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的平凡生活(校对)第14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8/350

  女子笑道:“妾身出家人,不能动荤,连累公子陪着妾身吃素,可是受委屈了。”说话之间,露出一口如雪贝齿。
  她方才扮观音时,很有些宝相庄严的味道。即使出身小户人家,能代替李太后出家,自身的素养总是不差,没有这份气质也不会得到这差事。可此时她这一笑,又带了几分妩媚味道,与方才形成了强烈反差。范进连忙道:“无妨,这素斋素酒也很得味。”
  “我说什么来着,公子是有佛性的,与我佛有缘。其实范公子干脆入我大乘门下,做个弟子吧。我跟你说,慈圣便是信大乘教的,我没事的时候,就进宫与慈圣讲佛法,你若是也入了教,便与慈圣算是同教中人,将来升转之时,这身份也有用着。再者,冯保他也是信大乘教的。”
  万历时的大明,地下教门结构复杂山头林立,从官方层面,把这些教门都算成了白莲教,这也是明代白莲泛滥的原因之一。不是它们自己想泛滥,是泛滥起来的都成了白莲。
  像是明朝太监控制的宝文堂书局印白莲经书,被说成反书在国家机构刊印,实际上在当时官府眼里,这些书籍并不被当成禁书看。乃至于白莲教屡禁不绝也是一个道理,因为有些教门在大明官方的备案里本来就是合法的,凭什么禁它?
  像是李太后信奉的大乘教,属于大乘教分支,被称为西大乘教,又称吕祖教。吕祖并不是八仙中的吕洞宾,而是英宗时代的吕尼姑。其于石景山黄村的黄村寺出家,当日英宗亲征,吕尼九次谏君不被采纳,最终有土木大败,英宗本人也被蒙古人所擒。
  据说英宗被俘期间,曾于睡梦中得吕尼鼓励,许其日后必能再次登基,激发了英宗的信心。不管这传说如何荒诞,但是吕尼能九次面君,以及英宗复辟后加封吕尼为皇妹,将其出家的寺院封为顺天保明寺足见其身份不凡,以及这个教门身上的官方背景。
  吕祖教走的是上层路线,在普通百姓中信徒发展的不多,但是皇亲国戚、仕宦大族,以及富翁巨贾里很有一批人是大乘信徒。像是保明寺内两口大钟,其中一口是嘉靖生母与正德生母张太后共同捐资铸造,另一口大钟则是万历生母李太后联合成、定、英等勋贵以及冯保共同捐资。这些人既信了大乘教,宫中大批太监宫女也就成了大乘教徒。反贼用的经书和官方教门用的经书内容一样,也就无从禁起。
  落后的科技加上天灾人祸,让人的生命脆弱无比。正是这种残酷的生活环境,刺激了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投身教门,从经文教义中寻找精神寄托。明代士人信教,并不是什么希奇事,儒学信徒与教门信徒本身,并不存在任何抵触。是以李夫人邀请范进入教,也不算突兀。
  而且吕祖教是受皇帝加封的正规教门,每一任新皇登基后,吕祖教必然派人去向天子讨诰封,以求护持。足见其对朝廷的重视程度,是真正意义的官方教门,官员学子入教肯定不会受什么连累,也不会被牵连到什么鞋教上去。
  范进想了想,笑道:“不瞒夫人,小生是个贪图口腹之欲的,顿顿讲吃讲喝。再有,就是家中独子,几代单传,高堂还指望我给家里开枝散叶,这入教的事……实在是有些为难。”
  李氏噗嗤一笑,“范公子你说话倒是怪有趣的,若是入了教,也不用你做什么,就说笑话给咱们的教友听,便是一大功劳。咱们大乘教弟子众多,也不都是吃素的。就说冯保,他跟我和慈圣面前自是不敢动荤,私下里吃荤谁还能拦着他?教里多是仕宦中人,再有就是富商大贾,宫人妃嫔,难不成个个茹素?除了佛诞那几个要紧日子吃素,其他的日子还不是放开口吃?我这是替太后出着家呢,再说自己也不喜欢吃肉,否则也没人管。至于娶亲……”
  她眸子微微转动,“范公子这等人才,自当找个如花美眷,妾身好歹也认识些人,内中很有些名门淑女,或是勋贵人家的女儿。相貌不敢说绝色,亦可称的上一表人才,足以匹配君子。要不要我为范公子你牵个红线?”
