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圣记(校对)第3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8/442

  “四物汤……”陈璟看到了一张开着四物汤的药方,心想,“这是当做了血虚来治。血虚则气不通,场内郁结,便难下,倒也是个法子。只可惜,也不对症。”
  陈璟慢慢翻看着。
  总共有九张方子,只有两张是胡扯,根本跟燥结没关系,其他的都是治疗燥结的。一病之起,必有病因。
  他们的药方虽然是治疗便秘,怎奈没有找到病因,故而让许先生的病越发加重。
  “巴豆、芫花、甘遂都用上了?”几个方子里,也有用狠法子的,直接用巴豆腹泻。
  “是啊。”郑姑娘回答,“但是虎狼之药,不敢多用。停了药之后,许先生仍是不通便,而且伤了身子,什么药都喝不了,喝下去立马吐出来。”
  诊了这么多天,最终将许先生弄到了喝不得药的地步,郑姑娘和郑公子愁死了。
  于是,他们这才想起来有人举荐过的少年神医。
  郑姑娘从来不相信什么少年神医,她是有见识的人。
  直到许先生连药也喝不得,她才不得不请陈璟。
  如今,陈璟拿着一堆药方,看了半天都不说话,让郑姑娘心里微冷。想到这孩子当初敲诈他们十两银子,郑姑娘对他的印象难以改观。
  “陈神医,你可有妙方?”郑姑娘问陈璟。
  许先生、郑少爷和孙大夫,也看着陈璟。大概陈璟是他们唯一的希望了。
  “这是伏气化热证,所以之前的那些承气汤、四物汤,都是白用了。”陈璟放下药方,对他们道,“应该用白虎汤。”
  郑公子茫然,不知道什么是白虎汤,“哦”了声。
  许先生和郑姑娘、孙先生却同时变了脸。
  白虎汤很有名气,出自著名的医书《伤寒论》,治疗肺胃实热,能清热生津,多半用于外感病发烧等。
  许先生学富五车,他什么知识都涉猎,所以知道。而他是郑姑娘和郑公子的老师,郑姑娘天资聪颖,教过的都记得,自然也知道。
  孙大夫是郎中,更是明白。
  人家燥结,陈璟却开了治疗外感病的白虎汤。
  太不靠谱了。
  “许先生并无外感病,如何用白虎汤?”郑姑娘神色一敛,美眸里透出几分不悦,“你真的是陈央及?”
  她说这话,讽刺意味十足。
  哪怕真的是陈央及,也不过是欺世盗名之辈,亏得半夜把他请来。
  “我说过了,是伏气化热。冬或者初春感染了微寒,并没有发病。寒伏在三焦脂膜之中,阻碍升降之气化,久而化热。到了暮春,潜伏之气随着春阳而化热,故而许先生脉弦长有力,重按则实,舌苔厚而黄、多芒刺。伏热炽盛,灼伤了津液。津液少导致的燥结。我开的白虎汤,清伏热,而且生津液,哪里有错?”
  许先生听了,眼睛微亮。
  郑姑娘也怔了下。
  孙大夫折服,看了眼陈璟,再想到自己比他年长十几岁,顿感惭愧。
  屋子里微微沉默下来。
  许先生看了眼郑姑娘。师徒两人目光交流,彼此明白。
  郑姑娘就开口,对陈璟道:“陈神医所辩证,我们信服。方才言语中多有唐突,陈神医勿怪,还请赐方。”
  陈璟点点头。
  他坐下来,开了药方。
  “许先生喝药呕吐,暂时不能服用汤剂。先用两天散,再用汤药。用过三天之后,再用润肠丸,七日之内可初愈。”陈璟道。
  他先开了药散:生石膏二两、赭石八钱,研磨成细末。再取四两仙茅根,熬汤。用仙茅根汤送服生石膏,分两次,一日一次。
  服用这种药散两天,肯定不会再吐了,到时候再服用白虎汤三天。
  到了第五天,就可以用润肠丸。
  “上幸,取半瓶润肠丸出来。”陈璟对魏上幸道。
  “……润肠丸?”一旁的孙大夫,感觉很莫名。他是从医的,从来没有听说过润肠丸。
  “是啊。”陈璟道。
  陈璟的润肠丸,出自金代的《兰室秘藏》,由桃仁、麻仁、当归尾、煨大黄组成,用于脾胃伏热、大肠缺乏津液的燥结,就是许先生这种情况了。
  “在下从未听闻过润肠丸。”孙大夫对陈璟道,“是宗德堂的新药?”
