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圣记(校对)第3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2/442

  所以,这一年过得特别快。犹记盛夏酷暑烈焰灼烧桐树枝叶,转眼就是寒冬冰霜覆盖虬枝孤木,一切好似转瞬之间。
  腊月里,陈璟又开始着手计划制药厂的事。
  具体怎么操作,陈璟也要一番深思。他从前没有经商,更没有开办工厂。现在没有成熟的经理人,不能托付给别人,只得自己钻研。
  他忙忙碌碌的。
  家里人也没有闲着。
  先是清筠,这一整年的账,到了年尾需得归总,忙得脚不沾地;刚过腊月二十三,李八郎就借口祭祖,回了姚江县,去和蔡书闲团聚。
  陈璟还收到了一封从京里寄过来的书信,竟然是杨之舟写的。
  杨之舟已经致仕好几年,如今在京里也是赋闲,并没有官复原职。但是,他在京里的人脉深厚,不亚于在他在宰相之位时。
  “老师,杨老的信。”陈璟把信读完,给了王檀瞧。
  王檀不准备回望陀山,就在陈家过年。李八郎回了姚江县之后,王檀只剩下教陈文恭功课,比较轻松。
  他轻松下来,也会指点陈璟的书法几句,虽然他觉得陈璟的书法已经无可救药,指点也是白费。
  他和陈璟的关系,越发亲近起来。陈璟一个人心里没底的时候,也会和王檀说说他生意上的事,让王檀给点建议。
  杨之舟的这封信,陈璟有需要王檀帮忙看看。
  陈璟把信递给王檀,王檀拿在手里。
  首先入目的,自然还是杨之舟那手书法。
  “回京之后,他的心情变得急迫。”王檀看完了信,就杨之舟的字,猜测杨之舟的心志,对陈璟道,“他不久之后,就要官复原职了,这是显而易见的。”
  “上次他匆匆忙忙的走,京里肯定是发生了大事。”陈璟道,“他还年轻,若是再任原职,也能担任。”
  杨之舟不到六十岁。
  在这个年代,六十岁已经是古稀之年,但是陈璟在意识里,六十岁正是仕途当年。
  王檀却点点头,赞同陈璟的话,觉得杨之舟还年轻。
  杨之舟和王檀差不多年纪,王檀大概从来不觉得自己老,所以反推杨之舟。
  杨之舟状态的确很好,没有半分老相。他在给陈璟的信里,希望陈璟过完年,可以摘几株玉苑河边新发的柳条,送到京里去给他。
  他的信很短,除了问候,就是这么几句话。
  新发的柳条,让陈璟千里迢迢送到京里,也枯萎了。
  所以,醉翁之意不在酒,想见见陈璟是真的。
  “想让你去京里,只怕是有谁生病了,却不能对人言。”王檀而后又低声对陈璟道,“既然如此忌讳,央及你心里应该清楚。”
  对生病如此忌讳的,必然是难言的隐疾,或者皇宫内院的人。
  “我明白的。”陈璟颔首,问王檀,“老师,我想去一趟,您意下如何?”
  这趟去了,不仅仅是帮杨之舟,也帮陈璟自己。陈璟希望这是个机会,让他可以平步青云,压到宗德堂。
  哪怕不能,也可以抢夺了宗德堂的御药供奉。
  如若不然,陈璟要做好几年的小生意,才可能勉强和宗德堂一较高下。
  他甚至也有了其他心思。
  “陈央及,已经不是当初想从医的陈央及了。”陈璟的话,让王檀怔愣了下,而后缓缓笑道。他的语气里,不免有几分失望。
  王檀是个看淡风云的人。
  陈璟小小年纪,又一身鬼斧神工的医术,能放弃前途,做个药商,王檀还是很佩服他的。如今,他这颗心,似乎不安分了。
  他不再是那个看淡一切、唯有医术的陈央及了。
  不过,这才像个正常的年轻人。失望之余,王檀也觉得自己苛责了陈璟,心里体谅他,冲他笑了笑。
  “老师,我从前是有些稚嫩。”陈璟笑道,没有反驳的王檀,“我以为,人生的很多阶段和经历,可以跳过去,可以从少年直接到老年。如今想来,到底见识短了些。每个年纪,都应该有它特定的东西,特定的追求。若是硬跳过去,会过得比较艰难,甚是要处处依靠别人。”
  王檀微笑。
  “没人有资格用少年的资历,去享受老年的清闲。”王檀道,“央及有此顿悟,倒也是好事。打算去京里,就跟你家里人商量商量,早做准备。新发的柳条不用等了,到了京城附近摘几枝给他就是了。”