  范进笑了笑:“多谢夫人好意,只是学生当下只是个举人,不曾中试哪敢言成家事。至于入教,也是一样,不能太草率,总得把科举的事忙完,让自己的心静下来,再慢慢考虑。”
  李氏点点头,“这话倒是不错,于书生而言,春闱是第一等大事,不过呢,于人而言,比科举重要的事还多着呢。凡夫俗子修不到境界上,名利二字是勘不破的。咱们大乘教不搞那套虚头巴脑的东西,不用谎话糊弄人。福田要积,来世要盼,这一世也要过的去才行。范公子你写话本和这手丹青功夫,对本教都有大用,我从现在开始,就把你当本教中人看待。何况你如今画像,亦是为教里出力,教里不能让你吃亏,你这画给谁画的……别问,总之好好画就行。画画好了,功名的事并不难办。”
  范进不是傻子,自然猜的出,李夫人以自身为模特,实际画的必是当今慈圣太后的喜容。两人既是至亲,相貌多半很是相像,以她为模版画人,相差应该不会离谱。按说宫中有专门做这个画师,非拉上自己,就不知道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这时已经画完了第二幅画,李夫人的要求也苛刻起来,对着画看了半天,很是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接下来就是修图的环节。方才绘画的时候,两人边画边聊,谈的很投机,范进也大概了解了一下这李夫人的情形。
  她十四岁嫁人,成亲不久就死了相公,又没有留下子嗣,在夫家过的便不如意,时常受些打骂,念经信佛,便是从那时开始的。
  后来自己的堂妹成了皇贵妃,她的地位就随之高了起来。这个时候夫家再想与其弥补关系,便已经来不及。李太后本人并不支持家里人借她的名号横行霸道,但很多时候,当事人不需要表态,手下人就会为其出力。宫里几个人略一出面恐吓,商人出身的夫家就果断认怂,拿了一笔钱作为赔偿,与李氏之间就没了联系,两下谁也不管谁的事。
  李氏靠这笔钱结交了几个京中有名的尼姑,开始研读经文,她本身认识字,有一定文化根底,再由尼姑指导,进步的速度很快。等到李皇贵妃变成李太后,她也就自然而然,成了西大乘教在京城的香主。
  吕祖教不是江湖帮派,组织结构也比较松散,也不存在所谓教主。各地香主,就是最高头目。香主的权威也不是断人生死,但是手头可以支配的资源财产总是很多,日子过的也就惬意。
  李太后身份虽然高,可是入教的时间比这个堂姐为晚,对于经文教义也有些地方不理解。李夫人经常进宫为太后讲法,两个寡妇之间很有些共同语言,于彼此的痛苦都能理解,很快她便说动了李太后出家。
  一朝太后出家,实在干系太大不可能做到,只能由李夫人代替李太后在保明寺出家修行。其出家而不剃度,依旧蓄发,在京师之中多以李尼称之。
  洪武年有宝训,年未及四十者不得为尼姑女冠,可是眼下各地年轻尼姑一抓一大把,根本没人去过问这个。何况这是太后的替身尼姑,谁又会找她麻烦?其本就是商人家的儿媳妇出身,性子跳脱喜好交游,有了这个身份后,交际的圈子更为广泛。士绅大儒又或是勋贵之家,她都有往来。
  不管多顽固的儒家信徒,不与三姑六婆来往,都没法拒绝李尼进入自己的内宅。毕竟人家是李太后的替身尼,拒绝她就是冒犯太后。是以她在京里的名声很响,社交圈子里能量也大,如果说为范进科举上出力也不一定是大言。
