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下(校对)第3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5/962

  钱少少道:“由于,在灾难发生的第一刻起,蓝田县已经被军事管制,所以,外边的人直到现在,只知道蓝田县遭了灾,却不知道我们实际受损状况。
  我以为我们应该好好利用一下灾难,当别人都以为我们自顾不暇的时候,我们正好可以奋勇精进一下。”
  张明亮点头道:“我们制定了无数的计划,好多时机不好不能执行的计划,我以为可以执行了。”
  云昭皱眉道:“瞒不过西安城的那些人。”
  钱少少道:“蓝田县很大,西安城只是被波及而已,更何况,西安城也并非是毫发无损,丹凤门城墙垮塌了三十余丈,钟楼,鼓楼都出现了两寸宽的裂缝。
  各个坊间垮塌房屋不少于两千间。
  我们这里夸大一些说的过去。”
  云昭点头道:“那就如此上报,不过,我们目前最重要的事情便是减灾救灾,这是我们第一优先要做的事。”
  随着蓝田县各处的消息齐聚云昭书案,他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落地。也终于有心情向朝廷编造灾情了。
  据云昭奏疏上讲,蓝田县损失惨重,各处房屋倒塌两万余,压死百姓六千,受伤者不计其数,蓝田县城墙尽数倒塌……百姓露宿于野,有家不敢回,惨不堪言……
  总体上来说,这一次的地震是嘉靖三十四年华县大地震的余震。
  当时那一次剧烈的地震,山西、陕西、河南同时地震,声如雷。渭南、华州、朝邑、三原、蒲州等处更是天翻地覆。
  根据西安府志记载,那一次大地震压死军民八十三万,倒塌房屋百万余,波及三省一百零一个县。
  地方官在向皇帝禀报灾情的时候一般都会夸大几倍的上报,所以,云昭这些人的担忧完全是多余的。
  就蓝田县夸大了无数倍的灾情报告,夹杂在陕西,河南,山西,甚至四川,湖北等地官员的灾情报告中,毫不起眼。
  云昭很不明白,这次地震关山西,四川,湖北什么事。
  等皇帝旨意下达之后,云昭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只要地龙翻身,那就是皇帝的品德有亏。
  地方上就必须减免税赋,于是,河南,山西,四川,湖北减免税赋三成……至于受灾最重的关中,皇帝仅仅是下旨慰问了一下,并无减免税赋的好处降临。
  “这是你的错!”
  钱少少直言不讳。
  “是你把蓝田县受灾的状况写的太轻了。”
  “你想不想听听河南巡抚是怎么写的奏折?人家是这样说的:渑池地大震,地中若万马奔驰,尘雾障天。夜复大雨,雷电交作,民舍尽塌,压死三万余人……
  四川巡抚是这样说的:汉中地裂涌出黑水,鳅鳝结聚,不知何来。震时河水俱干……倾倒城垣、楼垛、堤坝、官舍民房并村落寺观,一时俱倒塌如平地。压死兵民三万一千余人及牛马牲畜无算。
  湖北巡抚是这样说的:……其时地裂泉涌,上喷二三丈高,遍地水流,沟浍皆盈,移时即消化为乌有。……合邑震塌房屋约数十万间,……其时死尸遍于四野,不能殓葬者甚多,凡值村落之处,腥臭之气达于四远,难以俱载。”
  “再看看你是怎么写的:各处房屋倒塌两万余,压死百姓六千,受伤者不计其数,蓝田县城墙尽数倒塌……百姓露宿于野,有家不敢回,惨不堪言……
  咱们蓝田县城本身就没有城墙好吧,曹化淳,以及东厂的番子都知晓,有这么一个漏洞,别的话人家都不信了。
  咱们全县死伤了六百余百姓,如此惨状,你说六千这实在是太少了,跟别人比起来,我们算是轻的,你这样写了奏章,就连孙传庭这个陕西巡抚都不好帮我们打圆场。”
  云昭瞅着钱少少拿来的消息喃喃自语道:“我已经觉得自己很无耻了,已经有些羞愧感了,没想到这些人根本就没脸皮啊!”
