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的平凡生活(校对)第15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5/350

  从一进京与冯邦宁的冲突开始,范进算是维持了一个比较好的名声,比如不畏权贵,触怒大铛这类的赞语,在当下读书人而言还是很有些分量的。不过这种声望维持的时间不久,就被张居正华丽甩锅,以罢讲学之事所冲淡。
  原本不屈服于权贵的义士有反转成权贵走狗的倾向,再到他与张舜卿的谣言传开,之前那场冲突就被一些人认为是他故意搞出来刷名望博眼球的把戏,对其很有些怀疑。对范进的名声实际就更不利一些。
  科举本来就是十分敏感的时期,会元更是千万人瞩目的焦点。范范进只是广东的一个亚魁,虽然有幼学琼林以及若干唱本作品在,但是这些都是小道,在科举文章大道上不算什么,至少不足以支撑其会元的身份。
  他到京师的时间又晚,错过了之前那些文会,以至于他在京师的学子圈里其实不算出名。这其实也是他夺得美人心所付出的代价之一,没有运营时间,缺乏知名度。没有知名度,就意味着难以服众。这样一个无名之辈中会元,可想而知会有很多人不服。再加上和张家的种种传言,现在同科举子对自己的看法只怕是恶多于赞。
  原本张嗣修以宰相之子身份下闱,算是众矢之的,这回自己一当会元,倒是替张家分了火力。范进甚至有一种怀疑,主考官把自己点成会元,就是存着一种分火力挡子弹的念头。
  毕竟会元身份是个荣耀,自己不能因为他们点了自己做会元就发火,同时也得承担了大部分考生的愤怒,反倒是减少了张家以及主考的压力。从阴谋论的角度看,这种行动的可能性很大。
  李氏看出其心中所想,微笑道:“范公子你想的过多了。其实妾身在京里这么多年,科闱之事见的多了,不管你中不中会元,总是有人会说怪话,可是那又怎么样呢?黄榜已挂,再无更易,就算他们再怎么不服气也没用。公子自身又有才学,身正不怕影斜,拿出文章来也足以为自己正名,何惧之有?再说,区区一些闲言碎语,一如微风之于泰山,难损分毫。公子自己坐的稳当,何必怕别人怎么说。你现在的心思不该放在怎么防范那些小人的口舌,而是该放在该怎么孝敬恩师上。毕竟未来范公子要入仕途,自己的恩师座主,同门同年才是真正的臂助。”
  在明朝,会试得中的称为中试举人,到了清朝就称贡士了。在会试结束,殿试以前,有半个多月时间,这段时间,中试举人们要做的事情很多。包括到礼部领取公服,预备殿试时穿戴,还要在礼部接受演礼培训(这条范进其实用不到,张舜卿已经培训多次了)。除此以外,要做的另一件大事,就是拜同年,拜房师,拜座师。
  会试的房师座师与乡试不同,两者的重视程度差着十万八千里。乡试座师当时拜了,以后不再来往也没有关系。可是会试的房师座师,乃是范进日后官场上的重要助力,反过来也可能是极大影响。不管是从人情世故,还是从尊师重道的传统上以及维护日后官场上关系的角度,他都得去拜见。
  张四维出身豪门,申时行家私亦厚,送他们什么贽敬,用什么礼物,这些都很有说道。李氏笑道:
  “说来也巧,妾身与这两家的女眷都有些往来。凤磐公的正室在原籍侍亲,在京中侍奉的,是他的第三房妾侍。这位夫人亦是一心向佛的,与我很投机,凤磐公的喜好我很清楚。至于瑶公……他的出身你是知道的,不大喜欢家里人结交我们,可实际上避不掉。我这正好有几样东西,是要送他们的,范公子顺手拿过去就好了,包准两下满意。”
  申时行生母是个尼姑,对于和尼姑接触这事确实比较忌讳。可是京师风气如此,他可以保证自己不跟尼姑搭界,但是没办法不让家里人与僧尼往来。尤其李氏本身还有着上层背景,与她的交往是避免不了的。
  于这两家人的嗜好及忌讳,张舜卿实际已经对范进介绍过,可是李氏的好意,范进也不好拒人于千里之外,只好不住道谢。
  李氏道:“拜师拜同门,接下来范公子要忙上一段,只怕不能再像现在一样,每日挥毫。冯大伴再怎么急,也得先让范公子忙自己的事,否则便不近人情了。”
  范进笑道:“是啊,这几日多蒙夫人招待,感激不尽,说实话这里堪称人间仙境,范某委实舍不得离开。可是现在,却是到了非走不可之时。”
