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官人(我家的表哥数不清)第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1/136

  想不通,那就不想了,反正和她本人没关系,等以后孟春芳想说了,自然会说。
  几天后,杨家为杨天保考中秀才摆酒宴客。
  孟家人欢欢喜喜前去吃酒。孟娘子逢人便说,算命的曾经断定孟春芳将来能戴珠冠,是个富贵夫人命。
  当然,她还说了一些别的话,大部分是暗讽李绮节有眼不识金镶玉,配不上前途远大的杨天保。
  这些话并没传到李大伯、李乙等人的耳朵里,因为他们实在太忙了,根本没空去管孟娘子的酸言酸语。
  进宝不服气,偷偷和宝珠抱怨,“还不是因为县里人知道我们三娘的嫁妆丰厚,取笑杨家错过金山,孟娘子才故意说那些话来气咱们!”
  宝珠冷笑一声,“理她呢!我倒要看看,五少爷几时能金榜题名、为官作宰!纵是他当上官老爷,又能怎么样?三娘从不稀罕那些。”
  当事人李绮节没把孟娘子的几句暗讽放在心上,孙天佑却不肯轻易放过口无遮拦的孟娘子。有心想替李绮节出气,但他一个大男人,不好和一个内宅妇人打照面。想了想,暗中指使阿满,让他把孟娘子说杨天保必定能当官的话宣扬出去。
  不出半个月,杨天保骄傲自大的形象人尽皆知,县里人都知道,杨家有个五少爷,几次三番,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考中秀才,竟然敢大言不惭,说自己将来肯定能考上状元。
  杨天保终于跨过最后一道门槛,正式跨入士子行列,还没来得及得意,突然一口黑锅当头扣下来,真真是有苦说不出。想替自己分辩,没人肯信,连素日了解他性情的先生和同窗都上门劝谏,让他戒骄戒躁,沉下心来用功读书,别躲在家里做白日梦。
  儿子前脚才考取功名,后脚名声就被亲家给弄臭了,高大姐气得牙痒痒,再见到孟娘子时,说话夹枪带棒,很不客气。
  孟娘子不敢多说什么,忍气吞声,任高大姐讽刺。
  孟春芳没有替自己的母亲说好话,她心里也有怨气。事后她备了一份厚礼,让素清代自己出面送到李家。
  孟春芳突然以厚礼相赠,李绮节不明所以,宝珠把缘由告诉她,她才恍然大悟。
  好嘛,每次孟娘子说了什么不中听的话,孟春芳就给她送礼,而且一次比一次送得贵重,光靠这些礼物,她都能发家致富了。
  进入腊月,家家繁忙。
  李家既要忙着预备过年,又要张罗李绮节出嫁,周氏恨不能多生几张嘴,多长几双胳膊,才能把一团乱的家务事料理妥当。
  丫头们每天被支使得团团转,李大伯、李乙、李子恒全被抓了壮丁,帮着才卖年货,填写请帖……明明事事都计划安排周祥,但临到头来,总是有一堆杂七杂八,层出不穷的意外活计。
  人人都忙,倒是把离别之情冲淡了许多。李大伯、李乙和周氏每天忙里忙外,没时间躲起来淌眼泪。李绮节不用再装作看不见长辈们红通通的双眼,暗地里松口气。
  这天,李家女眷抽出空来,聚在一处切麻糖。
  乡下人家,每到年时,本族婆子媳妇,都要带上自家炒好的米糖、芝麻,结伴去村里的宗祠搅麻糖。李家没有宗祠,但周氏仍旧按着乡下的规矩,妯娌俩领着李绮节、李昭节、李九冬和李大姐、李二姐,亲自拌米糖。
  大房的灶间熬了一大锅糖稀,炉灶里烧得通红,红糖、白糖、麦芽糖熬出黏性,咕嘟咕嘟直冒泡。这一锅糖浆,要不停搅拌,牵扯出老嫩适宜的拉丝,把备好的米糖、花生、熟芝麻、桂花倒入其中,翻炒、搅拌均匀,整块铲起、倒入木盆之中,徒手摊得均匀,再盖上一层木板,拿一根大木棒,跟擀面皮似的,隔着木板来回不停碾压。等糖块压实压紧,再倒出来,铺在干净簟席上,切成一块块麻糖。切麻糖要趁着温热松软时下刀,经验老道的婆子拿着蒲刀,沿着麻糖,手起刀落,“咔嚓咔嚓”,眨眼间已经分出整齐的七八块。