  过完年就起身,等陈璟到了京里,差不多就是柳条新发的时节。
  杨之舟的信,大概就是让他及早启程。
  “一时说走就走,怕是不行。”陈璟道,“我有三十家合作的药铺,每个月都要给他们供应成药。除了我自己,药铺没人其他人会制药,唯有把这些准备齐全了,再做上京的打算。”
  这是陈璟生意上的事,王檀帮不了他。
  王檀就没有多嘴。
  陈璟决定,先给杨之舟回封信,试探试探他的意思,看看事态是否紧急。
  当天,陈璟就回了信,让快马送到京里去。
  信里,陈璟说了自己生意上的难处,需得三月底才能上京,虽然那时候柳条新发的时节已经过了,陈璟可以带株小柳树给他。
  “不管杨老怎么回复,都应该早点准备,免得到时候措手不及。”陈璟沉思。
  他需得现在就开始,多准备些药材。
  还以为腊月开始,可以好好歇半个月。如今看来,都是妄想了。
  “只怕明年的春节,是繁忙的一个春节了。”陈璟暗想。
  他的制药厂计划,也要往后推推。
  “这趟进京,也许会有更多的收获。到时候,生意的大本营,可以设在京城,也很不错。毕竟,望县只是个小县城。哪怕是设在杭州,也很好。所以,制药厂也不能操之过急。”陈璟自言。
  他开始昏天黑地的忙碌起来。
  忙了两天,到了腊月二十六。
  药铺已经要闭市了,倪先生和朱鹤他们,都准备回去过年。
  陈璟就抽空出来,处理下过年之事宜。
  晚上,清筠和陈璟商量,过年红包如何发放。
  清筠先提了自己的意见:“东家答应过朱鹤,给他置办房舍,把他的家人迁到望县;也答应过倪先生,若是再开药铺,就让他的儿子过来,做掌柜或者坐堂先生。他们俩的过年礼,可以不放,给他们一个暗示,明年开年就可以兑现对他们的承诺。
  至于薛灿中,整个账房只有他和婢子,他也算是兢兢业业,给二十两过年的礼,这是东家对他的器重。
  小伙计们阿吉和阿祥,一人五两;阿来去年跟着孙伶牙,风里来雨里去的,虽然操劳,只怕没少在外头收那些药铺的礼,不必重赏,给十两就是了。
  孙伶牙也是十两。
  只有魏上幸,他是东家的徒弟,又因为父亲受伤。他在药铺里,做事勤勤恳恳的,东家也是看在眼里,这次咱们药铺收益甚好,给他五十两,安抚他的家人,过个好年。”
  这些事,清筠想得头头是道,奖赏分明。
  陈璟觉得,她是个很不错的职业经理人,不仅仅是会计。
  “好,照你说的办。”陈璟道,“只是,倪先生和朱鹤的年礼,还需要再合计。其一是,明年暂时不会另外开药铺,倪先生的事答应不了;朱鹤在药铺这一整年,劳苦功高,他们俩一人六十两年礼,算是我对他们的感激。”
  清筠嗯了声。
  她把陈璟的话,记了下来,然后不知想到了什么,低低笑了笑。
  “笑什么?”陈璟问她。
  “婢子想,东家真是个慈善的好人。”清筠道,“能到东家铺子里做事,朱掌柜和倪先生定然是很幸运。”
  陈璟伸手,轻轻搂住了她的腰,让她坐到了自己的腿上,依偎在陈璟怀里。
  “今年,你也是累了一整年。你想要什么?”陈璟柔声问她,“总想给你点什么,又不知道你喜欢什么。说到底,我还是不够疼爱你。”
  清筠眼眸温柔,回视陈璟。
  她伸手,缓缓拂过了陈璟的鬓角,把他鬓角的一缕碎发仔细抚平,这才道:“婢子想……想一直在铺子里。不管将来发生了何事,婢子都在东家铺子里做个账房,就是婢子满心的愿望了。”
  做了个账房,她就是个独立的人,不再是谁都可以卖来卖去的丫鬟。
  清筠真怕那种日子,提心吊胆的。
  她唯一想要的,就是自立,可以掌控自己的命运。
  陈璟心头一动,怜惜地搂住了她。他吻了下她的面颊,道:“好,我答应你。不管将来如何,你都是账房,不仅仅是我陈璟的妾,而是我的下属。”
  清筠眼睛顿时就明亮起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2/44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