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奇英传(精校)第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1/69

李逸大怒,直冲过去,呼的一声,两块石子迎面飞来,势劲力沉,竟是高手所发。李逸不敢硬接,拔出宝剑,将第一块石头劈落,随即便一个“镫里藏身”闪开了第二块石头,他的坐骑忽地长嘶一声,四蹄屈地,原来已给对方的石子打中了脑袋。李逸双脚一撑,如箭离弦,在马背上射出,闪电般的到了那两个人的跟前,双方打了一个照面,不觉都叫出声。
这两个人正是程达苏父子,但见他们衣衫褴褛,满面风尘,光景甚为狼狈。李逸好生诧异,想他们已依附了突厥大汗,最少也可以得个一官半职,却何故狼狈如斯。
原来突厥大汗求和的消息乃是真的。战争爆发之后,武则天乘机立卢陵王为皇太子,命他做河北道行军大元帅,狄仁杰在军中辅佐他,用意是在让他掌握兵权,好作他日登位的准备。太子虽然平庸,但狄仁杰替他调度,甚是得宜,分兵三路,以幽州都督张仁亶统兵三十万为东路,右羽林卫大将军阎敬容统兵十五万为西路,以吐蕃将领沙吒忠义统领藩汉混合军十万为中路,三路反攻,不但尽复失地,而且打入了突厥境内,突厥大汗无法抵挡,派遣使者莫贺达干到长安要求和亲,愿以自己的女儿嫁给中国皇太子的儿子,历史上的和亲多是中国将公主或冒充的公主嫁与外国,这次突厥要以公主和亲,那是极罕见的事。后来事虽不成,却已在历史上留下一段“佳话”。
大汗求和的消息传出去,突厥的老百姓知道了都非常高兴,但也有一小撮人非常恐慌,他们是从中国来投奔突厥的叛贼,包括了程达苏父子在内,他生怕和议成功,武则天就要向大汗索取他们,尤其是程达苏,他在国内的时候,武则天就要缉捕他的,因此更为害怕。就在突厥求和使者出发的那一天,他们便悄悄地逃走了。程达苏是伏虎帮的帮主,他的帮众在边境一带,他想偷过边境会合他的帮众。想不到他在山里抢劫避难维妇的粮食,却意外地遇见了李逸。
李逸虽然改容易貌,但程达苏却认出了他的那把宝剑,知道无法躲避,大喝一声:“不是你死,便是我亡!”铁烟杆一抖,一招“云龙三现”,便向李逸磕下来,李逸举剑一迎,但听得“当”的一声,火花四溅,程达苏倒退三步,李逸却只是晃了一晃。
李逸大为诧异,本来程达苏的功力比他深厚得多,但这次兵刃一交,李逸却发觉了他的功力好像大不如前,原来程达苏在突厥大汗召开武士大会的那天,被夏侯坚的金针伤了他的筋脉,至今未愈,加以饿了两天,这样此消彼长,与李逸一比起来,当然相形见绌了。
数招一过,李逸着着抢攻,程建男见势不妙,取出判官双笔,上前助攻,父子二人,联手合斗李逸。
程达苏的功力虽已大减,但烟杆打穴的绝技还在,仍然是个劲敌,好在他的旱烟已经吸完,无法用烟雾来迷惑李逸的视线,李逸仗着宝剑的威力展开了精妙的剑法,和他们父子二人,恰恰打成平手。
激战了一百多招,程达苏忽觉左肋后的“魂门穴”隐隐作痛,原来这正是他被夏侯坚的金针所伤之处,平时还不觉得怎么,一到用了真力,内伤又发作了。程达苏心里一凉,冒险进攻,用了一招“横架金梁”,铁烟杆架着李逸的剑锋,倏的一个转身,烟杆抖起了一个枪花,在瞬息之间,连戳李逸的三处大穴。哪知他快李逸也快,但见双方身形飞起,李逸大喝一声,反手一剑,斜劈下来,倏然间又改劈为扫,一招“铁锁横舟”,向程达苏右肩猛削,这两招迅如电掣,变化奇幻,程达苏烟杆戳空,叫声“不好!”急忙藏头缩颈,向下一矮身躯,饶是他应变得宜,但听得“嚓”的一声,剑锋掠过,已在他的左肩上削下了一片血淋淋的皮肉,随着又是“当”的一声巨响,程建男的判官笔也被削断了。
程达苏叫道:“建男,你快走!”双目火红,俨如受伤的野兽一般,将铁烟杆舞得旋风似的,紧紧缠着李逸。程建男方自踌躇,未肯即走,程达苏大喝道:“不肖儿,你想程家断子绝孙么?”
