩,就是在一步步向古圣先贤们逐渐靠拢。可惜,能理解他的人,几乎没有。以永宁格格的眼界和格局,猜不到秦至庸所作所为的真正意义。
  ……
  只要是现实中存在的东西,都有一个极限。人的体能增长,也是一样。秦至庸现在就觉得,自己的体能逐渐到了一个极限。因为他已经感觉不到体力的增长。
  秦至庸知道,就算自己懂得了修心养性,克己修身,可是身体素质也不会无止境地增长下去。毕竟,拳法只是武术,强身健体可以,但想要把拳法当成仙术一样来修炼,获得长生不老的寿命和排山倒海的力量,绝对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
  人的体魄有极限,受到瓶颈约束。可是精神和心灵的提升,则是无上限。心理素质,精神修为,心灵境界,其实说的都是一种东西。当然,把人的意识当成灵魂,也无不可。
  人的心灵意识,真是一种神奇的东西。它介于真实和虚幻之间,不受物理法则的限制。甚至,时间和空间,对于心灵和意识来说,都毫无意义。
  体魄遇到了瓶颈。
  秦至庸便不再勉强,每日练拳的时间减少了。他现在大多数的时间,都是用来研究心灵和意识。希望自己能早日踏入到“定”的境界。
  只可惜,心灵的修炼,虽然没有瓶颈,但是其修炼难度,比起锻炼体魄,更加困难。
  想要定住身体,秦至庸现在可以轻易做到。
  无论是站,是坐,还是躺,他都可以做到一整天纹丝不动。可是想要定住心猿,根本就办不到。
  不管是儒家、佛门,还是道家,都有入定的说法。
  能入定的读书人,就是大儒,是圣贤。
  佛门弟子能入定,就是菩萨。
  道士能入定,被称之为真人。
  可见,降伏其心,是何等的艰难。若是能降伏其心,那就是巨大的成就。
  这天,秦至庸正在房间里看书。
  王府后院里传来了拳脚相加的声音。显然是端王和另一个高手在比武。
  秦至庸心中奇怪,端王爷的外家功夫,已经有了宗师的境界。一般的武者,可不是他的对手。整个京城里的拳术高手,或许只有自己才能稳胜他。
  除了自己,谁能和端王打得难舍难分,不分伯仲?
  秦至庸放下书本,出了房间,向后院走去。
  路上遇见管家,秦至庸问道:“管家,王爷和哪位高手在比武?”
  管家对秦至庸略微恭敬地说道:“奴才见过秦先生。王爷今天外出回来,在街上遇见当年的对手陈正英。王爷便把他请回了王府。这不,现在王爷正在和陈正英比武切磋。秦先生,你是咱们端王府的客卿,除了王府女眷的居住之处不能去,其他的地方,都可以随意进出。秦先生要是有兴趣,可以到后院观战。”
  秦至庸一愣,陈正英不是在陈家沟吗?他怎么到京城来了?
  端王请陈正英进王府?怕不是请,而是强制抓捕。
  秦至庸对管家笑着说道:“我现在就去见王爷。”
  ……
  端王当年狩猎,和陈正英交手,惨败在太极拳之下。秦至庸到了端王府,让端王暂时熄了对付陈正英的心思。可是,并不是说,端王就忘了此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6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