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色(校对)第1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6/140


“阿周。”刘远道。
周药收到刘远的示意,拱手对刘桢道:“且由臣向殿下陈述来由。”
刘桢颔首:“讲。”
即使她已经知道大概的来龙去脉,此时却也绝对不能表露出来。
周药虽然有些趋炎附势,但他确实也是很有能力的,而且很懂得什么场合要说什么话,就像此刻,他就没有为了表现自己而长篇大论,徒惹皇帝厌烦,而是三言两语将虞氏上吊,宫婢指证的事情简单描述了一下,既不会让刘远和张氏觉得不耐烦,又能让刘桢清楚地了解来龙去脉。
周药刚刚说完,刘桢便霍地起身,走到大殿当中,拱手断然道:“阿父从小看着女儿长大,当知女儿绝对不是这种人,巫蛊之术,女儿未敢信也,如何会将它拿来害人,更不必说此等大逆不道之事,还请阿父明鉴!”
刘远看向那名宫婢:“你指证公主,空口无凭,有何证据?”
宫婢泣道:“回禀陛下,我与虞美人虽为主仆,实则情同姐妹,因而虞美人虽有不轨执行,我也不忍上报,一直为其相瞒,但现在虞美人既死,我也就无所畏惧了,还请陛下明察,公主何等尊贵,若不是亲眼所见,亲眼所闻,我又如何敢诬告!若是陛下不信,婢子也只有一死以表清白了!”
她话未说完,刘桢已经隐隐料到她想做什么了,当即就厉声断喝:“拦下她!”
但实际上已经晚了。
也许是为了严防今晚的事情外泄,刘远留下的人很少,左右两边更加没有什么内侍或甲士,以致于那宫婢窜起来朝柱子扑过去的时候,竟然没有人来得及拦住她。
对一个真正求死心切的人来说,连刘桢这样反应迅捷的人,也仅仅只能抓住她一片衣角。
哧拉一声,衣角碎裂,沉闷的声响像重重敲在鼓上的锤子一样,鲜血四溅,还有几滴喷洒到刘桢的衣裙上。
那宫婢头一歪,身体顿时像失去骨头一样软下来,没了声息。
刘桢脸色一沉,若说之前她只觉得这件事情仅仅是拙劣的阴谋的话,那么现在她发现这很可能是一个精心策划的陷阱,步步算计,只为等着她自己踏进来!
她立马抬头朝刘远看去,果不其然,她的父亲先是一愣,脸色继而变得很难看。
究其原因,除了因为这小小一名宫婢胆敢当面寻死,挑战皇帝的权威之外,还因为宫婢一死,就等于死无对证了。
任何人难免都会想:如果这宫婢只是受了谁的指使前来陷害长公主的话,那么她可能会受不住酷刑而招出主谋,也可能会在言语之间露出蛛丝马迹,却绝不会像现在这样刚烈决绝,殉主而死!
这两相衬托起来,倒显得她说的话全是真的了!
刘桢自然也料到了这一点,她不等刘远说什么,当即就高声道:“阿父,此乃卑鄙小人诬我!我与虞氏素无往来,所谓勾连,根本无从说起,此其一!我与此女无冤无仇,她却诬告于我,明显意不在我,而在阿兄,其谋甚大,其心可诛,只怕背后还有隐情,请阿父下令彻查此事,以还我与阿兄的清白!”