程建男放声大哭,疾奔而去。李逸虽然痛恨他们作恶多端,这时也不禁为之愕然。程达苏疯狂地扑上来,铁烟杆横敲直戳,有如狂风暴雨,看样子是想拖延时候,让他的儿子逃生,过了一盏茶的时刻,程建男的哭声已听不见了,程达苏也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那股猛劲松懈下来,李逸收势不住,只听得“刷”的一声,程达苏的膝盖被削去了一片。
程达苏踉踉跄跄倒退数步,纵声笑道:“我程某纵横了数十年,死也值得的了!”李逸起了恻隐之心,按剑说道:“程老帮主,你把伏虎帮的符令名册交了出来,自己毁掉武功,我让你回家与儿子团聚。”心想:“程达苏已是将近六十的老人了,便留他一条性命吧。缴了他的符令名册,我可以送给长孙泰让他交差。也免得伏虎帮再为患地方。”
哪料程达苏却哈哈笑道:“要我自毁武功,交出符令,哈,你也忒小觑了我程某了!大丈夫死则死耳,岂能向人摇尾乞怜?”话声未了,只听得扑通一声,他已直挺挺地倒在地上了,敢情是自断经脉而亡!
李逸心中慨叹,想道:“又是一个百忧上人。”念他是一帮之主,想搜出了他的符令名册之后,便给他掩埋。李逸刚俯下腰,忽觉胸前一麻,程达苏倏地跳起,铁烟杆“卜”的一声,重重的向他脑袋打下,这一下打个正着,痛得李逸脑袋欲裂,本能地飞起一脚,这一脚踢出,立即便感到突然袭来的晕眩,迷糊中似听到凄厉的叫声,接着他就不省人事了。
也不知过了多久,李逸才悠悠醒转,但见已是黄昏时候,落日余霞,染得山野一抹金黄,在他旁边不远,就是那个维族女人和她两个孩子的尸体,气氛益增恐怖。李逸想爬起身,却还未能转动,知是穴道尚未解开,幸而他学的是正宗内功,养息了一会,体力渐渐恢复,再运真气冲关解穴,又过了一盏茶的时候,这才能够四肢活动,站得起来。李逸走到刚才的地方察看,那地方刚好是一处悬崖的旁边,李逸定睛一看,幽谷底下有一具尸体,借着落日余辉,仔细辨认,隐约还可以认得出是程达苏的尸体。
李逸爬下山谷,在程达苏的身上搜出了符令名册,再爬上来,但觉浑身酸软,有气无力,原来他也饿得软了。
维族难妇的那座茅棚早已打得稀烂、茅棚旁边的那一锅稀粥倒还保存,泥灶下的残火也还未熄减,只是那似清水一般的稀粥上面却有几点血花,李逸可以想像得到当时的情景:那维族妇人煮好了稀粥,正要给她的两个孩子充饥,突然程达苏两父子来了,这位曾经纵横江湖,不可一世的程达苏,曾经做过突厥大汗上宾、参加过突厥宫庭盛宴的程达苏,如今饥火中烧,竟然来抢维族妇人这一锅稀粥!于是维族妇人死命争夺,程达苏杀了她;于是她的鲜血溅入锅中,给那清水一般的稀粥加上几缕淡红的颜色!
