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色(校对)第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140


刘桢庆幸自己出门时裹了足够厚的衣裳,刚刚又走了一路,出了一身汗,一时倒还不觉得冷,见许众芳跟刘楠忙着收拾,便也帮着清理屋子里灰尘。
张氏站了一会儿,发现连刘桢都在干活,不由有点讪讪的,也终于从自怨自艾的情绪中抽离出来,她把刘槿安置在已经打扫干净的榻上,又嘱咐刘婉看好弟妹,然后也连忙开始帮忙清理。
张氏手脚勤快,家务是做惯了的,加之也比男人细心多了,有了她的加入,打扫的进度条立马快了一倍不止。
一个时辰后,屋子总算勉强可以住人了,床榻原本是用木头搭的,硬邦邦还总摇晃,许众芳给它加固了一下,张氏又在上面铺上茅草,再附上衣服,就足够几个女眷将就一晚上了,至于刘楠,自然是打地铺。
窗户上的破洞暂时用木板挡住,屋子里也生起了火,霎时温暖了许多。
许众芳抹了把汗水,对张氏道:“嫂嫂,这里简陋得很,明日我再搬些被褥来,你们先凑合一晚,还有,这里毕竟是林子,周围说不定有野兽出没,我走后,切记将门窗关严实了,晚上没事也不要出去!”
张氏感激道:“真是辛苦叔叔了,若是没有你,我们还不知该如何是好!”
许众芳:“嫂嫂莫要说这见外的话,大兄如我亲兄长一般,这些都是我当做的!我先走一步,回去看看情形,明日再来看你们!”
送走许众芳,刘楠将墙边的矮柜挪到门后,把门死死堵住,张氏则把衣服都拿出来,挑拣一些厚的,给孩子垫在身下睡觉。
刘婉和刘妆已经累得睡着了,两个小脑袋依偎在一起,睡颜上有着不知世事的天真。
张氏长长地出了口气,问刘楠和刘桢:“你们说……你们阿父,能逃出去吗?”
刘楠其实心里也很惶惑,他下意识望向刘桢。
看我作什么,我怎么知道?
刘桢无力吐槽,老爹是叫刘远,又不是叫刘邦,人家刘邦都自动送上门给项羽杀了,最后竟然还能安然无恙,这种逆天金手指运气不是谁都拥有的。
但想是这么想,她还是得说:“阿父临事多有应变,他临走之前,不是还放了一批罪囚吗,有那些人分散注意力,追兵应该没那么容易追上他们的,更何况还有安叔父陪伴左右呢!”
张氏心不在焉地点点头,叹了口气:“我就曾与你们阿父说过,那个县尉之职不当也罢,可你们阿父不听,现在果然出了事情,早知如此,当初我便该坚决些反对了!”
刘桢累得很,哪里还有空再想旁的事情,在火堆的烘烤下,早就昏昏欲睡,张氏的声音变得越来越遥远,越来越遥远,终于模糊在一片混沌中。
隔天天还未大亮,许众芳就来了,身上背着一大捆被褥,提着一些腌肉,还带来了刘家人都想听的消息。
“昨夜萧起带着人到你们家去了,不过没有找到人,又派了人去追大兄,也没追上,我瞧那畜产恼羞成怒的模样就解气得很,哈哈!不过嫂嫂,你们这阵子最好还是不要走出这林子,有什么需要的,我会为你们送来,等过些时候风声不那么紧了,或许还有转机。”
张氏连连点头:“叔叔,我想劳烦你到我娘家将此事说一声,我阿父是商贾,家中有一地窖储室,甚为宽敞通风,若是我阿父肯收留我们母子几人,我们在那里躲上一阵,也好过在这山林中经受寒风。”
许众芳道:“嫂嫂放心,此是包在我身上便是。”
他又与刘桢他们说了几句,这才由刘桢和刘楠送他出去。
“许叔父,安叔父跟阿父一道走了,他的家眷却还留在向乡,还得劳烦许叔父多照拂安叔父的家眷才是。”刘桢道。
“你放心,我回去便去给二嫂嫂送信,让他们在娘家多住些时日,不必急着回来。”许众芳摸着刘桢和刘楠的头发,“你们都是好孩子,大兄不在,你们就要跟着受累了,只要多忍些时日,我看萧氏那畜产也逍遥不了多长时间的!”
“叔父,我听阿父说过,你在军中时,曾以箭术闻名?”刘桢却问了个风牛马不相及的问题。
许众芳奇道:“是又如何?”
刘桢抿唇一笑,指着刘楠道:“还请叔父将这箭术教授给阿兄,日后叔父便不必再给我们带肉来了!”
