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色(校对)第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2/140


刘楠本人根本没把自己受伤的事情当回事,也不想家人担心,所以不肯让许众芳往外传,还是许众芳回来述职汇报时不小心说漏嘴的——刘楠并没有跟着他回来,他依然留在军队里,显然已经待出乐趣了,但是正如刘桢很想念兄长,时常托人带信带物一样,刘楠同样也很想念妹妹,这一次他就托人带回了一封信。
刘楠不爱读书,所幸在乡学待的那几年还有点用处,不至于让他成为文盲,所以寄回来的信虽然字迹很丑,也谈不上文采,刘桢还是看得津津有味。
她将信逐字逐句地看完,然后抬起头,这才注意到帮刘楠带信回来的人。
这是一个年轻人,身上穿的同样也是百将的甲胄,看上去约莫十七八岁的年纪,俊秀的眉目因为战火的淬炼而变得锐利分明,但身上却不见郭质那般的意气风发的张扬,气质仿佛已经完全沉淀下来,不似粗莽的武夫,倒像文武双全的儒将。
百将是下级军官,职位不高,但是刘楠不肯倚仗刘远的关系,非要从最低级别的伍长做起,按照战功来升级,能够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从伍长升至百将,也是非常迅猛的速度了,足以说明这个人的杰出。
而眼前这个人,据刘楠信上所说,是跟他一起入伍,一起训练,一起上战场的好兄弟,两人之间是过命的交情,让刘桢要待他如兄长,不可轻慢无礼。
对方是跟着许众芳一道回来的,见过了刘远之后,因为要帮刘楠带信,又特地过来见了她,眼下任刘桢打量半天,也未曾露出恼色。
以老哥的资质,能跟这样一个人相交,倒是他的福气了。刘桢不厚道地想道,然后扬起可爱的笑容:“请问你就是陈家阿兄吗?”
“是。”陈素笑了笑,笑容一下子软化了他作为武将的凌厉气势,变得温和起来。“小娘子无须多礼,唤我子望便可。”
刘桢第一印象便觉得此人很好相处,又不像一般武将给人咄咄逼人或粗鲁无礼的感觉,反倒让人觉得如沐春风,难怪自家兄长会与他交好。
“那子望也可喊我阿桢或仁静。”刘桢老实不客气,除非像宋谐安正这样的长辈,否则大她几岁的,像郭质,姬辞,一律都被她直呼其名,她还真不习惯逢人就喊阿兄,即使这是时人的习惯。
陈素点点头,笑道:“阿桢,你阿兄很是想念你,可惜他常年身在战场,即便是想给你买礼物,也无甚可买,只好寄信回来,他还托我带了些钱财回来……”说完他就在兜里掏啊掏,掏出一个麻布粗制的袋子,递给他。
刘桢接过一掂量,被里面沉甸甸的分量吓了一跳,打开一看,全是成色上好,制作精细的半两钱——秦朝虽然已经摇摇欲坠,可最流行的还是这种钱币,而且现在各方诸侯已经开始自己铸币了,谁的半两钱制得好,被人民群众认可,就能流传越广,但是这样也有一个弊端,做得太好的钱,往往容易被世族大户拿去收藏起来,也会导致世面流通的减少。
所以刘桢手里这些半两钱,看得出都是刘楠精心攒下来的。
“怎么这么多?”她吃惊极了。
陈素笑了笑:“我既是阿楠的好友,便也如同你阿兄一般,理当给你见面礼的,可我们常年待在战场,俸钱也无处可用,便攒了这些,你一并拿着罢,有什么想买的尽可去买。”
随着刘远地位的提升,这几年逢年过节总会有人上门送礼,身为刘远的长女,刘桢当然也不会被落下忽略,所以刘桢自己也攒了不少私房钱,以至于已经对“礼物”和“钱财”一类免疫了,不似最开始的时候时时刻刻有危机感,恨不得体己钱再多一些才好。
但此时收到这份毫不出奇的礼物,她却觉得心里陡然涌出一股暖流,几乎要将整个人淹没。
想想多久之前,她那位不省心的兄长,还曾经不负责任地抛下全家偷偷跑到前线去,只为了自己的一腔热血,但现在竟然也开始会为别人考虑,给妹妹寄信寄礼物回来了。
刘桢觉得自己现在这种“吾家有子初长成”的欣慰心情貌似有点不对,她深吸了口气,捺下眼角的酸涩:“谢谢你,子望,阿兄他还好吗?我听说他受伤了,是不是很严重?”