  李氏微微一笑,“范公子舍不得离开,只怕这庙里也有不少人舍不得公子离开。妾身在寺里为公子留了铺盖,贵仆住在郑家没什么问题,范公子你等到拜了座师房师,还是回这里住为好。郑家现在每天做那炒肝,院子里想必腥臭无比,哪是读书人住的地方,还是来庙里住比较清净。再说,这里素来清净,直到范公子你来,才有了几分生气,大家都舍不得你呢。”
  “实不相瞒,范某也舍不得这里的一切,只是……万事随缘,人力难以强求。”
  “妾身倒是相信事在人为。我们都等着公子,反正你不回来,你的禅房也是空着,你是唯一一个有资格住进这里的男子,再不会有其他男人有资格住进庙里。这一点,请范公子记牢。”
  “此间干系范某明白,一出庙门就会把该忘的忘个一干二净。”
  李氏抿嘴一笑,“我就知道没有看错人,不过也不必急,忘或不忘,其实我们……不在乎。”
  这几天时间里,范进始终在忙着画小人书,进这几天笔耕不辍,岳飞传的故事已经推进到了八百破十万之后,岳飞第一次遭遇陷害的情节。存稿在手,天下我有,一段时间忙自己的事不更新倒也无伤大局。
  说实话,冯保这次奉旨催画,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帮了范进的忙。否则他住进保明寺容易,想要出去就要费点力气。这还是建立在他有会元身份,自身表现的也极乖觉,李氏相信范进不会乱说乱动,才有方才那番言语。不管她嘴上说的如何硬气,如果保明寺的一些秘密真的揭露开来,于上层社会里也会引发波澜,其后果即便是李氏其实也多少有些麻烦。
  在住进这里之前,范进确实以为这种皇家寺院必定戒律森严,还很为自己的伙食水平担心。可是这段时间住下来才发现自己想差了,寺内伙食比起外间更好。除去庙中尼姑吃素以外,那些带发修行的豪门贵女以及其身边丫鬟仆妇全都是鸡鸭鱼肉美酒佳肴。
  由于大乘教控制有大量产业,这种秘密倒是可以守的住,即使暴露了问题也不算大。而另一个秘密,却是因范进而引起,而其一旦暴露所引发的后果也是李氏不易收场的。
  保明寺里那些带发修行的豪门贵女不是死了老公,就是情感遭受重大挫折,再不就是从家里赶出来被迫进入空门。其中年纪真到四十的没几个,绝大多数都是二十到三十这个年龄段的女人。
  由于自身遭遇的坎坷,结局又落到庙里,不管原先脾气如何,到了此时基本都变的暴躁。还有一些本就性情骄纵,现在就更有一些愤世嫉俗思想偏激。她们来到庙里除了念经礼佛,再不就是闻那种香饼,又是大鱼大肉吃喝,没有什么消耗体力的事情做,个个精力过盛,于是脾气就越发差劲。
  这些女人都有来头有背景,在庙里是出名的难伺候。整个寺庙的尼姑都有点怕她们,直到范进到来,才让这种状态有了微妙的改变。
  刚开始时,这些女人里一些年轻人,或是好热闹,或是出于对李氏本人的尊敬,或是对范进这个年轻书生的好奇,来找范进画几幅肖像。实际也是打发时间,并不真的在意画工质量。可是看到范进模样,再看到那几幅肖像画,其余的人就都动了起来。
  原本长年板着脸的女人终于了笑容,一些长年穿黑白两色衣服的女子,开始翻出鲜艳的衣服穿在身上,一些胆子大胸脯也大的女子,行踪变的诡秘。夜晚总有人听到范进所住的房间发出奇怪的动静,随后便是这些女人脸色变的红润,人也变的好相处,紧接着气色与脾气都变好的女子就越来越多。
  其实在保明寺这几天,范进经验值收获最多的是在花这个门类而非是画。乃至在脑海里甚至有个专门的小档案记录:英国公庶出女,最善骑乘有武将家风、已故威远伯四夫人外冷内热……
  这里戒备森严,内外两重世界,庙里发生的事外面不会知道,那些豪门贵女们也就格外放的开。在人前表现得端庄有礼或是冷若冰霜。在这里就可以抛弃伪装,充分显示自己的火辣本相。乃至有些时候,表现得比清楼女子还要大胆一些。
  整个保明寺给范进的感觉就像是女儿国,而自己成了唐僧,当然,是那种心志很容易动摇的。如果不是有着系统加持,范进多半是闻人生野战浮翠庵的结局,又或者是那被诱拐进尼姑庵,变成药渣后一命呜呼被尼姑支解抛尸的书生下场。
