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趾(校对)第1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3/204

  “周郎君的意思就是,不想交了?”
  周恕道:“不如殿下将此事上奏,看看朝廷怎么说吧。”
  贺融点点头:“我已上疏天子,说明事情来由,不过灵州是我的封地,想来我还是能做主一二的。”
  他见周恕无动于衷,忍不住叹了口气。
  “我做事,总喜欢先礼后兵,给别人留些余地,但如果有的人吃硬不吃软,不见棺材不掉泪,那我也就只好成全他了。你想必也知道,这段时间,我已杀了不少人,双手沾满鲜血,那你也该知道,既然已经开了杀戒,我就不在乎再多杀一两个。”
  “殿下,我已经说过,我们并没有倒卖军饷,那只是您给我们强安上的罪名。”
  周恕根本不相信安王有胆子杀他,因为他背后是义兴周氏,而安王只是一个不得宠的皇子,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贺融很不喜欢说废话,但他对周恕说的废话已经够多了,所以他闭上嘴,只叫了一个名字。
  “林淼。”
  一直在外待命的林淼大步流星入内,手中已经出鞘的剑锋明晃晃的,映着外面照射进来的光线,令余丰不由自主眯起眼睛,他觉得眼睛有些刺痛,便抬手揉了一下。
  但下一刻,他的动作凝固在半空。
  余丰呆呆看着眼前的一幕,连嘴巴都忘记合上。
  林淼的长剑刺入周恕的胸膛,直接穿胸而过,随即又拔出来,他自己则很有先见之明地后退数步,没有被周恕胸口喷涌出来的鲜血溅上,周恕维持着死亡前最后的惊惧表情,直直瞪着林淼。
  余丰觉得自己若是被那眼神瞪住,基本上下半生就会天天做噩梦了,但林淼竟然没有丝毫不适,他还将长剑在周恕倒下的尸身上擦了擦,用对方的衣裳擦干上面的血迹。
  陪同父亲一道过来的周致根本来不及阻止这一切的发生,他大吼一声,扑到父亲的尸身上嚎啕大哭,抬起头,用充血的双眼恶狠狠盯住安王,一字一顿道:“贺、融、你、敢、杀、我、父、亲!”
第124章
  这些年,
贺融虽然没有亲手杀过人,但他见过的死人已经够多了,周家虽然牵连甚广,但一个周恕,
还不足以令他勃然变色。
  更何况这场杀鸡儆猴,
本来就是早就安排好的,如果周恕能识时务,那自然皆大欢喜,可惜他不肯。
  贺融知道,
因为周家在京里的运作,
甚至惊动了天子,
陆庆范轩他们的态度也跟着动摇起来,如果放任下去,连陆庆和范轩那边的钱都收不上来。所以一个不肯合作的周恕必须死,
而且必须在陆庆和范轩面前死,
这样才能彻彻底底起到震慑的效果。
  “为什么不敢?”贺融起身,走向周恕和周致父子,
似乎不怕周致暴起掐死他为父报仇,
林淼却警惕起来,捏住刀柄不敢松懈。
  “你父自以为有世家撑腰,
连军粮都敢倒卖,如果我不处置,再下一步,他还想做什么?把都督府卖了?还是把刺史府给卖了?”
  看着周致通红充血,
满是仇恨的双眼,贺融面色不变,道:“我已经杀了周恕,不在乎多杀一个你。按照你们的作为,抄家杀头也不为过。”
  周致微微一愣,神色在仇恨中外又添了一丝惧意。
  “如果想为周家留一条出路,就乖乖合作,也许之后我上疏的时候,会适当为你们求情,减轻你们的罪过,让你们免于被杀头的命运。”
  周致喘着粗气,又低头看向父亲的尸身,这场变故来得太突然了,他甚至还没意识到自己现在已经是当家人了,全家的命运就系在他一个人的身上。
  但他迟钝,不代表别人也跟着他一样迟钝,陆庆二话不说站起来,拱手高声道:“殿下,我陆家愿竭尽全力,为殿下效劳!”
  范轩被他抢了先,心里暗暗恼怒,忙不迭也出声表忠心:“当日殿下宣布对我等的惩戒之后,我等心服口服,正努力筹措罚金,从未向京城去信求援!”
