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宗师(校对)第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188

  “嗯?”我一愣,一旁的卜一缺也大惑不解地看向师父,我抓了抓后脑壳,问道:“师父,这里这么宽松,我们又没占谁的地儿,为什么要退到一边呢?”
  师父顿时一瞪眼,道:“让你退你就退!哪那么多废话!不好!时间来不及了,快闪到一边去……”
  说完,师父一把将我和卜一缺大力地推开,我们皆是一个趔趄差点摔倒,刚巧在临近的一家大门前站定,而师父伸手掐出一道指诀,我一看不得了,居然是宗师指,师父可是说过,若非是什么大的秘术咒法,轻易是不必请出宗师指的,这……
  只见师父将掐出的指诀向胸前一打,然后脚步左一步右一步的走起怪异路线,待距离我们三尺之处,竟腾身跃起,急急跳到我身前,就在这时,我们身旁的大门缓缓错开一条门缝,伸出头的是一个六七十岁的老者,他看到我们就立刻低声喊道:“外乡人,快进屋!”
  师父二话没说,直接将我和卜一缺推进大门内,随后他也跟了进来,老者再次慌张地关上门,然后还上了门闩,我顿时愣住了,外面唱着大戏,这老头怎么不让人看也就罢了,还上门闩不让自家人看,倒是奇怪……
  我进了院,四下看了一眼,小院不大,但是修缮得很平整干净,正屋是落落大方的四间青瓦房,另外另起一间厨房,给人的感觉很安宁舒适,正屋内此时已经走出四五个白发老者和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中年男人极为热情地迎上来,先是上下打量我们一番,然后对着师父笑道:“几位这是修行到此的先生吧?我叫马欢庆,是这里马鞍村的村长,几位快请进快请进!”
  我一看腰间的法袋,或许是他看到上面的太极图才认得我们的身份吧,当即师父抱拳笑道:“马村长,我们途经此地,见天色已晚,特来叨扰一晚,不知您这里可方便吗?”
  说着,师父意有所指地看了看大门外的大戏桩,谁知马村长脸色一紧,似乎有些勉强的微笑再也掩饰不住黯然,道:“唉,只要几位先生不嫌弃我们这里人穷房陋,只管在这里吃住就是,先请屋内说话。”
  我们还未进屋,突然有个老年人却有些不欢迎我们似的,在马村长耳边低语两句,说是低语,其实我们都听到了,看来多半也是说给我们听的“欢庆啊,你们家现在正摊上这个事儿,你不好好躲这一劫,怎么还留宿几个外乡人,若是沾染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来,那……唉!”
  马村长脸色难看地挤出一丝笑意,也压低声音道:“六叔,我明白您的意思,但我们做这个‘灯戏’还不是为了行善积德么?这几位看着也是修行人的装束,说不定这也是我们家的机缘,权当好事成双吧,唉别说了……”
  我心里只犯嘀咕,他们到底在说些什么,但我现在对外面的大戏越发感兴趣了,趁着他们磨叽,我赶忙凑到师父身边,低声问道:“师父,刚才那唱大戏的为什么没人看?还有你为什么也不让我们看呢?”
  师父稍稍瞪我一眼,低声训斥一声道:“多嘴!那不是唱给人看的!”
  我猛地一睁眼,恍然明白刚才是为什么了,敢情这台大戏是唱给神看的?或是给鬼看的?
  马村长将我们迎进正屋内,然后指着先前为我们开门的老者笑道:“这是我爹,这几位都是我们村老资格老一辈,几位先生请坐下说话。”
  师父先是向几位老者抱拳问好,才安然坐下,刚坐下便疑惑道:“敢问马村长,我们来的时候并未看到什么神庙宗祠,刚才我随手一算,已然发现初到酉时便有阴气席卷而出,酉时一到便有不知名的阴气弥漫四周,不知您唱这台戏是敬神还是……”
  马村长闻言立刻深深叹了一声,我发现,不光是马村长,就连再座的几位老者都是长吁短叹起来,片刻后还是马村长开了口:“不瞒大先生,我们请的这一台金断雷,乃是为了镇鬼!”