  范进连忙道:“多谢李夫人厚爱,只是这事可做不得。科举为朝廷抡才大典,关防甚严,昔日江南才子唐寅卷到科举舞弊案里,终身不准下场。小生一点前程不足道,夫人乃方外之人,若是有损了夫人清名,范某便万死不能赎罪之万一了。”
  李氏抿嘴一笑,“到底是读书人,说话一套一套的,听着就让人欢喜。你啊,是广东来的,不大懂京里规矩。这科举的事,于你们来说或许看的比天大,可是于京里人来说,也就是这么回事。哪一次科举不出点事?唐伯虎那是命不好,赶上了,再说也是没遇到好朋友。烧对了香,拜对了神,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本夫人既然应了你,就自有办法,你不用多想了。”
  接下来范进又改进了一下午,大体上算是通过。不过李夫人是个很挑剔的性子,这画还是有的地方不满意,在画上指点了几处。由于天色已晚,就只能转过天来再说。范进就住在这里住下,李氏出门上轿,来到离此不算远的一处小院落。
  这里是吕祖教的庙产,由于走上层路线,教门的资金充裕,居住环境也极好。房间里烧着地龙,热气扑面。一进门,两个丫头便接过女子身上的大袄披风,为其更换了贴身小衣。
  女子站在镜前来回转动着身躯,又问那两个女子道:“你们看,本夫人老不老?”
  两个青衣女婢笑道:“夫人说的哪里话来,您可是有名的不老神仙,哪里会老?我们姐妹和您站在一起,那就差了一天一地,您看着比我们也就大一两岁。”
  李氏哼了一声,“两个小丫头倒是会说话,不枉跟了我这几年。你们说,我要是对范进这书生动动脑筋,能不能随了心意?他会不会嫌我老?”
  两个俏婢皆是李氏心腹兼为族人,说话并不避讳。一人道:
  “夫人若是属意于他,是这穷书生三生修来的造化,欢喜还来不及,哪里轮的到他挑三拣四。可是这几年咱们见过相貌出色的才子很多,夫人心如铁石未曾动摇,怎么如今……要为个广东蛮子破例?这事要是闹开去,于夫人颜面不利,搞不好可是大乱子。”
  李氏叹了口气:“你们啊,太嫩,又是没嫁人的,自然不懂我的难处。人前风光有什么用?衣食无忧又有什么用?我每天晚上受的什么罪,你们难道不清楚?从十四岁守到三十岁,我容易么?若是百姓人家的女人,倒是可以找个相公嫁了。可是我身份如此,这路就没指望,只好找个男人相好。一般的我看不上,我看上的,又未必敢碰我。真敢的我又要掂量掂量,会不会身败名裂。我跟你们说,我当初做姑娘的时候,就想找个书生,可惜当时家里穷,轮不到我做主。现在我能做我自己的主了,便想着找个才子,尝尝读书人的味道。上一次会试时,慈圣根基不稳,我也不敢乱动。现在天下太平,也该我快乐一回了。范进这人……我看他很识时务,又有那么好的才华,那画画的……现在一想到他画我那时候的样子,我这心里还阵阵乱跳呢。跟他那说话,觉得时辰过的飞快,一眨眼就天黑了。这种感觉已经好几年没有过了,我不想错过他。”
  两个女子一起施礼道:“恭喜夫人得遇如意郎君,以夫人权势美貌,只要说一句话,不怕他不从。”
