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杨国舅(校对)第1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9/453

  但此时吐蕃的注意力放在了五诏作乱上,后续并未派出援军,导致王昱的作战计划再次落空。
  战事陷入僵持。
  王昱怕麾下将士出现大面积伤亡,影响后续金川防务,没敢发动攻城战。如此一来,来自朝廷的压力便全部压到王昱肩上,本来王昱出兵就未征得朝廷同意,信安郡王到蜀地后还未跟王昱会面协商,这次王昱属于“私自出兵”。
  ……
  ……
  成都戒严多日。
  城内人心惶惶,前线传回的消息不多,谣言却满天飞,百姓们今天听说朝廷兵马取得胜利,明天就听到王昱吃了大败仗。
  还有传闻说吐蕃派了十万大军准备出兵剑南道西北边陲的安戎城,从松州、茂州一线进逼剑南道腹地,首先切断成都与长安的联系,传得有鼻子有眼,这消息迅速成为最让成都百姓担惊受怕之事。
  王昱不在,以其倨傲的性格,不取得胜利不会告知百姓真相,对治下民众并未有同舟共济的想法,说白了就是从来不把百姓当回事。
  上行下效,节度使府对于辟谣兴趣全无,使得寻常百姓只能靠口口相传打探情况,谣言越传越离谱,到后来连州县官员都以为吐蕃大军就要杀来了。
  王籍作为少数对前线军情知根知底之人,也未意识到正视听的重要性,他还忙着找寻杨云,寄希望于“武尊真人”师徒能给战局带来决定性的变化,但无论如何找寻,都没发现杨云下落。
  “真是奇怪了,人还能凭空飞走不成?”王籍冲着公孙简大发雷霆,怒斥道,“你们是怎么办事的?找个人都这么难?”
  公孙简道:“公子请息怒,姓杨的小子可能已不在城内,或者他有意躲了起来,换作旁人或许没那能力,但这对师徒本来就神神秘秘,他们……若是存心不让人找到,还真不是什么问题。”
  王籍道:“他为何要藏起来?”
  公孙简摇头叹息不语。
  王籍从公孙简这里探听不到杨云的下落,又去找刘元卓,他之前便委托刘元卓帮忙找寻。
  刘元卓见到王籍后,脸上满是回避之色,好像有什么事情不愿告知王籍。
  “刘兄这是怎么了?莫不是杨道长他……出了什么事?”王籍紧张地问道。
  刘元卓道:“有件事,望王兄听了不要着急。”
  “说。”
  王籍越发着紧了。
  刘元卓无奈道:“舍妹无意中提及,说是杨道长失踪前夜,他二人曾谈及有关会野城的战事。”
  “嗯?”
  王籍不太理解。
  刘元卓道:“当时杨道长说,他的师尊……也就是武尊道长曾卜卦……乃大凶之兆。”
  王籍摆摆手:“这种巫卜之事,未必可信。”
  刘元卓稍微松了口气,道:“在下也是这个意思……但以舍妹所言,武尊道长的卦非常灵验,为了师门存续,不让杨道长牵涉进此战,要他回避……武尊道长亲赴前线,希望能凭借一身道法修为,化解此战凶险……”
  王籍对杨云和松梅非常推崇,霍然起身:“既然早就算到此战凶险,武尊道长为何不及早提出来?”
  刘元卓道:“王兄试想一下,战前谁人能直接言凶?再者武尊道长不也亲自往前线化解灾劫?”
  “这……这……”
  王籍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来回踱步,口中喃喃自语,“旁人说的我定不信,但是武尊道长说的,我却不得不信,现在战局变化多端,时间拖得越久对我军越不利,看来可能真要应验了……”
  刘元卓试探地问道:“不如早些劝说令尊撤兵?”
  王籍摇头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我去说纯属徒劳……不过关系重大,总归还是要对家父有所提醒……令妹可有说过杨道长到何处暂避?”
  此时刘元卓已知杨云随同自家商队离蜀之事,但他怎么敢在王籍面前明言?当即摇头表示不知。
  王籍苦恼道:“我就说他师徒二人是高人,家父总不信!”
  刘元卓问道:“那王兄准备如何?”
  “我要赶紧回府去给家父写信,尽量劝说他罢兵撤回,即便家父不撤,也要让他有所防备。”王籍道。
  “那恭送王兄。”刘元卓起身相送。
  ……
  ……
  王籍离开后,刘元卓又去见刘清媛。
  因跟杨云夜半相会且助其离蜀,还有便是不肯嫁入王家,刘清媛被父亲禁足,不允许离开闺房,更别说离开府门了。
  刘元卓见到妹妹时,发现妹妹闷闷不乐坐在地席上,吹头不语,看起来没精打采。
  “王三公子之前来过,我把你告诉我的事,转告他了。”刘元卓道。
  刘清媛惊讶地抬起头来,问道:“你告诉他……说是我把人送走的?”