李逸脑海中幻出这一幕幕凄惨的情景,虽然仅是几点血花,他却闻到浓厚的血腥味道!他长叹一声,喃喃自语道:“想不到战争惨酷,一至如斯!”他虽然腹似雷鸣,难堪饥渴,这时也不忍喝这锅稀粥了,他的坐骑刚才被程达苏打碎脑盖,这时已倒毙在路旁,李逸便割下一片马肉,生起火来烤熟,塞饱了肚,再去山涧里觅水解渴,连望也不敢再望那一锅稀粥。
吃饱之后,李逸掩埋了程达苏和维族妇人及她的孩子,又再前行。他靠马肉充饥,走了五六天,终于走出荒山,穿过了星星峡,来到了中国的安西地界。
一别八年,如今他又踏上了祖国的土地了,想起当初与长孙璧驱车出关,八年来的经历一幕幕的在他脑中闪过,仿如做了一场恶梦!如今一梦醒来,他又依然是孤身只影,心境的凄凉比去国之前更甚。
他换了汉人的服饰,混进难民群中,逃入内地。这一群难民是蔚州定州一带的老弱妇孺,他们的家园被突厥兵焚烧劫掠,早已空无所有,因此逃进内地觅食,一路的凄惨境况,自是说之不尽。不过,他们的神情,却没有突厥难民那般沮丧,因为胜利的消息频传,而且听说武则天也已接纳了突厥的求和使者了,他们还有希望回去再重整家园。
走了好多天,有些难民找到了亲友投靠,有些难民被官府收容,难民的行列更一天天缩短,李逸当然不愿求官府的救济所收容,仍然随着一些去投亲的难民赶路。这时离开战区已远,后方已可以买到吃穿的东西了。不过李逸为了避人注目,仍然混在难民群中。
再走两日,过了酒泉,正是春耕时分,田头陇畔,农夫荷锄,牧童吹笛,战争的痕迹已完全不见,换上了一片宁静和平的气氛。李逸的心情也好了许多。这一日正在路上行走,忽见几骑快马超过难民的行列,在黄土路上扬起一片尘沙,李逸忽然发现其中一个骑士相貌好熟。
心中一动,猛地想起:这可不是阳太华?转眼之间,那骑快马已超越难民的行列,箭一般的射向前方,在黄沙滚滚之中看不见了。但李逸这一瞥已经认了出来,不错,是阳太华,是百忧上人那个最得意的弟子——阳太华!看他华服骏马,神气十分,全不是难民模样。李逸不禁满腹狐疑:“这阳太华怎的如此大胆,竟敢大摇大摆地进来?他混进来做什么?是逃难或是另有所图?和他同行的又是些什么人呢?”种种疑难,百思莫解。由于阳太华的出现,李逸心中,多了几分戒惧。
到了酒泉,难民十九都已得到安置,只有寥寥的十个八个,要到各地投亲的,也都分散开了。李逸取出一片金叶,在酒泉换了碎银,当时有些比较富有的难民,将全部家财带了逃难的,所以金肆中人也并不觉得奇怪,李逸换了碎银,到骡马市场想买一匹坐骑,在战争时间的马匹都被军队征发去了,他只买到一匹青骡,随着又到衣物市场买了两套光鲜的衣服。因为到了远离战区的后方城镇,若然还以难民的身分出现,那就反而惹人注目了。
第二日,李逸焕然一新,离开酒泉,跨上了青骡赶路,走了六七天,过了兰州,深入后方,更是一片太平景象,与突厥举国骚然的情景,真有天渊之别。李逸心想:“中国到底是地大物博,应付这场战争,绰有余裕。”但随即又想道:“不对,单靠地大物博,还是不能够在战争之中令到后方百姓安居乐业的,那还要靠秉政者调度得宜,才能够尽量减少战争的影响。”李逸经历了这场战争,走了几千里路,所见所闻,感慨极多。他从敌人口中知道了武则天用兵的神妙,他又亲眼见了中国官府对难民的安抚,后方的平静,虽然还未必是十全十美,但却处处都表现了武则天是个雄才大略,肯为百姓办事的君皇!他不禁想道:“纵使是太宗皇帝复生,他应付这场战争,想亦不过如此。那么,对百姓来说,又何必一定要我姓李的做皇帝?又何必一定要男人来做皇帝?武则天抢了李家的天下,我一直痛恨她,这究竟是对呢,还是不对?”想至此处,一片茫然!
半月之后,李逸到了长安,长安的景象比八年之前更兴旺了,宽广的大街上,行人熙来攘往,简直嗅不到战争的气味了。李逸又不禁想到他初见武玄霜之时,他弹奏《黍离》的诗篇,当时在他想像之中,长安是一片荒凉,所以借古人哀伤故国的诗篇,发泄自己胸中的郁闷,当时武玄霜曾大大地讥讽了他。后来他到了长安,才发现长安完全不是他想像的那样。如今他又到长安来了,武玄霜该不会再讥讽他了吧?
李逸找一间客店住下,打算过两天去找长孙泰,设法见上官婉儿一面。这一晚他心事如潮,辗转反侧,不能入寐,心想:上官婉儿不知有什么紧要的事情,几次三番托人带话,要我回来商量?又想:不知武玄霜是否也在宫中,若然碰见了她,情何以堪?翻来覆去,不知不觉已是三更时分。
正自心绪不宁,忽听得店小二拍门叫道:“客官们请起来,官人来查夜啦!”随即又听得似官差的口吻,大声吆喝道:“都到外面来站好队,听候校尉大人问话!”