  “有我的好处,自然少不得你们的,到时候一样可以分一杯羹,让你们知道做女人的好处。现在么,你们谁替我辛苦一趟,去给冯保那传个话,就说本夫人说了,要抬举范进一个进士。大话已经说出去了,事情我却办不了,只能求冯公公给我圆个场了。”
  会试的日子是在二月初九,而今天晚上已是二月初七,京师里的气氛已经很紧张了。贡院之外,大批士兵环甲持兵封锁贡院保护考场。六扇门、锦衣卫乃至东厂的耳目也全都发动起来,任何有关科举的舞弊事件,都是眼下重点打击的焦点。每次会试都会有一些官员落马,也会有举子因为卷进舞弊案中,而失去应考资格。
  作为掌握读书人仕途命运的主考官,张四维、申时行两人早早的就被锁在贡院里。由于科举未至,倒也没什么事做,无非是与其他同考官一起喝酒做诗,内部自娱而已。直到今天,他们两的工作才正式开始,于考前翻阅典籍,确定二月初九头场考试的题目。
  与乡试一样,会试也是三道四书题,四道本经题,而考官则要选择二十三道题目。刚刚确定了一半,一名青衣中官手捧食盒走进来,里面放的则是慈圣赐的夜宵。
  谢过慈圣恩典,申时行移开盒盖,只见里面放着一尾鱼,做法与寻常的做法大不相同。他倒是认识,朝张四维道:“凤磐兄,这道菜是范鱼,原本只在江陵相公府上用过,不想如今连宫里都有了。”
  张四维看看鱼并没说话,呆呆地看着那鱼,过了好一阵,忽然笑出声来。“哈哈,好一条范鱼!瑶泉,吃这鱼可要用点心思,不能囫囵着吃下去,可要仔细品品味道,不能辜负了慈圣的一片苦心。若是我所估不差,后面几天,咱们可是有的这范鱼吃了。吃了范鱼才有力气做事,既为万岁衡文,总要一心一意,不能辜负了皇恩浩荡。”
第二百五十五章
会试(上)
  二月的广州,气候已经很温暖了。去年这一带气候不错,庄稼收成喜人,刚刚得到了大笔土地的范家,也在这次丰收中得到了甜头。大批的粮食被当作地租缴纳上来,家中几个仓库都已经堆得满满的,又在城里租了几个仓库专门用来存粮食。
  兴奋的范母从一个仓库走向另一个仓库,固然她现在的财富已经不大需要在意这些粮食的数字,但是作为一个刚刚发迹的乡间妇女,她骨子里对于土地与粮食的热爱,实际远远多于对金银珠宝的喜好。在她的世界观里,土地和粮食才是真正可靠的东西,余者都是没用的废物。
  其身体很是硬朗,自从范进发迹,便开始养尊处优的范母,不像原本儒林世界里那个可怜的妇人一样营养匮乏。反倒是有充足的食物,心情亦舒畅,人的身体自然就好了起来。作为从事过体力劳动的妇人,她的脚步沉稳有力说话中气也足,但是身份已经从范大婶变成了范老夫人,自然就要有相应的体统,比如走路方面就不能健步如飞,必须做个弱不禁风的模样。胡大姐与梁盼弟一左一右搀扶着她,胡屠户夫妻则在前引路,俨然已经有了几分地方上士绅豪强的端倪。
  “老夫人您看,这许多粮食,足够全村人吃上几年了。当初有人还想不交粮,小人直接把儿子叫来,他穿着官服提着水火棍,带了十几个伴当,将那人一顿棍子打的鬼哭狼嚎,哪里还敢不交粮。”
  胡屠户边走边买着好,其妻刘氏则在旁帮腔道:“是啊,还有一家说交不出粮食,要让他的丫头到府上做丫鬟,来抵欠的租。也不撒泡尿照照,他那女儿什么德行,怎么配到府上做事。若是应了他这条,怕不是收租而是放赈,到时候就别想收上来粮了。”
  范母看看刘氏,“那接着怎么办的?”