  “我知道。”贺融似笑非笑,“若非如此,今日也不会请两位来此看一场好戏,只要两位通力合作,自然平安无虞。”
  范轩连声应是,看着周恕那双死不瞑目的眼睛,不由又打了个冷战。
  得亏他跟陆庆见机得快,不然现在躺在地上的,就是他们了。
  林淼走到周致身旁,不耐烦道:“赶紧带着你爹走,还想让我们帮忙收尸吗?”
  周致仗着刚才怒发冲冠的血气,敢于对贺融直呼其名,哪怕他心里原本也瞧不上这个安王,但现在面对林淼明晃晃的刀锋,他赫然想起这把刀连他父亲都敢杀,自然也不会将他放在眼里,那股血气陡然就消退下去,取而代之的是笼罩全身的惧意。
  “我、我一个人搬不动……”周致咬咬牙,“我得将外头的人叫进来帮忙!”
  林淼看了他一眼,招手让仆从去把被拦在外面的周家下人叫进来。
  且不说周恕竖着出门,横着回家,对周家而言无异惊天动地的震荡,余丰被请到偏厅时,只觉砰砰乱跳的心还没恢复过来,眼前老晃过周恕胸口喷血的模样。
  “茂林喝口茶压压惊吧。”
  有人说道,将茶杯递到余丰面前,他神情恍惚地接过来喝一口,才发现这茶杯是薛潭递给他的。
  薛潭的官位高他何止半品,虽说对方现在为了安王,甘愿放弃六部尚书之位,追随至此,身上只有一个虚衔,但余丰也不敢怠慢,忙起身道:“何劳薛将军亲手送茶,我自己来就好!”
  “殿下看你现在神思不属,这样回去也没法办公,不如现在这里稍息,等心情平复了再回去也不迟。”薛潭朝他促狭一笑,“你放心,殿下没有扣押你为质的意思。”
  余丰苦笑:“薛将军就别拿我开玩笑了,是我胆小没用,没能帮殿下分忧,自上任以来,庸庸碌碌,一事无成,如今还要殿下来收拾残局,惭愧,惭愧!”
  他这番羞愧之情倒不似作假,当今官场上,像余丰这样的人不在少数,他们良心犹存,不至于同流合污,胡天胡地,但又提不起勇气大刀阔斧,与旧势力为敌,只能安于现状,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余丰比其他庸官好一点,因为他也曾想过整治这些商户,只是后来被倒打一耙,告状不成反被治罪,这才心灰意冷,得过且过。
  薛潭明白,刚正不阿的硬骨头固然有,但实在少之又少,而余丰这样的,又实在是太多,若没有一番彻头彻尾的洗练,他们只会日复一日,成为庸官中的一员,如今余丰能有羞愧之心,可见还不算无药可救,再换一个人来当灵州刺史,未必就比余丰更好。
  “事到如今,茂林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
  余丰连连点头:“我回去之后,立马就让人去周家,监督他们赶紧将这些年来贪赃枉法,私吞军饷的那些钱都吐出来,以免有人狗急跳墙,暗中做鬼,陆家范家那边,我也会派人盯着!”
  薛潭笑道:“那就有劳你了。很多人都说,殿下这么急着从三家手里捞钱,无非是想中饱私囊。”
  余丰叹道:“薛将军不必将市井小人的流言放在心上,若殿下真是为了一己之私,又何必闹出这么大动静?只需吓唬吓唬三家,迫他们拿出些钱来消灾,就都皆大欢喜了。依我看,殿下怕是想重练灵州府兵吧?”
  这余丰总算还不昏聩。薛潭点点头:“朝廷国库空虚,已经拨不下钱粮了,灵州毗邻东突厥,随时都有被进犯的可能,若被突厥人知道灵州府兵现在不堪一击,恐怕早就过来了,但往年夏末秋初,都是突厥人犯边的时候,殿下不能不提前做好准备,军饷被谁私吞,就要从谁口中吐出来。”
  这一番话让余丰愣了好一会儿,他忽然意识到,灵州的天可能要变了。
  认为灵州要变天的不止余丰一个,作为贺融的兄弟,太子与纪王比周恕等人更了解他,周家上京告状之后,贺秀就亲自手书,派人送来给贺融,说明自己绝无偏袒的立场,但也希望弟弟看在自己的面子上,放陆家一条生路,不要太狠。
  信贺融收到了,但这绝不是他手下留情的原因。在贺融看来,陆庆足够识时务,回去之后不过一天,立马凑齐十五万钱,亲自送到都督府来,恭恭敬敬,笑容满面,话里话外都是想与安王交好之意,范轩也是一样,所以贺融可以放他们一马,只杀一个周恕也就够了。
  在周恕死后的第三天,天使终于到了,对方叫王志,是宣政殿内侍,与他同行的还有已故老丞相周瑛的侄儿周璧——对方想必是来为周恕撑场子的。
  谁知两人紧赶慢赶到了灵州,才知道周恕的尸体已经凉了三天了,当下不由大吃一惊。
  眼见周家门口的白幡和几乎哭晕过去的周家人,周璧气得声音都变了:“安王欺人太甚!”
