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军(校对)第1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9/496

  当然,他自己的情形,也没比慈喜好到哪去。连日的奔波操劳,最主要的是担心与恐惧,让他的身体已经到了一个岌岌可危的地步。哮喘随时可能夺去他的生命,剧烈的咳嗽与窒息感,让他数次以为已经到了生命的尽头,只是侥幸,又活了过来而已。
  慈喜端详着他,显然也看到了他那蜡黄的脸色“仲华,你的身子骨可是得好好将养,我们大金的江山,还指望着你呢。待会我让连英给你找几棵上好的人参带回去补身子。”
  “多谢老佛爷的赏,臣的身体已经如此,怕是什么仙丹也救不回来,那些老参还是留着……”
  “留着也是便宜外人,不知道这一次,咱们还能剩下什么。”慈喜四下望望,似乎陷入回忆之中。“当初随先帝北狩的时候,朝廷里有胜保,有僧王,还有六爷。现在,这些人一个都没有了。当时不过是卡佩、阿尔比昂两国,现在却是整整八国。当年只烧一座圆明园,这回不知道要烧什么,刚烈、承漪这些奴才误了我,误了国家!”
  慈喜的眼中,竟是出现了一些泪光“他日说起来,定会说我一意孤行,强与洋人开战,才有今日之危局。可是当时谁又知道,承漪这个奴才,居然会让人造了一份假电报出来?那份假电报上的文字,大家是都看见的,把我们逼到了绝境,不打,就等于把祖宗基业拱手让出去,我又有什么办法?”
  她此时已经明白,向列国宣战,是何等不智的行为。乃至纵兵攻打使馆,围攻教堂,又是犯下了何等大错,不知该如何弥补才能平息怒火,挽回大局。但是皇帝在旁,她是绝对不会承认自己的错误的,就只能把责任,推卸到其他人身上。
  假电报的事细追究起来,韩荣算是祸首,他身边的幕僚王季训虽然主动出首检举说明此事,但大错已经铸成,无可挽回。他只有跪倒在地“老佛爷,这都是奴才用人不明,才有今日这场大祸。奴才愿意提一旅之师,到津门,与洋人决一死战,以死谢罪。”
  “那就不必了。”慈喜摇摇头“送死的事,李秉衡一个人去做就够了,你得留下,有你在,咱们才好与洋人议和。要是连你都去了,我们孤儿寡母的,说不定连性命,都要保不住了。你给我好好的活着,整个残局,就全靠你来收拾,我给你的是个担重担,留骂名的差事,与章少荃、义匡,是一样的。你们三个,都是我信的过的忠臣,就只有让你们受点委屈,算是老婆子对不住你们了。”
  韩荣心内直如刀割,明知局势危急,但还是努力安慰“老佛爷,您这话奴才可万不敢听,雷霆雨露,皆是君恩。您要奴才粉身碎骨,也是对奴才的恩典,为国出力,理所当然。只是您也不要太过担心,好歹津门还在我们手里,各省勤王之师正陆续赶来。甘肃藩司岑春宣,带领四营两千兵就在路上,从甘肃赶来勤王,足见忠心。人心,还是在我们手里。”
  慈喜摇摇头“仲华,这里没有外人,你就不必再宽我们母子的心了。区区两千兵,来了又能顶什么用?津门的失守,就是早晚的事,我现在就是在耗日子而已,多耗一天是一天。李秉衡在我面前,把胸脯拍的很响,但是我看的出来,他心里没底。这是打洋人,不是打长毛,就凭几千临时凑的勇目,又怎么能赢?”
  天佑帝一直如同木偶一般在旁听着,此时开口道:“亲爸爸,其实儿子觉得,可以放出牢房内的五大臣,向朝臣们阐明,咱们要和洋人议和。收了端王的权柄,再想办法周旋……”
  他话音未落,慈喜的眼睛已经瞪过来,原本黯淡无光的眼中,竟是射出两道凶狠的光芒,将天佑剩下的话,都压了回去。
  “这是永巷的那个奴才教你的吧?我早就知道,她不是个安分的主,别看在永巷里,依旧想办法往外传书递信,蛊惑着你,让你按她的路子走,是不是?现在你要说个降字,那咱们就真的死无葬身之地了。飞虎团在京城里有十几万人,已经是尾大不掉,武卫后军一群骄兵悍将,桀骜不驯,虎神营、神机营又是承漪一手带出来的兵马。我们所能维持住体面,靠的就是天威,按你这样的想法,把威风丧尽,不等到洋人来,城里立刻就会造反,到时候咱们就算想走,也走不成了!你啊,长点脑子,我的年纪大了说不定哪天就去见先帝,你现在这个样子,能管的好这个国家?”
