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官人(我家的表哥数不清)第5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9/136

  杨天佑望着李绮节在暮色中愈显娇艳细嫩的脸庞,情不自禁地咽了口口水,等三娘成了自家媳妇,就能想怎么调/戏就怎么调/戏了!
  李绮节当然明白杨天佑的未尽之语是什么,可惜她脸皮厚,不论杨天佑怎么促狭,她脸不红、心不跳,笑眯眯道:“表哥好走~“
☆、第67章
六十七
  三天后,
李绮节和李大伯一行人返回瑶江县,
然后从渡口坐船回李家村。
  船行路上听得最多的八卦,
便是县令夫人将庶子杨九郎逐出家门的传闻。
  李大伯听众人说得头头是道,
不像是信口胡说的,
忧心忡忡道:“前几日见着九郎还好好的,怎么就闹成这样了?“
  别说李大伯这个不知情的,就是事先听杨天佑漏过口风的李绮节,听说他被赶出杨家,也吓了一大跳。
  不是她不信任杨天佑,
而是事情的难度太大。就算杨天佑急于向她证明他的决心,
起码也得先筹谋个好几年,徐徐图之,
才能顺利从杨家脱身。
  没想到他言出必行,刚说要脱离杨家,
月余不到,就真的做到了。
  现在外头都在传说杨天佑是被金氏盛怒之下赶出杨家门的,听众人的口吻,大多对他抱以同情和惋惜。金氏这会子可能躲在房里偷笑,为赶走庶子而觉得大快人心,
浑然不知杨天佑又坑了她一把。
  李绮节心中五味杂陈。
  杨天佑说他撂下一摊要紧事,原来不是夸张。他说的要紧事,
指的应该就是脱离杨家的计划。难怪他当日来去匆匆,必须连夜赶回瑶江县,准备多年,
好不容易才开始的全盘计划,当然离不了他这个布局之人。
  那时正值紧要关头,难为他还能和她打趣说笑。
  回到家中,李大伯先命人准备一桌精致酒菜,好生款待徐先生。
  周氏亲自出来相迎,将徐太太接入内院安置。
  丫头们已经将徐先生夫妇的厢房洒扫干净,铺盖陈设都是周氏亲自看着换的。听说读书人好风雅,周氏咬咬牙,把家里最值钱的几样盆景、器具送到厢房中,连她平日最宝贝的一套官窑宝石蓝茶具都拿出来摆上了。
  吃完饭,李大伯亲自把徐先生送到房中休息。
  李绮节心事重重,下船后径自回房睡下。
  周氏到她的院子外面问了好几遍,见她总不起身,吩咐宝珠道:“灶房里炖了萝卜汤,等三娘起来,让她喝一盅。“
  宝珠应了,周氏回房,李大伯一见到她,便迫不及待道:“怎么样了?“
  周氏踌躇了一下,宝鹊连忙告退,出门时,顺便关上门窗,把在院子里踢毽子玩的李昭节和李九冬一并叫走。
  周氏摇了摇头。
  李大伯怫然变色:“怎么,她竟然还看不上咱们家?“
  张氏曾对周氏有恩,所以周氏对张氏很是尊重敬爱,但李大伯可没有受过张氏的恩惠。他之所以对小沙弥百般爱护,完全是出于对小沙弥的喜爱,和张氏没有任何关系。要不是看在小沙弥人品出众的份上,他根本不会让周氏去探听张氏的想法。他们家是平常市井人家,不看重门第出身,但小沙弥的出身不光彩是事实,把三娘说给小沙弥,他还舍不得呢!张氏竟然不愿意?
