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双(校对)第1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9/232

  崔珮:“大哥,我瞧他不是这样的人,否则这些年,他早该回来了,终归是崔家对不住他。”
  崔大郎不以为然:“他必是跟解剑府攀上什么关系,以为能以此要挟我们我们,才气势汹汹,想衣锦还乡吧,不过今日他想闹事必是不成了,因为我已经派人盯紧他们,一旦他们说了什么不该说的,做了什么不该做的,就立马上前把人拖走。”
  说话间,郡守与本地县令来到,他们身边簇拥本郡大小官员,场面一时更加热闹。
  崔大郎顾不得和他细说,赶紧搀扶父亲上前行礼。
  崔珮在人群中左右四顾,好不容易在一群乌泱泱的脑袋中找见崔不去,他正与凤霄一道站在梨树下,不远不近,脸上挂着看热闹的笑容,和其他与会士子无异,看上去像是随时会下场参与文会。
  梨花清雅,更映得凤霄风采无双,连注意力完全在崔不去身上的崔珮,也忍不住分了些心神给凤霄。
  然后他忽然想起一件事:崔不去既然一开始用了凤霄的假名,那么他身旁那位朋友,是不是也用了假名?那样玉璧一样完美无瑕的人,会仅仅是籍籍无名的身份吗?
  另外一头,崔咏却兴致颇高。
  在与郡守等人交谈一番之后,他起身向在场众人拱手,浅谈文会初衷,表明欢迎之意,末了道:“今年文会来的人,尤比往年更多,高朋满座,佳客盈席,老朽断言,今日必能出千古佳篇,为表心意,愿以珍藏古琴余音一具,赠与今日诗赋之最者!”
第104章
  听见崔咏说出余音琴时,凤霄就打了个喷嚏。
  “不对,很不对。”他揉揉鼻子。
  崔不去心情却不错:“你从昨夜就在说不对,到底哪里不对?”
  凤霄哼哼:“哪里都不对。”
  崔不去也不多问:“我没想到崔咏会主动将余音琴拿出来作彩头,你是打算明抢,还是暗偷?”
  凤霄遥遥看着那把琴,以他的目力,不必近距离端详,也能将琴看得一清二楚。
  崔咏用手指稍稍拨弄一下,琴音潋滟而出,动人心弦。
  果然是把好琴。
  一把上好的琴,在精通乐理的人手中,能奏出天籁之音,在内力深厚之人手中,更能发挥意想不到的效果。
  虽说余音并非天下第一琴,对凤霄而言,也不是非得到不可,但既然碰上了,又近在咫尺,不拿到手,那就太可惜了。
  他琢磨着怎么把琴弄到手,闻言就挑眉道:“怎么?我就不能靠诗才脱颖而出,让崔咏不得不将琴给我?”
  崔不去有些惊讶:“没想到凤府主竟还有凌驾在场众人的才学,能否让我先闻为快?”
  凤霄哼笑:“我一首诗值一把余音琴,若先给你听了,你能给我什么?”
  崔不去沉默片刻:“崔某两袖清风,您还是留着待会儿技惊四座吧。”
  此时,崔咏一席话已激起千层浪。
  虽然在场十有八九的人不会武功,可并不妨碍大家都听过余音琴的名头,就算没听过,能让崔咏拿出来当彩头的琴,必然是名琴,这下子,就连原本看着看热闹心态的人,也开始在心里盘算酝酿惊艳诗篇。
  崔咏拈须而笑,一边与郡守交谈,视线有意无意,扫过崔不去他们这个方向。
  崔不去注意到了,凤霄更是早就看见了。
  “你看他被你吓得,如同惊弓之鸟了。你打算什么时候给他个痛快?”凤霄调侃道。
  “稍等。”崔不去的目光却落在另外一人身上,他抬步向崔咏的方向走去,手腕却被凤霄攥住,只得无奈回头,老实交代,“这位新任郡守,也是当年故人之一。”
  当年故人,余家已经没剩什么人了,崔家的人,该见的也都见过了。
  电光石火,凤霄忆起崔不去讲的那个故事,想到一个人物。
  “……余氏的师兄?”
