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色(校对)第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1/140


没等姬郢生气,姬平拈须笑道:“想不到阿宣如今也长进了,这番话深得个中三味啊!不过你这话终究也只是假设,在家说说无妨,出了外头可不许妄言。”
姬宣娇笑:“世父放心罢,我知道分寸的!”
姬平叹道:“以许王的地位,和陛下对公主的看重,也不知道会给他们找什么样的人家,可惜咱们姬家……”
他看了姬辞一眼,不说话了。
按说以他如今的官位和姬家的底蕴,姬惠和姬玉几个小辈尚未婚配,年纪相仿,尤其是姬宣,更出落得娇美动人,也不是配不起许王或公主的,真要论起来,刘家本是乡野草民,虽然一朝成为皇家,能跟姬家这样的人家结亲,也没什么好挑剔的了。但坏就坏在先前有姬家毁婚的事情在,只怕皇帝记仇,不会想与姬家结亲。
姬辞仿佛没有注意到姬平的注视,他只吃了几口菜,便放下竹箸不再动了,单是看着眼前的盘子,半天也未出声,但他的神智却是极为清醒的,耳边听着旁人说到公主领了监修甘泉宫的差事,差不多日日都在咸阳宫与甘泉宫之间来回,又说如今咸阳宫透露出为许王与公主择婚的风声,咸阳城的达官显贵都蠢蠢欲动,不少人家忙着打听消息,有的冲着许王妃的位置去,也不乏有人想让自己家中的儿孙辈去娶公主,以刘桢的地位,能娶到她,那肯定是不会吃亏的。
他知道自己应该认真地听长辈们的议论,因为祖父这次带他来咸阳,还存着想让他走仕途的心思,而这些讯息恰恰又是和时局息息相关的,但是姬辞觉得自己当年既然跟刘家撇清了关系,不管是否出于自愿,总归是自己理亏在先,如今看见人家富贵,就又要趋上前去求官,这等前倨后恭的姿态又与小人有什么区别呢?
“大父!”他站了起来,所有人都惊讶地看向他。
姬辞定了定神,恭谨道:“二位叔父,我有些不适,且容我先行告退。”
姬平温言道:“既是不适,便早些去歇息罢。”
“谨诺。”姬辞拱手恭声应道,退了出去。
看着他的背影,姬载叹了口气:“我本欲让他走仕途,如今看来,他的性情只怕不太合适,兼之又有先前的变故,恐怕陛下也不会用他……”
姬平道:“那倒未必,阿父且不必急,新朝方建,陛下求贤若渴,阿辞学问也好,说不准有转机,不妨先在咸阳住上一段时日,再作计较。”
姬辞抛下身后厅堂中的热闹,独自寻了一处僻静的地方。
入目皆是生机勃勃的葱绿,他的心情却没有丝毫得到好转。
自从来到咸阳之后,心头成日便如阴霾笼罩,不得开颜。
姬辞失神地望着眼前风景,无意中摩挲到手指上戴着的那枚玉韘,心里微微苦笑。
阿桢……
——————
从前住在一起的时候多有矛盾,如今分开时日,姬惠和姬宣他们反倒对姬辞生出几分亲近之意。
在他们看来,这位堂兄明明跟公主是青梅竹马,有着近水楼台的天然优势,结果到最后却白白错失了,眼看还要便宜了别人,姬辞不倒霉,谁还能称倒霉?
