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下(校对)第65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59/962

  说完这句话,韩陵山似乎完全失去了说话的力气,丢下背上的箱子,径直倒在锦榻上开始睡觉。
  夏完淳打开箱子,看到了一份诏书,以及一堆装着玺印的盒子。
  他没有看诏书,而是熟练地打开玺印盒子,一枚枚的欣赏这些用天下最好的玉石雕刻的玺印。
  皇帝死了,对夏完淳来说——一个时代就这样结束了。
  一个黑衣人推开房门看看夏完淳。
  夏完淳头都不抬的道:“皇帝死了。”
  黑衣人迅速离开了房间,不大功夫,在京城德胜门城楼上,就有一股狼烟冲天而起。
  很快,在地平线上又升起一股狼烟,假如人如果能像苍鹰一般在高空翱翔,那么,他就会看到大地上不断地有狼烟升起,一道道烟柱从京城开始,直奔西安。
  李定国看到狼烟升起,忍不住仰天长啸,他明白,从今日起,所有束缚在他身体上的锁链都会全部去除,从这一刻起,蓝田皇廷才是大明土地上唯一的主宰。
  从密云到京城,也只有两百里之遥,全军奔行到京城之下,两天时间足够了。
  张国凤瞅着狼烟长出了一口气,对李定国道:“我们要抢在云杨之前拿下京城。”
  李定国摩挲一下自己的光头笑道:“云秃还在山东境内,他不可能比我们快。”
  张国凤摇头道:“你忘记了云杨为了抢功,什么事情都能干的出来,为了下德州,他硬是下令炮火融城,将好端端的一座城池炸成了废墟。
  也就是因为这样,他的大军前进的速度极快,小心他后发先至。”
  李定国笑道:“李弘基的四十六万大军基本上全在京城,你说,他会向哪个方向逃窜?”
  张国凤道:“他只有一个方向可以走,也只有这一个方向能避开我蓝田的威压。”
  李定国大笑道:“山海关!希望李弘基能拿下山海关。”
  在李定国的大笑声中,狼烟继续向西北蔓延。
  云昭看到狼烟的时候,已经是三月十九日的下午了。
  狼烟出现在眼帘中的时候,玉山书院的巨钟开始疯狂地响动。
  所有在玉山的大里长以上官员都在疯狂的向云昭的大书房聚集。
  就连玉山书院里那些不轻易离开书院的老学究们也纷纷乘坐牛车下了玉山。
  等他们齐聚大书房的时候,却没有看到云昭的影子。
  云昭不在,众人又去了张国柱的国相府,同样的,张国柱也不在。
  问过秘书,却没有人知道这两人带着侍卫去了哪里。
  云昭垫着脚尖从一颗榆树上折下一个长满榆钱的树枝子,从上面捋下来一把榆钱放进嘴里,然后把树枝递给了张国柱。
  张国柱摘下一朵翠绿的榆钱放进嘴里慢慢嚼着道:“今年的榆钱格外的好吃。”
  云昭笑道:“是啊,就是春天来的有些晚。”
  张国柱道:“闰年罢了,是星象自我纠错的一个过程,明年,就没有这个问题了。”
  “崇祯皇帝死了……”
  云昭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脸上并没有任何快意的表情,淡淡的就像是在叙述一个事实一般。
  张国柱随手把树枝丢进溪水中叹口气道:“早死早超生,早死早结束痛苦,我想,他可能早就不想活了。我只希望不是韩陵山杀了他。”
  云昭摇头道:“我给了韩陵山最后的权限,如果崇祯不想死,他可以活,看样子,崇祯还是选择了殉国。”
  张国柱用脚踢走了一块碍事的石块,又用手搓搓脸道:“重担落在了我们的身上,以后啊,天下治理不好,没人再说是崇祯皇帝的不好,只会说我们蓝田无能。
  以后啊,遇到天灾,没有人再会说崇祯德行有亏,只会说是我们蓝田弄得天怒恩怨。
  以后呢,如果我们不能给百姓好的生活,好的秩序,等天下再次动乱起来,我们研制的所有杀人武器,只会让我们的世界死更多的人。”
  云昭看了看张国柱道:“我们是不同的,除过我们之外,大明没有人有资格来统治我们的世界。李弘基,张秉忠,以及刚刚夺权胜利的多尔衮都不成。”
  张国柱诧异的看着云昭道:“李弘基,张秉忠也就罢了,怎么还有多尔衮的事情?”
  云昭冷笑一声道:“假如没有我蓝田,夺取大明天下者,必定是多尔衮。”
  张国柱再次看看云昭那张严肃的脸道:“一百万建州人就能统治我大明?”