  “拿银子交的,听说是梁大管家借了他钱,就是不知道用的什么抵,又出的是哪里的银两了。我们夫妻只是跑跑腿,银钱粮食的事都过不了手,也不许我们看帐可是说不清。”
  梁盼弟一笑,“大婶,那银子是奴家从一品香柜上拿的,都有帐呢。至于抵押,没要什么。进仔临走时交代过,要多积德行善,不要把佃户催逼的太急了。毕竟我们是头一年当田主,若是催逼过甚,名声上不好听。”
  范母点点头,“你做的对,进仔这次去考状元,咱们得给他积福。比起我儿的功名来,区区几粒粮食几文钱算什么。我说他胡大叔,今后遇到交不上粮的,让他跟我来说,不许你随便派人去打。你用心虽是好的,手段却不妥当,不知道的以为我范家是强梁,那便大为不妥了。粮食是好东西,可是比起我儿的前程功名来,不值一文,今后不许你们两夫妻借着我家旗号乱打人。还有盼弟,别总进仔进仔的,他是你男人,这名字也是你能叫的?不知道还以为你是他长辈呢。今后记得要叫老爷,那大户人家好象都是这么叫的,你学着点。喊我要喊老夫人,大姐你也是,总喊我大婶,当心喊顺了嘴,改不过来。”
  两个女人连忙点头称是。等转过这一圈,范母也有些疲乏,回了家中,便先去睡了。胡大姐道:“三姐,你且坐着吧,我去佛堂。”
  “又烧香?”
  “是啊,你算算,今个都二月初八了,不是说进哥儿初九就要考试么,我这几天天天都要去拜妈祖娘娘文昌大帝,求他们保佑着进哥儿中进士。只要进哥能中,我一辈子吃斋还愿,或是扣去我的阳寿都可以。”
  两个女人原本互相并不顺眼,可范进走后,这个家里便只有她们伺候范母,彼此间便多少有了些相依为命的味道。胡大姐毕竟是个善良而单纯的女子,像是范进给了梁盼弟一座酒楼却没给她什么东西这类利益上的事,胡屠户会很在意,她自己并不往心里去。是以跟梁盼弟没什么冲突,关系反倒比过去亲近了一些。
  梁盼弟吐着唾沫道:“呸呸呸!赶快呸一口,没事不要乱说话,神仙很厉害的,万一真听到你的话怎么办?刚刚享几天福,你就要折阳寿啊。”
  胡大姐却有些落寞道:“享福?吃的好穿的好倒是有的,大家见了我也都在笑,可是我总觉得这不是什么享福。以前虽然吃不饱,没有好衣服穿,但我天天都能见到进哥儿,跟在他后面跑来跑去,他高兴的时候还会和我说说话,给我讲故事。他冲我笑笑,要我去治眼睛,我的心里比什么都欢喜。那时候什么都没有,可是有进哥儿,现在什么都有,人不见了,我一点也不觉得现在是享福。万一他这次带一个很厉害的京师娘子回来,我们是不是就要被赶出家门,或是被赶到黑房子里,每天不许见进哥儿了?要是那样,还不如死掉的好。我昨天晚上做了个梦,就是梦见自己被一个很凶的女人赶出家门,不许我再见进哥儿……”
  梁盼弟拉着胡大姐儿的手,叹口气道:“要真是那样,我被赶的更早。傻丫头,你想这些是没用的。进仔这次注定是要发达的,怎么可能不讨个老婆回来?你好歹有大婶关照着,新媳妇应该不敢动你,我就很难说了。毕竟我年纪大,又是嫁过人的,人家一句话,我就只好走路。进士老爷跟举人老爷是不一样的,我这样的女人留在他身边,或许就不合适了。”
  胡大姐说道:“那要不我们一起来祷告,让进哥儿娶不到老婆怎么样?”
  梁盼弟在她头上轻轻一敲,“胡说什么?让大婶听见信不信打你?你敢咒进仔,现在就会被赶走啊。我们还是得求神拜佛,保佑进仔中个状元。你想想我们的男人如果是状元,多威风啊。”
  “可是……可是进哥儿写的戏文里说,中了状元就要招驸马,然后就会不认我们,还派人来把我们杀掉。是不是这样啊?”