  他现在中了会元,一如清楼女子得了花魁行首之类的称号,对于那些女子来说,他的吸引力就更高了。如果不走,只怕不但是晚上,就连白天都会有人闯过来搞袭击。这些豪门之女的底子,怎么也比普通村姑好,而且她们更知道庙里的事归庙里,墙外的事归墙外,不会有什么感情纠葛。范进并不排斥和她们有什么关系,可问题是长在河边走难免湿鞋,万一出了手尾就比较难办。
  再者李氏作为寺庙管理者,并不干涉这种行为,反倒是乐见其成,也让范进有些嘀咕,不知其几时也要加入。趁着这个机会,早走为妙。
  他这味至尊药材要离开,或有露水缘分或是期待着有些什么的女子,自然是舍不得的。几个女子拉着范进的手依依不舍,洒泪分别,或是以香唾赠君的也大有人在。几样极珍贵的首饰或是金珠银两悄悄的塞到范进的包袱里,总让他感觉怪怪的。
  李氏拉着范进的手,极大方地行走在庙里,与那些女人打着招呼。指着明柱上装裱好的对联,李氏笑道:“范公子的手迹都摆在这里了,三月三王母寿辰,京师有不少贵人要来上香,那时都能看见。三月十五殿试,三月三先为公子你扬个名号。”
  “多谢夫人成全。”
  “不必客气,妾身倒是想请范公子留一首诗在这里,也算是个纪念。妾身将之装裱好,放在禅堂里,供客人观赏。”
  范进肚子里诗词存货不算太多,通常也不显露这方面才能,免得其他时候露怯。好在有关这座寺院的诗词正好记得一首,文词不算什么绝世佳作但正好应景,点点头,取了笔墨来,挥毫写道:
  静人云房村路缘,客来唯有磬相传。两阶肃立参天柏,四座端开涌地莲。劫火未灰香篆结,风幡不动法灯燃。何须更讯寒岩木,千载曾听阿母禅。
  李氏望着这些文字,脑海里回想的却是这几日的荒唐情景。她对于那些事心知肚明,却无意干涉,她深知那些女子的苦楚,这种苦楚自己的感受更深。有几个夜晚她甚至也想像那些女人一样去夜袭,但最后时刻她总算用自己的理智压抑住情感,再三提醒着自己:不可心急。
  此时见了这诗,再加上范进的会元身份,她就更在心里笃定念头,自己苦守多年,为的就是这个男人。自从十六岁守寡至今,就是等的今天,十四年等来的男人,绝对不能让他跑掉。自己会帮助他取得一些成绩,让他离不开自己,想着有朝一日,能让国朝会元跪在自己脚下求露水姻缘,她的心便沸腾起来。
  直到把范进送出庙门,她的心境亦不能平和。自家事自家知,她很清楚,于自己庄重的表面之下,心里实际藏有一头猛兽。这些年自己依靠口腹之欲加上吃穿用度,这些曾经自己想享受而不能尽情享受的东西再加上体面名声,家族乃至身家性命构建起一座牢笼,将这头猛兽关在里面。即使猛兽每天撞笼,也冲不破心防。
  可是这几日与范进相处,虽然两人什么都没做,可她心里的那座牢房已濒临坍塌,那头猛兽不知何时就会冲出来把自己吞噬掉。而她,已经控制不住这头猛兽的行动……
  看了看身后的清风朗月,李氏吩咐道:“准备一下,我要进宫面见慈圣,殿试的事虽然慈圣不干预,不过她老人家只要肯透个话下来,不管是张先生还是陛下,都得给个面子。”
第二百六十六章
门生与座主(上)
  范进的人进了城,最先去的地方自然是郑家,离得远远的,就能闻到从郑家飘出的味道。说实话,虽然炒肝是范进发明出来给郑家父子翻身的食物,但再怎么样,也只是小吃的范畴,与保明寺内吃的那些美味珍馐甚至是上方御膳是不能比的。而且炒肝准备阶段的味道不算太好闻,香气也就是那么回事。这就像郑家的小四合套不管如何用心整修,也比不上保明寺气势恢弘,大气磅礴一样。
  可是闻着炒肝的味道,看着这小小的四合套,范进的心里就觉得一阵踏实。仿佛前段时间那美酒美食如花美人随手可得,名门贵女也可以任自己予取予求的生活就是一个美丽的梦,只有眼前一切才是真实的。
  行色匆匆的行人,脏兮兮的小孩子,比之红墙绿瓦贵女美人更有生活气。那几个一脸土满手脏的孩子捧着杂面干粮守在郑家附近,闻着香味咬一口干粮。这种味道对范进来说不大好闻,对于这些穷人家的孩子而言,就是最美的味道。
  等来到门口,就见到郑家丫头小大人似地叉着腰站在门口,呵斥着对面一个瘦弱的小男孩:“离我家远点!你看你多脏,还敢我们家门前凑,回头人家以为我家炒肝被你碰过了,谁还敢买啊?”
