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的平凡生活(校对)第1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1/350

  范进不解地问道:“臭丫头,你怎么了?是不是你哥你爹那里,又有什么变化?”
  “不……不是。多谢范大老爷救命,我爹和兄长都没了性命之忧,方才两位郎中说,他们只要静养就好。我……我是来谢大老爷救命之恩的,这里是这间房子的房契,请范大老爷收下吧。我知道这房子不如一根辽参值钱,爹说了,让我……从今天起就跟着大老爷,以身报恩,从今天起,我就是大老爷的人了。”
第二百七十五章
阴招
  十二岁的小姑娘,其实在当下已经算是大孩子,一些山村里,十四岁就可以嫁人。毕竟当下人的平均寿命就那么低,再有生产力等条件束缚,不是谁都有资格待到十八或是二十岁再嫁人的。
  是以到了郑婉这个年龄,对于男女之间的事,已经有所了解,即使没有母亲教导,也知道所谓伺候是怎么一回事。尤其是今天白天刚刚看到范进和钱采茵亲热的样子,自然就能想到不久之后,就是自己被范大老爷喝他口水,那情景一想起来就让她觉得周身发热,心里的小兔子发疯般地乱跑乱跳,分不清是害羞还是其他什么情绪。
  她没来得及定亲,家就败了,定亲的事自然就谈不到,没人顾的上给她找婆家。到了她现在的年龄,其实已经开始考虑未来的终身大事。穷家子弟没这么多浪漫,找一个什么样的男人过一辈子,决定着自己的生活质量,这是极为现实的考量。
  从客观角度看,范进是堂堂会元,给这样的人做小,其实是个极佳的选择。但是眼下这种伺候,是没有名分的,地位也就是个丫头。郑婉虽然出身寒苦之家,但是心气很高,并不怎么愿意做小,更不愿意受大妇的气。再者说来这种事怎么都该有个仪式,现在就这样抱着东西上门来,总让她觉得欠了些什么。
  她有些担心范大老爷会生气,会看不起她,却又期待着范大老爷能答应下来。这样即使他将来到外地做官,自己也能跟在他身边让他教自己读书写字,等到大一些,说不定还能给他生宝宝,然后看着他教宝宝读书写字,那情景一定很美。
  胡思乱想的女孩,不敢看范进的脸,只觉得整个人都快要燃烧起来,低着头被钱采茵牵着手来到床边。她脑海里此时已是一片混沌,想着一会要做的事,就觉得口渴的厉害,高举着手把装有房契的木盒高举过头。
  “范大老爷收下吧,等去衙门办个过契,这房子就是大老爷的,我也是大老爷的。我求求大老爷,还让爹和大哥住在这里吧,我们可以交房钱。我可以干活……”
  范进把木匣放到一边,“是谁教你做这些的?送房契,还有送你自己。”
  “是……是爹爹。老人家说了,光是这破房子值不了一棵参,何况还要加上父子两条性命,那更是一辈子也还不清的人情债。我们郑家人虽然穷,也懂得做人知恩要图报,否则便是猪狗不如。能报答老爷的,就只有这房子,还有我了。”
  灯光之下,女孩的耳朵脖子都已是一片殷红,但还是坚持道:“我……我现在还小,但是等几年我就会长大。其实现在也可以,我可以伺候好范大老爷的。”
  “伺候!伺候你个头了!臭丫头小小年纪,脑袋里装的是什么,浆糊啊!我哪点看上去像罗力空啊,你看看你钱姐姐要哪里有哪里,再看看你,就像个小猴子似的,我要你干什么啊。”
  范进猛地揪住郑婉的头发,手在她的头上轻轻拍打着。郑婉啊的一声叫起来,以为范进发了火,连叫疼都不敢,只可怜巴巴地看着他。
  “还有你家这房子,我要它干什么?我说过啊,我将来未必留在京里,也许外放了,到时候留一栋房子在京里有什么用啊。你听着啊,我帮你们呢,是因为大家相遇是一场缘分。我这个人很信命的,老天让我们遇到,就证明大家应该互相帮忙。所以我帮你,将来我遇到难处时,你们也会帮我,至少我相信你们是有良心的。即使不帮也没关系,我只求自己心安就好,不苛求你们非要做到怎么样。所以,把你们的破房子还有你这小猴子都收好,本公子不会要的!你现在去伺候你爹还有大哥,有什么事就喊关清他们帮你,如果有变化就来叫我。再敢来捣我和你钱姐姐的乱,我就揍你!”
