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奇英传(精校)第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69

长孙泰一片迷茫,叫道:“我不懂你的意思,她那样渴望见你,为什么你不愿见她?我也不知道她说的要紧事情是指什么,但我知道的是她一天比一天憔悴!”
李逸喃喃说道:“为什么我不愿见她,为什么我不愿见她?”忽地跨上一步,紧握着长孙泰的双手,说道:“有一件事你未知道,我们以前又不知道你的音讯,没法禀告。我和璧妹成为夫妇,至今已有八年了!”长孙泰身躯一颤,道:“什么,你和璧妹早已成亲了?”李逸道:“不错,我们是禀承令尊大人的遗命,不待服满,便成亲的,现在我们的孩子也已有七岁了!”
长孙泰惊喜交杂,却又有点难以为情,心道:“我只道他喜欢婉儿,却原来早已是我的妹夫。”当下重新见过郎舅之礼,彼此祝贺。
李逸笑道:“你与婉儿相处的日子比我长得多,你当然知道得比我清楚,她确实是个好姑娘。我愿望你们也成为夫妇。”长孙泰有点尴尬,说道:“不瞒你说,我是喜欢她的,只怕配不上她。大约在半年之前,有一次我见她的神情忧郁,曾悄悄去问过武郡主,就是你认识的那位武玄霜姑娘,问婉儿到底为了何事,郁郁寡欢?她笑说:女儿大了,当然会想到终身的问题,她心中委决不下,正自烦恼,你不要惹她。”
李逸突然从长孙泰的口中听到“武玄霜”的名字,不觉又是心头一震,要知武玄霜是和他有过恩怨纠缠,而又是他最佩服的一个女子,当年他曾经想过在婉儿与武玄霜之中选择一人,那时,他的心上压根儿还未有长孙璧的影子呢。长孙璧后来突然闯入,实是他始料之所不及。虽然他现在很爱妻子,但有时也会暗中自问,是不是当年因为自己委决不下,而这两个人又都没有和自己结合的可能,为了摆脱烦恼,这才心灰意冷,遂和长孙璧结了婚呢?而并不是单单为了她父亲临死嘱托的原故?每当想到这个问题,他就觉得有点愧对妻子。
幸而他不知道武玄霜也到了塞外,要不他恐怕更要心绪不宁了。当下定了定神,说道:“那么,听这位武姑娘的话,婉儿她已在思量她的婚嫁问题了,虽然委决不下,到底是件好事,你正应该欢喜呢!”长孙泰的心思不如李逸灵敏,想了一会,方始明白他话中的含意,心道:“不错。婉儿既在为婚事思量,而又委决不下,那么,纵使她仍然欢喜李逸,最少心中也有我了。他一厢情愿,以为婉儿定是要在李逸与他之中选择一人,现在李逸既已成亲,那当然非他莫属,这样一想,心上愁云尽去,不觉喜上眉梢。
李逸问道:“那位武姑娘怎么样,结了婚没有?”他本来是怕提起武玄霜的,却又禁不住不问,长孙泰道:“未听说过,大约未曾结婚吧。她在外面的时候多,虽是天后的侄女,一年却难得有几次进宫。”李逸不觉又是心头一震,想道:“玄霜的年纪比婉儿还要大好几年,尚未结婚,难道,难道,她也是像婉儿那样在等待我吗?”
长孙泰道:“我听婉儿说,天后已有意思在百年之后,将帝位传给卢陵王,仍然是你们李家的天下,你可以回去了吧?”这个消息虽然颇出李逸意外,但他想了一想,仍然说道:“还是不回去的好。”
长孙泰道:“你不回去,我也不敢勉强你。但你为什么与这个程老贼一道,难道也是想去投奔突厥么?”