  周致看见周璧这位远房堂兄,就像看见救星似的,登时扑过来大声诉苦:“堂兄,我爹死得冤啊,求你一定要为我们主持公道!”
  周璧扭头看王志:“王内侍,您也瞧见了,安王这是抗旨不遵,无视圣上!”
  贺融对此也有自己的说法。
  他没有让人在城门口迎接两人,而是任由他们先被周家的人截走,自然不惧周家的人告状,也是给两名京城来使一个心理准备。
  见周璧愤愤然过来兴师问罪,他笑了一下,心里还有点可惜,想道周家是一代不如一代了,如果周瑛还在世,一定不会让自家子侄来这一趟。
  “周恕侵吞军饷,罪证确凿,这些年来,也没少与前任刺史周阅、冯慈等人互相勾结,为非作歹,陆庆范轩二人知错就改,愿以巨资赎罪,我自然可以网开一面,而周恕拒不悔改,死有余辜,来龙去脉,我已上奏陛下,说得清楚明白。不过,我并不知道陛下会颁下圣旨,要求押送周恕他们回京审问,若早知道,我肯定刀下留人了,这真是太不巧了。”
  贺融说得慢条斯理,不愠不火,但周璧压根就不相信他事先完全不知情。
  王志为难道:“殿下,小人恐怕回去没法交代……”
  跟周璧不同,周恕死活跟王志无关,他只担心自己的差事完不成,回去要被追究责任。
  贺融神色自若道:“你就实话实说好了,我自会上疏向陛下陈情的。二位远道而来辛苦了,今日不如就在都督府歇下,过两日再启程回去吧。”
  周璧道:“多谢殿下,不过既然我在城中有亲戚可以落脚,还是住在他们家比较合适,就不叨扰殿下了。”
  贺融也没强留,伸手一引:“慢走不送。”
  周璧面色难看地离开了,王志担忧道:“殿下此举,恐怕得罪了周家啊!”
  他是当年先帝跟前红人马宏的徒弟,说起来与贺融还有几分香火情。
  贺融笑了一下:“他们能做的,无非是在陛下面前给我上眼药,又或者是暗地里给我下绊子罢了。”
  灵州本身就是偏远之地,他连南夷都去过,说句难听的,已经贬无可贬,当初自请来此,嘉祐帝总觉得亏欠于他,这次出了这么一桩事情,父亲顶多生一顿气,将他申饬一通,总不至于为了这件事就将他除爵,贺融并不是很担心。
  至于周家这些高门世家,想要做事,就总会与他们对上,这是迟早的,世上没有真正的两全其美,只能根据轻重来选择与舍弃。
  送走周、王二人,贺融终于收到贺湛的来信。
第125章
  许多人都觉得贺融命途多舛:他幼年失母,
被流放了整整十一年,吃糠咽菜,家徒四壁,好不容易恢复了身份,
又得四处奔波,
自己还想不开,要了灵州这么一块封地,不仅腿脚有问题,可能连脑子都有问题。
  但在薛潭看来,
贺融并不觉得自己苦,
他有可以交心的朋友,
有可以性命相托的兄弟,灵州虽然远离长安,却是可以做事的地方。外人眼里不苟言笑,
杀伐果断,
甚至有些令人畏惧的安王,其实并不喜欢摆架子,
私下就连张泽都敢跟他没大没小地开玩笑;如孙翎,
在高长宁面前战战兢兢,到了安王面前,
却反倒能够放松下来。
  满朝文武,上至皇子,下至群臣,群贤济济,
当然也不乏目光长远,洞悉先机之辈,却难免囿于党争与门第之见,即使想要有所作为,也如脚戴镣铐,匍匐前行,事倍功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3/20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