眼看姬辞镇日郁郁寡欢,姬惠他们便寻思着将姬辞带出去逛逛咸阳城,也好纾解纾解心情。
姬辞本是不想出去的,奈何弟妹盛情难却,只得被拉着出门。
举家迁到咸阳城之后,像姬惠这般的少年人自然是闲不住的,他们早就将咸阳城的大街小巷逛了个遍。
如今的咸阳城有二十万人口左右,这已经不算少了,而且人数还在陆续增加中,像邾县阳翟那等各郡的治所,因为刚刚结束战乱的缘故,人口凋零,至多只有五六万的人口。
咸阳城是参照天上星辰的分布来规划的,当年刘远先项羽一步入了咸阳,后来刘桢与房羽在此守城三年,也亏得他们,使得咸阳城没有被项羽付之一炬,许多宫室虽然年久失修而荒芜,但总体的架子还在,只要加以修缮就还可以居住。
除了几处宫城之外,咸阳城内还分布着商业区和居民区,最繁华的商业区分布在咸阳城的西北角,叫九市,地位相当于后世的CBD,这里头有官造的作坊,也有许多商品买卖。除此之外,全城八街九陌,一百八十六闾里,按照阶级层层划分,根据仕者近宫,工商近市的居住原则,分布着达官贵人与平民百姓的宅子,城中各处像会市之类的集市也不在少数。
总而言之,贵族有贵族的娱乐,平民有平民的去处,只要你有钱,就没有在咸阳城买不到的货物。
分久必合,如今西域未通,虽说咸阳城还不能称得上国际大都市,但是商旅往来,络绎不绝,每逢节日之时,更是人头攒动,熙熙攘攘,买卖声昼夜不绝。
人的生命力和适应力是很强的,刘远立国不过将将一年,咸阳城就已经成为“聚天下商贾,敛八方财富”之所。
当然,这一切也离不开之前三年的治理与铺垫。
秦代之前,商人往来七国,畅通无阻,出入显贵宅第,成为六国贵族的门客,都是稀疏平常的,等到秦皇统一六国之后,将秦国的国策推行全国,开始对商人进行打击和压制,商贾地位一落千丈,苦不堪言,如今好容易改朝换代,这些人便又活跃起来。
但此时朝中重农抑商,打击商业的呼声越来越高,不少人觉得因为秦末战乱的缘故,农耕荒废,正该是百姓回归农田,提高粮食产量的时候,如果商业过于盛行,人人追逐利润,无心耕种,最后必将导致国库粮食锐减,而社会也将重新进入动荡。
不过不管重农抑商也好,农商并重也好,这些事情暂时都与姬玉他们没有关系,咸阳城的繁华热闹让他们不管出来几次,都能保持高度的新鲜感。
虽然仅仅比姬辞早来一年半载,但姬玉和姬惠他们已经很有主人翁的精神,当下就将姬辞带到城中最热闹的九市,这里吃喝玩乐俱全,有杂耍百戏,也有舞女歌姬在乐坊间歌唱,乐坊还会提供饮食,连带宫中新近才出现的炒菜,乐坊和食肆里也已经出现仿制品了,虽然味道尚未得精髓,但是价格并不贵,大家也乐于过来尝尝鲜。
当然这座城市也并不都是一派歌舞升平,毕竟新朝才刚刚建立没多久,许多人刚刚从逃难的地方陆续返回原籍,原先许多土地要么被人占去,要么早就不适宜耕种,朝廷将许多无主的荒地收回来,又借给这些人耕种,只象征性地收取极少的赋税。但一切的恢复毕竟需要时间,而世上任何一个地方也不可能只有富人,没有穷人,咸阳城东南垣外还有许多贫民聚集区,他们的生活之贫苦,甚至比刘远一家最初的时候还不如,更不必提咸阳以外的其它地方。
总体说来,咸阳只是一个例外,所以才会令每个第一次来到这里的人倍感震撼。
而咸阳之外,那才是真正的天下现状:民生凋敝,入不敷出,温饱难以为继,国库空虚,无力再发动哪怕是一场稍具规模的战争。
但不管怎样,眼前的所见所闻,已足以令姬辞目不暇接,深感震撼。
姬惠看见他的表情,咧嘴得意地笑:“我们刚来咸阳的时候,还没有这么大的变化呢,这些市坊都是这一年里才慢慢兴起的!”
姬辞深吸了口气,点点头:“若非亲眼所见,只怕难以置信,天下之都,咸阳为最,关中形胜,确实不凡!”
姬宣凑过来:“大兄,见过了这样的咸阳城,你还想回向乡那等穷乡僻壤吗?”
姬辞微微一愣。
姬玉也道:“阿宣说得不错,大兄,我看大父也有意让你走仕途,不若你就留下来罢,以你的学问,加上我阿父的帮助,何愁不能在朝堂上有一席之地,届时姬家的势力必能再更进一步,能不能娶到公主,其实也无关紧要了。”
姬辞沉默下来,不发一言。
姬玉有些看不过他这样一棍子打不出个闷响的模样,正待再说,便听见原本喧哗的街市忽然又变得更热闹一些,抬头一看,脸上不由变色。
只见一匹马以飞快的速度从不远处驶来,因为街市上人太多,为了避免撞上行人,又或者是马主人本身技术不过关,马也跑得歪歪扭扭,横冲直撞,霎时行人惊叫,吵嚷哭闹乱成一片,间或还夹杂着鸡犬之声,可谓热闹非凡。
眼看马就要朝他们这里撞过来,便是对方已经缓下速度,可照这种冲势,只怕也能将他们几人踩在马下,年纪稍长的姬辞和姬玉二人连忙一人一手,揪住年纪小点的姬惠和姬宣,往旁边避让。
因为躲得及时,马从他们身边堪堪擦身而过,姬宣的衣裳被车带起的风刮动,身体差点也跟着往后仰,幸好姬玉稳稳抓着她,这才免了一场小小的灾难。
就在他们站定之后,马也终于被它的主人勒住缰绳,停了下来。
姬宣气得破口大骂:“你这人难道没长眼睛吗,这般横冲直撞的,若是撞坏了人如何是好?”