  周氏虽然没说什么,但看她脸上为难的表情,张氏肯定拒绝了她的提议。
  “官人,且听我慢慢道来。“
  周氏环顾一圈,确定房门口没人偷听,叹了口气,把小沙弥的身世一一说了。
  李大伯怔了半天,半晌回不过神来,脸上的神情一息之间变了又变。
  末了,他叹息一声,“有缘无分呐!“
  李大伯在和周氏谈论小沙弥父族的同时,另一头的张氏也正和小沙弥说起他的生父。
  “三郎,你可还记得你父亲临终前的遗言?“
  小沙弥眼眸低垂,“孩儿记得。“
  张氏咳嗽一阵,喘口气,“记得就好,你父亲郁郁而终,一生不得快活,他平生最大的心愿,就是你能够完成他的心愿——蟾宫折桂、光宗耀祖,让你叔叔他们对你刮目先看,然后风风光光请你回去认祖归宗,在此之前,你只能一心一意刻苦读书,不能被其他事情扰了心志!“
  张氏刚喝了药,屋里一股闷闷的清苦味道,大丫头结香打开窗户通风。
  小沙弥站在床榻前,正对着轩窗,微风过处,他身上穿的茶绿褐色春罗长衫泛起一阵涟漪,一如他的眸光,郁色氤氲。
  “我也不瞒你。“张氏咳了几下,躺回枕上,“周嫂子前天向我打听你的生辰八字,我看她的意思,是想把三娘说给你。“
  房里的气愤霎时一滞,连院子外面终日聒噪的鸟叫鸡鸣声都不见了。
  小沙弥面色淡然,一动不动。
  寂静中,听得“啪嗒“一声,结香一脸难以置信的表情,捡起不小心跌落在地的拂尘,讶然道:“三小姐和少爷都姓……“
  张氏面露不悦之色,“我照实和周嫂子说了。“
  结香知道自己造次了,连忙低下头去,不敢说话。
  张氏看向小沙弥,病殃殃的脸上忽然现出几丝异样的神采:“大户人家,绝不会允许宗族子弟和同姓女子成婚,即使两家毫无血缘关系,也不可能。不过事无绝对,娘曾见过有同姓相婚的,只要两家长辈许可,其实也没什么要紧。“
  她眼中露出慈爱之色,伸出一只枯瘦的手,似乎想抚摸儿子日渐消瘦的脸颊,“娘对儿女姻缘看得开,一切全看你自己的心意。三郎,你老老实实告诉娘,你是愿意抛弃前途,娶一个同姓女子为妻,从此隐姓埋名过日子,还是铭记你父亲的遗愿,一心科举?“
  她神情柔和,但说的话却薄凉冷淡,像搀了冰渣,泛着丝丝缕缕凉气。
  小沙弥抬起眼帘,凤目轻轻扫过母亲苍白的面孔,把她的试探之意瞧得分明。
  “母亲放心,孩儿心无旁骛,一日不实现父亲的夙愿,便一日不成婚。“
  听到他的保证,张氏心口一松,连咳带喘道:“你、你要记得今天说过的话!“
  “母亲不必烦忧。“小沙弥抬眼看向窗外,淡淡道,“我曾在父亲灵前发过誓愿。“
  张氏仍然不放心,逼着小沙弥重新把誓言背了三遍后,才放他离开。
  炉子上炖了一盅银耳红枣莲子粥,是特地给张氏一个人单单做的。结香盛了一碗,喂给张氏吃,想起少爷转身离去时孤单的背影,大为心疼,忍不住道:“太太,李相公他们家对咱们这么好,还亲自去武昌府给少爷请先生,不如就应下他们家的亲事算了。反正大官人他们不认少爷,少爷正好可以娶三小姐嘛!“
  “胡说什么!“张氏显然怒极,明明是病中,不知哪里生出一股力气来,一把将粥碗打翻在地:“三郎将来一定能认祖归宗!他姓李!不姓张!“
  “那样不讲理的人家,我巴不得离他们越远越好,您倒好,非逼着少爷回去,回去能有什么好处?“结香不服气,嘟着嘴巴道:“少爷从小长在寺庙里,没过过一天好日子,您就忍心让他天天守着书本?要我说,李家能瞧上少爷,您该高兴才是,管那么多干什么?什么李家张家的,我只晓得,您是真狠心!“
  她一口气说完,一甩辫子,气呼呼跑开了。