说罢,她重重叩首,伏在地上,语调哽咽,泣不成声。
别人会做戏,难道她就不会?刘桢此时满腔怒火,原是哭不出来的,她暗中在自己大腿上重重拧了一把,眼泪顿时盈眶而出,加上她深夜而来本就素面朝天,衣裳单薄,看上去确实十分无助无辜。
刘远道:“我自然是信你的。”
话虽如此,却没有走过来扶起她,可见宫婢那番话,在他心中还是产生了影响的。
巫蛊厌胜之术,历来为帝王所忌,有些帝王自诩英明,嘴上说着不信,其实心里还是半信半疑的,自不必说现在离先秦上古还不算远,就连历史上两千多年后,信奉科学的康熙帝,同样因为长子胤褆被三子胤福告发用巫蛊厌胜诅咒太子而大发雷霆,所以这一招真是古往今来,百试百灵,对于深刻了解帝王心理的人来说,想要栽赃陷害一个人,最好莫过于将对方彻底打倒在地,永世不能翻身,而巫蛊术就是最好的一招。
事已至此,要怪也只能怪自己之前太过关注前朝的事情,竟然疏于防范后宫,也过于轻忽大意,才会被人有机可趁。
刘桢道:“此女行径极为可疑,请阿父下令调查她在宫外的家人,以及平素与其往来之宫人,定能查出一些蛛丝马迹,而且此事只能交由外廷来审理,不可在内廷办,还请阿父明察!为表清白,恳请阿父允我自即日起封宫面壁,以待还我清白之日!”
刘远听到最后一句话,脸色总算略略缓和了一些,叹道:“何至于此!”
刘桢当然不可能像那宫婢一样自裁或自伤以表清白的蠢事,她的示弱之策也就是封宫了,至于有没有效果,并不在于眼前。
“虽说清者自清,但人言可畏,女儿如此,也免得旁人说三道四,趁机诋毁于我,有辱阿父英明!”她的态度很坚决。
从理智上来说,刘远不觉得向来深受自己疼爱的女儿会做出这种事,但是并不妨碍他在这件事情发生之后心里翻来覆去的反复疑虑,宫婢死前的陈述,更是将这种疑虑推到了高处。
宫婢所言,时间与动机俱全,如果单从刘桢本身出发,她确实可能不会干这种事情,但刘桢跟刘楠同样也兄妹情深,为了兄长铤而走险,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只要自己死了,那确实不可能再因为看太子不顺眼就废掉他,而刘楠作为太子,也可以顺理成章登上皇位,然后就可以实施他那些狗屁不通的治国理念了……
刘远不想再想下去,但他又控制不住这种念头。
“也罢,既然你坚持,那就依你罢。”刘远听见自己这么说道。
“多谢阿父成全。”刘桢拜道。
虞氏自杀,宫婢指证,而长公主自请封宫的消息很快传遍宫廷内外,掀起一阵轩然大波。
这一切虽然看似指向刘桢,但有心人无不看得出来,太子刘楠才是主角。
为公主求情的人不是没有,趁机落井下石的也有之,但大多数人摸不透皇帝的想法,所以依旧在观望。
这个时候,太子上表为长公主辩白,却遭到皇帝的斥责,皇帝让太子将心思多放在与匈奴的谈判上,不要将手伸得太长,干涉自己不应该过问的事情。
与此同时,皇帝又下令廷尉房羽彻查内宫,审理巫蛊案。
这个时候,有御史就谏言,道廷尉房若华与长公主有故,论理当避嫌才是。
“……主自幼随帝起兵,镇守后方,功劳颇大,观朝廷内外,多为公主故交。主纵无谋逆之心,奈何人心多变,难保其中一二小人,臣恳请陛下下令彻查,勿要姑息,以儆效尤,为后来者鉴。”
刘远的视线落在奏疏最后这段话上,停顿良久。
不得不说,这封奏疏给他提了一个醒。
刘远开始认真地思考起刘楠和刘桢现在的实力。
刘楠本身有奋武军,自上次征伐英布之后,奋武军损失过半,后来又都陆陆续续填补了进去,现在总数有六七万左右,位于京畿附近,俨然一股不小的势力。
而北军中尉诸干据说因为许众芳的缘故,与刘楠的关系也不错,更不必说如今军队之中大多刘楠旧日同袍故交,只要太子殿下一出声,只怕就是一呼百应了。
再说朝中,九卿里,廷尉房羽就不必说了,他与刘桢有三年同守咸阳的经历在前,大司农郭殊的长子即将要尚主,同样也与刘桢关系匪浅,御史大夫孟行为人公正耿直,但却与刘桢有师生之谊。
想到这里,刘远才发现,原来在不自不觉之间,刘楠兄妹的势力,已经发展到了让他有种心惊的地步了。
——
作者有话要说:注:最后那段奏疏里的主就是指公主刘桢。意思就是说刘桢可能本身没有不臣之心,但是她现在在朝中势力太大了,陛下你要小心啊,她身边说不定就有这样的人,想要撺掇太子和公主行不臣之事呢。
一个局不可能一下子就写完,一个人也不可能天天都是人生赢家,当然这样的文不是没有,我上篇BG就是无脑金手指小白爽文,但这篇偏严肃,不是除了女主之外都是白痴,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个性和行为,没有智没有勇怎么叫斗智斗勇?
