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趾(校对)第1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3/204

  “是。”
  ……
  接连几日的阴天终于在今日消失,一大早,阳光就将整片天色都照亮,连带天空都变得湛蓝如水。
  贺融与桑林踩着阳光回到暌违数日的桑家寨,桑扎没在寨里,一位长老出来相迎,酒水与饭菜是早就备好了的,当地人吃饭喜欢放香料,菜肴与中原也大有不同,贺融起初还不大习惯,现在这么多天过来,反倒逐渐喜欢上。
  抬起头左右看看,贺融奇怪道:“往常这个时候,桑云怕是早就出来了吧,怎么这会儿倒不见人?”
  桑林扑哧一笑:“那丫头成日聒噪不休,没个安静,也只有殿下会惦记她了。”
  他花了将近一个月,跟着贺融一道走遍附近十八个寨子,其中就包括最大的安家寨和林家寨,桑云跟他们跑了几天就没了新鲜感,先行打道回府,还缠着贺融要了几道食谱,准备回来大显身手,也不知如今到底鼓捣出什么结果了。
  所谓南夷六部,其中并不是六个寨子,每个部落都有好几个寨子,像桑家寨,其实底下也有几个小寨子,寨民并不姓桑。
  贺融这一趟出去,原本想要让县令增加县学名额给南夷人的法子,却在各个寨子碰了壁,只因这些寨子的人,多数不会讲汉话,更不要说进县学去读书了,恐怕让他们认自己的名字都认不全。贺融发现自己之前的想法还是过于乐观了,与那些几近茹毛饮血,刀耕火种的寨民比起来,如桑扎这些人,能读会写,已经算南夷人中十分了不得的了。
  他不得不改变原本的主意,转而思索更为可行的方法。
  正如他与贺湛所说的那样,对南夷的治理,并非一夕之功,而推进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碰见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贺融不希望自己拍脑袋想出来的法子,会在自己离开之后被废止,又或者让南夷人怨声载道,那样就不会令夷民归心,而是把他们往外推了。
  对桑林而言,他跟在贺融身边,同样受益匪浅。
  自小祖母就教导他,天下四方,南夷居一,但中原幅员辽阔,有能耐的聪明人更是数不胜数,若有机会,定要走出去多看看别处,这样才不会一辈子都困在桑家寨,像黎栈那些人一样,偏狭偏激,鼠目寸光。
  那时候的桑林听在耳中,并没有太大反应,直到黎栈反叛,竟还占了广州城,引得朝廷震怒,大军南下,祖母的预言竟一一应验,桑林这才惊觉,自己与父亲这两代,比起祖母来,实在多有不如,难怪祖母生前没少长吁短叹,为桑家寨的前程而忧心。
  安王的出现,让桑林看见一丝曙光,一丝能够为南夷百姓带来福祉的曙光。
  跟对方相处越多,交谈越多,桑林就越是感觉到自己以往的浅薄,越是坚定了一个想法。
  那头贺融还在思索教化南夷百姓的难题,他对桑林道:“我打算让每县的县令,派出一定数量的蒙学先生,到每个寨子里教授孩童启蒙,从《三字经》、《千字文》开始,那些先生的束脩,由县里来出,每三年一考,学业优秀者,可得先生推荐入县学,你是南夷人,对民情比我了解,你觉得如何?”
  这便是桑林觉得安王殿下另一个可贵之处了,对方明明博闻强识,胸中自有丘壑,却肯虚心询问别人的意见,不会不懂装懂,比他从前接触过的某些高高在上的地方官,不知要强上多少。
  他认真想了想,点点头道:“我觉得这个法子不错,不过殿下,安家寨那些地方,多数在山林之中,气候湿热,起居简陋,寻常教书先生,恐怕也不想到那等地方去。”
  贺融:“所以要想法子先将寨民迁下山来。之前我跟你阿爹已经去看过了,这附近还有不少荒地可以开垦,回头等大军平定叛乱,我会让新任的广州刺史派人过来教授你们一些耕种的法子,给你们送些工具,把做法教给你们,你们再教给其他人,在山中打猎度日,靠山吃山,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其实南夷人现在已经有好些人下山与中原百姓混居,之前因为争牛而与汉民起冲突的南夷人就是其中之一,但这毕竟只是一小部分。语言习俗,生活方式的不同,才是他们与中原人发生矛盾的根本原因。
  桑林高兴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殿下用心良苦,是南夷百姓之福!”
  贺融还未来得及与他细说法子,桑云就出现了。
  她先在门口探出脑袋,露出一个古灵精怪的笑容,然后不知从哪变出一个托盘。
  “殿下,我琢磨了好些天的食谱,知道您要回来,特意做了几道菜,您快来尝尝!”
  她性子活泼,连说话也透着欢快,让人听了就不自觉心情变好。
  桑林故作吃味:“就让殿下尝,不让我尝啊?”
  桑云鼓起嘴巴:“我做的不多,你两口就能吃一盘子,一下子就吃没了!”
  她将几道菜放下,贺融一看:“哟呵,还有樱桃饆饠,你哪来的樱桃?”
  桑云:“去县上买的呀!”
  贺融失笑:“有心了。”
  他将盘子推到桑林面前:“你也一起尝尝。”
  桑林叹道:“还是殿下好!”
  桑云冲他扮了个鬼脸。
  桑林摇摇头,表示不与他一般见识,拿起樱桃饆饠咬下一大口,嚼了两下,整张脸都扭曲了。
  “怎么这么甜!你到底放了多少蜜糖?!”
