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下(校对)第71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16/962

  你如果杀的是贪官污吏,土豪劣绅我没意见。
  但是,你,无论如何不能通过杀害无辜百姓来完成你个人的宏图大志,以后,如果再有这样的人,我见一个杀一个。”
  张国柱幽幽的道:“如果有人杀我们的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呢?”
  云昭瞅着张国柱道:“那就更换你这个不称职的国相。”
  张国柱点点头道:“也好,至少,皇帝没有错。”
  云昭怒道:“我放弃了政务,不就是为了不犯错吗?”
  张国柱笑道:“我尽量做到不犯错。”
  云昭鄙夷的瞅着张国柱道:“你觉得天下这么大,官吏们有可能只做正确的事情,而不做错事?”
  张国柱无视云昭鄙夷的语气,淡淡的道:“只要规定足够详细,做正确的事情不难,难得的是做有利于百姓的事情。
  官员施政保证的是官府的下限,而不是上限,至于上限,与官员的能力以及操守有关。”
  听了张国柱的话云昭很是满意,这个人最大的好处不是肯吃苦,肯替皇帝背黑锅,最大的好处在于他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己为人处世的理论。
  这个就很不容易了,是政治成熟的最高表现。
  从他的话语里,云昭听出来了很多事情,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张国柱也不是吃素的,底下官员犯错,他不会容忍,或者纵容。
  这时候说为人民服务的政治理念是不合适的,人民还没有适应见官不拜这个最起码的事情,说官员是百姓的公仆这一套,估计是没有人相信的,就连云昭自己都不相信。
  在很久以前充任基层官员的时候,接受了很多年平等概念的云昭都没有从心底里认可这个概念,指望现在这群勉强脱离了‘千里做官只为财’的官员们接受根本就是一个笑话。
  云昭想要借助李弘基,张秉忠的力量彻底改造这个社会的努力其实只完成了一半,这一半就是长江以北,而江南的社会改造,依旧任重而道远。
  自己当了皇帝,自己亲自面对了严峻的社会现实,云昭开始理解后世那个伟人的很多让人感到疑惑的行为,他所有的做法,其实都是为了一个目标——改造社会,提升底层百姓的尊严,让所有有钱的,有权的,有学问的人与普通百姓站在一个起跑线上。
  这个过程是血淋淋且不被一部分人认可的,可是,放在历史的天平上衡量之后,我们就会发现,那一段时间,是人类社会相对公平的一段时间。
  给普通百姓一个新的起跑点,也是云昭目前要做的事情。
  如果跟不上,那就真的没办法了……
  而这,就是新王朝存在的意义,也是造反的终极意义。
第一百六十四章
新王朝,新污染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千古难题。
  旧有的王朝覆灭了,这是毁灭。
  就像着火的森林,大火漫卷之后,再来一场春雨,什么都会变成新的。
  可是,在这场森林大火之后,首先萌发的新芽是那些有着深根植物,所以,优势物种依旧是优势物种,一场大火毁坏了它的躯干,枝桠,只要春雨落下,他们依旧会生根发芽。
  新生的森林要比恒定的森林更加的有生机。
  这是云昭唯一能理解的事情。
  战争,饥荒,洪灾,旱灾,瘟疫摧毁了旧有的朱明王朝,而厌倦苦难,厌倦战争的百姓们还是在废墟上重建了一个崭新的蓝田王朝。
  当何腾蛟的脑袋在南昌被砍下来之后,朱明王朝最后的一丝烟火也随着何腾蛟的死亡,化作一道青烟袅袅直上九重天,最后化作虚无。
  在朱明统治天下的时候,云昭在鼓吹天下为公,可是,当蓝田王朝崛起之后,再下手去砍那些枝枝蔓蔓,会让云昭痛彻心扉。
  所以,对别人下刀子很容易,对自己……还是算了吧。
  就像张国柱说的那样,正确的事情不一定就是对百姓有利的事情,而对百姓有利的事情又不一定是政治上的正确。
  所以,这就是政治生活中的二元对立。
  云昭现在所处的外部环境要远比后世要好。
  如今的日不落帝国还什么都不是,还被欧洲其余国家的人认为是野蛮人,后来有滚滚铁流的罗刹国,在云昭眼中还只是一群披着野兽皮的野兽。
  至于强大的不像话的北美洲,现在,只要云昭愿意,派一个黑衣人团漂洋过海,就能把他们杀的干干净净。
  在这个时候,云昭甚至有足够的勇气与全球开战!
