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圣记(校对)第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5/442

  明知他家姑娘等着救命,孙大夫居然因为要陪莫家的老太太用膳,就不来了。到底是人命重要,还是巴结莫家重要?这副嘴脸,真是可恨。
  那莫家也可恨。若不是莫家挽留,孙大夫也不好不来。
  李大郎脸色难看,屋子里其他人的脸色未尝就好看。
  一旁的李八郎,也暗暗攥了攥手。
  片刻后,去买陈璟开方子的小厮回来,提了药材进内院,屋子里气氛才松懈了几分。
第51章
方子
  陈璟要的五倍子、蒲公英和苦参买了回来。
  他让厨房的下人全部倒入一口大锅里,煮出满满一锅水。
  等药汁熬出来,就可以药浴。
  家里下人连忙去准备。
  起灶熬药汁,是很慢的。大约等了半个时辰,才将一锅药熬住了棕黑色浓郁的汁水。添了温开水,灌了满满一浴桶。
  丫鬟们搀扶着李芊芊去沐浴。
  李大奶奶仍在担心,不停的嘀咕:“……那一身的红疹,能见水吗?若是泡坏了,起了身脓疱,人就活不成了!”
  李大郎瞪了她一眼。
  李老太太也觉得这媳妇生性多疑,又胆小、易反复,没有半点自己的主张,眉头轻轻蹙了蹙。
  “不妨事。”陈璟对李大奶奶道,“那是药水,只有好,没有坏的,您放心。”
  他话音刚落,从净房里传来了李芊芊凄厉的尖叫声。
  李大奶奶脸色大变,连忙要跑进去看。
  李老太太重重一声咳:“那是药汁熬出来的水。芊芊刚刚入药浴,只怕是有点疼。你慌什么?”
  她的语气有点重。
  李大奶奶就停住了脚步,慢慢折回来。
  大家各自坐下,心事重重。
  从李大郎进内院到现在,已经一个时辰了。
  一个时辰,就是两个小时,连药汁都熬好了,仍是不见大夫来。
  不仅仅是李大郎,连陈璟这个外人也觉得不对劲了。
  姚江也是县城。经济、人口比望县稍微次一点,医馆和郎中却是不缺的。李家派了不少人出去请大夫,两个小时居然没人回来。
  不同寻常。
  “这是怎么回事?”李大郎终于忍不住,出声道,“让李德派人去请大夫,他派了不曾?惠儿,出去看看!”
  惠儿是李大奶奶身边的管事丫鬟。
  “是。”惠儿得令,行礼急忙退出去。
  她刚刚走到院门口,就见李德脚步急速往这里赶。
  惠儿忙把他带进来。
  “……小人去了崔氏药炉。崔大夫原本说要来的,只是回屋去拿他的行医箱。不成想小人在大堂等了一刻钟也不见他出来。派了小伙计去问,小伙计出来说,崔郎中家里有事,先回家了。小人心下觉得不对劲,却念着姑娘的病,不敢多纠缠,又去了姜大夫府上。姜家的下人说姜大夫在家的,把小人引到中堂喝茶稍等。又等了半刻钟,下人出来说,姜夫人出门了,前言不搭后语。”李德把自己耽误这么久不回来的事,一一解释给李大郎听。
  满屋子的人都懵了。
  这是怎么回事?
  为何大夫都躲着他们家?
  这些大夫里,崔大夫是时常到李氏行走的,李氏逢年过节也要给他下礼,关系还不错。崔大夫医术、医德都颇好,李大郎很推崇他。
  如今见死不救,是怎么回事?
  “老爷,咱们家是得罪了谁吗?”李大奶奶担忧问。
  李大郎也是一头雾水。
  不止这一件事。
  这半个月来,很多事不对劲,李大郎一开始没有多心。前天,和他们铺子要好的曹氏钱庄,突然说要来算算账。
  李氏的铺子和钱庄常年有往来,都是年终算账的。
  当时,李大郎还以为是曹氏钱庄出了事,需要钱应急。都是老朋友了,李大郎也没有多问,就和他们把账算清了。
  可和今天的事联系一处,就透着蹊跷了。
  “能得罪谁?”李大郎浓眉紧锁,“我们家从不仗势欺人,做生意更是光明磊落……”
  坐在一旁的李八郎,脸色却难看至极。
  他不由望向陈璟。
  陈璟也在看他。
  兄弟俩对视一眼,心里都有底了。
  杜家!
  杜世稷输了二万两现银、十八匹上等良驹,合计四万两。
  杜家不甘心,在报复李氏。
  一百五十两银子,可以供陈璟一家人大半年衣食无忧。那么,四万两,无疑就是天价,再财大气粗的家族也要肉疼。
  杜世稷纨绔,银子当流水花,当时输了就输了。杜世稷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杜家却不肯吃这个亏。
  在整个姚江,他们还没有跌过这么大的份。
  这口恶气,怎么咽得下?
  他们这是要一点点整死李永容,把整个李氏扳倒,弄得李氏一族在姚江不能立足。
  这只是开始。
  “老八,你在外头惹事了不曾?”李大郎倏然把目光转向了李永容,厉声诘问。
  家族的子弟,哪怕会惹事,也惹不了大事,因为没那么本事。
  只有李八郎,他认识的人,不管是朋友还是敌人,都有点家底。
  李永容被长兄的气势一震,心里怯了几分。好半晌,他才整顿好心绪,故作无辜道:“没有,我能惹什么事?我最近这十来天都不曾出门……”
  “你为何不出门?”李大郎心里倏然一惊,目光更加犀利寒冷。
  端阳节后的半个月,是马球的盛举。李八郎从小就喜欢马球,这是受他父亲的影响。家里那八匹马,不算什么良驹,是他父亲在世时,亲手挑的小马驹驯养的。
  后来他父亲去世,李大郎兄弟几个要卖了那些赛马,李老太太不同意,觉得那是对先父不孝,应该保留下来。
  那几匹马,就交给了李八郎。
  这几年,为了那些马匹,兄弟几个不时争论,到底怎么处置。因为养那些马,每年需要大笔的钱,李八郎的几个哥哥私以为不值得。
  李家又不是真正的富足。
  后来,是李老太太贴了自己的私房钱,供给李八郎继续养马、打马球。
  每个月,李八郎都要出去打五六回。到了“端午、中元、重阳”这三节,姚江有半个月的马球赛,李八郎从不虚场。
  这次的端阳节后马球盛况,李八郎却十来天不出门。
  从来没有这样过!
  还说没惹事?
  没惹事,干嘛躲在家里不出门?
  “说,你到底惹了什么事?”李大郎豁然站起身,声色俱厉问李八郎。
  “没有!”李八郎也恼了,梗着脖子粗声道,“没惹事!”
  他越是这样,越是说明他真的惹了事,还不知悔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5/44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