  云昭蹲在溪水便将滚烫的手沉没在水中,淡淡的道:“统治一个被打断脊梁骨的民族,一百万人绰绰有余。”
  张国柱不明白云昭为什么要在今天这样一个重要的日子里说这些晦气的话,就听云昭继续道。
  “我之所以会将权力归还给人民,就是想让他们挺起腰板做人,在这个世界上,骨气才是真正能让一个国家彻底站起来的根本。
  一个人啊,不能先长肉,一定要先长筋骨,只有筋骨强健,我们才会有足够的勇气面对世界,与西方的野人们划分这个美丽的地球!”
第一百零八章
巨舟上的肥老鼠
  “该干什么依旧按照计划去做什么,不庆祝,不缟素,大明皇帝死了,我们的事业才刚刚起步,戒骄戒躁,步步为营!”
  云昭跟张国柱从山里漫游归来之后,就由张国柱给等候在大书房里的蓝田官员下达了命令。
  命令非常的平实,枯燥。
  不过,也就是因为云昭以平常心面对崇祯自杀这件事,导致蓝田官方高涨的热情低沉了下来。
  然而,在蓝田之外,随着皇帝的死,人们掀起了各种各样的波澜。
  其中应天府的官员们在得知崇祯自戕身亡,且皇太子,永王,安王,下落不明,就本着国不可一日无君的想法,准备拥立新王。
  李岩,黄得功,刘良佐,以及刘泽清之子刘达这四个手握兵马的军镇一致认为应该拥立已经故去福王长子朱由崧为帝。
  然,南京留守朝廷认为,潞王朱常淓更加合适。
  就在他们正在争执的时候突然发现,蓝田大军已经出关,尤其是雷恒的南下军团,已经威胁到了江南。
  他们知道,一旦蓝田大军南下,不论是淮北四镇,还是史可法的南京军队,都没有办法抵挡。
  为此,史可法,马士英,姜曰广,王铎,张慎言,刘宗周等人商议之后认为,可以与云昭进行谈判,以保证划江而治为最终目的。
  原本,云昭对这样的议和半点兴趣都没有,当他听说前来议和的使者中间有左懋第,立刻就改变了主意,满口答应可以好好地商量。
  对于左懋第这个人,云昭垂涎已久。
  崇祯三年的时候,这家伙就是关中韩城县令,洪承畴之所以能在韩城大败李弘基,其中就有此人的功劳,此人在韩城被百姓奉为左青天,离职之时还被百姓们供奉进了先贤祠。
  洪承畴曰;初知韩城县,流寇三薄韩城,再躏其境,懋第率士民而战,身当锋,辄大破走之。
  关中保障,推懋第第一。
  云昭也知道左懋第凭借忠勇谋略,力保一方平安,且全力救灾,拯救饥民,算得上是大明臣子中难得的干吏。
  然而,此人最让云昭钦佩的是一身的骨头很硬。
  他这个时候本来应该出使满清,让多尔衮头疼,让无数大明降臣羞惭,却不知为何跑来了关中。
  于是,云昭便在欢喜与忧虑中静候左懋第的到来。
  蓝田各路大军的进展非常的顺利,尤其是云杨军团的行动力最让云昭欢喜,这一路军团自从离开了洛阳之后,便一路上猪突猛进,几乎以直线的方式从洛阳直抵保定。
  在短短的一个月的时间里,就已经彻底将李弘基的地盘分割为两段,并且与李定国军团对京城形成了上下夹击之势。
  京城一定要在短时间内拿下来,否则,李弘基会把这座城市毁掉。
  事实就跟云昭想的一样。
  以前的时候,云昭总以为农夫以为皇帝使用的是金扁担,金镰刀,用金碗吃饭,天天看戏,穿新衣服只是人们调侃农夫鼠目寸光的一种言辞。
  可是,自从李弘基进入京城之后,他发现,这好像是真的。
  京城的百姓们在衣服帽子上贴着顺民二字欢呼闯王进京之后的第十天就就开始后悔了。
  李弘基住进皇宫之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传召京城中最有名的戏子,裁缝进宫,为李弘基唱曲,裁衣,整日饮酒,听曲,似乎已经忘记了蓝田大军近在咫尺这件事,只想着尽量的享受,享受,再享受。
  李弘基看戏,听曲,喝酒,忙的不亦乐乎。
  他的部下们就更加的忙碌了。
  自命为宰相的牛金星,才进入京城十天时间,就收了六百多个门生,并且在门生们的怂恿下,开始着手大顺朝的第一次科考。
  事实证明,牛金星的文治是成功的。
  他出题定格,举行大考,为新朝“求贤纳士”。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59/96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