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珠似玉(校对)第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121


在晋鞅看来,京城中的男女比锦州男女心胸更为开阔,在男女忌讳之事上,也没有那么多讲究。或许是因为世家女儿们都很金贵,所以才会养成如此风气。
他沉默的看着那些跳舞的男男女女,见到杨垂文跳舞时,不小心与几位姑娘有肢体接触,忍不住想,这样的风流人物,哪里配得上久久?
“陛下?”周太后见晋鞅一直盯着别人跳舞,以为他也有兴趣,“陛下若是喜欢就去吧,今日君臣同乐,没有那么多的规矩。”
晋鞅朝周太后笑着摇了摇头,端起茶杯轻啜一口:“我看着就好。”
周太后以为他是因为身体的原因才不去,心里有些难受,扭头在刘姑姑耳边轻声说了几句。
“刘姑姑?”顾如玖见刘姑姑过来,疑惑的放下茶杯,“姑姑过来,可是有什么事?”
“还请县主原谅奴婢扰您雅性,”刘姑姑朝顾如玖行礼道,“太后请您过去陪她说说话,还请县主赏脸。”
杨氏朝顾如玖点了点头。
顾如玖回礼道:“不敢,陪太后是臣女的荣幸。”她站起身,理了理裙摆,便跟在刘姑姑身后朝太后坐的方向走去。
“久久,来坐这里,”周太后让刘姑姑在自己身边搭了椅子,让顾如玖陪坐在自己身边。待顾如玖坐下后,语带关切道,“你怎么瘦了这么多,可是近来没有好好照顾自己?”
“可能是因为最近长高了些的缘故,”顾如玖摸了摸脸,朝周太后挤出一个笑脸,见她眼中满是关切,低下头道,“家中出了这种事,大哥整个人几乎快要崩溃,我总担心他会做傻事。”
“你这孩子心思怎么变得这么重,”周太后心疼的摸了摸她的脸颊,“之瑀是顾家儿郎,即便现在难受,但也不会做傻事的。你现在正是长身子的时候,整日这么耗费心神,对身体可不好。”
“姑母说得这些,久久都明白……”顾如玖接过宫女呈上来的茶杯,苦笑道,“可是原本圆满的家里,少了一个活生生的人,我心里总是难受的。”
周太后把一碟糕点放到她面前:“这是我特意让御厨给你做的,尝尝吧。”
“谢谢姑母,”顾如玖捻了一块放进嘴里,只是这块糕点还没咽下去,下面就传来喧哗声。
她喝了口水,咽下嘴里的糕点,便惊讶的朝喧闹处望去。
今日还是太后千秋,又有这么多人在场,谁会糊涂得在这种场合上闹事。
“你走开!”吴冬芸气恼的推开司马香,面红耳赤的看着自己被撕裂的裙摆,“假惺惺的模样做给谁看?”
“吴姑娘,我很抱歉,”司马香落落大方的朝吴冬芸屈膝一礼,“若是你不介意,我陪你去后面换一身衣服。”
她没有说自己不是故意,也没有解释,但是这番举止放在别人眼里,却像是吴冬芸在无理取闹,而司马香在理智冷静的处理问题。
“呵,你陪我去,谁知道若是我跟你一块儿去了,会不会发生什么意外,”吴冬芸冷笑一声,把声音压低,低到只有她们两人能听见,“你以为我不知道你是故意弄破我的裙角,然后等我动肝火吗?”
