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作时光(校对)第1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5/190

  “什么误会,分明是怕我们考得太好,抢了谢家的风光。”陌生书生道,“几位兄台都是有名的学子,若是你们都被打压,我们这些学识平平的人,又怎能看到希望呢?”
  说到这,他掩面哽咽道:“可怜我家中老母,一直盼望我能金榜题名,衣锦还乡,谢家如此行事,我如何能完成二老的期望?”
  “抱歉,在下失态了,告辞。”说完,在其他文人同情的目光中,跌跌撞撞跑开了。
  “唉。”一位文人看着这个书生狼狈跑走的样子,忍不住叹息,“谢家一时半会这样便罢了,若是一直这样……”
  众人心头,顿时乌云密布,心生惧意。
  谢家还不知道,很多文人对他们已经产生了不满的情绪。应该说,谢家此时已经顾不上这些小事,他们所有精力,都放在了京城。
  听说有交好的家族来向谢家借书,谢家人虽然奇怪,但还是借给了他们。不过由于家里发生了大事,他们没有把这种小事上报给代理家族的谢幺爷。
  “你确定家主被软禁在京城了?”谢幺爷是谢家辈分最高的老爷子,早年在京城里任过职位,后来因与杜太师政见不合,于是告老还乡,在南方过着悠闲日子。
  “为了迷惑陛下,家主已经服下暂时能迷失心智的药物。”传话的人,是谢驸马身边的小厮,“可是陛下不仅没有因此放过家主,反而派了重兵把公主府重重围了起来。小人非常担心,陛下会因为谢二小姐的罪,把家主在京城里关押一辈子。”
  谢幺爷摸着花白的胡子:“备马车,老朽亲自进京,求陛下放家主回南方养病。”
  当年先帝差点废去陛下太子之位时,他也在朝堂上帮陛下说过话,希望陛下能看在当年的情分上,放谢家一马。
  谢幺爷带着几个族人,连夜赶往京城,全然不知谢家在读书人中的名声,已经渐渐坏了起来。
  家主不在,辈分最高习惯管着后辈的谢幺爷一走,谢家旁支几个纨绔子弟就活泛起来,在外面闹了不少事。
  有次喝醉了,还把一个敢冒犯他们的读书人,推进了河里。
  这个读书人挣扎了一番,便沉了下去。等其他路过的文人安排书童来救的时候,这个被推入河的书生已经被水流冲走,连尸首都没找到。
  文人们虽不认识这个被推入河的书生,但却见不得这种仗势欺人的事,跑去衙门报了官,哪知太守却说,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没有尸首就跑来报官,那就是污蔑。
  文人们被太守维护谢家的行为气得拂袖而走,回到河边时,见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妇人,跪在河边伤心痛苦,心中又愧又难过。
  心中更是发了狠,这次去京城,一定要考取功名,为这位失去孩子的老妇人讨回公道。
  没过几天,老妇人消失了。文人们私下偷偷打听,有说老妇人进京求大官住持公道了,有说老妇人已经被太守与谢家灭了口,无论真相如何,老妇人与那个被淹死的书生,就像是不值一提的蜉蝣,被谢家与太守忽视得彻底。
  文人们却是彻底寒了心。
  那几个推书生下河的谢家旁支,丝毫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甚至心生出老天都帮他们的错觉。不然为何刚好那个书生的尸首,就被河水冲走,一点证据都没有留下?
  南方发生的种种,并没有影响京城众人的生活。
  昌隆帝甚至特意挑了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把花应庭跟卫明月请进宫里,再次提起了婚期的事。
  “元溯这孩子是朕一手养大,年岁已经不小,婚事也该提上日程了。”昌隆帝搓着手,有些不太敢看卫明月:“钦天监算了几个吉日,朕瞧着都不错,两位爱卿也看看。”
  赵三财把钦天监算出来的吉日,准备放到花应庭手里,但是在走近花应庭时,他脚步顿了顿,转身双手呈给了卫明月。
  “五月初六?”卫明月皱了皱眉,“陛下,这个日子怕是早了些。”
  昌隆帝赶紧点头:“朕也觉得早了些,元溯乃朕之爱子,福寿郡主是两位爱卿的掌上明珠,朕自然想把他们的婚礼办得隆重些,这点时间朕怕准备得不够充分。”
  “当然,若是卫爱卿觉得这个日子好,朕就让礼部加紧准备,定不会委屈令嫒。”昌隆帝觉得,这种小事顺着卫明月完全没问题。
  毕竟卫卿家能够拳头碎大石啊。
  卫明月缓缓摇头:“陛下,末将以为,这个日子不够好。”
  “那……看看下一个?”昌隆帝忍不住抹了一下额头上的汗。
  “六月二十八?”卫明月想也不想就摇头,“六月暑气正旺,小女体弱,这么热的天,她坐在花轿里怕是受不住。”
  “卫卿家所言有理,朕也觉得这个日子不够好,一切以令嫒身体为主。”昌隆帝想了一下太子妃的吉服,大热天穿着确实难受。
  “七月天气倒是渐渐凉爽下来,只是这个月份不太好。”卫明月继续摇头,“腊月又太冷,依末将看来,明年三月正好。不冷不热,万物复苏,寓意也好。”
  明年三月?那岂不是要等上将近一年?