李逸道:“我虽反对伪周武氏,却还不至于投奔突厥。我和程达苏他们一道,乃是想借助他们之力,潜入突厥王廷!”长孙泰道:“这却为何?”李逸道:“这是为了你外甥的原故。”当下,将武士掳走他的儿子,威胁他投顺突厥大汗等事情对长孙泰说了。长孙泰心中想道:“怪不得婉儿会欢喜他,原来他与婉儿,除了性情相投之外,对于大是大非,也还分得清楚。”
长孙泰道:“这次突厥准备兴兵入寇,天后早已得知风声,边关防卫森严,可以无虑。所可虑者,有一班武林败类,和一些不明大义的皇唐旧臣,也纷纷投奔突厥,却是不可不防。我这次就是奉了天后之命,专为缉捕程达苏与南宫尚来的。现在你既然还有用得着他们的地方,我就让他们多活一时吧。”李逸道:“听你刚才所说,天恶道人和灭度神君等人,也都投到突厥来了,据我所知,这些人的武功实是不可小觑,只怕武则天神武营中那三大高手,也还比不上他们。”长孙泰道:“天后是否另外派有能人,我不知道。和我同来的则只有白元化一人。”李逸本来是想从侧面打听一下,问问武玄霜是否会来,见长孙泰并不知情,不便再问下去。
长孙泰道:“璧妹呢?”李逸道:“我不愿令她冒险,所以让她留在天山。”长孙泰问了一些他八年来的生活情形,又问了他一些关于妹子的情况,从李逸的口气中可以听出,他们夫妇之间甚为恩爱,长孙泰也就放下了心。
天将破晓,早起觅食的兀鹰,已在帐幕上空振翼飞腾,飞过之时,带起了一股风声,草原上的人家,听到这种声音,就像中原的人家听到鸡鸣一样,知道黑夜将逝了。长孙泰道:“时候不早,我该走啦。”李逸道:“你今后行止如何?”长孙泰道:“我先要找到白元化,然后也许会到突厥王廷。若是事情已了,我也愿到天山探望你们。”
两郎舅分手道别,李逸将他送出帐外,陪他在周围察看一番,并未发见陌生人的足印,白元化的影子也依然不见。李逸心中想道:“这位异人只救走了白元化,却不理会长孙泰,难道他已知道长孙泰与我的关系,也知道我有话要和长孙泰细说么?”
李逸送走了长孙泰之后,回到帐中,详细在程达苏与南宫尚的身上察看,程达苏是给梅花针打入了“关元穴”,南宫尚则是被打入了“风府穴”,这是一种独特的打穴手法,要替他们解穴,必须先用磁石将梅花针吸出,可是李逸却并不备有磁石,一想程达苏乃是点穴名家,便去检查他那盛暗器的皮囊,果然找到了一块磁石。
李逸拿起磁石,走到程达苏身边,心念忽转,改了主意,将程达苏暂时搁下,先替南宫尚治理。
解开衣裳细看,只见南宫尚的“风府穴”上有两个极细小的针口,想是那个施放暗器的异人,怕一枚梅花针的力量不够,所以用上了两口。李逸将磁石在针口之处轻轻一转,把两枚梅花针吸了出来,趁着南宫尚未曾清醒,立刻将他的两个针口弄大,连成一个,随即拈起了一根梅花针,在自己胁下的“玉龙穴”一刺,但却故意不刺正穴道,稍稍偏旁了一两分。
李逸先替南宫尚解了穴道,南宫尚睁开眼睛,见李逸在他身旁,而长孙泰则已不见,惊诧之极,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李逸道:“咱们都受人暗算了,你可瞧见了来人的面貌吗?”南宫尚道:“没有呀。”李逸道:“我倒在地上,迷迷糊糊中好似觉得有一个人走进来,以后就不醒人事了。”南宫尚有点疑心,说道:“李兄,你的功力比我高得多,我方自觉得有人暗袭,便立即不醒人事了。”他本来有点疑心是李逸暗算,但转念一想,李逸是唐室王孙,他决没有反而帮助敌人之理。
李逸道:“程老帮主一路之上似乎对我有点疑心,但我的身份,未到时候,却又不便向他吐露,你替我遮瞒些儿。”南宫尚道:“这个当然。”他心中暗喜李逸对他的信任,但却也另外起了一个疑团:“莫非是他念在长孙泰父亲的分上,怕程大哥加害于他,故此将我们暗算了,好把长孙泰放走?其实他若有这个主意,尽可以与我明言,我也不一定要害长孙泰的。”
李逸接着替程达苏解穴,程达苏的功力深厚,果然非比寻常,李逸刚刚将插在他“关元穴”上的两枚梅花针吸出,他便立即醒转,不待李逸替他解穴,便即运气冲开,倏地一个翻身,蓦然跃起,反手一扣,扣着了李逸的脉门。南宫尚大惊失色,叫道:“大哥,你干什么?”要知南宫尚虽然对李逸也暗暗起疑,但他为了前程,究竟是帮着李逸。
以李逸的武功,本来可以挣脱,他却丝毫不加抗拒,故意作出惊恐非常的样子,颤声说道:“大哥,大哥,我是来替你解穴的呀!”