司马香眼皮颤了颤,没有说话。
“全京城的人都知道我吴冬芸脾气火辣,说话做事不留人脸面,但不代表我脑子不好,”吴冬芸抬了抬下巴,朝皇帝坐着的方向望了一眼,“想借着我在皇室面前露脸,也要看看自己是谁。我若是有个秋后即将处斩的兄长,这会儿就老老实实待在家里,哪儿都没脸去。”
“吴姑娘,不小心弄破你的裙子是我的错,我向你道歉,但请你不要辱没我的家人。”司马香提高音量道。
“瞧瞧这种手段,”吴冬芸不屑笑道,“你好歹也是司马家的姑娘,用这种方法也不嫌丢了家族颜面?司马家几百年盛名,恐怕就毁在你这一家子人手里了。”
司马香紧咬下唇,一双美目沉沉的看着司吴冬芸没有说话。
“偏僻地方来的就是偏僻地方来的,即便是披着司马家的皮,也做不到司马家的气度,”吴冬芸冷哼道,“就你这点手段,我还看不上眼。”
说完,也不看司马香的脸色,拎着裙摆就走开。
有了这场闹剧,原本还在跳舞的男男女女也乐不下去了,于是三三两两的坐回了位置上。
司马香藏在袖子里的手紧紧的攥着,直到指甲刺破掌心,她才慢慢松开手,回头朝司马家大太太坐的方向看去。
司马家大太太面上带着笑,看不出喜怒,只不过她此时正偏头与身边一位夫人说话,看也未看司马香一样。
周太后看完这场闹剧,低头小声对顾如玖道:“久久,你要记着一个道理。真正聪明的人要学会看戏,不要去做那演戏的人。”
顾如玖浅笑着点头。
“这个姑娘可惜了,虽然有几分机敏,可是养在司马家三房,算是养废了,”周太后摇了摇头,“好好一个女儿,不想着教养她心胸仪态,反而让她小小年纪便有这般隐私手段,实在不像是世家做派。”
这场闹剧在别人眼里或许可能是意外,但是对于在宫中生活多年,见惯各种手段的周太后来说,这就是一场司马香自导自演的闹剧。
司马家想送姑娘进宫她是知道的,且不论她根本不想司马家的人入宫为后妃,即便司马家只是普通世家,但是像司马香这样的姑娘,也不太适合进宫的。
“她这般美貌,实在不该……如此。”顾如玖虽然对司马家三房的人没有好感,但是也不能睁着眼睛说司马香相貌不好。
周太后摇头:“再好看的男男女女,也会有变老变丑的一天。”
“长得美的人,到老也应该是美老人,”顾如玖说到这,鬼使神差的朝晋鞅看去,“比如说陛下这样……”
晋鞅见顾如玖在看自己,虽然不知道她在说什么,但仍旧回了一个温和的笑容。
见到这个笑,顾如玖心想,所谓秀色可餐,也不过如此了。
第39章
闹出这种尴尬事,在场诸位夫人顾及各家颜面,便装作什么都没发生。吴家太太的脸色有些不太好看,虽然还勉强维持着几分笑意,但是谁都看得出她不太高兴。在京城中,吴家虽然比不上司马家与李家显赫,但也是望族,并且在祖籍樊州也很有威望,底蕴十足。
吴家的姑娘都被养得十分金贵,所以眼见自家闺女被司马家三房姑娘算计,吴家太太心里自然高兴不到哪儿去。好在她记得今日是太后千秋,于是生生把这口气咽了下去。
一直都没怎么开口的李吴氏突然细声细气的笑道:“司马夫人家的这位侄女,可真是难得一见的标志人。”
司马家大房太太出身十分清贵,乃是秦林州郑家,秦林州郑家祖上出过很多史册留名的人物,郑氏的父亲是大丰诸多文人推崇的名士,所以尽管郑家人如今仍居秦林州,但是郑氏在女眷中却非常有威望。
李吴氏开了这个口,郑氏心里虽然清楚对方是有意嘲讽,却仍旧笑容得体的应对:“是三房教养得好。”
这话一出,在场诸位夫人顿时心如明镜,大房这是对三房心存不满了,若非如此,怎会轻飘飘的说这么几句话,就把李吴氏的话按下不提了?