  桑云不理他:“殿下喜欢吃甜呀,你看殿下,都没说太甜,是吧殿下?”
  贺融点头,拍去手上碎屑:“头一次做就有这种手艺,不错!”
  桑云甜甜笑道:“那您能不能将清安调回来呀?”
  贺融挑眉:“你想见他?”
  “当然!”桑云眼巴巴望着他,“我们南夷女子,爱恨分明,绝不扭捏,清安既然还未娶妻,就不能娶我吗?他是您的侍卫,您若肯答应将他调回来,包管一个月内,他就能答应娶我!”
  贺融似笑非笑:“敢情我吃你这几个菜,还是有交换条件的?”
  桑云有点不好意思:“没有没有,殿下英明神武,能为您做菜,我自然高兴还来不及!”
  桑林打断她:“阿云,殿下与我有正事谈呢,你的事改日再说行不行?”
  桑云正要反驳他,便见外头有人匆匆进来,正是贺融身边的侍卫之一。
  对方面露喜色,抱拳道:“殿下,朝廷大军擒获黎栈等人,光复广州城,派人传来捷报,兴王请您尽快回城主持大局!”
第94章
  桑林很是意外,
下意识道:“这么快?!”
  其实并不快,
他们出门一趟,兜兜转转,将近一个月才回来,而这些时日,已经足够黎栈等人眼看着大军兵临城下,
坐困愁城,
狗急跳墙了。
  但在桑林看来,
他并没有亲眼目睹朝廷大军如何强大,
而黎栈却是南夷六部中力量最强的一支,
归义夫人去世之后,黎栈就以“南夷自治”的名义将许多寨子拉拢过去,连桑家寨也无法与其对抗,所以桑扎选择了袖手中立,
直到贺融他们到来。
  这样一支强悍的寨子,说被打败,
转眼就被打败,
桑林头一回对朝廷的军事力量有了更清醒的认知,也不由庆幸父亲没有被黎栈说动,
否则现在被攻打的,同样有自己。
  贺融见兄妹二人神色怔怔,就点拨道:“你们南夷人最擅长的,乃是在山林间出没埋伏,而非守城攻城,
一旦失去这个优势,就只能坐等被攻陷,更何况黎栈等人本来就是乱军,乱军闯入广州,名不正言不顺,被当地百姓唾弃,百姓碍于黎栈淫威,不敢明着作对,但总能让黎栈感到处处不便,觉得还不如回到黎家寨里去当个土霸王的好,日复一日,内外人心思变,哪里还有什么心思对抗朝廷?”
  桑林恍然:“说到底,还是黎栈贪心不足蛇吞象,到头来反倒把自己给噎死了。”
  桑云没有他们那么多的想法,迫不及待插口道:“殿下,您要回去吗,能不能带我一起?”
  桑林:“阿云!你怎么成天烦扰殿下!”
  桑云朝他扮了个鬼脸:“阿哥你也好意思说我?你敢说你自己不想让殿下带你出去?”
  桑林气呼呼瞪了她一眼,不说话了。
  贺融挑眉:“你真想跟我去?”
  桑云眼睛一亮:“可以吗,我想去找清安玩!”
  “人家不愿意陪你玩!”桑林嘀咕。
  桑云没搭理扯后腿的哥哥,一双明眸期待地望着贺融。
  贺融沉吟:“带你出门,倒也不是不行,不过你须得说服你阿爹答应,还有……”
  桑云生怕他反悔,忙道:“我愿意天天做樱桃饆饠给您吃!”
  贺融似笑非笑:“天天吃,那我也得腻死,只要你见到他之后别后悔就行。”
  桑云想也不想:“当然不会,能见到清安,我高兴还来不及呢!”
  贺融对小姑娘不撞南墙誓不回头的架势有些好笑,但他更期待自家五弟看见桑云之后的表情。
  ……
  千里之外的张掖,当白日喧嚣悉数褪去,这座热闹出名的边城,也像中原无数座城池那样,在月凉如水的夜色下静静屹立,巍然城墙只余苍冷寂寞,在岁月流转中凝视世间悲欢。
  当地百姓有早睡的习惯,也因此地不像长安城那般通宵热闹,刚过戌时,许多屋子的烛火就已经熄灭了,若有人从高空俯瞰,便能瞧见大片大片的黑暗之中,只有零星几点光亮,摇曳不定。
  窗户前,烛火微光,这间屋子的主人就是其中之一,他正坐在桌前,手中毛笔已然蘸满墨水,却迟迟未落笔,过多的墨从笔尖滴落到宣纸上,顿时在米黄纸面晕出一朵墨花。
  他有些烦躁,蓦地将纸扯起揉作一团,随手丢向窗外。
  伴随着他的动作,外头响起敲门声。
  “殿下,是我。”
  贺秀吁了口气,趁机搁笔。“快进来!”
  推门而入的张逸看见贺秀面前那一叠白纸,不由笑了:“殿下这是要写信?”
  贺秀轻咳一声,有点窘迫:“你来得正好,我以为你已经睡下,就没让人去喊你。我想给陛下写一封奏疏,但太久没写了,手有些生,那些措辞用语,还得你来帮帮忙。”
  张逸挠挠头:“其实我也没写过奏疏,只见过我爹写过。”
  他爹正是武威侯张韬,张韬膝下三子,张逸排行第三。先前张韬突发心疾骤然离世,他的长子次子,也就是张逸的大哥二哥扶灵回京,余下张逸与贺秀二人,依旧留在甘州镇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3/20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