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杨国舅(校对)第4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9/453

  杨云没有跟李林甫说太多,笑着跟这个便宜岳父作别,先把李林甫送走,这才拿了锭金子打赏宫里传话的使者,然后在其引导下,乘坐马车往宫门行去。
  到了应天门前,果不其然高力士早已等候在那里,见到马车近前,赶紧过来等候杨云下马车,态度比之前谦卑了很多,不断地阿谀赔笑,不知道的以为他跟李林甫一样把杨云当做上级看待。
  “国师您可不知,当日贼人作乱后,陛下大发雷霆,说要严惩作恶之人。”
  “可是严加拷打后,直至那几人在狱中悬梁自尽,也不知是谁在幕后指使,让人恼恨不已。陛下非常惭愧,如今跟贵妃娘娘已有几日未曾见面,贵妃娘娘怀有身孕,凤体如何关系重大,陛下心急如焚啊。”
  高力士拿出忠心为主的架势,依然在杨云面前装糊涂。
  就算担心天上的玄女娘娘知道是他在背后搞鬼,但表面上却不能露怯,不管杨云是否知道内情,反正就是不承认,如今人证物证都已经消失,没有证据也就不能给他定性,因此就算有些心虚,但面对杨云时依然可以做到进退自如。
  杨云没有纠缠“刺客”之事,问道:“这次陛下召我入宫,却不知为了何事?”
  高力士笑着说道:“这不陛下之前一直说要给国师赐爵么?如今过去旬月,该落实一下了,另外官职上也有必要再进一步,具体……还是等面圣之后,由陛下亲自跟您说为宜……你不知,老奴在背后出了不少力,陛下才把这事提到议事日程上……”
  杨云淡淡一笑,对于高力士的虚情假意根本就是不屑一顾。
  分明是李隆基见不到杨玉环的面,屡次被阻挡于观门外,就算是硬闯也没办法,那道无形的气墙就是阻挡他入内,无可奈何之下想到请杨云出面帮忙调停。
  李隆基有个习惯,那就是每次见到杨云,都会给一点好处,不是加官进爵,就是赐予金银财帛,就像一种利益交换,每次不让杨云空着手回去。
  杨云在贞观殿内见到形容憔悴的李隆基,这一次皇帝没有表现出太过亲近的样子,正襟危坐。
  君臣间简单的礼数过后,李隆基便拿出一份早就准备好的诏书,让高力士递给杨云。
  “国师,朕一直都要赐你爵位,却因为一些事阻碍未能成行,今日朕便正式封你为卫国公。”
  李隆基当即宣布了杨云的爵位。
  杨云知道,卫国公是历史上杨钊也就是杨国忠的封号,起于杨国忠出任丞相位极人臣后,可现在杨云并没有执掌朝堂大权,之前大唐被封为卫国公的是帮李世民平定草原千古留名的名将李靖。
  杨云连忙跪拜道:“臣何德何能,实不敢当。”
  高力士笑着说道:“这是陛下对国师的礼重……国师法力超群,先是预测地动,修复老子道像,如今又为陛下炼丹,劳苦功高,乃大唐中流砥柱……国师不用太谦逊,这是你应得的,谢恩便可。”
  高力士说话很有一套,仿佛杨云被封为卫国公有他从中说和的功劳,这也是他话术巧妙的地方。
  但杨云岂会不知他在背后充当什么角色?现在他再怎么伪装,杨云也不会对其有任何信任和期待。
  李隆基正色道:“大唐正是因为有国师在,才蒸蒸日上,万民归心……朕准备加封你为中书侍郎,平时在中书省行走,但凡朝中事务你都可过问,朕想让你多参与朝事,把炼丹的事尽可能放下。”
  杨云之前是御史大夫,挂着个虚衔的御史台最高长官,看起来逮着谁都可以狂喷,却没有实权。
  现在让他当中书侍郎,仅次于中书令,做了刚调任中书令不久的张九龄的下属。
  大唐尚书令不常设,因为唐太宗李世民任秦王时曾担任过尚书令,为皇者讳,自太宗登基后便不委任尚书令,那日李隆基迁张九龄任尚书令的本意是让其没有实际权力,不想这跟大唐的官制发生冲突。
  门下侍中和中书令都是正三品官,而尚书令自开朝便是正二品,其副手左右扑射是从二品,连下属的六部尚书都是正三品,这就导致张九龄被贬斥更像是升官。
  另外中书负责决策,门下负责审议,尚书负责执行,从表面看尚书省是跑腿干苦力,然而从实际运作机制上,朝廷政令出台,首先是皇帝授意,中书省拟好草案,门下省封驳审议,交回皇帝裁定后交尚书省,由尚书省交到对应部门实施贯彻。
  如此一来,中书、门下两省基本附属于皇帝,类似于秘书部门,而尚书省相对独立,更像政府部门。
  同时,因为三省共议国事,作为实际实施部门,尚书省有权参与前期决策和审议,而中书和门下对于政令实施情况如何,却未必了然,如此一来,说尚书令“总领百官,仪形端揆”,为三省之首,当之无愧。
  如此一来,就跟李隆基任命牛仙客当左相的意思相违背。
  近来随着张九龄加大对尚书省的掌控,眼看六部这些执行衙门有脱离中枢自行其是的意思,在高力士奏请下,李隆基改任张九龄为中书令,仍然是右相之一,却避免了政府部门脱离掌控。
  书归正传,若是换作以往,杨云或许欣然受之,但现在杨云正忙着殖民南美,哪里有那闲工夫处理朝事?