  “哦?”师父面色一惊,赶忙追问道:“何以镇鬼?对了,你们这里阳气鼎盛,且家宅四平八稳,而且山势龙气聚敛,应该年年好景才是,为什么要镇鬼呢?镇的什么鬼呢?”
  师父这话一出口,立时将四座的老者们和马村长瞪大双眼,齐齐直勾勾地看向师父,马村长精神一振道:“大先生您真乃神人,一眼就看出了我们这里的风水气数,而且还看出了我们这里的阴阳岚气,这些,我们可是请了附近很多的阴阳大先生才看出来的啊!”
  马村长这番夸赞却未让师父的脸色起什么波澜,更加没有接下这个话茬子,马村长咂了咂嘴,接着欣喜道:“大先生既然有这个本事,一定是深藏不露的高人了,那我就和大先生说说我们马鞍村的怪事,要说我们这里普通人家的村民是没有什么事的,但是只要有人家添了新丁的,而且只要是生了双胞胎的人家,就一定会出事,且是大事!这不,我家大孩子三天前刚添了新丁,而且恰恰是个龙凤胎!”
第十三章
金断雷(三)
  接下来马村长所说的,确是令我们三人都大吃一惊,在我看来不过是老辈人传下来的怪闻罢了,但是在这里却是真的发生过!
  据马村长说,在晚清时期,他们这个马鞍村有个远近闻名的阴阳仙,这个阴阳仙啊不入道不求佛,纯属通晓阴阳两界之间的事,是个极为传统的方士,帮附近山里山外的人家看阴阳宅院,管人气术数,而且还自创一套养生之道,在当时颇有些名头,但是清朝那个时期是反对巫教迷信的,所崇尚的,不过是朝廷的威严罢了。
  阴阳仙名叫马不识,过着和普通人家一样的世俗生活,娶妻生子,光耀门庭,或许是因为他做的好事实在太多,多到连鬼神都对他另眼相看,老人们传说有一天阴府的判官给马不识托梦,说本来要让他成就个地仙的名头,在此地做个城隍爷的,但是此地城隍已经有了下任候选,再说他的福报不在当世,而是为后世子孙荫福,恰巧当时马不识的妻子有了新丁,一双大胖小子,判官就说了,就让你的两个双胞胎儿子做个勾魂阴差吧,这样你们父子在阴阳两界都能修成正果,他日福报自会延绵不绝。
  马不识一听不乐意了,这两个孩子刚刚出世短短几日,怎么能说离开就离开呢?这不是断了马家人的香火么?还未共度天伦就这么……当即马不识就把判官痛骂一顿,判官也未发怒,对于世俗人情他自然明白,但这是天命所归,由不得人和神去改变,若是违反了天意,不但福报成恶报,那以后的灾劫也将应运而生,判官说了句三日后你的两个儿子就会没命,然后就走了,而马不识也一觉睡到大天亮。
  感念判官所说的话,马不识当天就窝在家里不出门,也不知在家捣鼓什么门道,一连三天,不但自己不出家门,就连一家大小都没让开大门,直到第四天,马不识兴高采烈地抱着两个小儿子走出家门,在人前走动戏耍,大家也认为这不过是个怪梦罢了,只是梦……
  可是好事还没过一个月,马不识的家中突然传出一道极为悲凉的哭喊声,他的双胞胎儿子双双而去了……
  从此啊,马不识疯了,再也不给别人管事,也不再占卜算卦,他的妻子一时痛恨是因为他才失去了两个儿子,一气之下回娘家就没再回来,家中老人无人照料,一个残破的家渐渐败落凋零,只剩下一个马疯子,乡里乡亲的在感念造化弄人的同时,也为马不识感到惋惜和同情,但是逝者已矣,这件事慢慢的随着时间被人淡忘了。
  不出几十年,马不识的家宅已经断绝子嗣香火,那上头自然没收了他的宅院充公,并置卖给另一家人居住,要说到这新的住家,名叫马老实,是本村老辈人多子嗣中的一个,因为没有宅基地,所以就买了马不识家的宅子,还真是奇了怪了,不几年的时间,马老实家添了新丁,竟也是一生就是双胞胎,这可是喜庆的大事,一家人热热闹闹的张罗酒宴,请宾客喝喜酒好不欢闹。
