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杨国舅(校对)第3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4/453

  高力士知情识趣,也不问皇帝有关警示到底为何,恭恭敬敬扶李隆基离开。
  李隆基回头看了看冷清的殿堂,虽然看不到杨玉环身影,却无比感慨,大声说道:“弟子谢过上仙垂怜,弟子必当谨记您的教诲,一切按照天意而为。”
  皇帝如此说,高力士心底越发好奇了,到底神仙向皇帝展示的是什么?
  “走吧。”
  李隆基回过头,精神好了许多,又看杨云一眼,脸上带着信任和感谢之色,“杨天师,这次多亏你带朕来,朕现在明白天意是什么……朕一定会好好谢你,明日就会将赏赐送到府上。”
  高力士用艳羡的目光看向杨云,不过他也知自己羡慕不来,皇帝对杨云的信任,完全是出自对仙人的崇敬,他高力士无论如何都不能从仙道方面入手获得皇帝宠信。
  “陛下言重了,臣不过尽自己所能而为之。”杨云显得很谦逊。
  当然刚才李隆基见到什么,他一清二楚,因为一切都是他精心编排出来的,就是靠精神力影响李隆基的精神,从而产生幻象。
  眼下杨云想改变李隆基的意志很困难,但趁李隆基精神萎顿时,让李隆基脑海中浮现出一些画面,影响他的认知,对杨云来说并不是难事。
  不过就这样杨云也感觉困难重重,李隆基看起来精神不佳,但其实精神力还是比较强大的,大概是见识和为人处世的智慧比普通人强太多所致,这也是杨云第一次试图在别人脑海中种下一些东西。
  随后李隆基带高力士和杨云往贞观殿行去。
  半路上,李隆基的精神好了太多,走路虎虎生威,让高力士开怀不已。
  “高将军,你送杨天师出宫,朕就不送了,朕要回去参悟道法,前一次闭关被外事干扰,半途而废,这很不好……求道之途,朕可不想荒驰。”
  李隆基好似找到人生方向,对高力士一番殷殷嘱托。
  见李隆基容光焕发,高力士总算可以放心把他交给旁边的侍从陪同,而他则亲自送杨云出宫。
  ……
  ……
  高力士陪杨云出来时,一路上说了杨云很多好话。
  同时也把之前的一段秘辛和盘托出。
  “之前惠妃娘娘找到我,说要废黜太子,还说是杨天师出的主意,我便觉得事情很不简单……只要是杨天师出谋划策,那定是得到上天启示,当时想都没想便同意下来。”
  高力士这番话,等于是间接把当初武惠妃找他帮忙的情况说出来,带有些许夸张不实的成分。
  “不过后来惠妃却说,杨天师退出,我立即便觉得有异,她还说要派人行刺天师,却被我一力阻止。”
  高力士提到这个,显然不是虚言,明显武惠妃动了诛除杨云的心思,高力士这会儿提出来,除了叮嘱杨云小心,也同时表明他跟武惠妃不是一党。
  高力士叹道:“当时我坚持不能动杨天师,否则一切免谈,也幸亏如此,不然后面废黜太子,光靠我和惠妃娘娘辩解,怕是如何都解释不清楚。”
  “以后天师您若有什么事,只管来找我,至于惠妃那边嘛,她一心让寿王当太子,跟我们不是一路人……对了,不知刚才陛下见到的东西,天师您可有察觉?未来到底是谁来当太子呢?”
  高力士说了半天,问出他心底的疑惑。
  他不能直接问李隆基看到什么,但问问杨云总是可以的。
  杨云叹道:“陛下看到的,应该就是陛下迫切想知道的,至于具体是什么,事关天道运转,玄女娘娘不在你我面前展示,大概是顾虑到许多秘辛不方便为外人知晓。”
  “嗯。”
  高力士听杨云这么一说,立即点头表示赞同。
  “不过看陛下反应,想来对谁来当太子,以及如何修炼,还有未来谁能撑起大唐……心底都有了答案,高将军不妨把心收回肚子里,相信到合适时候,你我必会知晓。”
  杨云敷衍得很彻底,似是而非地说了一通大道理,就是不说内情是什么。
  高力士则理解为杨云真的什么都不知道。
  当然就算杨云知道也不告诉他,以现在的形势看,高力士没有任何资格强迫杨云说出来。
  杨云已今非昔比,皇帝对杨云的信任,已经超过了对高力士的信任。
  偏偏高力士对此无计可施。
  而高力士也无意跟杨云作对,毕竟两人之间没有利益纠葛。
  “高将军早些回去,剩下的路我自己走吧。”杨云笑着说道。
  “不必了,今晚陛下想必能睡个好觉,你我一同出宫去,路上我们再好好说说……”
  高力士现在对杨云也是推崇至极。
  眼见就要到宫门口,他都不舍得让杨云离开。
  好像能多跟杨云说两句话,就有更多机会查探到皇帝的真实想法,也能得到上天警示,好像高力士自己也有机会成仙得道一样。
  ……
  ……
  高力士特地用他的马车,送杨云回府。
  半路上问了杨云很多有关修炼道法的问题,似乎他也想进入修道者的行列。
  任何人都有私心,眼看李隆基找对方向,高力士也不想当个凡人,生老病死,也想超脱凡人的桎梏。
  可杨云说的不多,高力士虽然遗憾却并不勉强。
  杨云回到家已是四更天过半。
  院子里一片静悄悄。
  杨云刚到厨房打热水洗过脸脚,吴元从后院走了出来。
  “师傅奉诏入宫,可是有大事发生?”