  钱少少叹口气道:“都想从皇帝这头瘦驴身上刮下二两油来,他们也不看看皇帝这头瘦驴身上还能刮下来油不?
  这一场地震,注定了杨嗣昌在河南,湖北剿匪徒劳无功,注定了洪承畴,孙传庭他们要回驻地就食。
  也注定了人家李洪基可以一飞冲天了,注定张秉忠可以放下所有忧虑兵进蜀中。
  阿昭,打败官军的不是李洪基这些贼寇,也不是这场地龙翻身,而是你们这群不要脸的大明官员。”
第十五章
法兽诞生
  灾难面前,最能体现集体的力量。
  而蓝田县的集体力量历来是强大无匹的。
  玉山城里倒塌的四百余房屋,在灾难过后两个月的时间里就重新矗立在原地上。
  玉山城里的砖瓦是现成的,木料是县城的,至于人……连云昭都亲自参与建造房屋之后,倾尽玉山城所能,在两个月的时间里重新修建好可以容纳两千人的人字梁柱结构的长排平房不算难事。
  废墟里面的砖瓦被捡拾出来,剩余的土坯被水泡软之后重新加高了地基,每家每户还空出一片院子,院子用木栅栏隔开,勤快些的人家已经在院子里种上了果树。
  这两个月里,蓝田县没有军事斗争,但是,整风运动却没有停止,云昭准备在这次重建工作中,将蓝田一家的信念镌刻在每一个蓝田人的心上。
  房子建成了,红砖青瓦煞是好看,一排排,一栋栋整齐划一,红砖砌造的门楼不算高大,却每家一个,如果门楣上再悬挂上“孝悌之家”或者“光荣之家”的小匾额,主人家出门的时候都会仰首挺胸,自觉高人一等。
  在大明世界里,想要人们放弃等级观念这纯属做梦,我家吃臊子面用的是肉臊子,你家吃臊子面用的是豆腐臊子都要拿出来比划一下的风气下,谈什么平等就是扯淡。
  玉山城的房子修建好了,蓝田县其余地方的房子自然也在紧锣密鼓的修建中。
  此次地震中倒塌的房子多数为土坯房,老房子,这几年新建的房屋大多数用了木料跟砖石,倒塌的不算多。
  新房子在建造的时候大家伙齐心协力,可是,房子建造好之后,官府宣布了分配方案,各地就乱了套了。
  以前,大家都可怜那些在地震中房子倒塌的人家,在房子建好之后,都以为这些人家会欠官府老大一笔钱……当大家伙听说这些住房子的人家只要付很少的砖瓦,木料钱,就能盖房,以后一月只需要给官府支付三十个钱,十年之后房子就归这家人所有的政策下来之后,在一夜之中,蓝田县又倒塌了房子一万两千多间。
  只是这一次,无人伤亡。
  云昭从工地上灰头土脸的回来之后刚刚喝了一口茶水,新来的秘书杨雄就拿来了一本文书请云昭签字用印。
  “怎么多了这么多需要重建的房子?”云昭匆匆看了一眼最后的统计数字有些无话可说。
  “一年三百六十钱,十年三千六百钱合五两银子,租房子住都赚大了,百姓就是这么算账的,他们很朴实。”
  云昭瘫在椅子上苦笑一声道:“难道就没有一个聪明人算一笔账吗?”
  杨雄笑道:“聪明人自然是有的,只是被百姓一拳打掉了牙齿,然后就不敢聪明了。”
  “他们难道不知晓集中居住之后,耕作的土地多出来不少,他们自己居住的地基面积其实是在缩小的吗?”
  “知道,可是我们修建的是砖瓦房,好看结实不说,布局合理,前面有院子,可以充当谷场,后院可以养猪,养鸡,有茅厕……最重要的,就是房子变成了红砖房!”