  那已经是清王朝末期的时候了,虽说朝廷禁止世人搞迷信思想,但是哪里遏制得了啊,十里八乡的知道这件事后,都认为是承了当年马不识的福报,甭管是谁,有不育之症的、或是想要双胞胎的,都想去马老实家沾沾这个福报,这不,马老实家就多盖了几家房屋,做起了租赁生意,还真是俗话说的好,人都是跟着气走,气若是盛若是旺,说什么就有什么,但凡在马老实家住个一月俩月的年轻夫妻,竟都能添丁,而且竟都是双胞胎,这可是把马老实这个宅院传的神乎其神了,慕名来求子的人家那可是更多喽……
  但是到了鬼子侵犯的年代啊,也不知是否因为死的人多了,怨气大了,马老实那所宅院竟也不灵了,不但不灵,而且频频出现怪事,当时鬼子侵犯我们华夏子孙,那人呐都是四处流窜,马老实家当时也积攒了些家底,肯定是提前得到风声跑了,那所宅院自然是荒废下来,最后我们华夏解放了,村子里的人能留下来的都投入到大开荒大生产运动中,以前没主儿的地啊宅子什么的,都收上去了。
  说是收上去了,其实也是荒废在那,谁想盖个房子什么的随便盖,修建房屋也是对大生产做贡献嘛,最多登记个实名也就是了,话说马老实那个宅子,可是住了不少人家,但先后都没有一家人能住的长喽,隔不了三年五载的一准搬走,不搬走的也会出现这这那那的祸事,让人们整天神神叨叨,也不知道马老实留下的那所宅子出了什么事。
  直到马鞍村近几年出现的怪事,若是哪家人有个双胞胎,那肯定是倍加喜庆的啊,但是哪里喜庆的起来,因为只要有人有了双胞胎,皆是不超过一个月,小孩子不是因为这就是因为那,双双夭折,所以一旦有人生了双胞胎,那可是惊动全村的大事,大家最后一致联想到当年马老实留下的那所宅子,老辈人就费尽心思寻找一位阴阳大先生来瞅瞅,这一瞅不要紧,那阴阳大先生可是连连摇头,说他管不了这事,说那所宅子里有化不开的怨气,而且现在那个怨气已经牵连到整个马鞍村的气脉,这事极有可能和当年那个阴阳仙马不识闭门不出三日有关,也不知他在家使了什么道道,硬是将两个小子躲过一劫,但是最终还是没有躲过,现在这个阴阳大先生说极可能是马不识下了一口怨咒!
  所以接连几年时间,一旦有人新婚之期,一定要出外避灾,直到生完孩子才会回来,基本上马鞍村最近几年没什么喜庆的事了,但总是有那躲不过的,家里又没钱粮,能娶个媳妇就不错了,哪里还有本事出外避灾,阴阳大先生就说了,若是躲不过的,只要刚生的双胞胎临盆之际,三日之内连唱大戏《金断雷》,用戏中的镇妖雷峰塔镇住自家宅院里的怨气,若能安然度过三日,就让儿媳妇带着双胞胎婴儿回娘家住,一直住过三伏九寒才能回来,不然劫难比如躲不过的。
  这不,马村长身为一村之长,就算有能力让儿子儿媳出外避灾,但他也不能那样做,因为有他这个职位在,总要安定民心,若是他们家都顶不住,那别人家还得了,如此,马村长的大儿子前天刚得了一双龙凤,既然事前没有出外避灾,那事后为了安心,也就听从家人的安排,连唱三日大戏镇鬼,表面上自然是为了庆贺自家的人丁兴旺,但实际上是什么大家都明白,只不过没人去说罢了。
  而我先前没有看到其他人看戏也就顺理成章了,因为这里的村民都知道马村长请的这台大戏是干什么用的,既然是镇鬼敬神,那生人谁还敢来看?来听?
