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下(校对)第7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71/962

  由少数精英统治的国家,贵族,阶级这东西迟早会降临,他不会因为这些人出身于玉山书院就有什么改变。
  我相信,在我活着的时候,他们翻不了天,可是,我死之后呢?
  多多,该来还是会来,这不会有任何的改变。
  你莫要忘记,徐元寿先生一群人,他们其实也是旧文人。
  这么些年以来,我们不断地改革社会,可是,我们所有人都忽视了一个黑点——那就是玉山书院!
  如今的玉山书院已经成了培育官员以及特殊阶层的温床。
  这是不成的。
  老子来到大明,要的可不是当皇帝这么简单,老子要的是从根本上解决华夏一族长久以来的弊病!
  从秦始皇统一华夏开始,我们就在一个怪圈中不断的旋转,秦与汉没有差别,就连律法都几乎是相同的,所以灭亡的模样也差不多。
  以后的皇朝也是如此,唐皇朝已经极为强盛了,可惜,仅仅一场叛乱,就把这辉煌的时代给彻底埋葬了……
  华夏皇朝越是强大,他灭亡的时候就越是惨烈,带来的后果就越发的酷毒。
  三国战乱,五胡乱华,战乱南北朝,蒙古入侵,若大明没有我,最有可能侵占这片大地的人将是——多尔衮!
  这片土地又会迎来一个黑铁时代。
  现在,我并没有受旧文人的影响,韩陵山,钱少少,徐五想,段国仁,张国柱,韩秀芬,以及我们那些最亲密的兄弟姐妹们心中还只有我们华夏一族,只有天下百姓。
  这个时候,你夫君我是最强大的时候。
  这件事一定要尽早来处理,处理的晚了,我会担心我没有了这样的魄力。”
  钱多多哆嗦着道:“这会引起大乱的。”
  云昭瞅着钱多多平静的道:“能乱到那里去呢?”
  钱多多忽然想起自己已经很久没有见过钱少少,韩陵山,徐五想,杨雄……这些人了。
  “他们去做准备了?”
  “已经准备了一年了。”
  “夫君,不会出事吧?”
  “不会,徐先生他们必须接受这个结果。”
  “能不能缓缓,妾身去找徐先生他们谈谈。”
  “没时间了,明日的《蓝田日报》上就会刊登这份文书,秘书监也已经刊印了足够的教材,且已经分发到了各个县,很快就有无数的学堂拔地而起。
  徐先生他们能接受要接受,不能接受也必须接受。”
  钱多多抱起云琸,颤抖着对云昭道:“夫君,再想想,今晚我去跟冯英睡,您自己一个人多想想。”
  云昭瞅着狼狈逃窜的老婆,笑着自言自语的道:“皇帝还真他娘的无情啊——”
  清晨下了一场小雨,太阳出来的时候显得冷冷清清的。
  玉山城跟以往一样开始了他新的一天。
  无数人打着哈欠从家里走出来,该去官府上班的上班,该去做生意的做生意,一些不大的孩子从人群里挤出来,一路狂奔着散向四面八方。
  一边跑一边喊:“看报了,看报了,好消息,好消息,从明年起,将施行六年全民义务教育啦。”
  一些正在匆匆行走的官员纷纷停下脚步,从报童手中买到了报纸之后,就迅速打开了看了一下,只见头版头条上用最大的字体印着——关于施行六年全民义务教育的若干规定。
  看完这个消息之后,很多人第一时间先是转头看向了白雪皑皑的玉山,然后叹口气,继续去上班。
  得到这个消息的平民百姓却显得喜气洋洋的,有了这条律法之后,自家的孩子不论愚蠢还是聪慧都必须走一遭学堂,且必须在里面待够六年。
  孩子上学这件事,对于关中人来说,这已经是一个必须的事情,最聪明的孩子会进入玉山书院,次一等的孩子会进入各个大作坊开的学徒学校。
  不管是哪一个学校,都必须保证傻孩子进入了,能识文断字的孩子出来。
  徐元寿大清早就拿到了这份报纸,看过之后沉默良久,最后长叹一声,对仆人道:“去告诉校委会,我们马上召开全校教师会议。”
  仆人去了不长时间,玉山书院的钟声就响了起来,凡是看过报纸的先生们,一个个阴冷着脸,纷纷离开了办公室,向书院最大的会议室走去。
  没有看过报纸的先生,在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原本欢愉的脸色也立刻变得阴冷,不再说话,跟着众人去了大会议室。
  今天的《蓝田日报》秘书监特意多刊印了十万份,即便是早有准备,不到中午时分,所有的报纸已经被抢购一空了。
  居住在一家旅馆的孔秀自然也拿到了一份。
  看过报纸标题之后,脸色大变,一双手死死地捏住桌子,似乎要用尽全身的力道。
  桌子被他在不知不觉中抬了起来,等胸中翻腾的这股气消散之后,他毫不犹豫的跪倒在地,面向云昭大书房所在地,连连叩首,每一下都极为虔诚。
  张国柱的桌面上也出现了一份这样的报纸,他看了一眼就对秘书道:“拿下去吧,把今天要批阅的文书拿来,趁着没有人来我这里之前,我要把这些文书都批阅完。”
  黄宗羲人在玉山书院,也听到了钟声,他踌躇再三,最终没有进入会议室,而是来到火车站,买了最早一班的火车票下了玉山。
  “看看吧,这是陛下与国相府做出的最新决策!”