  自从政变之后,天佑挨骂的次数多了,基本没得过夸奖,像这种训斥已是家常便饭,只低着头一语不发,等着慈喜撒够了火就罢。慈喜看着韩荣
  “你看看,这就是咱大金的皇上,只这么一副窝囊样子,又哪里像个人主?我当初叫了三次大起,才定下开战的事,可将来,承担骂名的只会是我这个老太太。皇帝若能明白为君者的苦衷,就不会说方才那番话了。我问你,准备的事怎么样了,人还可靠么?”
  “老佛爷放心,王德贤是个土佬,为人呆头呆脑,让他干什么他干什么,不敢有半点违拗。那二百辆大车让他们来装东西,他们就只管装,至于是什么,绝对不敢问,也绝对不敢多看。曹仲昆、李秀山二将,是赵冠侯的结拜手足,与他是过命的交情,有这两人的兵马守着宫禁,即使洋人来了,他们都能抵挡一阵,端王等人就不足一论。”
  听到赵冠侯的名字,天佑的脸色明显变了变,这种表情变化虽然只是一刹那,却瞒不过慈喜。她冷哼一声
  “怎么?还记着仇呢?”
  “儿子不曾有此想法!”
  “没有是最好,有的话,便是十恶不赦。当日无我,今日无你,这个道理你应该明白了吧?如果宫里不是有我扶持着你,大阿哥父子早就对你下毒手了。要没有赵冠侯领兵勤王,那帮子飞虎团的混人,就要做出天佛不容之事,你可曾想过,赵冠侯是救过驾的?”
  天佑帝心里,自然不认同慈喜的说法,如果没有赵冠侯、袁慰亭当日反戈一击,自己说不定已经执掌朝政,自不会与列国开战,更不会有大阿哥在宫内以侄欺叔之事。但是这些话,是不能拿到台面上说的,他只一点头
  “儿子都明白。赵冠侯是功臣,宫里的安全靠他带来的兵保障,儿子也知道。但是儿子实在不明白,为什么……为什么您还要让他随李秉衡去打洋人,又同意端王所奏,斩杀五大臣。”
  端王上本,要求讲对洋人主和,对飞虎团主剿的五名大臣处以斩刑。这些人里,既包括了慈喜的宠臣杨立山,也有许景澄、徐小云等善于办洋务,能与洋人沟通的大臣。
  在天佑看来,既然风向变了,就该保留这些人的性命,以待日后与洋人弥缝关系,明明要跑,反倒是杀了这些主和的,未免让人觉得左右摇摆,没有定见。
  慈喜道:“傻哥,你懂什么?咱们装运大车这事万一被端王知道,怕是要生出变故,他现在丧心病狂,说不定借着这因子,就要做出什么大逆不道的行为。所以,咱得使个瞒天过海的办法,让那些疯子以为,我虽然保全洋人性命,但也是要主战。五大臣的首级,就是他们的一颗定心丸。只要他们把眼睛放在这件事上,我们就好走了。至于那几个大臣,就算是为国尽忠了,等到日后风平浪静,我自有他们的典恤,不会亏负。赵冠侯的兵能打,就让他与洋人顶一阵,他多顶一天,我们就多一天的筹备时间,至于他能顶到什么时候,就看他自己的本事,能不能活下来,就看造化。”
  慈喜看看这房间里的摆设“这一屋子东西,得抓紧挪,都是我最喜欢的。换一些次一点的进来,偷龙换凤。二百辆车,实在是太少了。可是现在,想多找几部车也很费力,赶车护车的人,也很难找,只好将就了。”
  她又看看天佑帝“皇帝,有件事我必须要告诉你,咱们要走的话,只能是咱们娘两个动身,其他人带的越少越好。就算是皇后,也不能随驾。”
  天佑与皇后夫妻相恶,几至成仇,不带皇后于他而言,是一件好的不能再好的事情。慈喜所说,显然不是指皇后,而是指他真正在意的珍妃。他心知,这话一出,必有下文。果然,慈喜又道
  “洋兵无理,若是攻入内城,珍妃难免受辱,若是如此,咱们大金就会蒙羞。惟今之计,只有早做准备。”
  “亲爸爸开恩……她……她现在已经知错了!”