  师父听完马村长的一番细说,先是陷入一阵沉默之中,而后突然抬起头看向马村长,脸色凝重地道:“可是我刚才感应到的那些阴气,并非来自你们本村的地气!”
  “啊?”在场之人,就连我和卜一缺,都是齐齐发出一声惊叫。
  马村长更加摸着不头脑地问道:“大先生,那您看出了什么呢?如果您管下此事,救我们一家大小的性命,我马欢庆愿意双手奉上自家所有家产,而且向大先生行三跪九叩大礼参拜!”
  此番话深深触动我的内心,可见马村长对自家人的平安看的是多么重,试问谁人不想一家人平平安安在一起,什么家产什么钱财,都难以比得上家人的平安幸福重要,这个村长是个朴实的老实人,我相信师父应该不会不管的……
  师父对于马村长此话并未有什么触动,依旧脸色凝重地端坐着,淡淡开口道:“至于你先前所说的怨气走进了你们全村的气脉之中,我尚未察觉,要仔细查看过后才能见分晓,但是有一点我可以肯定,外面那台大戏前,所聚敛的阴气并非来自你们村地下,是什么现在还不好说,不过我想很快便会见分晓的,对了,不知马村长还留他们唱几天?”
  马村长立刻回道:“今日就是第三日,今晚这个‘灯戏’结束后,他们明日就要离开了,大先生为什么这么问呢?”
  师父点头道:“这个事是我所遇到少见的棘手,反正此戏有扶正祛邪之妙处,不如往后延迟几日,改为七日,嗯,七日我想差不多了,四方功曹五方揭谛土地神保家仙受了恩惠也该出面管一管了,若是马村长不弃,这七日的时间我们师徒就留在你们村,直到将此事解决。”
  七日?我愕然咂了咂嘴巴,赶忙凑到师父身边低声问道:“师父,那我们赶路的事……岂不是又要耽搁七日?”
  师父轻叹一声,道:“扶正祛邪本就是我们修道之人的本分,若是连一方平安都保不了,试问我们得到镇山之宝又有什么意义?”
  是啊……找寻镇山之宝还不是为了匡扶道义,扶正祛邪?还不是为了广大我茅山门户?若是遇事不管不顾,还怎么能算是个修道之人呢?我一时没话说了……
  马村长立时和身旁的几位老辈人商量一番,当即众人点头道:“我们相信大先生的话,收留大先生在此我们自然是没二话,再说像你们这样的高人我们平时就是求还求不来呢,我这就和戏班的刘老头商量延期的事。”
第十四章
金断雷(四)
  刘老头,是这个晋剧戏班的班主,说是马村长的一个远房亲戚介绍认识的,或许是价钱给的合适,也或许是其他原因,只是听他们话语间谈到钱的事儿也就十块响子。
  十块响子就是十个银元,按说在一个普通的农家也不算少了,但是这么一个大戏桩子让我看搭起来都费事,待马村长的妻子做着饭菜,马村长就私下将刘老头喊进屋子,这是个不苟言笑,说话很慢的旱烟老头,说是旱烟老头,那是他从进屋开始就蹲在门沿前不停地“吧嗒”着那杆老旱烟,在听完马村长说出的价钱后,竟是满口答应下来,如此之爽快倒是令马村长有些不适了。
  好在屋子里人多,不怕寒颤,大家你多一言他多一语的,一时聊得很是热闹。
  刘老头待大家都沉默下来,才急急地抽了两口旱烟,徐徐开口道:“不怕大家笑话,我们这一行本就是个轻贱的把式,不是为了混口饭吃谁也不会自降身价干这个。”