  云昭皱眉道:“把这个道理跟百姓讲清楚,要不然,我们需要建造的房屋会更多。”
  杨雄小心的看看云昭的脸色,低声咳嗽一声道:“建造啊,这几年咱们的砖瓦窑积存的砖瓦堆积如山,百姓们从秦岭里砍伐的木料有堆放六年的,这一次可以把这些物资消耗一空。
  砖瓦原本就是泥土,蓝田县窑口众多,人口众多,只要命令这些窑工们日夜制造砖瓦,就能把泥土变成钱,木头长在秦岭,数不胜数,只要命人进山砍伐,最后把砖瓦,木头变成我蓝田县实实在在的财富,这对我蓝田县有莫大的好处。
  如果可能,卑职建议再多修建一些房子。”
  云昭抬头看了看杨雄叹口气道:“人人都说玉山书院后面的毕业生总是比不上最初的三届,我很不以为然,现在看起来,确实如此。”
  杨雄听了并不羞恼,弯下腰施礼道:“请学长教诲。”
  云昭低声道:“你的建议其实很好,可以把我们这些年让给蓝田县百姓的利益再通过这样的方式赚回来。
  看起来似乎百姓有了房屋,我们获得了钱财,民众满意,官府满意,只有大地在受损失,而大地的潜力是无穷的,我们可以无尽的索取。
  这样做无可厚非。
  如果是大地主动赐予,我们当然可以这样做,可惜,这不是大地的赐予,驱动这一切的是我们的私心跟利欲。
  任何事情只要有我们人的参与,一件好的事情总会变成坏事。
  今天,你杨雄满足于从百姓手中获取三千六百枚钱,跟他们多余出来的土地,明天,你就会觉得这样来钱太慢,三千六百钱就会变成三万六千钱,你会为了节省更多的土地从而把平房盖成小楼……总之,从百姓手中取钱的法子总是会有的。
  如此一来,你们就会发现,官府的职责已经发生了改变,他本身是管理人民,帮助人民,保护人民的一个集团,有了利欲心之后,他就变成了一个从人民身上攫取利益的集团。
  这样的一个集团,跟大明现在的官府有什么区别?
  你们学过同样的课程,那么,你以为徐五想他们就想不到这样的敛财方式吗?
  他们的看法与你不同之处就在于——他们认为百姓的生活改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百姓们想要更好的房子,是因为他们生活已经发生了大的改变,这才主动去追求更好的房子,更加美味的食物,更加得体的衣着。
  我们是官府,我们只能引导他们去追求更好的生活,一切的变化都是出自百姓的自觉,而不是在他们身上使用计谋。
  我们所有的计谋都该使用在敌人身上,让他们感受到计谋的威力,感受到被我们算计的痛苦。
  而不是通过我们掌握的资料对我们的百姓使用计谋,这样的胜利毫无意义,总有一天百姓们会明白过来的,那时候,我们将失去最宝贵的人心,对一个官府来说没有什么东西比人心更加重要,失去了人心,就算我们的仓库里装了全天下的财富,对我们的事业来说,是有害的。
  就目前而言,蓝田县人刚刚脱离了饥馑之忧,我们需要在民间积蓄更多的财富,让百姓们相信我们说的每一句话,相信跟着我们,接受我们的统治,他们会得到前所未有的好生活。
  这就是我们这一次整顿蓝田县的目的所在。”
  杨雄听了云昭的话,沉默了许久之后低声道:“卑职还是坚持自己的看法,不过,既然县尊已经有了成命,我会将这件事情坦白的以文书的形式告知每一个蓝田县人,让他们做出选择。”
  云昭闻言笑了,指指杨雄道:“你在借势,是在借我蓝田县官府这十年来养成的大势,你应该抛开你的身份,亲自去百姓中间给他们讲述这个道理,看看他们会有什么反应。”
  杨雄笑道:“卑职只有一双眼睛,一个鼻子,恐怕经不起百姓群殴,卑职还是以为用官府的告示,告知百姓效果会更好。”
  云昭摆摆手道:“既然如此,你可以去试试,记住了,要公正,要坦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5/96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