  刘元卓怒道:“若告诉他这个,我们刘家日后如何在益州乃至剑南道立足?王三公子很想找到姓杨的,说是姓杨的能帮节帅取胜……”
  “痴心妄想……这会儿人恐怕都要出蜀地了吧?”刘清媛冷笑不已。
  “姓杨的是否能帮助西川战事取胜我们不管,现在关键是我们对不起王家……这个消息定不能外泄……另外,道士卜卦之事不可尽信!”
  刘元卓忧心忡忡地道。
  刘清媛纤手抚腮,若有所思:“若是此战大唐败了,王家落罪,是否我就不用嫁去王家了?”
  刘元卓厉声喝道:“战事未开打,怎先言败?节帅于朝中声望卓著,只要不是惨败,定不会因此落罪……刘王两家联姻之事乃板上钉钉,你只管等节帅带兵回城,到时你就嫁过去,在这之前你别想出这院子!”
第一一四章
吃好玩好
  商队由山南西道的果州、渠州一路行至山南东道的万州,自万州上船,沿江而下,真正让杨云体验了一把“千里江陵一日还”的极致速度。
  从万州坐船东进,顺水行船,大唐长江航运已非常发达,这段行程也称之为“下水”,意思是顺江而下,过奉节、巫山、巴东至宜昌,乃是长江水流最为湍急的航段,拍岸的惊涛,水中随处可见的暗礁、暗流,船只随时随地左右倾斜、摇摆,让杨云有一种在鬼门关打转的错觉。
  船夫非常有经验,几十年行船下来,让他们对这段水域的每一块礁石、每一个湍流都非常熟悉,关键时刻巧妙避过,但看上去却形势紧急,危若累卵。
  就算是商队本身也有很多人不适应,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行家里手,也有像杨云一样第一次走这段路的新人。
  行至瞿塘峡,江水劈开大山,从夹缝中挤过,汹涌澎拜,一泄汪洋。
  两岸群峰对峙,高耸入云,猿啼声声不绝于耳,江风卷着浪花,疯狂地撞向船头,船只摇晃得越发厉害,真如同于鬼门关中行船一般。
  几个小萝莉吓得面无人色,躲进船舱不敢出来了。
  杨云则站在船头,感受着三峡的雄奇、险峻与幽深秀丽,体会“峰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的澎湃激情。
  中午船队过巴东时没有停靠码头,就在江边简单地用过干粮,然后便继续直下西陵峡。
  这个时候可没有三峡大坝,西陵峡行船依然惊心动魄。这段航程以滩多水急著称,新滩,崆岭滩等险滩接踵而至,这些江心的致命阻碍,有的是两岸山岩崩落而成,有的是上游砂石冲积所致,有的是岸边伸出的岩脉,有的是江底突起的礁石,只要撞上去就是船毁人亡的结局。
  滩险处,水流如沸,泡漩翻滚,汹涌激荡,惊险万状。
  出了西陵峡,水流逐渐变得缓和,船工们紧绷着的脸才展露笑意,这段夺命的航程终于要结束了。
  “杨兄弟,我们到夷陵就会上岸,到时候会就近采购一批货物……如今正是秋茶上市的季节,运到洛阳能卖个好价钱。”
  雷焦站在船头,对欣赏江景的杨云说道。
  经历过遂州风亭驿遇贼的事件后,雷焦对杨云态度变得异常恭敬,他也不问杨云的来历出处,一路上对杨云和几个小萝莉多有照顾,凡是歇宿,一定会让杨云几人有屋舍居住。
  杨云笑着道:“雷当家要采购货物,不必跟在下细说,只告之起行的时间……在下登岸后只管找地方休整便是。”
  雷焦笑道:“采购茶叶会耗费一两日,正好可以休整,今日行船下来,弟兄们多有不适,倒是杨兄弟神采奕奕……你以前走过这段路吗?”
  杨云摇了摇头。
  雷焦由衷地发出感慨:“那真是少见……胸怀壮阔,才不会畏首畏尾,看来杨兄弟你是做大事之人,老朽活了一把年岁,见过无数人,真没见过杨兄弟如此不凡的少年……杨兄弟未来定前途无量。”
  杨云笑了笑,他并不认为自己有雷焦说的那么优秀。
  他心中在想:“若是你两世为人,见惯风浪,也能跟我一样看淡一切,将来如何谁敢确定?”
  雷焦没有再跟杨云多言。
  马上就要到夷陵,雷焦要安排前后船只靠岸卸货,以及休整和购买茶叶等事项,作为商队大当家,雷焦操碎了心。
  ……
  ……
  夷陵就是后世的宜昌,素有“三峡门户”之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9/45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