  “我也不知道是不是这样,不过想想也差不多了,娶了公主,当然就不会认我们了。不过如果进仔真能招驸马,就算被他杀了,我也心甘情愿。我的男人是驸马,想想就觉得过瘾,被他杀掉我也认了。”
  “我也是我也是。”胡大姐点着头道:“那我们一起去求神仙帮忙,让进哥儿中状元,当驸马。进哥儿要杀我的话,我绝对不会像戏文里那样跑掉之后去告状的,我是他的,他要我怎样就怎样。”
  大员岛上,原本无人居住的平原上,一座座建筑拔地而起。大批自海上而来的男女,将这里当成自己新的家园,热火朝天地投入建设之中。
  曾经随处可见的鹿,成了这些外来者的主要食物来源。他们猎鹿,也猎人。岛上原有的土人与这些外来者展开了一场又一场英勇而悲壮的战斗,但是每一次都以失败告终。现在这些土人不得不躲到山里,离这些可怕的魔鬼远一些,寻找机会复仇。在战斗中,美如水的土著女子,成了移民中青壮年的猎取对象。而男性战俘,则成了最廉价的消耗品。
  在一座已经颇有些规模的堡垒内,一个高大的女子赤着身,躺在床上,享受着几个年轻女子的按摩。林海珊妊娠反应颇为明显,时不时就要呕吐一阵,心情也因此变得糟糕。几个女子谁若是按摩的不顺意,便会挨上一脚,或是几一记耳光,随后就是一堆闽南土话。
  骂过了手下人,林海珊又指着北方道:“你这个衰仔害人精给你祖嫫听好,若是考不中功名,你祖嫫就把你抓到岛上来养鹿,再替你祖嫫照顾仔。做不好就一天打三次。挺起腰梁,中个进士回来,你祖嫫就让你多戳几次,给你家生大一大堆仔!”
  说着话又摸了摸肚皮,“衰仔,你老爸要当进士了,你生下来便不是小强盗,而是小公子,到时候有一大堆漂亮丫鬟伺候你,你可以亲她们嘴巴,抓她们乃子,欢喜不欢喜?跟娘一起骂你老爸,让他赶快高中啊。”
  相府绣楼上,张舜卿望着贡院,看着身边沙漏估算着时间,“退思现在大概到了贡院大街……恩,现在便开始放炮请神……现在应该是进场搜检……”今夜,注定无眠。
  会试的地点在京师东城的贡院大街。与乡试一样,这里平时没什么人来,但是一到考期,便最是热闹。
  二月初九正式开考,二月初八晚上,贡院之外便已是人头攒动。举子自身的人数就超过千人,再加上他们带来的随从人员,总数就得有五六千人之多。你挤我推,互不相让。
  会馆的优势就在这个时候显示出来,以会馆为单位,本省举子组成一个集群,将零散行动的举子无情挤开,优先抢占进场位置。而各会馆举子兵团规模,也体现出该省份的文教水平。
  明朝科举实际分为南北中三卷,应天苏松为代表的南直隶、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广东为南卷,北直隶、山东、山西、河南、陕西为北卷、四川、广西、云南、贵州以及大明祖陵之地凤阳包括庐州、滁州、徐州、和州为中卷。
  这种分配方法也看的出,各省文教水平的高低。像是陕西这种文教弱省,读书人连性理大全都没读过,如果和南方公平较量,很可能一个也录不上,只能用这种方式来调剂,同时维持朝廷平衡。
  即使如此,三卷的录取人数并不平均,大体而言,南卷的录取人数最多,北卷次之,中卷最少。单独一卷的省分之内,依文教强弱,也分为若干档。在南卷诸省中,福建的科举力量最弱,学子讲官话都费劲,在官场上发言力也差。广东的情况略好一些,属于倒数第二。
  像林梦楚这个广东解元,在会馆里是众星捧月的目标,前往贡院时亦是当之无愧的带队头马。可是比起浙江、南直隶这些地方的普通举子,其实也不占多少优势,如果解元比解元,就更算不上什么。
  这种地位直接影响了团队的士气,是以广东会馆的学子,在行动时就显得很消息,浙江、南直这些文教大省的举子队伍过来,广东举子只能让道。躲避不及被撞得灯笼乱晃,大多数时间,也只能忍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8/3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