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杨国舅(校对)第2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1/453

  杨云随口回了一句,并未直接回答这一敏感问题。
  ……
  ……
  杨云一直以为回去路上就会有人前来拜会,可直至回到家中,也没见到人,那写信人仿佛凭空消失了一般。
  之后一天也没见人影。
  第三天下午,王籍跑来,问有关王莲拜师之事。
  “……我六姐学东西很快,必定比师兄身边那几个女徒弟强,若她根基不行,需要什么灵丹妙药帮忙筑基,我王家也一定会花心思去找寻,只要师兄您一句话便可。”
  王籍语气热切,显然是被王昱自长安来信催促,他完不成任务没法向家里交差。
  杨云没好气地道:“你当这是小孩子过家家,随便吃个灵丹妙药,就内力大增,可以刀枪不入成就道术大师?”
  王籍不解地眨眨眼,问道:“不然呢?师兄之前不是说,我六姐已过了修炼的最好年岁?不用灵丹妙药,只怕补不上缺失的慧根。”
  杨云有些无语。
  民间对于修炼道法有很多误解,再便是有人牵强附会,编撰一些有关修道的传闻,市井之人久而久之就会受到影响,觉得修道可以一蹴而成,就算不能从小修炼,也可以通过什么食用“千年何首乌”、“万年灵芝”等方式促成仙缘。
  这是凡人想要一步登天而生出的不切实际的美好愿望。
  “我这么说吧,没戏,你六姐可以过来挂名跟我学道,成不成全看她是否有那造化,如果没有机缘,只会白白耽误她的后半生,如此对她是否太过残忍了?”杨云摇头道。
  王籍瞪大眼:“这是师傅定下的收徒规矩吗?他老人家……是否也如此严格?那我怎么办?”
  听杨云这一说,王籍忽然意识到自己可不是什么修炼“奇才”,就算是,也耽误了少年时最适合修炼的时光,他开始担心起自己是否能进入杨云师门。
  杨云懒得搭理他。
  此时醉仙楼有客人前来,又是向杨云送请柬。
  却不是什么达官显贵,而是坊里乡亲想请杨云主持一场法事。
  之前地震中上林坊供奉先贤的文祠倒塌,现在修好了,有个重新开祠的仪式,想请杨云以重要嘉宾兼法会主持的身份出席。
  现在上林坊上下都相信杨云道术通神,毕竟年前地震就是由杨云提前预警,才让上林坊无人员死亡。
  “看来师兄在坊内人气很高啊,坊主都要给师兄面子,这场法会想必也不会寒碜,师兄能大捞一笔。”王籍有些眼红。
  他眼红的不是法会的酬金,而是杨云的好名声。
  他也希望能跟杨云一样得到世人尊重,以道士之身傲视天下。
  “我有时间自会过去,跟董坊主说一声,让他不必为法事做太多准备,免得我这边遇到事情不能前去,让他太过失望。”
  杨云对前来送信的使者再次使用了敷衍拖延之计。
第二二一章
优柔寡断
  上林坊文祠举行法会,这种活杨云通常都不接,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街里街坊的,平日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过去捧捧场有其必要。
  又过了两日,杨云跟王籍一起出席法会,董奇容在众多士绅面前着着实实将他恭维一通。
  仪式尚未结束,杨云先一步离开,不是他有意拂董奇容面子,当天他还要去见李瑁,王籍像狗皮膏药一般紧贴着不放。
  “师兄不肯让我六姐随侍身边,带我总没问题了吧?放心,我会察言观色,不给师兄添麻烦……以往跟着师兄不也没出过错吗?”
  王籍陪笑着,现在他开始担心自己能否进师门的问题,杨云好像根本没有找寻正牌武尊真人之意,他拜师遥遥无期。
  杨云没赶王籍走。
  二人一起到了翠绿小居,寿王正在会客,客人也是位道士,四十来岁,看上去神采奕奕,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
  “给两位引介一下,这位是武尊真人高徒,杨云杨道长。”
  李瑁更看重杨云一些,先行做了引介,而后才指着对面的道士说道,“这位是马华道长,此番就是他从中穿针引线,请张果天师出山。”
  马华对杨云很客气,拂尘一挑,微微颔首,见礼道:“杨小天师威名,贫道于方外多有耳闻……令师如今也在东都?”