  “不……不是,我是想……”
  “你是想闻着味就干粮是吧?美的你。远点站,真是的,一点眼力见没有啊,要饭还得会要呢,你连话都说不利索你什么你啊?”
  “臭丫头,你又开始不洗脸了,跟个煤球似地训人很好玩是吧?小孩,别怕她,你往那边站点,她再敢训你,我就训她。”
  男孩抬头,看看高大的范进,目光落在他的衣服上,连忙倒退着:“老爷……您是位老爷……”脸上恐惧的模样仿佛是见到了妖怪,后退几步转过身,便一溜小跑地跑的没了影子。
  女孩这时已经冲过来,拉住范进的衣袖道:“范大老爷……不对,现在是范大会元了。你这次是回来拿东西,还是不走了?”
  “不走了,我的事忙完了,回来住了。顺带再教你哥做点别的吃食,不能光是炒肝!”
  “太好了,范大老爷回来了,会元老爷回来了!”小女孩兴奋地跳跃着,一路跑向了内院,看神情仿佛已经把范进当做了自己家里人。范进也注意到,郑家的院落与自己离开时有了些许不同,大门外多了很多炮皮,之前应该是放了许多爆竹。在门框一左一右多了两张红纸,上面贴了一副楹联:“禹门三激浪,平地一声雷”。
  这原本是某省举子中了状元,贴在会馆门首的,贴在郑家有点不伦不类。不过郑家本就不是书香门第,犯这种错误,没人会去挑刺,也没人跟他们一般见识。
  听到范进回来的消息,院落里的人也都迎了出来,向着范进道喜。小姑娘兴奋地抱出了一盘又一盘的鞭炮,在门首摆开一字长蛇阵,粗略估计也在十万响上下。摆好炮仗的小丫头拿着鞭杆子香要去点药捻,结果香被范进一半手夺过来交给范志高,虽然如此,小姑娘并没觉得委屈,反倒是笑的更欢。
  在鞭炮声中,范进与自己家的仆人,两下互相叙述了一下分别情形。彼此倒是都没什么大事。发榜那天,有报喜的到郑家,通知了范进高中会元的消息,范志高代表范进赏了十两纹银。其后就是有几个请贴送过来,不过言辞不算十分恳切,属于去不去两可。至于张居正那,对范进这个会元不闻不问,没什么消息过来。
  郑家这面也一切安好,范进提供了本钱和创意,郑国泰负责出力气,偶尔范家的仆人也会帮把手。目前郑家的小吃已经有了固定食客,收入虽然不算太多,但细水长流,已经看到了希望。
  一到京里范进就发现,前世自己喜好的本地食物现在大多还没出现,给自己留下了很大发展空间。一个举子总不能到街上摆摊卖卤煮炒肝,这种事必须找个代言人。
  到范进现在这个地步,摆小吃摊赚的钱他已经看不到眼里,也没多大帮助。他推行这些食物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自己口腹之欲,另一方面,也是做一个尝试,看看后世那些京城美食,在眼下是否能被四九城爷们所接受。如果能,自己才能进行接下来的行动,在京师开设大酒楼。
  炒肝这种食物技术难度不高,范进教授了郑家人之后,又通过李氏以及钱采茵等人的关系做了下推广,在初期造势上来讲,基本没有哪家小吃能与郑家颉颃。毕竟要不是范进的面子,李氏怎么可能替这么个食物去说话。
  但是市场打开是打开,能否立的住,关键还是要看自己。人情面子只能维持一时,维持不了一世,东西不好全是枉然。范进尝过郑家人做的炒肝,跟他前世吃的相比,不算是好,跟那些百年老店老字号比不了,但是也算是中等,就是不知眼下在大明如何。
