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官人(我家的表哥数不清)第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136

  李绮节掏出一份契书,递给李子恒看:“那是我的私房钱。“
  契书上除了几名保人的签字,最醒目的,是花相公的私印,上面罗列了许多条款,大致的意思,是花相公的货栈每盈利一文钱,李绮节能十中取三。
  李子恒把契书翻来覆去,看了一遍又一遍:“你什么时候和花相公合伙做生意了?我怎么不晓得?“
  李绮节抽走契书:“你晓得话,阿爷就晓得了,阿爷晓得了,我还能继续和花相公合作吗?“
  李子恒目瞪口呆,傻愣愣站了半天,喃喃道:“怪不得你总往花家跑,鼓捣出什么新鲜玩意儿,就派人送给花相公……怪不得花娘子明明是长辈,却认你做师傅,怪不得花家逢年过节就往咱们家送礼送吃的,比亲戚家的礼要丰厚得多,花相公还总在阿爷面前夸你……“
  他一连说了一大堆的怪不得,然后猛然一抬头,几步跑到门前,警惕地看看门外四周,又跑回到李绮节身边,做贼似的,压低声道:“你老实跟哥哥说,私房钱攒多少了?“
  李绮节嘻嘻一笑:“无可奉告。反正都存在钱庄里,稳当得很!“
  不待李子恒追问,转身走了。
  李子恒眼看着李绮节走出房门,不由跌足:他还以为妹妹整天无所事事,要么待在家中绣花玩耍,要么出门去县城闲逛,要么回乡下李宅清闲,原来妹妹私底下早已经干出一番大事业了!
  看来,孟表弟的担心是多余的了,杨天佑根本不可能诓骗到三娘,说不定三娘还能从那个吝啬鬼手里占到便宜。
  这倒是李子恒多想了,李绮节根本没想过要占杨天佑的便宜。
  她回到自己房间,将文书地契收好,下楼把杨天佑和李子恒叫到一处,道:“李家嫡支那边,说来说去,分成四派。一派是族老,固执守旧,不会动摇。一派是利益熏心的贪婪之人,想抢回滩涂的二十亩地。一派是年轻气盛的矮辈子弟,被人一煽动,就抄起家伙跟着族老走。剩下的,不过一帮乌合之众,喜欢凑热闹,想趁机浑水摸鱼,不管是杨家还是金家,他们都敢打上门。“
  李子恒还在云里雾里,杨天佑已经看出李绮节的打算,皱眉道:“二十亩田地,用来引诱贪心的族叔一辈和那些想浑水摸鱼的人,剩下两派人怎么解决?“
  李子恒看一眼李绮节,再看一眼杨天佑,挠挠脑袋:“什么几派人?“
  李绮节瞟了大哥一眼,接着道:“年轻子弟交给杨天保,李家嫡支有他交好的同窗,等他明天回县里,让他一个接一个去说服他们。“
  杨天佑一挑眉,不知道为什么,忽然有些心疼自己的五表哥。
  “至于那几个族老……“李绮节笑了笑,“直接放弃。他们家那些族人,各有各的私心,只管专心对付其中几派就够了。“
  族老如果真的是冲着杨县令去的,那金银财宝根本不可能让他们动心。
  “也不是真的要全部放弃。“杨天佑想了想,补充道:“听说族老中的一位八公爷有些惧内,或许可以从他家的老太太那边想法子。“
  李绮节眼波流转,看了杨天佑一眼,点点头:“能有路子当然最好。“
  当下商议好对策,各自分头行动。
  可怜李子恒仍然一头雾水,呆愣半天,才吐出一句:“等等,你们俩刚刚在说什么?几派人来着?“
  没人回答他,房里空荡荡的,只剩他一个人。
  到夜里时,从乡间赶回县城的李乙带着一个消息进门:李家嫡支已经商量好,第二天傍晚约齐几十人,以摔杯为号,去砸杨家祖宅的铁锅。
  李绮节顿时乐了:还挺讲究的嘛,知道以摔杯为号。
  李子恒在一旁道:“既然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动手,咱们可以去告诉杨家人,杨表叔是县太爷,派几个差役皂隶,拿了枷锁往杨家大门前一站,谁敢冲进去?“
  李绮节一指头点在李子恒脑壳上:“历来两族相斗,官府都不敢管的,管了哪边都不讨好,乡里人也不乐意让官府指手画脚。被人砸破铁锅是丢面子,找官府施压,更加抬不起头。“
  说不定,杨家嫡支族老就是想逼杨县令亲自出山?
☆、第44章
  翌日清晨,杨天保乘坐一条过路的商船,赶在辰时三刻左右回到瑶江县。
  孟、李两家是邻居,只隔着一道薄薄的院墙,在院子里高声说话,间壁左右都能听见。他进李家门的时候,蹑手蹑脚,大气不敢出一声,还举起宽大袖摆,挡在脸前,生怕孟家下人看到他。
  李绮节关上房门:“五表哥放心,我们和孟四哥打过招呼了,孟举人和孟娘子不会注意到你的。“
  杨天保吁口气:“还是得小心些,毕竟……“
  李绮节冷笑一声:“毕竟你成孟家娇客了?“
  杨天保想起李绮节打人时的利落果断,顿时一阵胆寒心惊,默默躲到李子恒身后。
  李子恒撇撇嘴,冷冷地瞥了杨天保一眼。
  三妹妹不好惹,怎么大表哥身上也带着一股杀气?杨天保不明所以,脚步慢慢往外挪,和李家兄妹保持着不远不近、随时可以抽身逃跑的距离。
  李绮节道:“表哥,见了李家那些年轻子弟,你晓得该说什么吗?“
  杨天保点点头:“等我见了几位同窗,一定把他们驳斥得面红耳赤,我们是读书人,哪能像市井无赖一样聚众斗殴……“
  “快打住。“李绮节直摇头,“文斗还是武斗,说来说去,都是各凭本事。你和一群血气方刚的少年人掉书袋,还不如撸起袖子直接和他们打一场呢。“
  杨天保一句话噎在嗓子眼里,脸上青青白白,表情略显抽搐。
  李子恒推开杨天保,一脸跃跃欲试:“那我们该怎么办?还是得打一架吗?“
  他早就揎拳掳袖,恨不能立刻去抄家伙。
  “打还是得打的,不然嫡支那帮人不会解气。“李绮节慢悠悠道,“但不能以我的名义打,也不能在杨家祖宅打。“
  听说还是要打架,杨天保微微一颤,暗暗道:三娘果然是个粗鲁人!不止说话粗鲁,行为处事也粗鲁!