  周氏和周桃姑坐在院子里看婆子们整治,说是亲自拌米糖,也不过是走一个过场,她们无须亲自动手,只需趁着翻炒的时候,帮着把熟芝麻撒在大锅里就行。不是妯娌两个不想帮忙,她们没有婆子的手艺,切出来的麻糖糕容易散。
  满院子都沉浸在一股强烈而馥郁的甜香之中,丫头们都在偷偷咽口水。
  李大伯、李乙和李子恒顾不上矜持,特意找了个由头,结伴跑过来蹭吃的。李子恒趁人不注意,挖起一大块,转身跑走,李大伯和李乙替他打掩护。
  婆子们哄然大笑,拣松软的麻糖切了一小块,一顿揉捏,搓成拳头大小的糖团子,与几个小娘子甜嘴。
  李昭节和李九冬吃得最多,两人也不饿,不过是觉着好玩,捧着糖团子,一边啃,一边笑,比赛谁先吃完、谁吃得多,身后掉了一地的米糖渣子。
  李绮节不爱吃甜,规规矩矩坐在周氏身后,面前只放了一盅掺了金橘丝的桂花茶。
  周氏和周桃姑见第一锅切麻糖做好了,都坚持让李绮节先尝一块——这是求个好兆头的意思,按理该是家中辈分最高的人先吃,她不日就要出阁,当仁不让。
  李绮节推辞不过,接过一块麻糖,慢慢吃完。刚切好的麻糖还是温热的,丝丝甜意快要甜到肺腑里去了。糖浆黏牙,扯开来依然柔韧有丝。她吃完一块,接连喝了两盅桂花茶,心口暖而麻——不是因为麻糖太甜,而是因为周氏怜爱又不舍的目光,因为李大伯、李乙和李子恒方才刻意的逗趣。
  嫁人的同时,也是离开家人的开始,喜庆的背后,是理不清说不明的酸楚和怅惘。
  月初一连几个晴日头,晒得院里的枯树愈显苍劲,皴起的树皮毕剥作响。到月中时,天公陡然不作美,接连落了几场阴雨。
  李家宾客少,婚宴只摆两天,头天是宴请李家的舅亲姨亲,第二天是送亲,周桃姑的娘家兄弟过来凑席。
  周氏怕落雨,让下人把宴桌移到房里。
  午后吹来一阵暖风,云头散去,洒下一道耀眼的光晖。
  周氏欢喜道:“可算是天晴了!”
  到傍晚时,天色复又变得阴沉起来。
  周氏空欢喜一场,脸上也是阴云密布。忙着抱怨老天爷,竟顾不上为侄女出嫁而伤感。
  乱糟糟一天过去,各自胡乱歇下。
  半夜,李大姐起床解手,坐在屏风后头的马桶上打瞌睡时,忽然听见一阵噼里啪啦响,像是什么东西砸在窗户上,吓了一跳。侧耳细听片刻,瓦片上淅淅沥沥一片脆响,原来在落雪籽。
  她抓着草纸,心不在焉地想:“难不成要落雪?”
  第二日天色愈加阴沉,北风裹挟着凛冽的水汽,穿过前院,呜呜作响。
  李大姐从温暖的被窝中探出脑袋,懒洋洋地伸个懒腰。
  周桃姑一指头点在她额头上,恨恨道:“今天是正日子,你是送嫁娘,要去孙府吃酒的,别人都在前堂迎客了,只有你拖拖拉拉的,像什么样!还不快点起来打扮!让客人晓得,保准要笑话你是个懒丫头!懒丫头谁家都不愿娶!”
  李大姐唯唯诺诺,洗了脸,坐在窗下梳头,丫头把她的衣裳熨好,送到床边。
  李二姐已经装扮好了,一身簇新袄裙,头上梳着双螺髻,簪环别致,干净秀气。
  周桃姑道:“你这头上也太素了,大房送来的那一盒绒花呢?我看那个颜色好,你戴两枝。”
  李二姐哑声道:“这样就很好了。”
  她看过大房李昭节准备的新衣裳,鲜亮精致,花样新鲜,肯定会在婚宴上大出风头。人家是堂姐妹,不必顾忌,她不是李绮节的亲姐妹,还是低调点稳妥些。
  周桃姑扯扯衣襟,拍拍袖子,神情有些紧张,抬头看一眼窗外天色,皱眉道:“前天还是大日头呢,忽然就变天了,今天还得坐船,要是落雪,轿子可不好走!”走到门前,对着天边拜了拜,
  “菩萨保佑,千万别落雪啊!”