  说着话,范进已经把装有房契的木匣塞回郑婉手中,郑婉茫然地看着范进道:“可是……可是那人参很值钱的,我们不能白拿。还有范大老爷帮了我们这么多次,如果我们不做点什么,良心上交代不下去。大老爷就收下我吧,我虽然吃的多,可是我也能干活啊……”
  “滚蛋!我这不要你这种能吃的小猴子,去伺候你爹你大哥好了。如果要做点什么,那就这样吧!”
  范进伸出手,抓住女孩那白嫩的脸蛋左右一拉,扯成了一张大饼。在女孩哇哇叫痛之时才松开手,随后极是嚣张地笑道:“看到了吧,这样才像你这个年龄该有的生活状态,高兴就笑,不高兴就哭,该闹就闹,该安静就安静。不要总想着装成大人,还要什么侍奉,这就不可爱了知道么?你今后要是愿意,就算我妹妹,拿我当成你哥哥,吃我的喝我的就心安理得了。现在你什么都不要想,赶紧回去照顾你爹。等考完了殿试,我会和你爹谈一次,告诉他过分重男轻女是错误的。拿自己女儿报恩,就更是大错特错,快走吧,别打扰大老爷我和你钱姐姐二人世界。”
  钱采茵下床牵起女孩的手走向门口,边走边道:“你去跟郑老爷说一声,你家遇到的是真正的好人,君子。不会贪图你们的财产,自然也不会贪图你这么个可爱的小姑娘。如果想要报恩的话,就没事的时候多磕几个头,为范大老爷祷告几句,求神佛保佑他官运亨通,就算是报答了。”
  一天时间里遭遇了太多变故,身心俱疲的郑婉,此时脑海里已是一片混沌。终究是个大孩子,心智再怎么成熟,再怎么试图让自己强大起来,内心深处依旧是脆弱的。在极短的时间内接连不断的强刺激,让女孩的心如同怒海扁舟时起时落久久难以平静。
  尤其是父亲让自己做范大老爷的女人,这个经历对于一个女孩来说无疑是残酷乃至有些绝望的。不管嘴上是否承认,她心里明白,在父亲心中,兄长如何不肖,也比自己重要的多。
  内心深处的打击,加上精神的刺激,让她有点糊涂,人混混噩噩地随着钱采茵来到门首,直到此时她才略恢复了一丝神智问道:“钱姐姐,你是说,范大老爷不要我?”
  “不光是你,还有你家的房子,大老爷都不要。不过不是因为你们不够好,而是因为大老爷是个真正的好人,不会干趁人之危的事。再说你这么小,现在想这些事,实在太小了。姐姐我人见的多了,坏人见的比好人多,换一个人在这里,你这么可爱的小丫头,一定跑不掉的。”
  郑婉扬着头,看着钱采茵道:“姐姐你是说,范大老爷不是讨厌我才赶我走的?就是因为我太小了?如果我像姐姐一样大就可以了,是么?”说话之间,又看向钱采茵的前胸,目光里似乎别有深意……
  钱采茵脸一红,“这孩子,想什么呢?你这么小,别乱想太多,这么个好人能遇到是福分,能当他妹妹是好事。”其阅人无数,看的出小姑娘懵懂的意识里,对范进其实是有好感的。她自知自己身份,不会想着去独占什么,是以也没把郑婉当成坏人,拉着她的手,试图解释着范进对她一家的感情看法,以及并不讨厌她这个事实。
  就在说话的当口,猛然在漆黑的夜色中,一声轰鸣忽然响起。声音来自郑家的院落之外,很是突兀全无征兆,而在这声爆响之后,接二连三的轰鸣声响起,春雷怒绽,惊天动地,把钱采茵后面的话都淹没在了这喧嚣轰鸣中。
  钱采茵与郑婉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顺着声音看过去,只见无数银蛇划破夜空,在漆黑的夜幕下狂舞。一刹时不知有多少鞭炮烟花在郑家的院外炸响,连关清、范志高以及两个郎中都惊动了出来,跑到院落里向外看。范志高问周大夫道:“你们京师今天什么日子,为什么要在夜里放爆竹?”