——
作者有话要说:  题外话:
畜产是古代的骂人话,适用范围从先秦一直到清朝,意思相当于你这狗娘养的,对古人来说属于非常严重的侮辱性词汇,大家要是穿越回去了不管哪个朝代,想要骂人都可以用这句。
但其实畜产这个词是被文人修饰过的,真正的骂词比这个还要丰富难听,这就得取决于当时各朝代各地不同的方言了。
不过想要优雅又刻薄地骂人也不是不可能,古代文人的嘴巴比现在人厉害多了,最出名的小段子,很多人应该都听过,苏小妹骂她哥苏轼马脸。换了现在,咱们最多说对方鞋拔子脸,但苏小妹来了一句: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未流到腮边。简直能把人气死。
当然要是跟街头的大妈大婶们吵架,这么温雅间接的骂法,人家肯定是听不懂的,还是上方言吧。
第15章
没过两天,许众芳就来了,还带来了这两天发生的消息。
刘远走的时候,顺道做了一件缺德事:他跑到县狱,把里头的犯人都放了出来,让他们自寻去路。
当时,除了被县令半夜派出来抓人的萧起,其他人根本就不知道刘远已经被贴上“吴功曹同党”的标签。在他们眼里,刘远依旧是掌有权力的县尉,所以刘远去放人时,那些狱卒根本就没想起要拦阻他,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刘远和安正大喇喇进入,把人都放跑了。
这其中还包括了已经被关在里头准备择日押送往咸阳的吴功曹。
大部分犯人在刘远从前当治狱吏的时候,都受过刘远的恩惠,被放出来之后,当即就表示愿意跟他走。
再说追兵那边,话说萧起先是跑到刘家抓人,但当时刘远早就跑了,刘桢他们也跟着许众芳上了山,他刚扑了个空,听说刘远把县狱里的犯人都放走了,又赶紧跑到县狱。结果这个时候已经晚了,刘远早就把大部分犯人都带走了,小部分决定自己跑的,反倒起了分散追兵注意力的作用,所以后来萧起带人去追,正主儿没追上,却只能逮回一两个漏网的小鱼。
无功而返的萧起心里就别提有多晦气了,虽然把吴功曹和刘远从位置上踢下去,又从亭长升为县尉,一下子成为县里的三把手,但他却积了一肚子火——人抓不到不说,他还被县令泼头盖脸训了一顿。
萧起本来还想撺掇县令去找刘薪和刘弛的麻烦,没想到县令却认为抓了一个刘远就够了,刘弛和刘薪本身都是官吏,而且刘家在向乡是大姓,跟许多人家都有联姻,彼此沾亲带故,没必要牵连太广。
这位新上任的长社县县令的想法很简单,现在外面形势多变,烽烟四起,如果将此事捅出去,自己说不定也落不到什么好处,反而还会被降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因此就连与刘远交好的许众芳也被轻轻放过了。
顶头上司作了如此决定,萧起也只好作罢。
唯一让人高兴的是,吴功曹和刘远逃狱,反而坐实了他们的罪名,县令上疏朝廷,将二人定为钦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抓捕,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就算能够逃脱官府的追捕,这两个人一辈子也不可能回长社县来了,更别提重新当官。
许众芳讲故事的能力很不错,萧起气急败坏的样子在他的描绘下栩栩如生,听得刘楠和刘桢直乐,听说老爹成功逃脱,至今也没被追上,大家都放下了悬着的一颗心。
张氏却敏锐地抓住里头一个细节:“三叔,你说县令为何不追究刘弛之罪?他与我家良人乃是亲兄弟,如今我家良人跑了,我们举家也得跟着逃亡,那刘弛为何却还能待在令吏的位置上?”
她对刘家父子芥蒂甚深,竟连尊称也不肯了,就直呼其名。
许众芳挠挠头:“我也不晓得,你知道我跟大兄的父兄一家没什么往来,此事我也是听旁人说的。”
张氏冷笑一声,她觉得此事分明是刘弛跑到县令面前去卖了什么好,说不定还表示愿意指认刘远是吴功曹的同党,这才免于被追责。
刘楠听张氏这一声冷笑,又仔细想了想,马上也就明白过来,怒道:“难道是世父去告发阿父的不成?!”
张氏冷冷道:“你大父和世父从未将你们阿父当成是儿子和兄弟,如今出了此事也不稀奇!”