  对于刘老头的话大家都没有出口否认,自古以来,对于唱戏的人,在世人的眼中都是极为卑微的职业,戏子,不管赚钱多少,总是在人们的心目中挥之不去“轻贱”两个字,如果不是生计所迫,任谁也不会愿意干这个行当的,只能希望日后的生活好了,人们对戏曲这一行当的认识和理解能够更加宽宏和真正的欣赏吧。
  刘老头继续说道:“都是远邻沾着老亲,价钱啥的咱也没二话,只要管口饭吃有两块辛苦赏子就是了,再延期四日没啥大问题,但是我们还是希望对于住宿上自己解决,老马家的盛情我们都明白,但是我们也正是为了感念这点盛情才……不得已之处还望大家能够理解。”
  说到这里,刘老头就再也没话了,然后就是不停的“吧嗒”着旱烟袋,我这么大会儿,则一直盯着刘老头,并非是看他,而是看他手中的老旱烟,看着这旱烟袋,我原本早已忘记的陈年旧事,再次被勾起,甚至就如昨日之日,真真切切的呈现在我的眼前……
  打小我是被十八里村的老辈人孙爷爷在路边捡起的,据说那时我还在襁褓之中,自我有了记事儿的能力时,就一直被孙爷爷的一股味儿熏陶着,那就是这老旱烟,孙爷爷也是个爱抽旱烟的人,只要有他的地方,那一准少不了一股子焦糊味儿,似乎我打小就开始闻,却是对这个旱烟味儿倍感亲切,直到孙爷爷临死前的一天,还揣着老旱烟去看了看我,我忘不了他,也忘不了……
  不知怎的,我的心情一阵失落,话语也忍不住说出了口:“刘爷爷,我……我能看看你的旱烟杆儿吗?”
  说完这句话我很激动,也不知我心里现在在想些什么,什么呢?是在怀念孙爷爷?还是怀念孙爷爷的那杆旱烟?总之我心里很乱,也很酸涩……
  屋子里的人正在谈正事,突然被我这么一搅和,大家顿时都用目光扫向我,尤其是师父,带着略显斥责和严厉的目光瞪了瞪我,但是看过我之后,师父也莫名地讶异一下,然后慢慢看向刘老头手中的旱烟袋。
  刘老头自然是有些惊愕地看了看我,这时也不抽旱烟了,拿起手中的旱烟袋瞅了瞅,然后竟是露出一丝难得的微笑,道:“好啊,你看看吧。”
  我有些诚惶诚恐地接过旱烟袋,在众目睽睽之下,轻轻抚摸了一下,然后泪水竟不争气地夺眶而出,我不明白为什么会哭,难得是因为这些年我忘记了孙爷爷,然后猛然又记起他才使得所有的怀念都化为了一股酸涩涌出?
  师父适时拍了拍我的肩膀,低声问道:“初七,你怎么了?”
  我勉强笑了一下,然后摇了摇头,便将旱烟袋递还给刘老头,此时看着刘老头,仿佛又看到了早已亡故的孙爷爷,所以这一时间对刘老头竟倍感亲切,我不知道该怎么开口,但还是说了:“刘爷爷,您为什么不让马村长给你们安排住宿呢?难道你们都住在外面?那样晚上不冷吗?”
  刘老头就这么直勾勾地看着我,看了半天,才缓过神道:“你叫什么名字?”
  “初七。”我及时笑着回答道。
  刘老头又微微笑了笑,道:“初七啊,不是我们不想住进宅院里,实在是人口多,怕给老马家添麻烦不是,管乐的和唱声的再加上我这个老头子,有八九个人呢,再说我们随行带的有帐篷被褥,将就一下也就是了,哪有那么多规矩啊。”
  说话很实在的山西老人,皮肤黝黑发亮,看来常在外面跑活计,肯定吃了不少苦的,我一时兴起,笑道:“反正我和师父也要在这里待上几日,如果你那方便我和你蹭个铺行不?”
  师父这时倒是发话了:“初七!说话怎么没大没小起来了?!”