程达苏一声冷笑,撕下了他的衣衫,一看看到了他“玉龙穴”旁边的针口,疑心稍减,说道:“哦,原来你也给敌人打了穴道了。”南宫尚道:“的确是有外人偷袭,我在迷迷糊糊中也似曾听到人声。”程达苏心想:“他的本领虽然高出南宫尚许多,但要暗算我,谅他还没有这样本领。”想了一想,将李逸放开,喝道:“南宫尚,你过来!”南宫尚惊道:“大哥,大哥,我也中了敌人的梅花针呀!”
程达苏道:“给我看看。”撕开他的衣襟,点点头道:“不错,是风府穴上中了一口梅花针,唔,这口梅花针打得很厉害!”李逸道:“幸好程帮主随身带有磁石,可是我的手法不大熟练,结果还是要剜开少许皮肉,才能够把这口针取出来。”他是怕针口太大,程达苏见了起疑,故此加以解释。程达苏道:“你懂得用磁石吸针,又懂得解穴,也算得是个行家了。”
程达苏在地上检起了四口梅花针,端详了好一会,问道:“你们瞧见敌人的面貌么?”李逸与南宫尚同声答道:“只是听见声音,便立即昏迷了。”程达苏暗暗叫了一声:“惭愧!”原来他连敌人的声音都毫无觉察。李逸与南宫尚的武功都与他相差颇远,何以反而是他们听出了敌人的声息,这一点本来足以令程达苏起疑,幸而李逸布置得非常巧妙,程达苏刚一起疑,便立即想到:“敌人进来偷袭,当然首先是要对付我,其次是南宫尚,再其次才是这个上官敏。我先中了两口梅花针,他们然后各中一口,上官敏的轻功很好,故此打歪了少许。”他凭着数十年的经验,自以为推断不错,于是对李逸的疑心也就因之消除。
当下程达苏笑道:“幸亏这个偷袭的敌人,他用梅花针打穴的功夫,还未到最上乘的境界,打上官兄的那口梅花针,竟在他的玉龙穴旁边偏开两分,要不然咱们现在还没有人搭救呢。我刚才是为了查察敌人的手法,上官兄,你不要多心。”李逸松了一口气,连道:“不敢。”
其实这是程达苏的自我解嘲,他端详了那四枚梅花针,针长只有七八分,比普通的缝衣针还要幼细得多,有这种分量极轻的梅花针打穴,而且最少是在三丈之外打来(因为若在三丈之内,凭他的本领,定能觉察)。这份功夫,他自问也不能够,他一向以为自己点穴、打穴的功夫是世上无双,人间第一,岂知还有人高出他上,焉能不令他暗暗惊心!
程达苏恨恨说道:“这个人也算得是个打穴的高手了。只是行动却未免不够光明磊落,可惜不知是谁,我倒想和他好好地较量一番。”南宫尚道:“到了突厥王廷,问问天恶道人和灭度神君,或者他们会知道。”程达苏道:“你说得对,好,咱们现在走吧。”
三人收拾起帐篷,走了一程,忽见草原上有三匹快马驰来,当前两骑已看清楚了乃是汉人,程达苏大怒喝道:“好呀,居然敢一再欺负到我的头上来了。”扬手便是两颗铁莲子飞去,那两个汉人武士在马背上腾飞起,高声叫道:“程大哥,不认得小弟了吗?”随后那一骑亦已来到,是个突厥军官,程达苏怔了一怔,叫道:“咦,你们不是封牧野与祝见章吗?”那两个武士道:“不错,咱们十多年未见,大哥原来还认得我们。”
程达苏睁大眼睛说道:“听说你们在武承嗣门下很是得意,怎的却也到这里来了?莫非,莫非是你们也来替武则天邀请老夫么?”封牧野笑道:“我是来为突厥大汗迎接你们,与武则天毫无关系。嗯,这位是大汗御前的巴图鲁哈扎儿。大哥,你这两位朋友,小弟好似在哪里见过,请恕我一时眼拙,却记不起来。”原来封牧野与祝见章二人乃是青城派与万胜门的高手,在武林中颇有名望,十多年前,也曾在江湖上做过独脚大盗,但因他们掩饰得好,知道的人很少,程达苏那时是北五省的绿林领袖,却和他们素有往来。