  徐元寿的声音还是那么清越,说完这句话之后,他就坐在座位上开始闭目沉思。
  小青看着族叔血迹斑斑的额头,不解的道:“云昭说了什么?”
  孔秀看着小青哽咽着道:“陛下,想不到陛下的心胸宽阔至此。”
  小青重新看了一眼报纸道:“这与我们何干?”
  孔秀眼眸中蓄满泪水,仰头看着天道:“老祖宗,您一生追求的”有教无类“将要真正实现了。”
第二百一十九章
比预想中要好
  云昭的基本盘在关中。
  只有关中百姓在这个时候才诚心诚意的认为云昭是他们的皇帝。
  离开关中,大明百姓对云昭的感觉就是恐惧大于尊敬,更谈不到爱戴。
  这跟蓝田皇廷与历朝历代在开国时候的做法不同有关。
  任何一个朝代在开国之初,都会施行轻徭薄赋,大赦天下,与民休息的策略。
  云昭没有这样做。
  关在监狱里的罪囚他并没有一股脑的都放出来,除过少部分被冤枉的案子得到更正之外,其余的罪囚还是罪囚,并不会因为改朝换代了,就有什么变化。
  即便是在朱明王朝极为腐朽的年代里,监牢里的坏人也远远比好人多。
  没有想象中全监牢里全是好人的景象。
  土地重新分配之后,税赋却没有变化,甚至比朱明时期还要多一些。
  实际上,崇祯皇帝末期,他已经接连下发了好多份减免税赋的文书,也下达了多次罪己诏,他想用这种方法让百姓们重新爱戴他这个君王。
  可惜,即便他已经把税赋减免到了一个夸张的地步,天下百姓依旧不喜欢他这个皇帝。
  因为,土地全在大地主,士人,以及宗亲,官员手中,这些人本来就不纳税,所以,他的努力全部白费了。
  较高的税赋有助于土地开垦,有利于百姓们开垦,种植更多的土地。
  所以,蓝田皇朝的恩典对于百姓也是非常有限的。
  只不过,官府对他们的帮助多了,比如兴修农田水利,提供良种,提供耕牛,农具……当然,这些东西都要钱,虽然到了秋里才收,可是,这样做了之后,就没办法收揽人心了。
  普通百姓的心上层人一般没办法理解,即便他们知晓,借用官府的耕牛农具,远比租用同乡人家的便宜,他们还是坚持认为,只要你收钱了,那就不欠人情。
  如今的蓝田官府,在他们眼中就是一个最大的地主,因为他们干的事情就是地主老爷才能干的事情,敬而远之是常态。
  而蓝田官府,也没有爱民如子的心态,张国柱带着人用了两年时间,制定了一套严密的办事流程,没有留给地方官府太大的自由发挥的余地。
  云昭一直认为,华夏社会其实就是一个人情社会,而在一个人情社会里面,就绝对做不到绝对公平。
  事实上,任何社会也做到绝对公平,只能说一个由条例,法规组成的社会,能相对公平一点。
  “云昭操之过急了。”
  钱谦益看过报纸之后,脸上并没有多少喜色,而是有些忧愁的看着柳如是,还哀叹一声。
  柳如是道:“这对老爷来说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
  钱谦益皱眉道:“我们还是被云昭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了,从今天起,我们与徐元寿一干人就成了生死仇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71/96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