  “不……今天什么日子也不是啊。再说谁到我家门口放爆竹?”郑婉一脸茫然不知所措,钱采茵却已经若有所悟,柔声道:
  “只怕这只是开了个头,后面还会有鞭炮,今晚上别想肃静了。关大哥、范大哥,你们陪先生回房去,婉儿姑娘你也回房,再有鞭炮别出来,还有照顾好病人,别让人受了惊吓。”
  她的年纪毕竟大一些,说话还是有些分量,把几个人打发走,自己转身回了房间,见范进正饶有兴趣地看着窗外,盈盈一福道:“老爷,这是有人故意不让你休息了。今晚上只怕还会有人接着来捣乱,要不要让关清在外面等着抓人?”
  “抓住的也是虾兵蟹将,正主不会露面的。”范进摇摇头,“抓那些办事的没什么意义,找不到指使者,一切都是惘然。这种泼皮手段,不像是上得了台面的人所用,倒可能和郑国泰被砍伤有关系,看来他受伤不是和谁口角,而是得罪了人,或是碰到了什么了不得的事。”
  范进冷笑几声,“本来我于京师而言只是过客,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京畿治安自有衙门负责,我犯不上多管闲事。可是既然现在他们连我也牵连在其中,就别怪我跟他们不客气,等殿试之后,我慢慢陪他们玩,看谁玩的过谁。”
  钱采茵道:“奴在京师里见过的事很多了,每到大比之年,各种阴险毒辣的手段都有,有放鞭炮不让人休息的,也有下泄药,让对手泄的七荤八素,没力气考试的。这鞭炮多半要放上半夜,让老爷不得休息,明天无精打采写不好文章,于功名大有影响。可是人算不如天算,他们不知道老爷行囊里有人参,明天带了去应考,困的时候嚼几口人参就能提神,他们这番谋划也白费心思。”
  范进朝钱采茵一伸手道:“我的人参,就在眼前,不必去行囊去取了。这帮扑街仔知道他家范大老爷明天要去殿试,今天放一场烟火给我庆祝,别辜负人家好意,过来陪我……”
  在距离郑家两条胡同的一条陋巷里,几个黑影凑到了一起。望着郑家方向那一道道银蛇,还有阵阵劈啪做响的鞭炮,捂着嘴低声笑起来。一人道:“等到三更的时候,再去放一回,人找好了没有?”
  “刘团头找的人,都是外地逃荒来的,给半个窝窝什么都肯干,对咱们的事一无所知,就算被抓住也说不出什么。”
  “那就好。这狗书生明天不是要去殿试么,我看他一晚上没觉睡,到时候头昏脑胀拿什么去考状元?耽误老子收房子,老子就毁了他的功名!看看大家到底是谁吃亏!”
  另一个男子道:“大哥,其实要我说不如像上次那样,从外面把门锁上放火,一把火烧个干净。看看今后谁还敢欠钱不还……”
  话音未落,这人就被方才说话的黑影踢了一脚,随即那人便骂了起来。“你活腻了!上次烧的是一家穷鬼,死光了没人为他们出头的。现在是什么人,堂堂会元老爷!你放火烧死他,衙门不会善罢甘休的,不是次次都有那种好运气可以过关,你想给他偿命啊!”
  “那倒也不是,只是连皇亲咱们都……”
  “闭嘴!”那黑影再次呵斥道,声音格外严厉:“你想多活几年,就少提那件事,给老子忘了它!你要是再提什么皇亲,我第一个就弄死你!我看这花炮放的差不多了,咱们也该撤了。那小鬼还没来得及收拾呢,先去对付他。”
  殿试时间在三月十五凌晨,于早朝的时间一样。大明的早朝制度,由洪武皇帝制定,其本人是个精力过人的工作狂,却把所有人都按他那样要求。百官每天光是上朝,就已经不胜烦具,于早朝时间大为抵触,更对于每天上朝从无休息的制度大为不满。
  继任君王与大臣一样,都为这种过早的起床时间为苦,是以后来在群臣及皇帝的共同努力下,大家都理智地选择忘掉洪武制度,自由掌握上班时间。早朝的时间虽然照旧,但频率已经降为三日一朝,后来更延续到五日一朝。
  殿试属于特殊情况是没法偷懒的,在四更刚一过,范进就已经穿戴了崭新的冠袍带履,带了笔墨砚台,准备上殿赴考。钱采茵是个极细心的女子,范进身上的衣服熨烫平整又用熏香熏了,芬芳宜人,钱采茵则绕着范进走了好几圈,最后满意地道:“人要衣装,老爷这一身就是直接去翰林院都尽够了。就是一晚没睡,又……还是带上人参吧。”
  范进一笑,在她耳边道:“我有多威猛你又不是不知道,有必要带人参么?”