程达苏是一个江湖经验非常丰富的人,心中一动,想道:“我早已听说他们投到武承嗣门下,但他们若然是武则天所派,断不会与突厥军官同在一起,这其中想必是另有原因。他们问起南宫尚和上官敏这两个人,当然不愿在他面前明说。”当下说道:“这位是我的副帮主南宫尚,这位是我新结识的一位朋友上官敏,是前朝大臣西台侍郎上官仪的侄子。”
南宫尚道:“不错,八年前我在长安神武营中,似曾见过两位一面。那时两位是随武承嗣前来拜访李明之,李大总管的,我就是那个守门的人。”南宫尚那时混入神武营中,本来是准备行刺武则天的,而封祝二人则是武承嗣的亲信,当时各为其主,如今说起,不禁哈哈大笑。
李逸道:“我却记不起在哪儿曾见过两位了。”其实他是见过的,那是十多年前他还未离开长安,而武则天也还未称帝的时候,有一次他们随武承嗣进宫谒见武则天,恰好那时李逸也在宫中,曾和他们打过一个照面,李逸心中暗暗吃惊,想道:“难道他们的眼光真的如此厉害?那时我还未成年,如今我已改容易貌,他们十余年前见过我一次,又未曾交谈,居然还能够认出我来?大约这不过是他们的江湖伎俩,靠撞而已。”
封牧野笑道:“上官兄英风豪气,令人一见,便生钦佩,纵使以前未有见过,如今也不是外人了。小可今日既遇旧雨,又结新知,真是快何如之!”
程达苏道:“两位如何知道老朽到来?”祝见章道:“我们在突厥王廷碰见百忧上人的弟子阳太华,听说程老帮主已托他代向默啜太师先容,大驾这两日便到。小弟闻讯,欣喜何似,但望早日拜见吾兄,是以和这位大人赶来迎接。”程达苏道:“太师如此优礼,真是太不敢当了。百忧上人的法驾到了没有?”祝见章道:“听说也是这一两日到来。”李逸内心暗惊,想道:“百忧上人与天恶道人、灭度神君合称域外三凶,他的武功更在天恶、灭度之上,他若也投突厥,谁人制得了他?”
程达苏问道:“王城的武士大会什么时候召开?”祝见章道:“已定好了日期,就在三天之后。我还怕大哥赶不及呢。”程达苏笑道:“我老了,此去不过是凑凑热闹而已,他们年少英雄倒可以趁此机会,大显身手,闯个万儿。”“闯个万儿”乃是江湖术语,即是树立名声的意思。
封牧野策马与李逸并肩,说道:“令叔以诗文驰誉,兄台却喜与江湖豪客往来,端的难得。听南宫兄说,兄台的剑术当世少有,不知令师是哪一位?”李逸道:“南宫兄是故意给小弟面上贴金,其实小弟不过是胡乱学了几手剑法,哪敢当此虚誉。”客套一番,封牧野又问道:“上官大人的千金与阁下分属兄妹,这几年来她很得天后宠信,不知兄台可有见过她么?”李逸听他提起上官婉儿,心中一阵绞痛,黯然说道:“我与她虽然分属兄妹,如今却是各走各路,道不同,不相为谋,自从她入宫之后,我从来没有见过她。”李逸这番话出自心中,说来感情甚见激动,封牧野点了点头,说道:“上官姑娘乃是一代才女,可惜她不明大义,改事仇人,难怪你做兄长的伤心。”
一路上封祝二人屡次用说话向李逸刺探,李逸掩饰得很好,这两人虽是有点怀疑,却也瞧不出什么破绽。傍晚时分,到了喀纱拉尔河下游,封牧野道:“还有日半路程,便可以到突厥王廷,不必急急赶路了。”在河边安下帐幕,吃过晚饭,天色刚黑。
晚上月色很好,草原景色迷人,大家便在草原上漫步闲谈,程达苏与封祝二人一道,李逸与南宫尚一道,渐渐这两批人分开,彼此都看不见了。
李逸道:“这位程老帮主似乎甚是多疑,昨夜他几乎疑心那暗器是我打的呢。”南宫尚道:“他十几年来被武则天派人缉捕,在江湖上几乎无地容身,也难怪他多疑善虑。”心想:“要不是我知道你是唐室王孙,是个与武则天誓不两立的人,连我也会对你怀疑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6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