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下(校对)第8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15/962

  可是,蓝田皇朝的收入并没有因此损耗半点。
  这里面的原因大明的很多有识之士都是心知肚明的,云昭仅仅是把国内的损失转嫁给了周边的国家。
  大明太大了,人口实在是太多了,当一亿六千万人要减税,国朝的收入又不能减少,那么,周边国家面临的局面将是灭顶模式的。
  至今,金虎也没有看到云昭有半点放过周边族群的意图。
  在西南,已经有太多,太多的人参与到了反抗大明暴政的队伍中去了。
  只可惜,这些反抗力量太过薄弱,在强大的大明军队面前,他们的勇敢与反抗就显得很是微不足道。
  如今,大明国内的民生已经步入了正规,大明国内的百姓已经恢复了自己的生产以及家园,那么,在这个时候,皇帝是不是就该考虑一下放松对异族的压迫呢?
  否则,长此以往的继续剥削下去,会有很严重的后果出现。
  乌斯藏已经完蛋了,蒙古已经完蛋了,建奴完蛋了,朝鲜完蛋了,安南完蛋了,西域在夏完淳这个心如铁石的少年去了之后,估计很快就要完蛋了,如果不出金虎预料的话,倭国不出十年,也会彻底完蛋。
  金虎相信大明强大的军队完全能做到让他的任何邻居或者敌人完蛋,可是,这样做的后果很麻烦,一旦大明在这些地方的力量被削弱之后,反抗将会如同燎原大火一般出现。
  当他们所有人联合起来的时候,金虎不觉得这对蓝田帝国是一件好事情。
  武力上的差距从来都不是反抗者失败的理由,当年,大泽乡戊卒手中只有木棒,叉子,他们一样结束了煌煌大秦。
  金虎在海边想了好久,终于提起笔向皇帝进谏,希望皇帝能够减轻对周边族群的压榨,将大明皇帝仁慈的光辉照耀在每一个人的身上。
  云昭对库藏大使提交的中华五年的财务报告展望,很是满意。
  只是兼任大司农的张国柱提交的农村生产进程调查报告让云昭很是不满。
  在他看来,大明的农村状况依旧不好,刀耕火种的状况依旧存在,生产力低下的状况依旧是普遍存在的,土地产出与人力投入不相称的矛盾也普遍存在。
  最让云昭不满的是,大明农夫们对于改变自己生活状态的意愿并没有他想象中那么强烈。
  明明可以去人烟少的地方利用牲畜耕种更多的土地,获得更多的收益,他们却不愿意离开人满为患的家乡,宁愿耕种很少的一部分农田混一个勉强温饱。
  如果人人都不肯离开家乡,那么,军队拿下那么多的土地又有什么用处呢?
  “加大自愿去屯垦区屯垦百姓的扶助力度,加大宣传屯垦百姓中最耀眼的明星,我希望大明的百姓能够明白,守在家乡,他们只能一辈子受穷,离开家乡,他们就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富足的生活。
  另外,准许官员,商贾在屯垦区获得一千亩以上的土地,准许他们自己处置屯垦区生产出来的粮食,准许他们在屯垦区的土地上自由种植经济作物。”
  张国柱在拿到云昭下发的这个文件之后,一刻都没有停留迅速来到了大书房,举着文件对云昭道:“陛下,你这是要祸乱我大明吗?”
  云昭瞅着张国柱道:“有什么问题吗?”
  张国柱吞咽一口口水道:“一千亩土地的限制不能放开,若是放开了,大明商贾会把手中所有的钱财统统投向农田,这是他们觊觎很久的好事。
  一旦钱财全部落在了农田上,那么,我大明刚刚兴盛起来的商业,工业,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我以为,在我大明粮食已经能做到自给自足的状态下,应该优先发展商业与工业。
  就目前的世界形势而言,商业,工业才是带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我们不能因小失大。”
  云昭摇头道:“当粮食的极大富裕没有出现之前,商业,工业的发展就没有继续前进的动力了,毕竟,很多东西都是只有在人们衣食丰足的状况下才能享用的。
  现如今,我们空下来的土地太多,百姓居住的过于集中,现在我们还看不到人口太多,城池无法承受的弊病,等到大明出现了人口百万以上的城市之后,你就会发现,商业,工业自然而然的会兴盛起来。
  不过,这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农产品已经极大富裕了。”
  张国柱坚决的摇摇头道:“陛下,微臣主张召开代表大会,我们要好好地讨论一下这个问题,我很担心,这项政策一旦出台之后,会改变我大明目前的稳定状况。”
  云昭点点头道:“准许召开,正好,我们上一个五年计划已经到了一个收尾过程,我们很有必要审视一下下一个五年计划,是否还要遵循旧有的轨迹继续下去。”
  张国柱道:“陛下说的是,我们已经努力工作了五年,确实到了正确看待一下过去五年的工作成效的时候了。陛下,这一次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限还是定在十月吗?”
  云昭瞅着张国柱笑道:“你等候这一天应该等候了好久了吧?”