  杨云拱手道:“臣只精于道家方术,对于治国之道多有不解。”
  “没事,让朝中人多提点你便是,如今的中书令张卿家乃是你妻子的祖父,有他在,自会提点,以后位列中枢,朝中有朝议时需要出席,届时朝中大小事务你都可以发表意见,朕也会虚心采纳。”
  李隆基的话,显得他对杨云格外看重。
  但这种看重是有条件的,那就是让他当皇帝跟贵妃间的传声筒,更要帮李隆基处理好炼丹事务,或许还有让杨云在朝中当眼线的意思。
  杨云正考虑如何回绝,旁边的高力士笑着拱手:“老奴这里先恭喜卫国公了。”
  杨云觉得眼下获得权力为时尚早,应该一步步慢慢来,不至于一下子就被架到火上烤,但想到现在该树下的敌人早就树下了,没必要刻意躲避什么。
  既然李隆基想给,他还拒绝作何?
  欣然受之得了。
  杨云恭敬行礼,道:“臣多谢陛下礼遇赏识之恩。”
  李隆基笑着点头,这下他更有底气指使杨云去做事了,招招手让杨云到他近前,叹息道:“那日有歹人对朕和贵妃不利,朕应对失措,以至于贵妃回来后,对朕不理不睬,你去帮朕说说?”
  这种请求非常直接,就差告诉杨云,其实这事是他李隆基默许的,旁边这位姓高的太监就是幕后元凶。
  既然是皇帝的请求,还提前赐予高官厚禄,杨云自然没办法拒绝。
  “臣这就前往。”
  杨云行礼道。
  李隆基多次碰壁,不想再去玄女观触霉头,对一边的高力士道:“高将军你陪国师一同前往,朕就在这里等你们的好消息。”
  ……
  ……
  杨云和高力士一起往玄女观行去。
  路上高力士又说了不少恭维的好话,对杨云极尽谄媚之能事,但杨云却能感觉到高力士心底深藏的敌意,显然对方只是暂时憋着怒气,所谓的恭喜不过是场面活。
  到了玄女观外,杨云自行入内,高力士尝试了一下,依然是被一股无形的气墙阻隔,只能在外等候。
  杨云见到杨玉环时,只见这个美貌傲视天下的姐姐正跪坐在雕像前,双手合什,那模样不像是道姑,更像是尼姑,嘴里念叨个不停。
  侧头一看,就见玄女像一侧有个模糊不清的影子,正是他派来协助杨玉环的吴元,至于宫中女官充当的女道都没法进到殿内来。
  “姐姐,我来了。”
  杨云在杨玉环背后隔着老远就打了声招呼。
  杨玉环闻言起身,转头看向杨云,神色平静:“皇帝又让你来当说客?”
  杨云点了点头。
  姐弟二人策划一切,杨玉环自然知道现在不见李隆基是如何的策略,没有更多的废话,二人进到里屋,在杨玉环的榻上坐下。
  “皇帝对我还有怀疑吗?他每次来道观,我都觉得他有意无意想要试探我,若是不行的话……怀孕之事就当作罢。”
  杨玉环大概觉得装怀孕压力太大,不断打退堂鼓。
  杨云摇头道:“已经开始进行的事,没法终止,此番陛下让我来,完全不是因为对姐姐有怀疑,那日之事已彻底镇住了他,以后不会再有类似的事情发生。”
  “哦。”
  杨玉环点点头,不过仍旧将信将疑。
  杨云再道:“这次他直接赐我卫国公的爵位,还拔擢我中书侍郎之职,说会厚待我们杨氏一门。”
  “四郎,我们姐弟如今风光无限,之前让你去找我们杨家流落在外的亲眷,你有去做吗?”
  杨玉环突然叉开话题,问了个不相干的问题。
  杨云点头道:“我已经派人四处找寻,可我暂时只有三姐的消息,至于别人……还要多加派人手去找寻,不过相信在年底前会有结果。”
  “这夏天尚未过去,还要等到年底吗?”
  杨玉环觉得杨云办事的效率不高。
  可杨云对于去找寻什么杨家人根本没有太大兴趣,最大的问题是这些人不能帮上他的忙,来到洛阳或是长安后,还会给杨云和杨玉环的计划造成很多负面影响。
  现在已经找到杨钊,但这件事杨云暂时不打算跟杨玉环说。
  杨玉环道:“我离家的时候年纪太小,如今通过我们姐弟的努力,总算让我杨氏一门中兴,我想好好在她们面前风光一下……谁让他们当初看不起我,把我送到洛阳来……”
  杨云这才知道杨玉环这么做的原因。
  当初杨家落难,年岁小的孩子都被发送出去,经历的辛苦太多,杨云自己跟杨玉环的命运差不多,只是一个被送到洛阳,一个留在蜀地什邡。
  “若你没旁的事,先回去吧,我不想见皇帝,每次看到他心里就一阵别扭。”杨玉环下了逐客令。
  杨云看杨玉环态度冷漠,知道姐弟之间也有了心结……现在杨玉环愈发感觉自己的命运不归自己做主,一切都被杨云摆布。
  最初杨玉环没能力改变,所以不得不接受,现在她觉得自己有了底气,皇帝对她神魂颠倒,对杨云的倚重也就没那么高了。
  杨云没多说,从玄女观出来后,高力士赶紧迎上前来。
  “怎样?说通了吗?”
  高力士满脸期待望着杨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9/45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