  “不,是望县玉和堂的新药,是我们陈氏祖传秘方。”陈璟笑道,然后对魏上幸道,“取一瓶来。”
  魏上幸道是。
  孙大夫心里非常想要,嘴上还客气道:“这使不得……”
  “送给您了。”陈璟笑道,“上次若是用得好,您可以去玉和堂进药。最近不少药铺到玉和堂买成药,都说比宗德堂的好用。”
  这话,甚是狂妄。
  孙大夫还没听说过比宗德堂更厉害的。
  陈璟慷慨送药,孙大夫也不好太过于腹诽他,点头微笑,勉强附和着陈璟胡说八道。
  他把这瓶药仔细说起来。
  陈璟也把药方和半瓶润肠丸,拿在手里,对郑姑娘道:“是这样的,我明早就要赶回望县,没空等着看效果。你们千两银子求医,不会食言的吧?”
  “自然不会了。”郑姑娘回答。她对男人如此爱财,很是反感,眉头轻轻蹙了下。君子两袖清风,哪有像这人,满身铜臭?
  “那先把钱给了。”陈璟道。
  他的药方和药瓶,仍没有给郑姑娘。
  孙大夫也大为惊讶。医出于儒,学医的人多少有点儒家的清高和廉洁。而陈璟,似乎一直把他的手艺当初买卖。
  他谈钱如此直接,让孙大夫很是意外。
  反正孙大夫不好意思如此,更不好叫病家先给钱。
  郑姑娘眼眸微沉,道:“荒唐,若是你的药方不用管,我们去哪里讨回你的诊金?”
  “这样吧,咱们折中下,你们给五百两。”陈璟道,“剩下的五百两,若是好了,亲自托钱庄转到望县玉和堂;若是没有好,下次路过玉和堂时,拆了我的药铺。我是开药铺的,人跑得了,铺子却跑不了。”
  许先生看了眼郑姑娘。
  郑姑娘的小手轻轻攥了攥,心道这厮无耻、贪财,简直没有半点医德。不过,人家不放心他们,怕他们不给钱,也是正常。
  况且,药铺在呢。
  郑姑娘权衡一下,道:“如此,最好不过了。”
  她当即拿出五百两,交给了陈璟。
  然后,她又让陈璟写了收据,对陈璟这个人很不放心,怕他以后抵赖。
  “好啊。”陈璟很痛快,收下了银票,把药方和药瓶交给了郑姑娘,写了字据。
  临走的时候,陈璟又告诉了郑姑娘一遍,如何用润肠丸。
  拿了钱,陈璟就和魏上幸,回了客栈。
  已经到了半夜子时。
  清江仍没有安静下来。有的药商昨晚走,有的半夜走,有的仍在准备,连他们住的朋悦客栈,也是热热闹闹的。
  郑姑娘让护院去买了药。
  在清江,取药是最方便的。
  药取回来,郑姑娘让护院,照着方子把生石膏和赭石磨成细末,又去熬仙茅根汤汁。弄好了之后,慢慢服侍许先生喝下。
  许先生这几天喝什么都吐出来。
  一开始喝下去,他胃里也难受,打了个寒战,这是想起了从来呕吐的痛苦。
  而后,他缓缓躺下。
  过了半个时辰,并没有吐。
  “看来,那个年轻人名不虚传。”许先生对郑姑娘和郑少爷道,“你们也回房去歇了吧。”
  郑姑娘和郑少爷却不肯走。
  姐弟俩在梢间的长榻上挤了后半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8/44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