  天佑不曾想,慈喜对珍妃怨恨如此之深,竟要在这个时候,致其于死地。想来是与不久之前,崔玉贵呈交的那张从永巷流出的字柬有关。那上面,是珍妃要自己留在京里,与洋人交涉,借机恢复帝位的建议。可是不想字柬落入崔玉贵的手,如今怕是成了她的催命符。
  慈喜目光阴冷,如同鹰隼“皇帝,你是说,你要保下珍妃的性命,也就是说,你觉得她说的有道理?毕竟你是皇帝,若是你非要这么说,那我就把人情卖给你,带她一起走。是带她,还是不带她,我就听你一句话了。”
  语调冰冷,不含丝毫感情,让天佑帝身上出了一层冷汗,好不容易修复的母子关系,又将掉落冰点。他心内有数,若是自己要保全珍妃,多半保不下来,最终说不定还会祸延己身。多见积威,已成习惯,思前想后,那一句保下珍妃的话无论如何竟是不敢从口内说出。
  “求亲爸爸恩典……恩典她一个……”
  “一个什么啊?你倒是说啊!”
  “恩典她一个……风光大葬。”
  慈喜这才露出一丝笑容“放心吧,我不但给她一个风光大葬,也会让她的家里人受她的好处。这次咱们西狩,只带一个妃子,既然她尽了节,那就把她姐姐瑾妃带上。她很贤惠,是个贤妃体统,你该多听听她的话。还有,争取让她为你生下龙种,你别忘了,你是兼祧两房的,总要争气一些,有个后代,我才好名正言顺的废掉大阿哥!”
  宫外的人并不知道,慈喜太后已经做好了遁逃的准备,相反,随着五大臣的处斩,仿佛朝廷再次释放了强硬的信号,大金国誓与夷人周旋到底。
  李秉衡在京城歇兵两天,各路勤王之兵,已经调度完全,赵冠侯部一千兵马,江西兵三千,加上他自己募的湘军两千合计六千兵马。另有飞虎团部众三千人,神机虎神两营兵三千,一万两千人马组成的大军,向津门发进。出发前,飞虎团提出要求,找宫里要了一口削铁如泥的宝剑,另附幡、旗、瓶、扇、环、钩、牌七样器物,共合八宝,作为列阵之用。
  飞虎团中一位号称法力高深的老师父,在将台前表演了口喷烈火,手探滚油等神通后,照例能赢得一片彩声。虽然在北堂、东交民巷外,类似的法术被枪炮击溃了无数次,但总是有人相信,这些法术是真的灵验的。李秉衡陛辞之后,带领兵马,高举那口宝剑总督三军,向津门方向前进。
  他列的阵势是以核桃顶葡萄的方式前进,最前面的是飞虎团,中层是武卫右军由其负责监督飞虎团。随后又是神季、虎神两营,江西军则负责监督这两营,湘军营列在最后,显然是总督所有各部,防止溃散。
  可是当天晚上宿营时,飞虎团的营房就发生了大规模逃跑时间,及至天明,飞虎团三千团丁,剩余不到一千两百人。这三千人选择时,都是选的京里最为剽悍敢斗,以亡命凶残著称的飞虎团民。
  据说大多数手上都有人命,杀起二毛子、三毛子毫不眨眼。其在京城影响既坏,又不能加以刑戮。带他们出京,目的既是为了还京城一个太平世界,也是借他们的血勇,去和洋人拼个同归于尽。
  不想在京城里法力无边视洋如仇的飞虎团,当真需要他们去和洋人的兵队死战时,连那位吐火的老师父,都没了踪影。李秉衡对这个信息还没来得及消化,第二个信息又到,武卫右军炮标标统赵冠侯,下落不明,炮标不听调动,已经自行脱离队伍,去寻找自己的主官……
  与此同时,津门城内。曾经繁华热闹的津门,此时,已经变成了一片血与火的世界。黄龙旗与飞虎团的八卦旗及扶金灭洋旗全都倒在地上,城头上飘扬的,则是颜色图案各不相同的泰西各国旗帜,曾经最为担心的事终于发生,津门,失守了。
第二百四十四章
血战津门(一)
  唐庆的本部,是在津门沦陷数日之前,抵达津门的。彼时津门谣言四起,纷纷传说章桐与洋人和议将成,先停战二十天。随后又传,因为总督衙门毁于炮火之中,洋人于紫竹林内,为章中堂修建了极为豪华的公馆,且八国军乐队于崇文门列队迎接,说的活灵活现,足以乱真。
  加之练军入城,传说这是在关外足以震慑铁勒人的劲旅,战斗力不逊洋兵,是以不但在城里的百姓放了心,一些本已经逃脱的百姓,复又跑了回来。
