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杨国舅(校对)第4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9/453

  李林甫顿时激动起来。
  看来皇帝临走前,做了合理的安排,他冲过去一把将诏书夺到手上,宣布道:“现在陛下的诏书在我这里,谁敢不从?”
  刚才牛仙客占据上风,现在马上成了谋逆的叛臣。
  但牛仙客不甘示弱,大声说道:“立谁为太子,需要谨慎行事,不可操之过急……”
  堂堂大唐左相,居然从高台上一溜烟跑了下来,不理会在场那么多大臣,直接往宫门方向逃去。
  一众大臣还是一脸懵逼。
  情况变化太快,思维一时间跟不上。
  “你们看着干什么?追啊!”
  李林甫朝千牛卫下令。
  千牛卫一名将领出列道:“李令公见谅,我等只是奉命护送寿王入宫,至于别的事,与我等无关!”
  很明显千牛卫的人不想掺和到“夺嫡”的破事中来。
  什么皇帝飞升,立新皇子为太子,再以寿王监国,从来就没听过这么扯淡的事,他们现在只需要做之前李隆基吩咐下来的事情,谁最后能当上皇帝与他们无关。
  至于李林甫,只是朝廷排序第二的丞相,他们这些宫廷侍卫只听从皇帝的命令,完全可以充耳不闻。
  新旧权力更迭在即,皇帝不在,应该以太子的命令为准,但现在太子不过是襁褓中的婴儿,能下什么命令?
  李林甫见到千牛卫上下消极的态度,心如死灰,这不明摆着千牛卫想隔岸观火?
  若是拥立李亨为帝的话,大唐可能会稳定,但他的利益完全得不到保证,前途一片灰暗。
  “那你们还不快遵圣旨去迎新监国入宫?再不去找人,陛下钦命的监国恐为奸臣所害。”李林甫心急如焚,大声嚷嚷。
  此时其他大臣都准备脚步抹油开溜。
  现在的形势谁都看出来了,皇宫已经成为是非之地,留在宫里跟等死没什么区别,不管最后谁当了皇帝,都得靠他们来治理江山,当务之急是赶紧离开宫门,回家闭门不出,保命要紧。
  “你们这群贪生怕死之辈,陛下乃是飞升成仙,又非宾天,你们就这样罔顾陛下御旨,坐视奸邪篡位吗?”
  李林甫气得直跺脚,却屁用都没有,只能干着急。
第四二二章
宫廷政变
  就在李林甫焦头烂额之际,一队人马正行色匆匆往宫里赶来,为首者不是旁人,正是穿着一身道袍,花容月貌的咸宜公主。
  咸宜公主身后则是一脸懵逼的寿王李瑁。
  李瑁是被千牛卫接进洛阳皇宫来的。
  咸宜公主听说众大臣被召进宫中,更听说自己的父亲要飞升当神仙,便感觉问题不对,马上跑去李瑁府上商议对策,正巧遇到千牛卫来接人进宫,便跟随兄长一起入宫。
  “李令公,到底是怎么回事?我父皇呢?”
  到了宫里,咸宜公主比李瑁气势更足,俨然她才是监国。
  李林甫着急地说道:“陛下得道成仙,白日飞升,临行前留下遗诏,这是遗诏内容……”
  李林甫并没有掌握兵权,现在的他无比紧张,赶紧把诏书交给咸宜公主。
  不等咸宜公主认真看完,李瑁已然凑过头来问道:“咸宜,父皇说了什么?”
  咸宜公主神色冷峻,蹙眉道:“父皇说他当神仙去了,不过皇位并没有让出来,只不过立小皇子为太子,你为监国。”
  “我……你说什么?我……我来当监国?”
  李瑁一听这名头,腿不由有些发软。
  以他的能力,别说是位高权重的监国了,让他当个普通官员都发愁,现在等于是被他老爹架在火上烤。
  咸宜公主将诏书放下,环视周围,正色道:“其余大臣呢?牛仙客在哪儿?”
  李林甫道:“牛仙客大逆不道,公然违背陛下遗诏……”
  “别说什么遗诏,父皇还没有故去,只不过是当神仙去了,李令公应该注意自己的措辞。”咸宜公主及时予以纠正。
  李林甫立即意识到自己失言,赶忙解释,道:“陛下白日飞升后,牛仙客嚷嚷着要拥立三皇子忠王登基,众目睽睽下逃出宫门,怕是要去整顿兵马谋逆……”
  咸宜公主怒不可遏,大声道:“陛下有诏书在此,他居然敢公然忤逆?难道是嫌自己脑袋多了?千牛卫为何不加阻拦?”