  张国柱郑重的点点头道:“这是我蓝田皇朝与众不同的地方,我希望,这一次的代表们,不会像五年前的那一批代表那么愚蠢。”
第三十八章
工作总是要有一些成绩的
  “明目张胆的抢劫日子可能要到头来。”
  云昭放下手里的《蓝田日报》对同样拿着报纸在看的冯英道。
  冯英又看了一眼报纸上的大标题,就合上报纸道:“不是所有人能能接受云氏强盗家族奉行的道路,有些人可能觉得这样的行径与他们接受的教育相悖。”
  “欧洲的大航海时代已经开始了,西班牙人在百年前已经几乎杀光了阿兹克特人,要知道那还是一个拥有上千万人口的国度。”
  冯英吃惊的看着云昭道:“用枪,还是用刀?”
  云昭没好气的道:“他们把天花传染给了从未发生过天花的新大陆人,所以,死亡的速度很快,现在,英国人,在北方的新大陆也在做同样的事情。
  估计,用不了几百年前,哪里的印第安人也会死光,最终消失。
  不仅仅如此,欧洲但凡是有能力的国家都在向黑非洲进攻,仅仅是葡萄牙在过去的一年中总共从事奴隶贩运900趟,所贩奴隶卖价1500万镑,净赚1200万镑。
  殷殷鲜血,垒垒白骨,谁知道在波涛汹涌的大西洋的海底深渊埋葬了多少黑人奴隶的骨骸,现在,国内的这些人吃饱了肚子,就开始认为我们是文明人,要有别于奴隶贩子。
  天可见怜,我大明从未贩运过一个奴隶啊。”
  冯英笑道:“代表大会将要在今年召开,很多人的胆子也就大起来了,您再忍忍,明年再说。”
  云昭瞅着冯英道:“你觉得我会报复这些人?”
  “不会吗?”
  “不会,我只会教育这些人。”
  “有什么区别呢?”
  “当然有区别,教育的意义在于加深认识,重新认识,报复别人算什么本事呢?”
  “哦,既然如此,您准备如何教育这些人呢?”
  “派他们去事发地,看看真实的场面是什么样的,回来之后他们就能写出一篇篇精彩的文章了,并且从深处剖析整件事,从愤世嫉俗的骂人者,变成一个个很有深度的学者。”
  “这还不算报复?”
  “这不是报复,是给他们一个看世界的平台。
  目前我们所处的世界是一个黑暗的世纪,那一个国家都想成为世界的主宰,那一个国家都想拥有更大的话语权,与财富。
  因为人们突然发现,仅仅在自己国家做生意,是没有办法把生意做大的。
  同时,欧洲的学者开普勒发表了他的开普勒三定律,首次定量地提示了行星运动速度变化和轨道的关系,而运动速度变化又直接和作用力相联系。
  欧洲学者尼古拉·哥白尼的着作《天体运行论》被一个欧洲学者伽利略再次给翻出来了,他通过多年观测与计算之后认为《日心说》是对的。
  他还在比萨斜塔做了着名的双球试验,从而证明了果不计空气阻力,轻重物体的自由下落速度是相同的,即重力加速度的大小都是相同的。
  推翻了人们奉为圭臬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借直觉和观感作出过这样的结论:重的物体下落速度比轻的物体下落速度快,落体速度与重量成正比。
  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意味着欧洲人已经在天文学,算学,格物学走到了一很高,很深的程度,如果把这些学问在再做进一步的研究,世界很可能将会给我们敞开另外一扇大门。”
  冯英对云昭说的这些话,每一个字她都听懂了,可是,当这些字和在一起之后,冯英发现,她其实什么都没有听明白。
  “可以派人把这个叫做伽利略的人请回来。”
  云昭摇摇头道:“请不回来。”
  冯英皱皱眉头道:“那就抓回来。”
  云昭瞅瞅这个越来越和他心意的强盗婆子道:“他死了。”
  冯英有些难堪的道:“那就算了。”
  稍微停顿了一下,冯英又道:“夫君之所以在大明周边倒行逆施,完全是因为要跟欧洲人比一下?”
  云昭转过头幽怨的瞅着冯英道:“你也说我在大明周边奉行的是倒行逆施的政策?”
  冯英尴尬的笑笑道:“您确实有些急功近利了。”
  云昭叹口气道:“没法子,我们不去占领,欧洲人就会趁虚而入,天赐而不取,会受到天罚的。”
  冯英点点头,深以为然。
  对于国内的这点呼声,云昭其实是不在乎的,因为这些呼声在国内受到的支持力度,完全比不上批评他们的声音。
  云昭之所以准许《蓝田日报》把他们的文章刊登出来,其中鞭尸的意味很是浓厚。
  大明农夫都知道只要自家地里的庄稼长得好,谁去管别人家的地里的庄稼遭灾呢?
  所以,这样的辩论仅仅在学术圈子,以及官员圈子中间有一些影响,至于大明百姓,他们觉得这些人说的事情距离他们太遥远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15/96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