  刘老头只是呵呵发笑,并不再说话,饶是马村长朗笑道:“两个小师父尽管放心就是了,我们这里虽然房间不多,但是人家多,谁家不能加个床铺张罗一下啊,老刘班主这是死硬着脖子拉不进屋,你们可不能再这样了,不然若是传出去人家还不笑话我们马鞍村待不住人啊?哈哈~~~”
  但是我还是不明白,刘老头为什么就是不肯让他们的人吃住在宅院里呢?而且还不说原因,老是给人一种极为生疏的感觉,唉!
  马村长的妻子说话的这份功夫就张罗着端菜上桌了,我们一大屋子人都围坐在一张大八仙桌上吃饭,席间几位老辈人也开了瓶什么陈年老窖抿了几口,但是师父是忌酒的,他除了吃饭喝茶,其余的嗜好一概没有,席间大家难免将话题绕到那所人人忌惮的凶宅上,但是据马村长所说,近几年那所宅子并未断绝人居住,至少那里还有几间无主的祖屋,村东头的马苟老头今年也有六十整了,膝下有五个儿子一个女儿,女儿为最大,早几十年前就嫁人,现在孩子都在张罗婚嫁的事,前面几个儿子也早已成家立室,就只有最后一个小儿子,今年年方二十七岁,仍是“刷子掉毛——光板眼”。
  要说这人穷啊就志短,农村里的人自然也是如此,能娶个会生娃的婆娘,再有两间陋室一口薄田种种,也就是逍遥显摆的资本了,马苟几个儿子成家后都是分家过的,一旦分家,肯定要涉及到一个住房宅子的问题,没有房子,还没有地儿住,那鬼才愿意跟你过,好歹前面几个儿子都多少置办了家室,就只有最后一个小儿子马五郎净身板子一个,婆娘没人说道,就连祖屋也被大嫂赶出来独过,所谓一家人就不说外道话了,你这么大的人了,家里人也都是从牙缝地填吃食,总不能就这样养活你一辈子吧,这不,马五郎只好另开门户,再说这家家连块破砖都深藏三尺,就是个地洞还能填三斤萝卜窖起来呢,马五郎最后连个狗洞都找不到,无奈之下,村里人就给出主意,那所从未有人敢涉足的凶宅,你若是有胆子住,看谁敢撵你走。
  马五郎一咬牙一跺脚,去就去,这不,前年就搬进去了,一住就是三个年头,也奇怪,村里人从未听马五郎说起过什么怪事,比如在那所宅院里见到脏东西啊,做什么噩梦啊,还真没有,非但没有,马五郎经过这两年的辛勤劳动,多少也置办了些家底,村里的老人们看在眼里,也乐在心里,也就是上个月,村里的老媒婆相中马五郎人品老实厚道,这两年性子也稳实多了,就跑到外村给马五郎说了个大姑娘。
  那是一家死了男人的小媳妇,不然一个大姑娘谁到二三十岁还不嫁人的,马五郎那是满口答应,又是给老媒婆送两只大肥鸡,又是可劲的包了一个大红包,在这一带的人喜欢红事沾到个红,特别是媒婆,若是婚事成了可是要求主家人给买大红鱼吃的。
  人家多半是不知道马五郎住在一所凶宅的事儿,再说“凶宅”这两个字也只是谣传而已,不过是人们不敢住,才随口取了个吓人的名字,估计老媒婆也没说吧。
  昨天,农历三月十六,马五郎的老爹还特意找人算了黄道吉日,定好了昨天的好日子,但是这里还有个规矩,在新媳妇没过门前,可是要提前去一趟婆家的,那叫相家,说白了也就是再确认一下你这家人的人品,家底是不是唬人的。
  人家大姑娘在什么老嫂子的陪同下,又有老媒婆引路,给引到马五郎现在所住的宅院里,也不知道是点儿背,还是有的人嘴欠,明知道人家来这一次就是来最后挑挑毛病的,偏偏还就被那个大姑娘的老嫂子打听到了,马五郎现在所住的并非是他自己的宅院,而且那座宅院还是个多年前传下来的凶宅呢,嘿!原本定好的好日子什么的全部泡汤了,人当即就走了,连个回话都没留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18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