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诸天(校对)第4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3/621

  蜈蚣的眼神闪过了一下。
  刀芒是假的!
  秦至庸面带微笑,说道:“你总算把真本事亮出来了。你显出了本体,表面上是战力大增,可是也暴露了弱点。是我赢了。”
  凶悍的妖魔气息让秦至庸的精神幻境消失,周围的环境依然是皇宫。
  就在此时。
  秦至庸挥出了至强的一刀。
  这一刀,斩的不是蜈蚣的身体,而是它的元神。
  元神被刀意泯灭。
  轰。
  巨大的蜈蚣尸体撞毁了两座宫殿。巨大的响声,在整个京城里回荡。
  妖魔死了!
  皇帝和重臣们的心智恢复了清明。
  心灵之力覆盖整个京城,秦至庸把真相告知了每一个人。
  秦至庸飞到京城上空,力量汇聚一点,击穿了空间屏障。他离开了此方世界。
  生命不息,探索不止。
  秦至庸的求道之路,不会停下。
第十三卷
寻秦记
第416章
先秦圣贤,不做学生好多年。
  战国末期,齐国,稷下学宫。
  学宫南面五里处,有三亩田地的庄稼长得非常好,绿油油的,特别显目。
  秦至庸身穿粗布衣服,正在田地里锄草。
  来到稷下学宫已有六年,秦至庸拜在稷下学宫祭酒荀子门下治学。
  因此,秦至庸就成为了李斯、韩非、张苍的同门师弟。
  秦至庸的相貌如少年,风华正茂,但其实他的真实年纪比荀子还要稍微年长。
  只不过秦至庸有着接近400年的寿命,七十多岁的年纪,相对于寿元来说,的确只是相当于少年时期。
  能来到先秦时代,见识一下“百家争鸣”的思想和智慧碰撞,是秦至庸的幸运。
  只可惜,秦至庸没能早来几十年。
  秦至庸来到这里的时候,孟子已经过世了几十年。
  其实,秦至庸是最想拜孟子为师。
  毕竟,秦至庸修的就是“浩然之气”,和孟子最有渊源。当然,能拜在荀子这样的圣贤门下,也是万幸。
  秦至庸这六年来,专心治学,非常低调谦虚。他在稷下学宫,是最没有存在感。
  其他的人,都很张扬,只要稷下学宫里有集会,他们就会宣扬自己的思想和主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心思。绝大多数来学宫求学,宣扬思想,都是为了博得权贵和君主们的欣赏,好顺利踏入仕途做官。
  只有秦至庸是个例外。
  秦至庸目的明确,是要海纳百川,吸取百家学说的精髓,增长智慧,丰富精神世界,好让自己的心境得到提升。
  想要真正隐藏自己的学问,在有心人的眼中,几乎是不可能。那些不了解秦至庸的人,把他忽略了。
  可是荀子却知道,自己这个新收的弟子不凡。
  张苍喜欢算数,目前正在校正《九章算术》。
  李斯心机深,主攻的是帝王心术。
  韩非呢?则是对法家的思想情有独钟。
  说起来奇怪,荀子最优秀的三位弟子,都没有真正继承儒家的学问。反倒是小弟子秦至庸,把儒家的学问研究得最为深刻。
  荀子的思想很开明,不会干涉学生们的喜好。只要学生们愿意治学,不管是哪一门学问,只要他懂,就愿意传授。
  清朝时期的那些腐儒,和荀子这样的圣贤相比,可谓是提鞋都不配。
  李斯和韩非来到田边,冲着正在干农活的秦至庸喊道:“小师弟,老师让你回学宫。”
  秦至庸抬起头来,摘下草帽,一脸平静地说道:“两位师兄,老师找我可有什么事情?”
  做农活的时候,秦至庸的心灵,总是能在平静中带着一丝喜悦。这种喜悦的情绪,不但养身、养心,还能养神。
  通过在田间的劳动,到了秋天就能有收获。喜悦情绪就像是水满自溢一样,让秦至庸的身心都泡在甜蜜之中。
  他口中分泌出来的唾液,就像蜂蜜那般甜蜜。
  李斯说道:“不知。老师只是让我们来喊你回去。你见到老师,就能知道是什么事情了。”
  秦至庸扛起锄头,说道:“那就走吧。正好我的肚子有些饿了,需要回去吃饭。”
  韩非说道:“小师弟……以你的本事,只要想出仕……必定……能得到齐王的重用。”
  韩非有点口吃,说话断断续续。
  之前韩非和秦至庸讨论过法家的思想,秦至庸的言论比他这个喜欢法家学问的人,还要大胆。可是秦至庸对“法”的理解,几乎是到了前无古人的层面。
  秦至庸笑着说道:“师兄,老师的学问我并没有学完,目前我还不打算出仕。更何况,就算要出仕,我也不会在齐国。”
  韩非惊讶道:“小师弟不想留在齐国?那你……想要去哪一个诸侯国?楚国还是赵国?”
  秦至庸说道:“有机会,我打算去秦国。”
  韩非问道:“为何?”
  秦至庸说道:“因为秦国更有前途。我更看好秦国!”
  齐国的风气很不好,权贵和君主没有丝毫的进取之心。齐国有稷下学宫这样的学府,可召集天下英才为己用。有了人才,就有了一切,按理说,齐国是最有机会一统华夏。
  而此时的秦国有什么?
  秦国的人才没有齐国多,可是秦国的数代君主励精图治,到了秦王异人这一代,秦国的根基就算是打好了。嬴政登基以后,就能一统华夏。只不过嬴政还是个孩子,目前还在赵国沦为质子。
  回到稷下学宫。
  秦至庸遇见了邹衍正在讲学,推广阴阳五行学说。
  秦至庸见到了“剑圣”曹秋道正在给弟子们示范剑术。
  放下锄头,洗了手,秦至庸就去拜见老师荀子。
  荀子握笔正在竹简上专心书写。
  荀子头发花白,脸上没有多少皱纹,眼睛明亮有神,不像是普通老者那样两眼浑浊。
  荀子的身上,有着一股安宁的气息。荀子没有真气,没有武艺,可是他的心灵境界比秦至庸高了一个大境界。
  两年前,荀子的心灵达到了“安”之境界。
  秦至庸在荀子的身上,学到了许多的东西,可惜,心境这东西,真的学不来。哪怕眼前有个榜样在,秦至庸都模仿不来。
  荀子没有功利心,只是单纯地喜欢学问和教书育人,他的心灵非常纯粹,不含一丝杂质。
  荀子已经看破了生死和名利。
  “性命于我如草芥,钱财于我如浮云。”就是目前荀子的心理状态。
  这才是真正的无欲则刚!
  秦至庸的心理状态,其实和荀子非常相似,可惜他没有能看破生死。
  就差了那么一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3/6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