  吴元是个有心人,今晚种种尽入她眼底。想到废太子那晚,也是杨云入宫才把事彻底搞定,她心里就充满了好奇。
  坊间现在都在传杨云深得皇帝信任,吴元意识到,自己作为杨云的弟子,知道的情况还是太少,好像从来没被杨云当成自己人。
  “一切都圆满解决了……不过是陛下精神不好,需要一点心理安慰罢了。”杨云没遮掩,但也没把话彻底说开。
  吴元点点头,道:“之前听人说,陛下最信任的天师罗公远,将会被驱逐出宫……他在临走前,想跟师傅见上一面。”
  李隆基本来对罗公远完全信任,但现在有了杨云,就不再指望从未有过任何神奇表现的罗公远能炼出长生不老丹药,皇帝似也怕杨云觉得他三心二意,留两个“天师”在身边,直接下旨把罗公远轰走。
  “有时间再说吧,累了一天,整个人都快麻木了,得早点儿上床休息,补足精神,明天还有很多事要做!”
  杨云对去见大神棍罗公远,真是一点兴趣都欠奉。
第三四九章
锐不可当
  朝野都在关心李隆基接下来会立谁当太子。
  没人把北疆送犯事军官到洛阳来受审当回事。
  送来的涉案将校中,就有未来造成大唐巨大灾劫的安禄山。
  杨云对于安禄山的死活很在意,按照穿越众的信条,任何未来对自己造成威胁的人和事,一定要防患于未然……只要提前把造成灾祸的人除去,不就一了百了么?
  不管以后产生怎样的蝴蝶效应,杨云就是要安禄山死!
  杨云的官职暂时没动。
  李隆基送来的金银珠宝他不太感兴趣,皇帝准备在洛阳赐给他一座府宅,目前正在圈地修造,同时送来很多仆婢。
  不过这些仆婢已不是杨云现在院子能住下的了,之前送来的人到现在还没完全安置好呢。
  这天他一如既往去了趟御史台,正好看到桌上放置的有关参劾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的奏疏,其中就提到边疆一场败仗牵扯到的人。
  不过以御史台得到的指示,上面要将这件事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大概是李隆基提醒过高力士,严重关注这批北疆来的犯官,高力士把消息传到御史台这边,也不知怎么递的话,让御史台的一干大佬以为上面有息事宁人的意思。
  杨云怎么可能放过诛除安禄山的机会?
  不用自己动手,只要让皇帝相信安禄山能造成未来大唐动乱,安禄山就非死不可。
  “国舅爷,您怎在此?听说过两日您就要大婚,难道不该在府中安排大婚事宜?”
  御史台一名杨云从来没见过的官员走了过来,对方似乎认识他,一上来便抱拳行礼。
  杨云不好意思说自己跟对方素味平生,摆摆手道:“来点个卯。”
  “您不用来应卯的,您乃当今国舅,又是大唐国师,遇到大事的话官衙这边自然会通知您,您只管在家安心筹备婚事便可!”对方恭敬回着。
  杨云心想,这算怎么回事?当官了就跟没当官一样,没有具体负责的事情,变相就是没有权力。
  大唐御史权责可不轻,侍御史纠举百察,推鞫狱讼、入阁承诏、推荐、弹劾等事,具体职能为:“一曰奏弹,二曰三司,三曰西推,四曰东推,五曰赃赎,六曰理匦。”现在杨云不参加朝会也就罢了,难道连御史台的事情都无法过问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4/45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