  崔不去颔首:“元省年少失怙,余氏父亲怜他际遇天分,便将其收为弟子,悉心教导,但某日元省留书出走,从此不知所踪,实际上他周游南北,后来被举荐为官,易名元三思,以字为名,从霍县县令做起,迁至如今的博陵郡守,可谓衣锦还乡。”
  也许,元省只是凑巧被调到此地,也许,他当年悄然回来探亲,听说余氏的事情之后,才愤而走入仕途,希望能帮余氏出气。这些都不重要了,有崔不去在,他总会善始善终,不过既然当年唯一缺席的故人也出现了,那么他想过去见见,询问一点与生母有关的事情,也很正常。
  凤霄松开手,像打发小猫小狗似的挥挥手:“去吧去吧,本座也要去一展诗才了。”
  崔不去对他这句话很是怀疑,还看了他好一会儿,才转身离去。
  凤霄摇着扇子,笑吟吟走向人群聚集处。
  “五月榴花艳色燃……”
  一名白衣黑带的年轻士子正在高声吟咏,旁边有人奋笔疾书,将众人诗词歌赋记下。
  被推举出来点评的是几位本地名士,其中一位老者更曾官拜前朝御伯中大夫,乃北方文坛领袖之一。
  虽以榴花为名,诗词歌赋却不限于榴花,才俊荟萃,佳肴美味,无一不可为题,若有人非要别出心裁,写点哀怨凄婉的绝句律诗也未尝不可,只要足够出众,就不愁没法一举成名。
  众人使出浑身解数,绞尽脑汁苦思冥想,也有一早就将大作写好,熟诵于心的,只为今日能得名士青眼,若果那些已经有诗名在外的,自然更要表现出色,才不负厚望。
  那年轻士子念完自己的诗,略带期待紧张等着前辈点评,几名老者也不落人面子,只笑道:“清丽可人,堪称中上之选。”
  士子一听就知道这是含蓄地说自己诗作平庸无奇,别说角逐前三,能否进前十都悬,他心里有些颓丧,却不敢造次,忙客客气气拱手坐下,将场子让给后来者。
  作诗写赋这种事,真要看几分天赋,若是那些辞藻华丽的堆砌,人人多背几本书,纵是学不到神,也能写出点形,唯独令人拍案叫好的作品,可遇不可求,魏晋以来,也不过出了三曹与谢灵运等寥寥几人。
  便是在这样的盛会中,有人越众而出,声音传入每一个与会者耳中。
  “某不才,对余音琴一见倾心,也有诗作奉上,若是符合崔翁提出的条件,还请崔翁不要吝啬才是。”
  说话之人正是凤霄,许多人只觉眼前一亮,对方那一张脸如凤凰清鸣跃入画面,登时春光明媚,满园灿烂。
  崔咏微微皱眉。
  他刚才看见崔不去过去与新郡守说话,又不能硬拦,只能让崔大郎过去看着,若对方说了什么不该说的,死拖活拽也要把人堵了嘴拖下去,大不了事后再向郡守告罪,却没想到刚防了崔不去那边,凤霄又冒了出来。
  单凭他们二人,什么也做不了,哪怕当着众人的面将往事揭出来,崔咏也自有法子对付,可反倒是这样循规蹈矩,才让崔咏觉得难以控制。
  人人都对美人格外宽容,曾任御伯中大夫的白发老者也未能免俗,便玩笑道:“这位小友若真有惊艳之作,便是崔翁吝啬,我也会将琴抢过来赠与你的。”
  凤霄笑吟吟道:“那便多谢了,我作的是一首五绝。”
  老者颔首:“洗耳恭听。”
  旁人也都竖起耳朵,想听听这位俊美青年能作出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巨作。
  于是凤霄薄唇微启,缓缓吟道:“五月榴花燃,博陵盛事开。众贤奔名利,吾为余音来。”
  寂静。
  尴尬的寂静。
  连春莺都忘记啼鸣的寂静。
  所有人都维持片刻之前听诗的表情,笑容也呆滞在脸上来不及收回。
  天可怜见,自打崔氏召开文会以来,他们从未听过如此糟糕的五绝!
  这已经不能叫五绝了,顶多只能叫做打油诗,还是水平相当平庸的那种。
  惊是惊了,艳则半点没有。
  这是哪来的傻冒?居然拿这样有辱清听的东西来文会上丢丑?
  连方才那位对凤霄印象极好的白发老者,也秉着绝佳涵养,勉强还挂着笑容:“小友这首诗,嗯,差强人意,有待进步,平日还得多加练习才是。”
  崔咏差点笑掉大牙,心说崔不去找来的帮手,就是这种徒有其表的银样鑞枪头?
  凤霄却半点也没有赧然难堪,一脸无辜道:“崔翁方才不是说过,本场之最,便可得余音相赠,怎么我如今作出来了,你反倒食言了?”
  崔咏淡淡道:“单凭你这首连诗都算不上的文作,若今日老朽将余音给了你,怕是旁人就要以为你是我未曾谋面的孙儿了。”
  众人一阵哄笑,都道崔翁风趣。
  凤霄不以为意:“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所谓好诗,见仁见智,谁也服不了谁,但烂诗,却人人都能看得出来,你方才说全场之最,又没说是最好还是最差,我也不算违反规则。”
  崔咏抽了抽嘴角:“这位公子,莫要胡搅蛮缠,你走吧。”
  所有人看凤霄的眼神有些奇怪,不是觉得他脑子有问题,就是认为他故意哗众取宠,剑走偏锋博得注意。
  唯独凤霄完全没放在心上,依旧笑意盈盈,崔咏让他走,他就真的摇着扇子走了,自有那些不在意他诗才如何的仕女将他团团簇拥,问东问西,引得不少男人心生嫉妒。
  新任郡守元三思看着眼前面带病容的年轻人,挥挥手,屏退左右侍从。
  “你有话和我说?”
  原本,一介布衣,是没法与郡守如此轻易面对面交谈的。
  但今日是文会,与会者大多是文人,郡守既来与民同乐,自然不能摆着架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9/2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