杨氏冷眼看着李家与司马家的矛盾,低头吹了吹杯中水面上的茶梗。
旁边陈家太太看了眼司马家的人,冷笑一声,起身往后殿走去。只要想到她被司马家害死的女儿以及未出世的外孙,她便觉得司马家的人让她恶心得作呕。
杨氏见亲家离席,转身跟旁边的杨国公夫人说了几句话后,便跟了上去。
走到后殿,杨氏便听到陈氏的儿媳正在小声的劝解陈氏,她犹豫了片刻,还是没有站出去。陈氏的死,是陈家也是顾家的痛,可是对于陈家人来说,或许并不是那么想看见他们顾家人。
这并不是说陈家人不讲理,而是人的情绪有时候往往不受理智控制,也许陈家会想,是顾家没有照顾好陈氏,或者说,若是顾家不让陈氏去五庄观就好了。
实际上她也曾这么想过,若是那天不答应陈氏去五庄观就好了。这样陈氏就不会死,自己的儿子也不会伤心难过,整日低沉。
席上,顾如玖担忧的看着本该母亲坐着但现在却空荡荡的席位,直到杨氏回到座位上以后,她才松了一口气。
太后见她坐在自己身边,也心神不宁的模样,便道:“知道你舍不得你母亲,快去给她端茶奉点心去。”
“姑母别恼,我想给您倒好茶,”顾如玖站起身,给太后重新泡了一盏茶,才朝太后福了福身,“那臣女便依您所言,给母亲奉茶去。”
太后见状,对她是又气又好笑,于是挥手道:“快走快走。”
见顾如玖离开,太后脸上的笑意仍旧未散,转头对晋鞅道:“你可知我最喜欢久久哪一点?”
晋鞅正在偷偷看顾如玖的背影,听到太后问话,愣了一下后才道:“在儿子看来,师妹哪里都好。”
太后知道他是有意暗示自己那点心思,可就是装作一副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笑着开口道:“这孩子重情义,记恩德,谁对她好,她就对谁好。”
谁对她好,她就对谁好吗?
晋鞅若有所思的朝顾如玖看去,此时她已经坐在师母身边,小声说了什么,逗得师母露出了笑颜。
若是他对久久好,久久是否愿意做他的皇后呢?
“太后这般喜欢小姑娘,就加紧娶个孝顺的儿媳妇进宫,这样就有人天天陪着你说话解闷了,”旁边的平郡王夫人笑着道,“您说是不是这个理?”
周太后抚掌笑道:“此言有理,儿媳妇是该娶进宫了。只是不该来陪我,而是该跟吾儿好好过日子,举案齐眉,帝后同心才是。”
旁边几位皇室女眷闻言,皆笑着称是,又夸太后是个明理宽厚的好婆婆,待皇后进宫,定会与陛下恩爱和谐云云。
好话谁都会说,也谁都爱听,只是说了这么久,也没人打探出太后的口风,不知道她究竟属意哪家的姑娘。
笑闹了一整天,大家总算在太后那得到了一句准话,那就是皇室准备立后了。至于皇室有意求娶哪家姑娘,就没有人知道了,反正瞧陛下对司马家不咸不淡的态度,司马家是没什么机会或者可能了。
至于李家这次不知道怎么想的,除了李吴氏以及其他几位李家夫人以外,竟没有带未出阁的李家姑娘来,倒是李家公子来了不少,并且在今日大出风头。
自从两三年前李家大房的姑娘坠马而亡后,李家其他几位未出阁的姑娘就突然变得低调许多,在立后一事上,表现得也没有往日那般积极,不知道是真的放弃了与皇室联姻的心思,还是谋定而后动。
不管是哪一种想法,至少这做派比司马家三房好看多了。
傍晚时分,周太后起身,向诸位表示感谢后,就表示大家可以一块回去了。
凤驾与御驾在前,太后与皇帝起驾后,剩下的世家贵人们陪行在后,一起离开泰和别宫。顾如玖坐在马车里,听到泰和别宫突然传出焰火炸开的声音,她掀开车窗帘子,看着山间炸开的烟花在刚刚暗下来的夜色中似乎格外的落寞。
车队很长,需要她把头伸出去才能看到尾。她把头靠在车璧上,莫名想到晋鞅朝她伸出手的那一刻。
这几年以来,晋鞅对她十分照顾,就像是家中兄长般,温和又体贴。在他们两人的相处方式中,晋鞅总是担任着付出的一方,她是被照顾的一方。
或许是晋鞅总是冷静理智,不似其他世家公子那般没事还要斗诗赛马,让她几乎都要忘记对方还只是个不足十七岁的少年。
车轮咕噜噜前行,天色渐渐全部暗了下来。车窗外传来整齐的马蹄声以及侍卫们身上铁甲发出的撞击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1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