其时朝廷还未规定哪条街道不能骑马疾驰,所以总有些达官贵人,尤其是那些个年轻气盛的少年郎喜欢骑着马在人流密集的地方奔行,为此也差点闹出过人命。如今朝廷上下多少大事都忙不过来,虽说有御史为此上过奏疏弹劾那几个大臣的子弟,但因为伤者全是无权无势的平民,最后都不了了之。
现在姬家几个少年少女都很气愤,姬家如今也不是平民百姓了,若说姬郢的官职还拎不上台面,再加上一个姬平总是够的,而且本来就是对方理亏,姬宣他们都不想善罢甘休。
谁知道他们气势汹汹,对方比他们气势更盛。
骑马的少年连马也不下,骑在马上居高临下看着姬宣,不屑道:“不是没有撞上你吗,嚷嚷什么,不是想趁机讹钱罢?”
姬宣气歪了鼻子:“谁想讹钱?!你知道我是什么人?”
少年哈了一声:“什么人,总不会是公主吧?”
姬玉往前一步,沉声道:“我阿父是当朝九卿之一的大鸿胪,你光天化日之下纵马行凶,还敢如此嚣张!”
他本以为道出自家长辈的官职,对方会收敛几分,谁知道少年挑了挑眉。
“大鸿胪?你们是姬家的人?我说呢,三姓家奴还敢如此嚣张!”
“你说谁三姓家奴!”饶是姬玉这两年多有长进,也忍不住怒形于色。
少年掏掏耳朵:“不必这么大声,我又没有聋,你们姬家原先是楚臣,后来投了西楚霸王项羽,如今又降了陛下,我说三姓家奴难道有错吗?”
姬玉生气之余,也很奇怪对方竟然会对姬家如此了解,从语气和打扮上来看,他必然是朝中哪位公卿大臣的子孙。
“你究竟是谁?烦请把尊姓大名告知,也好让我家长辈改日上门拜会。”
说是拜会,其实就是记住姓名好报仇了,那少年哪里傻到说了对方的坏话还把姓名告诉人家,闻言就笑嘻嘻道:“你想知道吗,我偏不告诉你们!”
姬惠冷笑:“不告诉也行,你今日就别想走了,我就不信我们几个人还对付不了你一匹马!”
这边吵架吵得热闹,也围了不少人在看,本来就已经拥挤的街道就变得更加拥堵了,外面的人进不来,里面的人出不去,连带好几辆本来已经驶进来的马车和牛车,也被堵在中间难以进出。
眼看骑马少年与姬家几人僵持不下,影响的已经不是他们自己了,姬辞皱了皱眉,便想劝姬玉他们息事宁人。
此时就瞧见两名甲胄之士排开人群,护着一位年轻女子走过来,姬辞一见,不由微微一震。
那女子走过来,看到骑马少年立在当中,又有几人围在马下,双方都不肯让步的模样,也能猜得出发生什么事了。
待得看见姬辞,她脸上也露出惊讶的神色,随即笑道:“姬小郎君,别来无恙?”
姬辞嘴唇阖动,半晌哑声道:“甚好,你呢,桂香?”
他看到眼前女子,就知道另外一个人必然也在附近,几番到了嘴边,却终究不敢相询。
桂香抿唇一笑:“我也很好,有劳挂念。”
她打完招呼,又对骑马少年和姬家几人道:“我乃长公主跟前侍婢,公主行至此处,见道路行阻,故遣我来询问发生何事,若是无甚大事,还请诸位给公主一个面子,就此作罢,免得影响了百姓出行。”
姬家几人见姬辞与这女子的对话,就已经隐隐猜到对方身份,听得她表明身份,姬玉忙道:“劳公主相询,我等心有不安,我们本不欲多事,但此人纵马行凶在前,若不加以惩治,任他离去,只怕它日又要有人受害,还请公主主持公道!”
骑马少年翻了个白眼:“什么纵马行凶,我的马只是受了惊,方才才会跑得快了一些,不是一个人都没伤到吗?!公主都发话了,你等还啰嗦什么,还不赶紧让开!”
这种事情就不是桂香能作主的了,她为难了一下,令两名侍卫在这里看着他们,自己则折返回马车处,低声向车内之人禀告。
此时为了节省马匹这种战略资源,朝廷下令不管贵族还是平民百姓,出行最好以牛代马,减少对马匹的消耗,而且牛车行驶缓慢,不易颠簸,舒适度也更加高一些,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限的,为了增加行车的稳固性,很快就出现了四轮的车子,出于在车厢里能够待得更加舒服的需要,车厢上又将小窗改成大窗,饰以绢布绸缎,坐在车中可以掀开看风景,也可以放下帘子以避灰尘。
桂香将上半身探入车前的帘内,过了片刻,她就掀开帘子,扶着一人下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1/14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