陈素道:“他伤在肩胛上,养了三个月,已经没什么大碍了,因为怕你们担心,所以才未与你说,他听说他走了之后,你独自面对董翳叛军的事情,心里很是愧疚,每每都要自责一番。”
刘桢简直太欣慰了有没有!能够得到刘楠的一句自责,也不枉费她成日在老爹面前帮兄长说好话缓和他们父子俩的关系。
最重要的是,看来刘楠出去这一趟,真的是有长进了!
想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首先就是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错误。
最起码,刘楠已经迈出了这一步。
陈素看见她感动交加的复杂神情,不由噗嗤一笑。
他一直便听刘楠说自己有个少年老成的阿妹,性子有多么好,人有多么聪明,刘楠念叨得多了,饶是陈素这样没什么好奇心的人也想见一见了,结果今日一见……
明明稚嫩未褪的脸上却写着“老怀大慰”,怎么看都令人想要发笑。
真是……可爱。
刘桢回过神,对陈素道:“子望既是来了,不若就在此住几天罢,也好让我略尽地主之谊。”
陈素摇摇头:“多谢你的好意,不过大军马上就要开拔,我也得追随许将军左右。”
刘桢啊了一声,立时明白他所指为何。
攻陷南阳郡之后,刘远就准备向武关进发了,希望能抢在所有人面前先入咸阳,所以这一次他必然是要亲征的,至于许众芳的队伍,他们刚刚攻下南阳不久,最需要的是休养生息,顺便帮刘远看好地盘,所以在刘远出发之后,许众芳也要马上回到南阳镇守。
在想起这回事之后,刘桢就道:“你且稍等!”
然后便起身,蹬蹬蹬往里屋跑去。
独余陈素正坐在厅堂,望着外面梨花簌簌地落下,覆满一地的素白。
他想起刘桢白嫩嫩像包子一样的脸蛋,不由莞尔。
阿津守在门外,偷偷地觑了一眼,心想这位陈百将生得真是好看,根本不像外面那些武夫。
不一会儿,刘桢就回来了,手里还捏着两个绣囊。
绣囊做得得很精致,上面绣的是桂花——当然不是刘桢绣的,她对女红一事既无天分,也无爱好,秦末即使男女尊卑已经形成规则,可也不像明清那样将女红当成衡量女子是否贤惠的标准,贫家女子学会女红,当然有助于持家,但是到了刘远如今的地位,刘桢刘婉等人爱学不学,连张氏都不会强迫她们。
绣囊不止一个,不过其余的她也都分别送给刘远等人了,剩下这两个,她本没想到陈素的出现,所以打算给自己留一个的。
刘桢笑嘻嘻道:“这里面放的是我从黄帝庙里求来的符箓,据说可以保佑平安的,子望与阿兄,你们二人正好一人一个!”
陈素微微一笑,没有客气:“那就多谢你了。”
陈素没有虚言,刚来不过两日,许众芳他们又要走了,一起出发的还有刘远率领的豫军,两者同样要前往南阳,但对于刘远来说,南阳只是中转站,他的最终目的,是咸阳。
这次出征的阵仗很大,几乎半城相送,张氏带着刘桢他们亲自送到了城门口,看着浩浩荡荡的大军从他们眼前陆续行过,渐行渐远,在视线中一点点变小,直到再也看不见,鲜红的旌旗却依旧残留在每个人的心底。
人群中不时传出啜泣声,皆是那些有家人在军伍服役的家眷。
张氏低下头悄悄拭泪。
连刘婉和刘槿的脸上也难掩失落。
从刘远封王的那一刻起,他们已经意识到,这是一条不归路。
要么胜,要么败。
没有第三条路。
“愿阿父凯旋归来!三叔,子望,你们保重啊!”