  可事实上,之前金国主导的由飞虎团、武卫前军、左军三支人马对紫竹林联合攻击,以失败告终,大军溃败,老龙头火车站复失,总督衙门又为飞虎团所洗劫,所积蓄的粮台给养为张德成部劫掠一空。等到唐庆入城时,面临的情形是既无饷银物资,也无粮草支应,武库之内,只有破旧兵器,新枪弹药一概皆无。部队的枪弹补给一应无着,士气低落,兵无战心。至于张德成等人,却已经找不到踪迹。
  唐庆军资无着,疲兵饥卒,既要访查津门地面的盗匪,又要防守城池,疲于奔命,束手无策。更为重要的是,即使是程功亭这等宿将,竟也拿不出一张津门军事地图,外军未曾到过津门,驻扎在哪里都无头绪,只好城外列阵。
  当打先锋的扶桑军杀入城内,枪炮齐鸣时,津门百姓才知,洋人既没有停战,也不怕练军。慌忙的人们,像羊群一样漫无目的的乱跑,联军故意留出北门不攻,等到百姓向北门蜂拥而去时,又于城楼上朝北门鸣放枪炮,蓄意制造着死亡。
  当成片的百姓被子弹扫倒、炮弹轰杀时,仍然在发出疑问“练军在哪?唐庆将军在哪?”他们并不知道,练军确实来过,但是现在,已经退走了。
  城外,只有遍地的旗帜、枪支以及尸体和伤员,能够证明这支武装力量的存在。他们确实曾经很努力的想要稳定局势,完成自己的使命。平心而论,唐庆也算是一员骁将,且对于自己的任务能够用心去完成,但是大势如此,一二人的努力并不能改变什么。
  百姓们在吹捧练军时,都忽略了一点,在高丽大战中,一路从高丽转进过鸭绿江直退入关外的,正是唐庆及他的练军。而当时他面对的,只是扶桑一国,今天对抗的却是世界列强这种迷一样的自信,就连唐庆自己,都说不清来源于何处。他只是一个被强行赋予了名将头衔的倒霉蛋,带着一支败军完成挑战全世界的任务,然后就理所当然的失败了。
  整个练军已经崩溃,马玉仑收容了一部分人马,向京城方向前进,现在唯一能守的,就是京城。只要京城能够保全,他们的罪过,就能减轻几分。而唐庆身边,所能掌握住的,就只有一个哨的部队。
  自关外带入津门的粮草、军械,都已经不知何处去,就连好不容易筹措起来的一笔军饷,也没了着落。望着津门方向冒起的黑烟,唐庆摇摇头“功亭,我对不起你,愚兄先行进京护驾,津门就交给你了。”
  城门城墙沦陷之后,城内的战斗并没有结束,飞虎团残部以街巷为单位,与八国联军依旧在交战。失去了张德成、曹福田的指挥后,这些人的行动变的更为单纯,只是为了杀洋人,或者是为了不让自己的故乡为洋人军靴践踏,总之,这些抵抗注定是零碎不成体系,且难以对洋人构成威胁的。
  但是洋兵自己,亦不如进攻时那般队列整齐,指挥得当。本身联军就是仓促成军,队伍里既有雇佣兵,也有殖民地兵,军纪既差,军饷亦缺,是以进城之后,这些军装恶棍就开始肆意行动。
  烈火燃烧,哭声混在火光与枪声中,传出很远。房门被破坏,男主人被刺刀刺死,女主人一丝不挂的死在房间里,而幼童则被挑死在院中。箱笼掀开,破旧的衣服丢的到处都是,搜刮一番之后,盘点着收获的洋兵,嬉笑着走出这个院子,又向下一处走去。类似的情景,在整个津门,随处可见。
  只是之前,由于大多数大宅门都转移到了德州地面,洋兵洗劫的所得,并不算多,而这种劳而无功的怒气,让他们在接下来的行动中更为凶残,也更为暴虐。粗重肮脏的军靴,踢开了一家又一家紧闭的大门,女子的尖叫,与男子的怒吼声,如同城市在哭号。名城通衢,最终难免化为瓦砾的命运。
  一支高挑着太阳旗的扶桑军,算是队伍严整的一支队伍,表现与其他各军不同,大抵原因,也是因为这支队伍里佩带指挥刀,胸前挂勋表的军官占了一半有余。有他们在,其他军队都要离他们远一些,这是此时士兵对军官的天然畏惧。
  正中的一名老将,举着望远镜四下看着,摇头道:“一座美丽的城市,最终并没有逃脱厄运,我们两个国家同文同种,之前还有人建议过两国合邦。如果他们可以答应这个条件,或许就不用承受这种命运了。”