  钱采茵脸微微一红,她自然知道这男子有着多么旺盛的精力,一夜未眠于其而言,似乎不算什么事。但是今天毕竟是殿试,是要见到皇帝的。于百姓心中,皇帝便是至高无上的主宰,亦是真龙下凡,是整个帝国至高无上的存在。哪怕只是远远的看见皇帝一眼,就是天大造化,何况是蒙皇帝亲自主考答卷,即便什么都不中,都已经足以告慰平生。
  这种时候不管是多么淡定的人都难免紧张,务求让自己状态达到最佳,比较而言范进却是一幅云淡风轻的模样,让钱采茵心内纳闷之余,又有些佩服: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宰相风度吧?不管什么样的大事,到他眼前总是无事,能遇到这样的男子,纵然只是露水情缘亦是自己一生之幸。
  她所不知道的是,范进与这些人对皇帝的看法截然不同,在他看来,所谓皇帝,也不过就是个未成年至尊肥宅,为了看连载就叫一群太监把自己堵在保明寺,不完成更新不让走。对这样的皇帝有什么可怕的?说实话,他倒是更担心张居正,至于皇帝并不怎么放在心里。
  他起的比较早,到皇极殿时天还不到五更,本以为自己来的已经算早,放眼望去但见无数衣冠禽兽已经聚集于此,显然能做京官的基本素质之一,就是能早起。来的人虽然多,却没发出多少动静。大抵距离皇极殿近了,就都开始顾念着大臣体面,生怕担一个失去仪之罪。
  想到不久之后自己也将成为飞禽大军组成部分之一,而不需要成为猛兽大军一员披坚执锐疆场撕杀,范进心内有了一丝欣喜,低声哼唱道:“他道我文章好字字锦绣,传口诏老秀才独占鳌头。叫差官与院公备轿伺候,我要到五凤楼拜会王侯。”
第二百七十六章
这个殿试不寻常
  乾清宫内的万历天子,亦是一夜未眠。初时是紧张加上兴奋,并没有困意,直到三更天时才刚刚有了几个瞌睡,可是不等入眠,又被母亲慈圣太后李氏叫起来吩咐:
  “该起了,不能再睡了。皇帝有赖床的毛病,起床气又大,身边的人都不敢叫你。明天是国家抡才大典,早早的就得起来穿戴准备。殿试为国选才,这是大喜的事,皇帝第一不能迟到,第二不能带着气,否则张先生第一个不答应明白么?”
  “皇儿明白。天色不早,母后正该休息,不必在此劳心劳神。”
  “皇帝只要管好自己,不必操心哀家。这万里江山是姓朱的,母后不上心,你不上心,别人又怎么会上心?老百姓都知道当皇帝好,其实没几个人知道,当皇帝是个苦差事。这种事对外人说也没用,自己心里有分寸就行。能吃苦爱吃苦的,便是洪武爷爷那等明君,贪图享乐以此为苦的,便是个败家子。哀家问你,张先生嘱咐你的事,都记下了么?那是大事,不能忘。”
  “母后放心,先生吩咐的皇儿都记牢了。母后吩咐的,儿也记着呢,张师兄要进一甲。”
  李太后满意的点点头,脸上带了几分赞许的笑容。“皇帝好记性,这次张先生借殿试设考场,你们君臣之间的戏一定要唱好,不能出纰漏。按张先生的意思,自家子弟,随便中个功名就好,不挑名次。那是先生厚道,咱们可不能如此薄待忠良。太岳先生为国操劳很不容易,别人对的起我们,我们也要对的起人家,这样才有大臣为你出力报效。就像那说岳里一样,岳鹏举为大宋立下汗马功劳,大战爱华山八百破十万,这样的将军,若遇到明主何愁江山不兴?可是呢,大宋怎么就亡了?还不是皇帝昏庸,身边容不下这样的忠良,连这种忠臣都要加害,还会有人为他卖命么?”
