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杨国舅(校对)第3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5/453

  李林甫脸红脖子粗,看起来已然有七八分醉意。
  李林甫半眯着眼睛,道:“国舅,之前我跟你提过,我有一小女,年方十五,生得花容月貌,她一向崇道,既然你尚未婚配,不知是否可定下婚约?即便你现在不想娶她,将来也可迎进门,你我间关系便可更近一步!”
  李林甫故意等自己喝得醉醺醺时才说这话,如此一来即便被杨云拒绝,也有台阶可下。
  之前他已不止一次跟杨云提过这件事,都为杨云回绝,现在他是铁了心要把李空儿嫁给杨云。
  他很懂“规矩”,眼下要跟杨云建立起亲密关系,而杨云又是个血气方刚的少年郎,最亲的关系莫过于结亲家。
  若杨云做了他李林甫的女婿,以后翁婿二人不就好的宛若穿同一条裤子?
  再有杨玉环于宫中得宠,李林甫也会跟着受惠,武惠妃都可以不放在眼里。
  杨云笑道:“在下哪里有这福分?”
  “我说你有,你就有,你学识高不说了,道法造诣更是惊人,想来道门中出你右者寥寥可数,谁不抢着把女儿嫁给你?我看这件事就如此说定了,明日你只管到府上来提亲便可……”
  李林甫简直没把自己当外人。
  女儿的幸福才不是他关心的事情,卖女求荣的心思早就打定,甚至有点迫不及待把李空儿送入杨家门。
  杨云自然不会接受如此好意。
  他跟李空儿间别说感情了,简直就是仇恨满满,以他对李空儿的了解,若李空儿得知此事,非杀了他不可。
  杨云不再跟李林甫废话,明知李林甫上门就是为拉拢他,眼下回绝的话,这老小子回头必定还会来说和,一来二去的再用什么手段跟皇帝提请,或许一道圣旨下来,自己真要娶李空儿回来。
  这可并非杨云所愿。
  “李夕郎喝醉了,尽说胡话。不过之前已说好今日不醉无归,我们再喝。”说完杨云便给李林甫敬酒。
  李林甫急了:“你还没说是否接受这桩婚事。”
  “我们喝过后再谈。”
  杨云向李林甫倒酒。
  李林甫最初还能保持清醒,以为自己足够睿智,能在任何时候都把事情处置得游刃有余,但他低估了高度酒的威力,十几杯酒下肚之后,他彻底醉了,说的都是胡话,后来索性站在窗口,对外面大喊大叫,俨然是个醉鬼,惹得外面的行人频频抬头往上看。
  李家下人一看这架势,感觉不对,立即上楼来,好说歹说才把李林甫扶下去,塞进马车把人带走。
  杨云哑然失笑,摇摇头,看来这李林甫的酒品不怎么样啊。
  这正好应了那句老话,酒品即人品!
  酒品不好的人怕是在做人上也会有欠缺,当然这话是对历史有所了解的基础上的事后诸葛亮,但杨云却坚定了不跟李林甫走得太近的心思。
  ……
  ……
  李林甫醉酒一场,醒来时已是次日凌晨。
  发现自己在家中软塌上,可怎么回来的却完全记不起来了。
  赶紧把家仆叫来,详细问过李林甫才知自己在醉仙楼喝醉了,发酒疯的情况下被仆人送回来。
  “好像跟姓杨的小子说过他跟空儿的婚事,不知最后是否敲定?不过这无关紧要,他不答应也要答应。”
  李林甫起身,在婢女的服侍下简单擦洗过,略微整理了一下衣着,便叫下人去把李空儿叫来。
  李空儿早就睡下,睡得正香时突然被李林甫召唤,以为有什么紧急事务,赶紧洗漱,穿戴整齐,等见到李林甫时,才发现父亲满嘴酒气,眼睛里布满血丝,毫无仪态可言。
  “我已将你许配给国舅杨云,就是那个道法很强的小道士,以后我们两家就是一家人。”李林甫跟李空儿把话挑明。
  李空儿急了:“父亲,您怎能如此?”
  她还想争辩两句,却被李林甫伸手阻止。
  李林甫道:“这种事,不容你拒绝,为父既是为你寻得一个好郎君,也是为我李家的未来着想,哪怕你心有怨怼,此事也如此敲定……别想用一些非常规手段来拒绝,别以为为父不知你心思,想靠当道姑避嫁,没门儿!”
  李林甫脑子灵光,再者他熟悉李空儿的桀骜不驯的性格,一来就拿出无比强硬的态度。
  李空儿以为事情无法挽回,咬牙道:“那就让姓杨的接受女儿的一具尸体吧!”
  说完气呼呼离开,连声告退的话都没有。
  李林甫瞪大眼,着实意料不到会是这种情况,等稍微回过神,却冷笑一声:“我这女儿,真被宠坏了!”