  要知道,蓝田县的一个普通富豪,也比欧洲的公爵,伯爵拥有更多的财富。
  即便是在大明最衰弱的时候,这个王朝一年的产出依旧占了全世界有效产出的四成。
  如今的蓝田帝国,才是真正的中央帝国。
  强大可以掩盖很多政治上的瑕疵,云昭只能做到这个地步,其余的,就要看这个王朝有没有自我纠错的能力了……云昭希望他能有……
  这就是为什么史书上最会把雄心勃勃的帝王形容成一个个悲剧人物的原因。
  有太多的事情没有做,有太多的事情拘于现实不能做,就像铁匠想要挥动万斤巨锤,农夫想要耕作全天下的土地,牧人想要牛羊满坑满谷,商人想要拿走全世界的钱财是一个道理。
  手握通天的权力,却徒呼奈何,听起来确实很惨。
  所以啊,云昭决定放弃。
  江南的读书人不愿意来蓝田任职,虽然这是蓝田不需要他们造成的后果,他们依旧向外宣传自己淡泊名利,只想写一本书藏于南山,供后世人发掘。
  也有人想要用戏曲这个新兴的文化方式来向世人倾诉一些什么。
  更有人愿意用自己手中的秃笔直述心怀,写下一首首悲愤的怀才不遇的诗歌,向世人控诉世道不公。
  不过,当他们家的孩子考入了玉山书院之后,他们又高歌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高人”的诗句,向世人展现自己心中的狂喜。
  “一次不忠,终身不用!”
  这是江南读书人揣摩云昭心思之后,给自己不能入仕找的台阶。
  这是一个很卑微的台阶,目的却非常的明确,他们不敢坏了自家子弟的上进之路。
  江南读书人群体还是很有自信心的。
  一两代人不能入仕这并不重要,反正,就读书而言,江南的文采风流要远远好过关中的那些土人。
  没错,大明朝南方的读书人就是这么看待北方读书人的。
  只是,他们不知道的是,云昭早就改变了读书的方式。
  如果那些江南的读书人用自己的那一套去教自家的子弟,后果一定很惨。
  云昭认为八股文最恶毒之处,就在于他教会了人们螺蛳壳里做当场的本事,把枝节末流上的事情做的花团锦簇,却没有了雄观天下的本事。
  夏完淳现在就有气吞万里如虎的气概。
  他不仅仅在建设从玉山城到凤凰山城,以及玉山到长安,凤凰山城到长安的铁路,还对蓝田县的经济结构做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他做的第一条,就是要把蓝田县境内的所有钢铁厂全部迁出蓝田县境,黑烟滚滚的钢铁厂早就成了蓝田县的毒瘤。
  这东西虽然贡献了不菲的税赋,可是,祸害环境也是凶猛如虎。
  自从看了钢铁厂周边大片,大片被硫酸烟烧死的树木,以及飘满了死鱼的河水之后,夏完淳搬迁钢铁厂的决心就坚如磐石。
  钢铁厂搬走了,钢铁制造厂也必须搬迁,然后,水力车床这些东西也要搬迁,至少,玉山城里不能再有这东西。
  一同被搬迁的还有造纸厂,羊毛纺织厂,缫丝厂,染厂,这些工坊。
  一个造纸厂排出来的废水足够让一条河的鱼虾没有任何活路。
  一个羊毛纺织厂排出来散发着恶臭的废水,足够让方圆两三里之内没有人烟。
  这些为了蓝田王朝开国做出过无法比拟作用的工坊,现在,与夏完淳期望中的蓝田县南辕北辙,也百姓们的矛盾也已经非常尖锐了。
  仅仅是钢铁厂,去年一年赔偿被他们污染了的百姓田地,牲畜,水井等支出,就有一万四千枚银元。
  整个蓝田县因为污染事件发生的斗殴纠纷就足足有一百余起。
  再加上关中人如今都在烧煤,一到冬日……惨不忍睹。
  刘主簿是做不了搬迁这些工坊的事情的。
  夏完淳没有问题。
  再加上这些年不再给这些迅速扩大法的工坊批地,他们自己也觉得工坊所在的地方逼仄的难以翻身,很快就沟通好了搬迁事宜,也找好了搬迁的地址。
  不过,这些工坊的首要要求便是铁路!
  工坊新搬迁的地方,一定要有一条铁路联通工坊与长安!
  其次的要求便是土地置换问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16/96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