  “母后说的是,皇儿记下了,皇儿一定要做个明君,不能做糊涂人,不能让张先生寒心。”
  母子之间虽为骨肉至亲,但是亲情却极寡淡。万历从小就与生母不亲,而亲近养母陈太后,李太后对这个儿子也是当皇帝多过当儿子,少了几分母子间应有的亲近。说过公事,竟是无话可说。
  过了好一阵,李太后才道:“时候不早了,哀家要去看看你兄弟睡的怎么样,他岁数小,夜里爱踢被子。现在虽然入了春,夜里还是凉,万一冻着了不得了,皇帝且好好准备,切记不可忘了张先生嘱咐。”
  “皇儿恭送母后。”
  母亲一去,万历点手将张诚叫了过来问道:“张诚,朕问你个事,你得跟朕说实话。你说,张先生安排儿子下闱这事,是对还是不对?”
  张诚看看左右,此时终究是深夜,除了孙秀、客用等几个心腹太监便没了他人。他压低声音道:“奴婢有句话,不敢说。”
  “朕赦你无罪,只管说就是了。”
  “奴婢觉得,这科举乃是大事,亦是贫家子弟改换门庭的希望。奴婢在家里时,曾听老人说过,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天下的读书人,都是为了这个才在家闭门苦读,只等一朝发达为万岁效力。那些人无钱无势,有的只是满腹文章,下场应举就是他们唯一改换门庭的机会。像张二公子这样的人下闱,谁又敢不录他?录了不算,还得要他做鼎甲,张公子中了鼎甲,就得有一个十年苦读的寒门学子选不上,这对他们不公平。前朝大臣之子避嫌不下闱,就是为了给科举留一个公道。张先生的公子,学问自是极好的,中一甲本没什么不对。可是例不可开,奴婢只怕从这里开了头,以后各位大员都让子弟下闱,那些人先有了功名,再靠着祖父辈关照放了好缺,还有多少好位置留给那些寒门学子?奴婢以为,张公子下闱好有一比。”
  “比从何来?”
  “小梁王柴贵夺武状元。”
  万历脸色一变,厉声道:“放肆!你这狗东西,把朕的师兄比成什么人了?”
  “万岁饶命,奴婢一时失口,比拟不伦,万岁爷爷恩典。”张诚跪倒在地,连连磕着头,万历怒道:“你可知朕若是把你的话告诉冯大伴,是个什么结果?混账东西!朕让你说话,你便敢信口胡说起来?像你这样的人,朕看早晚是要闹出大乱子的。来人啊!押着这狗奴才去御马监,从今天起,让他跟那帮子武监禁军厮混去,离朕越远越好!”
  孙秀、客用两人架起张诚向外走去,大殿内只留下张诚一声声哀告求饶的声音。万历的目光望向窗外,外面一片漆黑。再看看室内,几盏灯烛勉强维持着光亮与黑暗进行搏斗,维持着最基本的照明。
  以皇帝的身份论,宫里的陈设略失于简单,就连灯也不怎么亮堂。万历自己也抱怨过,宫里太黑,晚上不利于看书。接着就被恩师和母亲分别批评了一回。按先生的说法,如今国用不足,皇帝为天下表率,应该带头节俭,节约开支。这话原本是不错的,可是听张诚说,先生家里灯火通明,灯烛之费不知几许,却不知是真是假。
  一个可以确定的事实是自己只要在先生那里说错了话,母亲就一定会知道,可见是先生告诉母亲的。对比起来,同为学士的张四维先生人就听话多了,不但不会把自己的请托告诉母后,还会顺着自己的心意办事,比如这次把范进点为会元,就做的很对自己心思。
  至于殿试……这次自己与恩师联手做局考验群臣,自己也正好借这个机会,考考那些大官。一想到那些平素老谋深算的大臣,这次即将掉进自己与恩师联手挖的坑,自以为是考官,实际却是考生,万历就忍不住想笑。
  从小与父亲的关系很冷淡,万历最崇拜的人,其实是那个从来没见过面的祖父。根据一些宫中老人的描述,爷爷若干年躲在深宫修道,却能把朝局牢牢把持在手中,夏言、严嵩等号称权倾朝野的首辅,在祖父弹指一挥间,全都烟消云散。太平天子不能追求武功,便去追求文治,洪武过于辛苦,皇帝当的好似老农,如祖父那般,才是真正的帝王生活。
  初生牛犊不怕虎。人在这个年龄,本来就容易不知天高地厚,何况是人间帝王。皇帝的年龄本就在中二期,比同龄人多看了一些书,又见识了一堆人精。让张诚去通了个消息就运做了一个会员出来,这次和恩师联手做局,便认定自己天赋异禀,拥有着千古一帝的水平。一直生活在张居正羽翼之下,认为自己离不开先生庇护的万历,第一次有了自己出来独当一面的想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1/3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