  他身旁的年轻人微笑道:“司令官阁下,您是中国通,对于他们的心理应该很了解。不让他们吃个大亏,他们怎么会知道什么才是正确之路,又怎么会参与我们的王道乐土计划?这座城市蕴藏着极大的财富,我想,我们的士兵也应该去获得自己的利益。他们接下来,要攻打这个帝国的都城,在那之前,他们需要放松。”
  “板西,你这个看法是错误的。”名为福岛安正的司令官出身情报系统,乃是扶桑情报体系内传说级别的人物,对于后生晚辈的板西,自是有绝对的权威
  “我出发前,桂太郎阁下曾经对我说过。我军此行,乃是向列强交纳保险费,我广岛师团的目的,就是全数玉碎,战死沙场,以此向列强输诚,使他们不干涉我国其他行动。对比那些,眼前的利益微不足道,我们必须勒令我们的士兵,不得参与任何形式的洗劫,否则立刻予以制裁。”
  板西八郎也知,扶桑帝国的着眼点,一在高丽,次在关外,与铁勒利害相关,矛盾极深。如果不是飞虎团事件爆发,说不定两国已经准备开兵。现在需要向列强输诚,使其不在扶桑铁勒战争中偏袒铁勒人,同时尽量向金国示好,以便在将来关外交锋时,争取金人支持。
  与广袤的关外土地,高丽利益相比,区区津门一地,乃至于紫禁城内的库藏,都不那么重要。他回应道:“司令官阁下放心,我们的宪兵部队,已经去维持纪律,尽量在金国士绅面前,保持我们的良好形象。”
  “很对,至于普通人家,你们可以字油行动,因为金国的舆论,只掌握在士绅和文人手里。所以对他们必须恭敬,其他人,我不会过问。”
  一名士兵飞马奔来,通报了新的消息,八里台一带,金兵有组织的抵抗还在进行,武卫前军统制程功亭,正在组织部队,试图收容残兵,稳固防线。福岛安正冷笑一声
  “程功亭,他是一个优秀的旧军人,但也只是一个优秀的旧军人,现在已经不是他的时代了。命令部队,解决他。还有,他和飞虎团有宿怨,飞虎团对他的憎恨,超过对我们的憎恨。板西君,你和飞虎团的几个师兄不是有交情么?那好,现在是你向他们示好的时间了,给他们一些步枪,并把程家的位置指示出来,让他们去报自己的仇吧。”
  八里台,程字大旗虽然被炮火打的千疮百孔残破不堪,但依旧迎风招展。看到己方旗帜的金兵战斗单位,也就向这里聚拢过来。原先的建制,大半已经作废,身边的战士,可能完全来自陌生的部队,从来没有一起操练,唯一能让他们感到一丝安心的,就是同样被硝烟熏黑的脸,和那一身号褂子。
  程功亭勒马横刀,立于自己的认旗之下,任由日军的炮弹从身边掠过,寸步不退。这也是这个时代的战争方式,只要主官不退,士兵就能保持起码的战斗力。扶桑军正面投入的兵力不超过一千人,程功亭现在收容的兵力差不多有四千。但是彼此互不统属,配合很差,与敌人只能用洋枪对射,组织不起进攻。
  扶桑军的火炮既多,射程也远。十二磅榴弹与榴霰弹,在金兵队伍里肆意收割生命。程功亭麾下两员爱将任升与杨福田拉着程功亭的马想要退回去。“军门,这里太危险,扶桑人炮兵上来了,这里不能待!”
  程功亭却猛的挥舞着马鞭,将两人抽开“都给我滚!程某身受皇恩,守土有责,不能保卫疆土,只能一死以报圣恩!今日的津门,有战死之提督,无退后之将弁。敌人的炮兵算什么?冲上去,夺下他们的炮来!”
  任升见主官拼命,自己也发了狠,将上衣脱去,亲手执旗,向前疾奔。几百名金兵稀疏的跟在他后头,队伍走的散乱不成阵势,但是依旧向着扶桑军炮兵猛冲。
  扶桑军把炮兵摆在了前面,缺乏步兵支持,见此情形,匆忙的装填着霰弹,同时向步兵求援。
  炮声响了。
  一排葡萄铁弹呼啸而出,贴着任升的耳朵飞过去。他将身体伏的很低,弓着腰疾奔,他年纪虽然不大,却是从小混迹在军里,久历戎马的老军伍,这点炮火吓不住他。今日老军门既然存了殉国之心,自己作为部将,也应随他而去。只要能把将旗插到扶桑军阵地上,纵死也值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9/4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