刘桢双手拢着嘴巴,突然喊了起来。
她的举动像是打开一个闸门,不少人也开始跟着喊起来。
“阿狗,你要平安回来啊!”
“良人,孩子还在家里等着你呐!”
“大兄保重啊——!”
此起彼伏,一声声的呐喊,寄托着一个个的期盼。
风卷起尘土飞扬起来,迷乱了他们的眼睛。
刘远一走,府里就又剩张氏当家作主了。
饶是再不成器的人,经过这么久的历练,也该似模似样了。张氏越来越有当家主母的风范,除了一身珠翠将平凡的容貌堆叠出气势,她处事也可算公允,起码并没有苛待刘远后院里那些姬妾。
一年前有孕的谢姓姬妾在刘远出发前不久诞下了一女,取名媗,而在刘远走后不久,又传出姬妾陶氏有孕的消息。
陶氏,便是宋弘的生母。
姬妾有孕,这个消息稀松平常,但也足以令平静的水面微微泛起涟漪。
第52章
刘远对府里的姬妾向来一视同仁。
一视同仁的意思是他根本没把哪个女人特别放在心上。
但还是有例外的,这个例外就是陶氏。
在刘桢看来,刘远看重陶氏,并不是没有缘由的。
宋弘跟刘家没有血缘关系,而且还寄人篱下,但他跟刘槿玩得好,学习进度也快,连孟行也没少在刘远面前夸奖他聪颖友爱,顺带陶氏也就在刘远面前刷了存在感。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陶氏不多事,在刘远没有主动询问她,或者主动去找她的时候,她也从来不会主动站出来邀宠,更不会和其他姬妾那般为了主公的一点宠爱而争风吃醋,但如果刘远偶尔兴之所至,因为什么事情询问到她的时候,她又总能说到点子上,而且每每与刘远的观点不谋而合。久而久之,刘远难免有种“于我心有戚戚然”的感觉,再与张氏对比,高下立见。纵然他并没有因此对陶氏分外宠爱,但在所有姬妾之中,有时也会多去她那里过几次夜,又或者赏赐稍微丰厚一点。
这些事情,刘桢并没有刻意去打听,她之所以会知道,是因为府中婢女之间闲暇无事总会聊天,阿津和桂香便从旁人那里听了一耳朵关于陶氏的消息,然后又兴冲冲地跑过来告诉她。
刘桢无法揣测张氏的心情,毕竟她不是当事人,但想必不痛快是有的,否则也不会每回看到宋弘和刘槿在一起玩的时候都是冷冷淡淡的,但她现在的忍耐能力估计已经长进了很多,否则按照以前的张氏,说不定是要做出什么惹恼刘远的事情来。
现在起码府中上下还保持了表面的宁静。
陶氏有孕的消息传到前方,听说刘远还挺高兴的,送家信回来的时候还顺带提到了陶氏,说若是诞下男儿,就取名为桐。
信中没有提到若是生了女儿又要取什么,估计对于刘远来说,如果是女儿,那等回来的时候再取名也不迟了。
这个事情让张氏很不高兴,想当年她怀着刘槿的时候,举家还在贫困线上挣扎,不仅如此,因为刘远得罪了县令,他们不得不带着幼儿避往山中餐风露宿,张氏一直觉得刘槿之所以性子柔弱,跟他幼年时的遭遇是有很大关系的,可是刘远却并没有因此多爱他几分,反倒总是责怪这个儿子胆小怯懦,这让张氏非常不满。
结果现在一个姬妾连孩子都还没生下来,就已经得到了赐名的殊荣,在外人看来,这就是恩宠的体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2/14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