  一旁的千牛卫将领不阴不阳地说道:“千牛卫专责掌执御刀宿卫侍从,乃陛下内围贴身近卫,只奉皇命办事,皇命外的事情,恕难从命。”
  咸宜公主忽然意识到,李隆基飞升后留下个烂摊子,小太子根本就是个摆设,至于监国李瑁……
  咸宜公主都不忍心去看自己的兄长,以兄长的能力,能打理好大唐江山社稷就怪了。
  “马上下令,封锁城门,调动各卫人马前来护驾,再召大臣入宫商议立太子和监国之事……”
  咸宜公主做事果决,俨然如同则天大帝重生一般,处理起事情来井井有条,“派兵前去捉拿牛仙客和忠王,防止叛逆造反逼宫……”
  但空气安静得落针可闻,她作为公主始终没有发号施令的资格,周边一众千牛卫将领听到这话,一个个无动于衷。
  李林甫见状气急败坏,朝为首那名千牛卫将领喝斥道:“公主的话,难道你们没听见吗?”
  那名千牛卫将领神色冷淡,道:“末将只奉陛下旨意办事……”
  “现在是监国对你们下令,你们听还是不听?十八哥,快对他下令!”
  咸宜公主这时也急了,左相牛仙客跑了,很快便会勾结忠王前来逼宫,现在她和李瑁唯一能指望的就是千牛卫。
  李瑁神色阴晴不定,好一会儿才讷讷道:“尔等听咸宜公主的,她说什么就是什么,明白吗?”
  李林甫黑着脸道:“寿王乃陛下钦命监国,监国有令,谁敢不从?若是谁误了大事,一律格杀勿论!”
  几个千牛卫将领也感觉到一场宫廷政变迫在眉睫,李隆基乃是杀伐果断的有为皇帝,他们也担心如皇帝飞升前所言那般,可以随时回来管理朝堂,一旦他们不作为很可能会被清算,不得已之下只能听从命令封锁宫门。
  “公主不用心急,诏书很快便会传到洛阳各处,相信不会有人冒天下之不韪公然叛逆,您跟监国殿下,请前往贞观殿等候……”
  李林甫出言安慰咸宜公主。
  咸宜公主无奈地说道:“李令公,现在局势一片混乱,本宫只能信任你了。”
  李林甫一脸苦恼之色,硬着头皮道:“臣自当效犬马之劳。”
  ……
  ……
  李林甫绝对不是傻子。
  眼见现在的寿王根本就是个空架子,咸宜公主看起来有能力但没有实际权力在手,他开始问自己要不要见风使舵?
  心里犹豫不决,李林甫干脆到宫门处查看情况,顺带用自己人前去城里打听情况。
  很快情报如雪花片般飞来,一条消息比一条消息更为恶劣。
  牛仙客逃出宫门后,马上找到忠王李亨,联合几名宿将控制了左右金吾卫和左右武卫人马,准备起兵逼宫。
  而新任监国李瑁派出去接收诸卫兵马的使者,基本都遇挫,要么被当场诛杀,要么送去号令也没人遵从,现在洛阳城内一片肃杀,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氛,没人能看清楚形势,很多人都处于观望状态。
  “李令公,情势不妙,不行的话……就去向忠王表示臣服吧……陛下不知所踪,而忠王英姿颖发,仪表非常,雅类圣祖,深得百官爱戴,将来必然是英明之主,跟着他总比跟着宫里那个婴孩好啊。”
  李林甫身边的幕僚开始鼓动他“弃暗投明”。
  李隆基飞升前所下命令,在普通人听来再荒唐不过,什么让刚出生不到一天的皇子当太子,然后让庸碌无为的李瑁当监国,完全没有作为李隆基第三子、在太子李瑛死后天然拥有继位权的李亨当太子来得有说服力。
  但问题是谁都知道李亨有能力,虽然平时看起来恭顺贤良,但骨子里有一股雍容自在的气度,朝中很多大臣包括前左相张九龄暗地里都推崇李亨。
  大概李隆基也考虑到若是让李亨当监国,回头李亨要是自立为帝,可能会留下后患,所以干脆找个没用的儿子出来当太子,他随时可以拿回皇位。
  当然也有可能李隆基这么做只不过是因为“仙示”是如此提醒的。
  “跟了忠王,以后这朝中岂有我立足之地?”
  李林甫跟李亨之间本来就有怨怼,之前李亨希望通过朝中老臣来助他当上太子,李林甫却一直鼎力支持李瑁,双方之间有着难以调和的矛盾。
  何况这次是牛仙客力主请李亨来当皇储,甚至有可能直接拥立李亨为帝,李林甫就算投靠过去也已经失去主动权。
  “李令公,金吾卫的人马杀来了,正往宫门这边逼近!”
  “有数千兵马……”
  大唐宫廷政变,普遍规模不大。
  从玄武门之变,到后来李隆基的两次政变,都是千把人的规模,这次出动了数千人逼宫,看起来已经是大阵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9/45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