刘楠气红了脸,他从小就跟刘薪和刘弛不亲近,可怎么也没想到血脉相连的亲人会干出这种事来,他骂不出什么难听的话,只能紧紧攥着拳头。
刘桢虽然同样不喜欢刘薪和刘弛那一家子,不过却不得不提醒他们:“秦律严苛,一家有罪,而九家连举发。若不纠举,则十家连坐。而官吏则有权免责。县令若是连我们左右邻里都不追究的话,就更不会去追究大父和阿父的责任了。此事没有明证,阿母和阿兄先不必如此气愤,即便是他们做的,我们现在也没法做什么,待以后水落石出,真相大白时再说也不迟。”
又对许众芳道:“许叔父,如今你为了我们一家担上如此大的风险,我们实在感激不尽,即使现在出了向乡,一时也无处可去,万一被发现了,反倒还会连累叔父,倒不如安心在这山中住下,寒冬腊月,这里人迹罕至,想来安全得很。”
她没有说出口的是,再过没两年,秦朝就要被彻底推翻,到时候谁还管你是什么逃犯,刘远自然也可以光明正大地回家了。
许众芳想了想,叹了口气:“我倒不惧被连累,但你说得有理,山中反倒比外面安全些,不过这些日子清苦,可就得委屈你们多忍一忍了。”
张氏问:“前两日我曾劳烦叔叔到我娘家探询,不知叔叔去了否?”
许众芳不善说谎,闻言表情一滞,立马就被张氏看出来了。
“他们可是不肯收留我们?”
许众芳皱眉:“嫂嫂,你们现在到张家去,还未必比留在这里安全。”
张氏苦笑:“叔叔不必说,我也知道了,定是我父母胆小怕事,不肯招祸了,话说回来,连良人的大兄都能出面告发他,我父母这般做,倒也可以理解了。”
她这两日接连经受打击,一次比一次重,现在反倒逐渐坚强起来,没了之前那种茫然惶惑的姿态了。
人的抗压能力果然是无限的,当生活一再刷新底线时,人总能把底线再度调低以适应环境。
刘桢道:“阿母,阿兄,如今阿父安然无事,我们一家人也能得以幸免,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许叔父为了我们甘冒窝藏逃犯家眷罪名的风险,我们更应善自珍重,以免牵累叔父。”
“你说得极是!”张氏拭去眼泪,朝许众芳弯身拜下。“叔叔于我们家有大恩,请受我一拜!”
许众芳手足无措,连忙跟着拜下:“嫂嫂莫要折煞我了,大兄与我情同手足,这是我当做的,又有何可谢!”
“亲手足尚且视如陌路,叔叔此举,当是义薄云天,令人敬服!”张氏坚持把礼行完。
古人重礼,像这样的大礼,除非面对天地君亲师,否则不会轻易行,刘家现在无以为报,张氏代表刘家全家人对许众芳行此重礼,自然也表明了自己一家对许众芳的感激之情。
许众芳忙让刘楠和刘桢扶起张氏,又拍着胸脯保证:“嫂嫂放心,便是豁出我这条命,我许众芳也会尽力护你和孩子们周全的!”
他又对刘楠道:“上回阿桢让我教你箭术,我便将弓箭一并带来了,你须得勤加练习,日后小有所成,进可保护家人,退也可作防身之用。”
刘楠大喜,连忙拜道:“多谢叔父成全!”
他平日里就常跟刘远练些强身健体的拳脚功夫,也算是小有基础,加上少年人学习能力强,不几日便将射箭的基本技巧都掌握了,所欠缺的只不过是时间上的磨练。
眼下正是寒冬,山中没什么猎物可以练习,刘楠便日日弓不离手,对着某棵树练习,射程也随之拉大,慢慢地,偶尔也能射中一两只耐不住严寒出来觅食的小动物了。
时间日复一日,这件原本简陋的山间小屋经过打理,已经适合变得适宜住人了,虽然还谈不上舒适,但没有艰苦到令人难以忍受的地步。
为了不暴露他们的行踪,许众芳没法天天过来,但是他每次过来,都会给刘家人带来一些吃的,要么是粟米,要么是腌肉。刘家之前在萧起过去找人的时候,就顺便被搜刮殆尽了,别说钱粮,就连坛子里的腌肉都没被留下,所以张氏他们在吃光了随身带来的那一小袋粟米之后,就真的穷得揭不开锅了。
刘桢知道许众芳的家境也不宽裕,根本买不起那么多粟米,所以在收了一次之后,就怎么都不肯收了,许众芳没法子,只得把粟米分成两份,自家一份,给刘桢他们一份,又送来不少豆子和麦子,让他们可以做豆饭和麦饭吃。
其实要是习惯了之后,山中的日子也并不是那么难过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14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