  他那不孝儿天天都想把福寿郡主娶回东宫,他这个当父皇的,怎么都要替儿子拼搏努力一把。
  “朕瞧着今年八月的那个日子也挺好,天气适宜,又是即将丰收的季节,寓意也不错。”昌隆帝干笑一声,扭头看向花应庭,“花爱卿,你说是不是?”
  花应庭莫名其妙地看了昌隆帝一眼,陛下,我的意见并不知道啊,反正我说了又不算。
  昌隆帝看着花应庭夫纲不振的样子,就知道这位老友是指望不上了,他鼓足勇气望向卫明月:“卫卿家,令嫒嫁进皇家,朕定会把她当做亲生女儿一样对待。”
  花应庭开始思索,陛下对两个女儿好还是不好?
  “八月确实是个不错的日子,只是……”卫明月怜悯地看了昌隆帝一眼,只是何必呢,早早让琉璃嫁去东宫,最后苦的只能是太子啊。
  “卫卿家没有意见就好。”昌隆帝拍了拍手掌,“既然我们两边已经说定,那朕就让钦天监把日子定在八月十二这一日,让他们好好算算那天的吉时。”
  “陛下……”花应庭忍不住开口,“末将以为,殿下与小女都还年轻,不必急着把婚期定下来。”
  “男儿先成家后立业,太子成了亲,朕也能早点把身上的担子交给他。”昌隆帝打断花应庭的话,“更何况太子已经二十又一,不算小了。”
  “可小女才……”
  “太子虽年长令嫒五岁,但年龄大些也好,大一点知道疼人,你说是不是这个理?”昌隆帝没想到花应庭竟然闹出幺蛾子,语重心长道,“应庭,朕这些年一个人撑着偌大的皇宫,已经累了。太子有了你跟卫卿家这样的岳父岳母,朕才勉强能松口气。我们既是君臣,又是好友,你就当是为了朕,就把婚期定下来吧。”
  为了儿子,昌隆帝连卖惨这种手段,都用上了。
  花应庭有苦说不出,陛下,末将就是为了您着想,才想把婚期延后啊。
  “一切都按陛下的意思来办。”卫明月沉默了片刻,对昌隆帝行礼道,“末将没有意见。”
  花应庭看了看夫人,又看了看满含期待地昌隆帝,缓缓低下了头颅:“末将,谨遵圣意。”
  陛下,末将真的已经努力过了。
  未来的一切,你都不要怪在末将的身上。
  送走花应庭与卫明月,昌隆帝整个人都松了一口气,他抹去额头上的冷汗,对赵三财道:“去把太子叫来。”
  太子一进宸阳宫大门,就见昌隆帝指着一大堆奏折道:“今天这些奏折,都交给你。”
  “父皇,儿臣忽然想起,东宫还有些事……”
  “朕已经跟你未来岳父岳母说好,婚期订在八月十二,你如果有意见的话,改到明年三月也是可以的。”昌隆帝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朕向来偏疼你,为了你出尔反尔也是做得出的。”
  太子转过去的身子,瞬间又转了回来,他笑容满面道:“是儿臣记错了,东宫那边没什么事,能为父皇排忧解难,是儿臣莫大的荣幸。”
  他走到桌边坐下,拿起朱笔唰唰写了起来。
  昌隆帝喝了一杯茶。
  昌隆帝吃了一碟点心。
  昌隆帝出去赏了一会儿曲,乐声时不时传进书房里。
  听完曲,他回来看着奋笔疾书的儿子,内心不由自主升起一股畅快。原来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是如此的美妙。
  “父皇,婚期您真的帮儿臣定下来了?”太子假装没有看到昌隆帝脸上灿烂的笑,手中的笔不停,“儿臣就知道,父皇待儿臣的爱,比泰山还要厚重,比大海还要宽阔。”
  昌隆帝:“呵。”
  别以为说好听的话,他就会帮着处理这些奏折。
  这种肤浅的讨好手段,太子从三岁用到二十一岁,他这个做父皇的,早就看腻了。
  “父皇,儿臣前些日子得了块好玉,请匠人雕成了一大一小两只瑞兽。”太子笑容灿烂,“儿臣让赵三财把这两只瑞兽摆到您的寝宫里,您若是喜欢就留着,不喜欢就扔去私库。”
  昌隆帝想起太子还小时,得了新奇玩意儿,总会给他留一份。就连抓虫子,都会特意多抓一只给他带回来。
  一炷香后,昌隆帝看着时不时揉手腕的太子,默默坐回了御案旁,拿起了御笔。
  算了,儿女都是债啊。
  作者有话要说:  昌隆帝:给人当爹不容易啊。
  花应庭:给人当爹当臣子真不容易啊。
第110章
善良的太子
  皇家学堂内,
其他皇亲后辈正在院子外打闹,谢世子沉默地坐在走廊下,
双眼无神。
  “谢世子。”一位皇族远亲小辈走到他面前,
“下午我们要去练武场学习骑射,听说卫将军会来给我们授课,
你去吗?”
  谢世子骑射功夫非常差,
也不喜欢学这些。可是进了皇家学堂以后,他发现京城的这些皇亲国戚都会一些拳脚功夫,
甚至以文武双全为荣。他们中间有个小世子习得一套好剑法,在学堂里人气很高。
  “去。”谢世子知道自己不能任性,
除了努力让自己看起来合群以外,
他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
  学堂里其他人虽然表面对他客气,
但他看得出来,这些人大多都不敢与他来往密切。这是他第一次体会人情冷暖,以及皇亲国戚们的虚伪。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5/1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