  李二姐扯扯周桃姑的衣袖,“娘,今天是三娘的好日子,您说话小心点。”
  周桃姑撇撇嘴巴,“我是为三娘担心。”
  “您是好心,旁人听见,却不会这么想。”李二姐对着铜镜抿抿发鬓,把喜鹊登梅簪子往右边拨了拨,“别让人以为你盼着落雪。”
  周桃姑微微一凛,又笑又叹:“罢了,听你的就是。”
  等李大姐装扮好,母女三人转到李绮节这边来。走到院门外边时,听得里面窸窸窣窣吵嚷闹成一片,丫头、婆子人来人往,闹腾腾的,房里连个站脚的空地都没有。
  梳头娘子在为李绮节梳头发,周氏和宝珠在一旁挑选钗环首饰,妆台前妆盒、油缸、梳篦、粉盒胡乱堆在一块,略显凌乱。
  孟春芳攥着一只折枝莲花纹蚌盒,从屏风后头钻出来,“找着了!”
  宝珠懊恼道:“原来放在架子里,我给忘了!”
  李绮节一连打了两个哈欠,一双杏眼泪汪汪的。她昨晚一夜没睡,恍惚听到外边在落雪籽,以为早上起来要落雪,早起时支起窗户一看,地上湿漉漉一片露水,天边云层翻涌,却是一副将落不落的光景。
  丫头们觉得天色阴沉,很可能要落雪,兆头不好,怕她不高兴,不敢高声说话。
  其实落雪她才高兴呢,大雪纷飞的,多浪漫!反正坐轿子的人是她,操持婚宴的是李大伯、李乙和周氏,迎亲的是孙天佑,她从头到尾不用露面,怎么都累不着、冻不着她,落雪还有趣些。
  梳头娘子为她洗脸润面,先抹一层色如红玉的香膏,原本雪白的肌肤愈显润泽剔透,再扑上妆粉,细细晕开。
  随着梳头娘子和周氏等人的动作,铜镜中的少女仍然是一张精致小巧的圆脸,但气韵陡然一变,稚气慢慢褪去,眉眼间隐隐透出几许妩媚,犹如朝霞映雪,容光摄人。
  待双颊敷上胭脂,画好眉黛,双唇点一星晕红,眸光流转间,气度愈发不凡,让房内众人都有惊鸿一瞥、眼前一亮之感。
  周桃姑和孟春芳围着李绮节不住称赞。
  周氏心中得意,挽起李绮节鬓旁一缕散乱的发丝,掩在顶簪底下,笑盈盈道:“三娘果然长大了。”
  说完话,忽然觉得鼻尖一酸,眼角差点滑下泪来。
  曹氏连忙宽慰周氏。
  李绮节见周氏伤心,朝宝珠眨眨眼睛。
  宝珠会意,故意缠着周氏问一些零零碎碎的小问题,岔开周氏的注意力。
  正自忙乱,丫头在门外道:“金大小姐来了。”
  金蔷薇不止送了一份贵重的贺礼,添妆礼也没缺,而且比贺礼更加贵重。土豪的心意没人能够抵挡得住。她赔礼的诚意这么足,李绮节不好怠慢她,打起精神,对她笑了一下。
  接着张桂花也来了,依然是一副高冷冰山姿态,一身娇艳的春绿袄裙,硬被她穿出几分寒冬飒飒之意。进了屋之后,就坐在一边吃茶,不和任何人搭话,李昭节找她说话时,才偶尔应和一两声。不像是来贺喜,更像是来发呆的。
  陆陆续续来了更多人,有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
  李绮节今天是新嫁娘,万事不需要她操心,只能坐在镜台前任人摆弄,然后供七大姑、八大姨观赏,时不时露出一个羞涩的笑容,满足长辈们调戏新娘子的恶趣味。
  恍惚间听到院外一阵鞭炮炸响,孙家的接亲队伍马上就到,周氏连忙一叠声让人去取盖头。
  女眷们一个个摩拳擦掌,兴奋不已,等着给新郎官下马威看。
  李绮节头上蒙着盖头,只能听到外边的吵嚷嬉闹声,别的一概不知。男男女女的说笑声汇合在一处,像此起彼伏的海浪,一时大,一时小,一时清晰,一时模糊,冲刷在耳畔,让她心里有些七上八下的,不知身在何方,双脚像踩在云端,软绵绵的,踏不到实处。
  等她回过神来时,发现自己已经坐在轿子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1/13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