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圣记(校对)第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442

  刘大夫说惜文的病,是因为胆出了问题。
  “……胆之穴皆络于脑。胆之邪火,上攻于脑,致使脑之气血不足,故而发狂谵语。”刘大夫说罢,冷冷瞥了眼陈璟。
  他对自己的诊断非常有信心。
  诸位大夫都微微沉吟。
  刘大夫的话里,透出两个意思:其一,惜文的病,乃是大热有火,胆生火,攻于脑,这从脉象上已经证实。惜文的脉象,就是洪滑且数,这是内火炙盛,众位大夫都切出来了;再者,惜文气血不足。
  这两点,毋庸置疑。
  所以,刘大夫的话,非常有说服力。
  其中几位医术稍微差点的大夫,顿时心里就没了主见,相信了刘大夫的话。
  “刘兄所言甚是……”有大夫当即就认同了刘大夫的论证。
  “刘师独具匠心,我等就无法如此准确诊断……”有人巴结。
  其他人却都没有开口,只是看了眼倪大夫。
  因为刘大夫的诊断,说服力很强,其他人没有把握推翻他的,心里仔细一想,也觉得刘大夫的诊断正确,就不好再提出异议,只得都看着倪大夫。
  倪大夫德高望重,也许他还有其他高见。
  “……老朽也觉得,姑娘的病症,乃是肝胆湿热蕴遏,导致气火内郁,神明失司,才会发狂神情昏聩。先投‘龙胆泻肝汤’治其标,再去湿热化痰,姑娘这病就能慢慢痊愈。”倪大夫慢条斯理说道。
  倪大夫心里,并不是像刘大夫那样有十足的把握。
  惜文的病,症状看上去很简单的。
  刘大夫的论证也没有错。
  假如真的是病在胆,刘大夫的药早就治好了惜文的。
  倪大夫却听闻,刘大夫治了七八日都不见效,反而是惜文姑娘的病越来越重。所以,未必就是胆有问题。龙胆泻肝汤也不一定有奇效。
  这病若是容易治,今日也不会聚集这么多郎中论证了。
  倪大夫最有声望。虽然他年纪大了,医术也很好,可并不是意味着他每种病都见过。像惜文这种情况,倪大夫从医三十余年,还是头一次碰到。
  越有本事的人,心里越是谦和。
  所以,倪大夫不似刘大夫那般狂妄。
  他的确没底。
  碰到没见过的病,任谁都会怀疑自己。
  倪大夫有点后悔,今天不该收了孙少爷三十两银子,就来凑这个热闹。这是他没有见过的病,他怕治坏了砸招牌。
  “……以余拙见,怕是热入血室。”一直没有开口的龚至离突然道。
  在场的大夫,除了刘大夫和倪大夫,都不是望县本地的。但是他们属于两浙路的郎中,都有点名气,在药市偶然也碰到过的,彼此就算不了解,也知道对方底细。
  只有龚至离,和这些大夫不熟悉。
  龚至离不是两浙路的人。他曾经在京城做个大夫,想考太医院未遂,折腾了几年。而后,他两个小舅子相继去世,丈人家成了绝户,龚至离就携妻儿回到明州,入赘丈人家,继承家产。
  他是京里来的,医术又不错。外来的和尚好念经,所以本地的权贵都信他。龚至离也心高气傲,不愿意和本地赤脚大夫多打交道。
  故而,他和众人都不熟。
  龚至离这话一说出来,大家又是微微一愣。
  热入血室,是因为经期来潮时,血室空虚,外感的热邪趁机而入。
  气氛猛然就一沉。
  诸位大夫大约第一次经历这种辩诊。
  每个人的观点都正确,却偏偏重点各不相同。
  到底哪个才对?
  他们自己心里都没底。
  所以,少不得就要争吵了。
  有两位大夫认同刘大夫的诊断,同意病在足少阳,乃是病在胆经;有两位大夫同意倪大夫的论证,病在肝胆,需要化痰开窍;而龚至离的观点,只有他自己赞同。
  大家吵成了一团。
  婉娘看着,实在头疼。
  而一旁的陈璟,居然被他们无视了。
  刘大夫跟倪大夫、龚至离争论半晌之后,才看到这个令他讨厌的小伙子,在看好戏般,认真瞧着他们,顿时就火冒三丈。
  “陈公子,你方才诊脉,最是用心,难道有什么高见不成?”刘大夫语带讥讽,问陈璟。
  方才陈璟对惜文姑娘又摸又捏的,简直有辱斯文。
  现在,他反而不说话,难道是没主意?
  没主意还那么占人家惜文姑娘的便宜,简直下作!
  “没什么高见。我只是在听你们怎么说,好反驳你们呐。”陈璟道。
  他说话的时候,表情很认真,没有半分轻浮。
  他不是在调笑刘大夫,他只是实话实说,神态敦厚。
  认真听对方说话,好抓住对方话里的漏洞,然后加以反驳,这是辩证的技巧。
  可是年轻人,你不用这么直接说出来吧?
  刘大夫一时间又好气又好笑。
  “陈公子请,反驳反驳吾等,让吾等也长长见识。”有位大夫明显会错了陈璟的意思,以为陈璟在实打实的讽刺他们,故而刻薄回敬陈璟。
  “那你听好了,你也该长长见识。”陈璟转头对说话的大夫道。
  他这话说得依旧理所当然。
  辩证嘛,教教不会的人,这是陈璟的本职。他肯把自己的知识拿出来分享,这是他的无私。这并不是小瞧对方,更不是彰显自己,也不是恩惠别人,仅仅是大夫的义务。
  那大夫又会意错了,顿时又羞又怒。
  这孩子简直无礼至极!
第15章
辩证
  “惜文姑娘这病,是两症并发。阳明腑实为主症,热入血室为轻症。”陈璟道。
  阳明,是经络名称,指足阳明胃经和手阳明大肠经。阳明症,分为阳明经症和阳明腑症。
  所谓阳明腑实,是指病邪入里化热,热邪与大肠中的糟粕搏结,损耗津液,燥结成实。
  热入血室,便是经期血室空虚,外邪趁机而入,与血搏结。
  阳明腑实与热入血室,都会出现谵语发狂,很容易混淆。
  “……刘大夫说,病在足少阳,是胆热。但若是胆热上脑,必然会头痛欲裂。婉姨,惜文姑娘发病之后,可有头疼欲裂?”陈璟问婉娘。
  婉娘正目光明亮看着陈璟。
  听到这话,婉娘摇头,道:“惜文发病,从未头疼。”
  “……没有头疼欲裂,如何断定是胆热?”陈璟道。
  婉娘将目光投向了刘大夫。
  刘大夫眼中有几分闪烁。婉娘在欢场谋生,最擅察言观色,一看就知道,陈璟的话说中了,姓刘的大夫心虚了。
  “热症尚轻……”刘大夫欲狡辩。
  “脉象洪滑且数,不轻了!”陈璟道。
  刘大夫哑口。
  陈璟没等刘大夫再说话,而是转向了倪大夫:“您说病在肝。若果然病在肝,肝之疏泄不畅,必然有胸肋下满之症。我方才给惜文姑娘诊断时,她胸肋处并未下满之症,足见,肝之疏泄并未问题,龙胆泻肝汤是不是多余了?”
  众人也终于明白,为何陈璟要按惜文姑娘的胸肋处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44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