李逸心头一凛:“莫非他们是冲着我来的?敢情是武则天已知道我到了长安,派人来搜查我的下落?”他虽然相信武则天不会加害于他,但他究竟还是不愿意暴露自己的身份。只听得人声脚步声嘈嘈杂杂,住客们陆续走出房间。李逸心想:“若然真是武则天派人来搜查我,这个时候要躲避也避不开了。或者是例行的查夜吧?我且不必先自多疑。”定了定神,走到外面大厅,张目一望,这一望不由得他不大吃一惊!
只见一个武官带着两个公差,正在那里查问住客,这武官不是别人,竟然是阳太华!两人目光一接,阳太华大声喝道:“这人是突厥来的奸细,快把他拿下!”李逸大怒喝道:“你才是突厥的奸细!”阳太华哈哈笑道:“我身为东门校尉,你诬陷官长,罪上加罪!”说时迟,那时快,阳太华早已拔出佩刀,冲了过来,嗖的一刀向他劈下。
李逸的宝剑还留在房中,他一来恐怕宝剑有失,二来知道阳太华武艺高强,空手对敌,只怕吃亏。见阳太华冲来,他立即转身便跑,阳太华一刀砍空,大喝道:“奸细还想逃么?”
李逸三步并作两步,奔回房间,脚步未隐,忽见帐后人影一闪,一道剑光突然刺破床帐,迎面戳来,李逸身躯一矮,用了一招“探骊取珠”的空手入白刃手法,伸指一弹,“卜”的一声,正弹中那人手腕,左手一勾,抓着剑柄,立即将宝剑夺了过来,和那人打了一个照面,李逸不由得又是大吃一惊,这个人竟是程建男!
只见程建男双目圆睁,恶狠狠地骂道:“李逸你也有今日么?拿过命来!”倏的拔出判官双笔,一招“双龙出海”,双笔一分,分点李逸的“期门穴”和“肩井穴”,程建男的剑术不行,用判官笔点穴却是他的家传绝技,双笔点来,又狠又准,李逸的武功虽然远胜于他,但在这斗室之中,精妙的剑术难于施展,想在三招两式之内,将他击倒,却也不能。
程建男一付拼命的神气,狠狠扑来,李逸用了一招“退步跨虎”,反手一剑,“当”的一声将他双笔荡开,压下了他的凶焰,正想展剑刺他胸口的“璇玑穴”,忽觉背后金刃劈风之声,阳太华也已闯进了他的房间了!
李逸喝道:“来得好!”一招“苏秦背剑”,头也不回,剑锋一转,反手从肘底穿出,这一招奇诡无比,但听得一片断金戛玉之声,阳太华的厚背鬼头刀竟被削去了刀头。阳太华见他宝剑在手,心头一凛,退后一步,暗地里骂声“脓包”,原来他与程建男约好,他将住客唤出来问话,由程建男潜入房间盗剑,哪知程建男方自得手,却又给李逸夺了回去。
李逸宝剑在手,如虎添翼,喝道:“你这两个奸贼,好大的胆子!”挽了一个剑花,又是一招“神龙露爪”,向阳太华心窝刺去,阳太华不敢硬接,腾的一脚,将一张茶几踢得飞了起来,“咔嚓”一声,李逸的宝剑陷入茶几内,一时间拔不出来,只听得脑后风生,程建男的双笔又到,李逸一个盘旋,那张茶几恰似做了他的盾牌,挡住了程建男的双笔,李逸力透剑尖,将那茶几挥起,往前一送,茶几脱手飞出,阳太华一掌将那茶几震裂,砰砰两声,茶几碰到窗上,窗门也给震开,李逸身形一晃,立即穿窗跳出。
阳太华和程建男跟着追出来,李逸跳上屋顶,揭起了一叠瓦往下便打,阳太华一掌拍出,瓦片粉碎,程建男正在他的后面,被瓦砾粉屑渗入眼中,李逸早在掌心扣了几枚铜钱,那叠瓦一打下来,跟着便以“天女散花”的手法,将手中的铜钱当作金钱镖发出,程建男眼睛一时睁不开,腿弯的穴道被一枚铜钱打中,登时栽倒。阳太华却已跳上瓦面,大声喝道:“快来拿奸细呀!”
李逸心想:“我若拿他见官,于我不便。不如先见了泰兄再说!”无心恋战,当下施展轻功,跳过两间铺间,阳太华大叫大嚷,仍然紧追不舍。
李逸大怒,跳下街道,大喝道:“这里还有王法么?京城之中,竟容奸贼无法无天!”街头正有一小队巡逻的兵士,听得喧闹,急忙奔来,阳太华跳下街心,也大声喝道:“你等快拿奸细,不得有误!”那些兵士轰然应命,张弓搭箭,纷纷向李逸射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1/6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