  张氏被丫头当面指责,心中又气又苦,脸上腾起一阵不自然的嫣红,呆呆地坐了半天,苦笑道:“傻丫头,你懂得什么?“
  结香在外头对着花花草草撒了一阵气,拿笤帚进来扫地,听到这句,冷哼一声,“我是个粗人,不知道什么大道理。我只晓得,少爷整天没个笑脸,每天过得苦巴巴的,他才多大?就得吃这个苦头?我弟弟像他这么大的时候,还在漫山遍野撒欢呢!“
  张氏转过脸去,擦掉颊边泪水,“这是他的命!也是我的命!“
  李绮节并不知道李大伯和周氏暗搓搓想把她和小沙弥凑成一对,她正为县里沸沸扬扬的流言而心烦意乱。
  杨天佑被金氏赶出门后,便不知所踪。
  有人说他跟随货船往南边贩货去了,有人说他一时想不开上山当和尚去了,还有人说他身无分文,正沿街讨饭,更有甚者,说金氏买通一伙强盗,捉了杨天佑,卖到王府当阉人。
  杨天佑到底去了哪里,一时之间众说纷纭。
  连八卦达人曹氏都不能肯定杨天佑的去向。
  杨天保听说杨天佑几天前去过武昌府,还特意找到李家村,向李大伯打听杨天佑的行踪。
  李大伯不动声色道:“他只在我那里小坐了一会儿,当天就回来了。“
  杨天保愁眉苦脸,一身雪白襕衫皱巴巴的——他已经如愿考中秀才,接下来只等迎娶孟春芳、洞房花烛了,“九郎走的时候什么也没带,我真是发愁。“
  他倒是没把李大伯当外人,当着他的面,就把杨天佑被金氏赶出门的事情一五一十道来。
  那天杨家和孟家已经拟好婚嫁的日期,杨天保春风得意,饭后难得偷闲,在房中小酌了几杯。听到隔壁院子吵嚷,一时还没反应过来,等反应过来时,又不敢过去打听——杨家人都知道金氏横竖瞧杨天佑不顺眼,三天两头就要找庶子的麻烦。他们做小辈的,一来怕杨县令脸面不好看,二来不敢触怒金氏,三来不愿多管闲事,每逢金氏折辱杨天佑,只能当做没听见没看见,待金氏怒火稍平后,再去安抚劝解。
  这一回杨天保也是这么打算的,他吩咐丫头,等金氏骂完了,找个由头把杨天佑请到他房里来吃酒。
  丫头应下,前去探听消息,结果却一去不回,半天没回房。
  后来还是杨天娇闹得太厉害了,连“打死他!打死那个野种!“这种混账话都说出来了,连杨天保的父亲杨表叔都听不过去,顾不得冲撞女眷,拄着拐杖前去为杨天佑解围。
  金氏霸道蛮狠,在内院说一不二,又把杨天佑恨到骨子里,当然不肯轻易服软。
  两厢闹得不可开交,最后金氏请出杨家几位姑老太太,要把杨天佑除名。
  杨表叔见事情闹大了,连忙拦阻,金氏已是状若疯癫,哪里肯听劝告?
  杨天保偷偷劝杨天佑,让他先做小伏低,给金氏赔罪道歉,不管金氏怎么处罚他,总比从宗族除名要好吧?
  原以为杨天佑早已经习惯金氏时不时的刁难,这一回应该也能应付过去,没想到他当即冷笑一声,给匆匆赶回家的杨县令磕了个头,头也不回地走了。
  他是回家时被金氏母女堵在门口的,身上只穿了一件单薄的夹袍衣衫,连饭都还没吃,说走就走,没有一点留恋和犹豫。
  杨天保说着说着,忍不住眼圈一红:“我再去别处找找,世伯要是看到九郎,劳您劝劝他,外头千好万好,哪里比得上自己家?“
  李大伯叹息一声,“我要是看到九郎,二话不说,直接押他回家,少年人哪能随随便便意气用事?“
  杨天保再三谢过,李大伯留他吃饭,他勉强一笑:“哪还有吃饭的工夫,世伯不必留我了,我到山上去瞅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9/13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