  杨云笑着点头。
  马华又对武尊真人一通恭维,把其说成是蜀地道门旗帜,挂口不提武尊在洛阳失德出丑之事。
  李瑁又把王籍向马华做了引介。
  随后请几人到了客厅,自有茗茶奉上。
  马华道:“张果天师将会在三日后抵达东都……因修炼已到紧要关头,以张果天师之意,希望早些回仙山,争取早日飞升……不知可否将法会提前几日?”
  李瑁诧异地问道:“张果天师如此着急?法会筹备工作正有条不紊进行,突然改期,那……那该如何是好?”
  法会时间乃是皇帝钦定。
  现在说要提前,李瑁没资格做决定,骤然遇到这种情况,他根本就不知道该如何应答,一时间有些惊慌失措。
  “不如请示陛下如何?”杨云提醒。
  “对,对,对,我马上进宫请示父皇,看他老人家意思如何,不过若父皇不同意的话……”李瑁没底气,说话有些颠三倒四。
  好在马华也知李瑁初出茅庐,又是受宠的皇子,表现再不济也要给足面子。
  马华道:“贫道回去后,也会将此事告知张果天师,用飞鸽传书跟张果天师商议,请寿王殿下尽快将事情定下来。”
  “好,好。”
  李瑁应承下来,却没多少自信。
  马华看出李瑁神色紧张,且他不算是“自己人”,现在有杨云这个居中联络的使者到来,他不想多留,起身道:“殿下,有何事您只管让杨小天师去通知贫道一声,贫道暂时在城西朱源观落脚。”
  李瑁连连点头,起身相送,杨云与他一起把马华送走。
  回来后,李瑁闷闷不乐,好像对去请示皇帝没多少信心。
  “寿王有何心事,不妨直言。”
  杨云能感觉到,李瑁请他过来有原因,不是单纯想跟他闲话家常。
  李瑁叹了口气,道:“父皇这几日闭关修炼,我怕没法请示他老人家啊……刚才当着马道长的面,我不好意思说,若影响张果天师到东都,进而导致父皇失去向张果天师请教仙法的机缘,我罪过可就大了。”
  杨云对于宫内的事情知道不多,现在才知道李隆基居然有没事喜欢“闭关”的独特嗜好。
  说是闭关修炼,但关起门来到底做什么,不足为外人道也。
  “那……请示一下惠妃娘娘如何?”杨云试探地问道。
  李瑁瞅了杨云一眼,神色越发难看:“问题是我连母妃面都见不到……好像她跟父皇一起闭关静修了。”
  闭关还要带宠妃,至于这闭关到底做什么,那就不言自明了。
  杨云心道:“什么闭关,就是关上门,酒池肉林,不想会见大臣,也不想过问朝事,为偷懒的行为找个借口罢了。一代明君,眼看着开始放纵自己,往深渊堕落,大唐也就此走下坡路。”
  李瑁用求助的目光望向杨云,问道:“杨道长,你觉得我该怎么办才好?”
  杨云摊摊手:“规矩在那儿摆着,该请示还是要请示,陛下是否知悉是一回事,我们做不做是另外一回事。但既然陛下让殿下主持法会,那殿下有资格做决定,一切还是要顺着张果天师的心意进行,他不能在东都久留,让法会提前举行无妨。”
  “若父皇知道了,不是……”李瑁话说了一半就顿住了,但杨云却知道,对方是怕被李隆基知道后怪他擅自做决定。
  杨云笑了笑,安慰道:“无妨,或许陛下就希望殿下能自己做决定呢?”
  “哦?”
  李瑁将信将疑。
  李瑁没什么主见,有关主持法会之事从未经历过,不知其中关节。
  杨云却很清楚,所谓法会不过是皇帝找个由头把天下著名的道士聚拢过来开个大会,体现出道士再有能耐也要臣服于他,这就叫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在这基础上,只要李瑁做事不失格,都不会被皇帝问责。
  李瑁这个人最不讨李隆基喜欢的一点便是优柔寡断,他只要能果决一些,便会让李隆基对他高看一眼。
  在杨云鼓励下,李瑁终于鼓起勇气,道:“既如此,那就三天后举行道家法会……大空观准备齐备,但父皇不允,那最好是……”
  “我倒觉得,放在大空观举行最为妥当。”杨云再次打断李瑁的话,又为其做了一回决定。
  “啊!?”
  李瑁一听犹豫了。
  杨云道:“最能体现陛下对道家礼重的地方,不就是大空观吗?若是担心出什么问题,可以让工部临时对大空观做一番装饰,法会举行当日,再为陛下准备一处高台,可以在上面俯瞰全场,到时陛下自会对寿王刮目相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1/45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