  嫌弃了半天,心思忽然一转,隐隐有些恐惧:难不成三娘把我叫回来,就是想支使我去打架?
  越想越觉得很有可能,不止身体,连声音都跟着发起颤儿:“那、应、应该在哪儿打?以什么名义打?“
  李子恒拍拍自己的胳膊,笑道:“对啊,怎么打?一个个打,还是一窝蜂一起上?“
  李绮节没说话,走到竹报平安木屏风后头,捞起一只皮革制成的蹴鞠,扔到李子恒脚下。
  “就比这个。“
  这个蹴鞠是李绮节特意找匠人定做的,颜色、大小和重量都和小娘子们平时闺中玩耍时玩的蹴鞠有些不一样。
  杨天保认出在脚底下滚动的是蹴鞠,立刻一蹦三尺高:“比蹴鞠?我可不会!“
  李绮节捡起蹴鞠,往杨天保怀里一塞:“不会可以学嘛。“
  传统的蹴鞠比赛并不是团体赛,而是讲究个人技艺,谁能把蹴鞠玩得炉火纯青,谁就是个中高手,输赢的标准,掌握在裁判手中。不像后世那样,讲究团体合作,以进球数为输赢标准。
  李绮节决定让两帮人来一场现代足球赛,不论是杨天保,还是李家嫡支那帮人,严格说起来,都不会踢足球,会不会蹴鞠,关系不是很大,反正都是头一次,输赢不重要。她只是想借这个机会,利用杨李两家的年轻儿郎,宣扬一下足球赛罢了。
  李子恒是唯一一个听李绮节讲解过足球赛的人,看她拿出蹴鞠,摩拳擦掌道:“从前听你说过球赛,早就想那样来一场比赛了,只可惜没能找齐人一起来耍,终于可以试一下怎么玩了!“
  杨天保哭丧着脸,喃喃道:“有辱斯文……有辱斯文……“
  李绮节淡淡一笑,幽幽道:“五表哥可以不玩,等李家嫡支那帮人打上杨家门,不出两天,县里人都会知道你无故退亲,在外边豢养花娘……“
  对于读书人来说,好名声和真才学一样,都是必不可少的。
  杨天保立马脸色一变,强笑道:“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蹴鞠虽然不是射、御中的一种,但有益于强身健体,我、我玩就是了!“
  李子恒想起一事,把李绮节拉到一边:“嫡支那边会答应吗?“
  李绮节眨眨眼睛,道:“我已经让天佑表哥去和嫡支那边的人商量,如果他们赢了,就把二十亩地的契书送到他们手上……“
  “为了地契,他们愿意把械、斗改成足球赛?“李子恒一拍脑袋,“既然钱钞就能收买人心,那咱们还这么提心吊胆做什么?直接给他们每家送些钱钞,让他们别去找杨家的麻烦不就好了?“
  “哪有那么容易。“李绮节望着窗外一角婆娑绿影,声音里带了几分寒意,“原本花些钱钞确实是最简单的方法,但我偏偏不想白白送钱去填那帮人的口袋。而且有了第一回,以后说不定还有第二回,第三回,难不成我只能坐以待毙,一次次用钱去堵他们的嘴巴?“
  李子恒腾地脸上一热,一股怒气直冲头顶:“没错,不能纵着嫡支的人!“
  李绮节双眉舒展,绽出如花笑靥:“所以,既然他们想把事情闹大,那我索性如他们的意,把事情闹得更大。“
  瑶江县城,东大街。
  几个头梳小髻、身穿蓝布短打的小童站在人流最为集中的牌坊前,举起一只只木质喇叭形状的扩声筒,齐声道:“城外往西二十里,蹴鞠球场,免费球赛,供应茶水果子。“
  声音经过扩声筒里特殊的牛皮震动装置,放大了无数倍,洪亮悠长,带着回音,通过空气传播,一下子传向四面八方。
  靠得最近的几个差役,猝不及防之下,耳朵差点被震聋,连忙捂住耳朵,一边后退,一边骂骂咧咧道:“那是个什么玩意儿?“
  一个皂班衙役伸手去摸木质扩声筒,稀罕道:“少爷从哪儿弄来的这新鲜东西?声音怎么那么大那么清楚?“
  小童白了衙役一眼,狠狠拍掉他的手,哼道:“别摸,这东西精贵着呢!“
  衙役低啐一口:“嘿,你还抖起来了?“
  一撸袖子,正想去抢夺小童手上的扩声筒,忽然一阵踉跄,被围拢的老百姓挤到外边去了。
  有人支起耳朵,追问道:“小哥儿,你们刚才说什么来着?“
  更多的人则目不转睛地盯着小童手上的扩声筒,连声道:“再来一遍!再来一遍!“
  六名小童互望一眼,举起扩声筒,“城外往西二十里,蹴鞠球场,免费球赛,供应茶水果子。“
  众人打量着木头制成的扩声筒,笑嘻嘻道:“真是奇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13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