第三二二章
派系制衡
  朝堂上,李隆基跟众大臣探讨有关出兵草原事项,一旦拿出结果便会昭告天下,宣布以张守珪为帅,节制北部边疆各节度使兵权,大举出兵。
  朝野上下群情振奋,但张九龄据理力争,希望皇帝不要穷兵黩武,主张适可而止。
  李林甫和刚到朝堂尚未履职的牛仙客出面跟张九龄据理力争,双方在朝堂上辩论得面红耳赤。
  最终皇帝没有听从张九龄的意见,力主出兵,同时对张九龄进行一番批评,话说得不是很严厉,但指出张九龄因循守旧,思想保守,守成有余却无开疆拓土之能。
  皇帝当着众大臣的面批评宰相,让朝野上下看到一种苗头,那就是张九龄在相位上留不多久了。
  这几年大唐宰相更变频繁,王晙九个月,宇文融四个月,韩休十个月,皇帝似乎对每个人选都不满意,此番既然皇帝对张九龄也表达不满,下一步是否就要换相,存在一个巨大的疑问。
  朝会结束,李林甫继续留下来跟皇帝商讨出兵细节,兵部也有人留下,而张九龄作为左相却并未得挽留。
  张九龄只能随同其他大臣往殿外走,心中别提有多生气了,可在众臣僚面前他还得保持威仪,毕竟他是保守派的代表人物,守住本心方能稳住派系人心。
  “如今李哥奴在朝如鱼得水,深得陛下器重,非要想办法将他给按下来不可。”张九龄想着心事,没有理会同僚过来打招呼,径直往宫门处行去。
  没走出多远,背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却是高力士匆忙而至。
  张九龄觉得很奇怪,这会儿高力士不应该留在贞观殿内,旁听出兵事宜?
  张九龄心道:“此番尚书省定下的出兵策之所以会被李哥奴扳倒,就在于未能交好高力士,以后必须吸取这个惨痛的教训。”
  “不知高公有何事?”
  等高力士到了身边,张九龄行礼问道。
  高力士笑盈盈回道:“我此番出来不是为寻求跟张令公见上一面,不过既然一同出宫,我们走一会儿说说话也可。”
  张九龄本来以为自己还得重视,皇帝派高力士追来是想把他召回去商讨军国大事,却未料高力士压根儿就不是为自己而来,难免又是一阵憋屈。
  “张令公一定以为我在这次军略上全力支持李夕郎和张帅吧?既对也不对……张帅对兵事非常有信心,我又何必做恶人,阻止他建功立业?这几年西川用兵不断,西域也多有战火,北方却只有零星冲突,张帅如今已年迈,想趁着有余力,替大唐彻底平息北方边患,追平一下古之名将的风头,我们要给他面子啊。”
  高力士的话,指向明确。
  我不是拒绝你,也不是偏帮李林甫,而是想成全张守珪,让他有跟李靖、霍去病这样的千古名将比肩的机会,也让大唐开元盛世在对外用兵上也有建树。
  张九龄自然不会接受高力士的说辞。
  哪怕他现在对高力士客客气气,可心中仍旧容不下像高力士这样随意干涉朝局的阉人,自古以来阉人乱政遗祸比比皆是。
  高力士抬头看着宫门方向,笑着道:“却说李夕郎,野心不小,之前他替惠妃娘娘谋划,有意废黜太子,拥立寿王做储君,这件事闹得很不愉快,现在他更是向杨国舅示好,打算跟杨国舅结亲……你说这是为何?”
  “哦?有此事?”
  张九龄皱眉说了一句。
  本来张九龄以为高力士跟李林甫穿同一条裤子,听了这话才知道,原来高力士对李林甫也有不满,大概是觉得现在李林甫得皇帝看重,权势已起,野心跟着膨胀,想控制住很困难,便不自觉出手打压。
  高力士虽不是宰相,但流水的宰相铁打的高力士,他既能在皇帝面前出谋献策,很多时候还代皇帝行事,其政治格局远非普通朝臣可比。
  高力士略显不满:“怎不是如此呢?说起来,现在朝中谁都想跟新贵杨国舅走近一些,可偏偏李夕郎走在前面了,陛下前日还说,要给杨国舅升官,可眼下他已是侍御史,入朝堂不到半月,就又要升迁……看来陛下对杨国舅很在意啊。”
  张九龄沉默不言,并未就高力士所说发表任何意见。
  他在琢磨高力士说这番话的用意,高力士到底是真有事出宫碰巧遇上,还是有意跟出来对他说这番话?
  他更倾向于后者。
  高力士故意把话题挑明,像皇帝提拔杨云这种事,朝堂上即便没人反对,但心中都会有根刺,毕竟这种提拔力度已超出朝廷应有的规矩。
  哪怕杨云是皇亲国戚,但对大唐无寸功可言,怎能说提拔就提拔?
  高力士明白张九龄的立场,见对方沉默,笑了笑道:“张令公莫太往心里去,就是出宫路上顺口谈几句,莫要将此事声张,免得为小人所趁呐。”
  说完没等到宫门口,他加快几步往前,看样子真有什么急事。
  张九龄没有追赶的意思,他还在思索高力士说的话,心中非常担心。
  “若李哥奴跟姓杨的小道士走到一块儿,大唐指不定要出多大的乱子,那小子……可不是善茬,他对于朝局的理解,远非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
  以前张九龄看不起杨云,即便杨云曾借咸宜公主之口作诗点醒他,他仍旧很不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5/45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