  其实从明到清,不管朝代怎么变化,人的饮食习惯上,差距不会特别明显的改观。能在清朝大火的食物,在明朝怎么也不会差劲到哪去。而且比起京师的高物价来说,炒肝经济实惠,也着实符合百姓需求。
  郑承宪身体不大好,不能亲自操作,现在主要是范进的两个仆人帮忙准备,郑国泰负责销售。这个本来不怎么着调的年轻人,在范进和他谈了一次之后,多少算是有点改善。至于是范进的话术好用,还是东厂的恶名好用,却还无从判断。
  在范进高中会元的消息传开后,炒肝的生意就更好做了。毕竟郑记炒肝的招牌是范进手书的,还有他的落款。那笔龙飞凤舞的大字,本就让人看着痛快,现在有了会元的头衔后,这四个字身价顿涨百倍,不少人单纯就是为了会元的头衔,也要去尝尝这号称没心没肺的食物。
  郑承宪见了范进就要跪,范见连忙搀住他。“郑老爷子,您这是做什么。”
  “范老爷,您是小人全家的大恩人,小人真不知道该怎么报答您才好。先是帮小人保住房子,接着又是给小人这个安身立命的手艺,有了这炒肝,国泰不会挨饿,家里也有了收入。这段时间,连累二位贵仆出力,又连累范老爷名声受损,大家萍水相逢素无交往,您就为小人做了这么多,实在是……就算是粉身碎骨也报不了您的恩情。就让小人磕几个头,心里也安生些。”
  “您别这么客气,无非就是举手之劳,咱们住在一起,也算是缘分,您可千万别客气。有什么困难,只管说,力之所及,定鼎力而为。”
  关清道:“东家,这还有个有趣的事,那个叫周进的山东学子,他也来帮着卖过炒肝。虽然他是书生,拉不下脸来做生意,但是却愿意帮着记账算账,说是要报答东家的恩情。”
  范志高道:“那是应该的,九叔为了他的功名,花了几十两银子,他又没有漂亮的妹子来给九叔暖脚,做这些事是应该的。对了九叔,那位钱大家还派人来找过你两次,以为九叔生病了,后来才知道你是有事外出,不知道她心里怎么想,要不要去看看?其实要我说,帮钱大家也比帮周进好啊,钱大家虽然年纪大了点,但模样还凑合,周进有什么?”
  “应该你个头!”范进飞起一脚把范志高踢的跑向厨房,与郑承宪寒暄一番,说道:“我今后不知道是什么安排,如果放的是京堂,自然还要住老人家的院落。如果是外任,就要搬走。那些泼皮如果再来闹事,您就只管找徐小野出面,再不行就去保明寺找一位李夫人,就说是范进的朋友,她会帮你的。”
  “范老爷想的真周到,小人先谢过了。您真是我一家的重生父母再造爹娘,所有的地方您都想到了,可惜我家境如此,实在没什么可报答您恩德的,只能多烧几炷香,多磕几个头。范老爷放心,您一定能放京堂的,您是会元,那是一定要入翰林院的,再过些年,您就可以像江陵相公一样当宰相,那时候您就是南海相公了。”
  郑家小丫头在旁手舞足蹈道:“范大老爷当了宰相,那咱家是不是也可以叫相府了?到时候我来当门子,谁想进咱家,先得给我红包。”
  范进笑道:“小机灵鬼,到时候一定用你当门子就是。不过啊,你是空欢喜了。入翰林院的是状元,不是会元。殿试的日子还没到,能否中状元谁又说的好了。”
  “会试都中了头名,殿试一定是头名。可惜……桂姐就走了,要不然今晚上能让她做几个菜,给范大老爷贺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5/3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