第86章
李称今年四十岁了,在他这个年纪,能够当上廷尉丞,已经算是干练有为的了,原本以李称的资历,往上再晋升一级也不为过,奈何他上面那个人比他更牛,死死挡住了他晋升的道路,这个人就是房羽。
房羽是前秦官吏,李称也是前秦官吏,如果房羽没有那三年留守咸阳的功劳,他现在未必能够位列九卿,这是李称非常不服气的一点,但不服气也无可奈何,现阶段,他还是得老老实实待在副手的位置上。
不过现在,他迎来了一个机会。
皇帝打算越过房羽,直接让他负责审理巫蛊案。
这让李称似乎看到了自己通往九卿之路的一丝曙光。
为了揣摩皇帝陛下的心意,他特意拜访了一个人。
“你知道陛下为何将此事交给你办吗?”对方问道。
双方地位悬殊太大,李称不敢在对方面前放肆,先是恭恭敬敬地行了礼,这才试探地问:“因为陛下不满意房廷尉?”
“不,”那人摇摇头,“因为陛下认为房廷尉是公主的人,让他来办这个案子,很可能会徇私。”
“这……”李称心头咯噔一下,长公主刘桢受宠是众所皆知的事情,他本还想着皇帝如果不想大办,就照着大事化小的路线来走,再取巧不过,但现在看来,事实好像是完全相反的。
幸好自己来问人了,否则岂不是弄巧成拙?李称暗暗庆幸道。
“那我该如何做,请公不吝赐教!”李称郑重行礼。
对方微微一笑:“你觉得陛下想怎么办?”
李称不太确定,先是问道:“秉公处理?”
他想了想又觉得不对,“陛下是想严办?他觉得公主确实就是巫蛊案的主谋?”
这样一来,案子岂不是要闹得很大?李称光是这样想,就知道最后牵扯进来的肯定不止长公主一人,说不定还有太子,届时……
李称心头顿时浮现出一片腥风血雨,脸上也不自觉露出惊惧慎重的神色。
“陛下素来宠爱长公主,这样一来,岂不是,岂不是以谋逆罪来定?”说到最后的谋逆二字,他都下意识放轻了声音。
那人道:“陛下如果心中不疑,又何必临时将房若华换成你?他如果想要一个有利于长公主和太子的结果,那还要你作甚?”
李称苦笑:“若是这其中出了一丁点差错,只怕到时候死的就该是我了罢?”
“富贵险中求,你若是怕,那就不要接,告病,高老,多的是法子可以脱身,不沾手这个案子。只是那样一来,就当是我高看了你。”那人悠悠道:“当年我跟随陛下左右,几番出生入死,情况比你不知凶险了几倍,照你这样,那自然什么也不必做了,干等着荣华富贵从天上砸下来便是!”
李称咬咬牙,被他激起了一片火气,直起身体,双手按在膝盖上:“那我应该如何做,还请赐教!”
对方未免觉得这李称既想投机,又怕死,心中嗤笑,面上却温和道:“旁的不必我说,方才已经说得够多了,我就只提醒你一句话。陛下想让你办成什么样,你就办成什么样。”
李称想了许久,心领神会,他觉得自己已经明白了对方的意思。
“多谢行舟公,我明白了!”他郑重拜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6/14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