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公主(校对)第1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2/371

  既然是世家女,应该知道她英王妃的脾性,刚进府,就敢来给她找不痛快了?
  赵观音气极反笑,“好,我倒要看看,是哪家闺秀落入我们英王府了!”
  长史退下,不一会儿,殿外传来长裙曳地的窸窣声响,两名头戴花钗,贴面靥,饰花钿,身穿深青色襦裙,脚踏青鞋的女子缓步入殿,肃礼道:“拜见王妃。”
  赵观音手里端着一盅黄褐色茶汤慢慢饮用,她来回奔波,没来得及用膳,茶汤里搁了细盐、羊肉和酥酪,可以舒缓她的肠胃。
  半盅茶汤入肚,她缓缓抬起头,漫不经心道:“赐坐,你……”
  她的话卡在嗓子眼里,手腕发抖,茶杯翻倒在簟席上,直勾勾盯着刚刚进殿的女子,厉声道:“你怎么会在这!”
  韦沉香眼圈通红,泪水潸然而下,拜伏在地,“赵姐姐,是相王逼我的!”
  另一个郭氏女早就知道英王妃赵氏和跟她一起入选的韦沉香是手帕交,进府的时候,就等着两人相见时看热闹呢!此刻见英王妃果然动怒,嘴角微抿,偷偷往旁边挪了几下。
  热闹好看,难免会惹祸上身,她还是离远一点罢。
  赵观音猛然站起来,几步冲到韦沉香面前,指着韦沉香泪水横溢的脸,咬牙切齿,指尖差点戳进韦沉香的眼睛里。
  韦沉香颤抖了两下,一把抱住赵观音的腿,哭求道:“姐姐救我!我真的是被逼的!”
  赵观音挣开韦沉香,想骂她,骂不出口,心里哽着一口气,半天说不出话。
  韦沉香扯住她的裙角不放,“姐姐从前待我那般好,我一直把姐姐当亲姐姐看,怎么会做出对不起姐姐的事?请姐姐听我一言!”
  赵观音浑身发颤,胸腔中怒火翻腾,眼前一阵阵发黑,踉跄了几下,才勉强站稳,“相王是怎么逼你的,你一字一句给我讲清楚!”
  韦沉香掏出帕子抹眼泪,低泣道,“圣人本来没挑中我的,入选的是郭氏和柳氏,相王忽然指名要我顶替柳氏,我当时还以为是相王有意于我,可以完成姐姐的嘱托……谁知相王的从仆径直把我送到英王府来了。我认出王府,不肯进来,相王的从仆说……”
  赵观音额前青筋暴跳,“他说什么了!?”
  韦沉香呜咽不止,哭哭啼啼道:“相王说,常乐大长公主和姐姐你一而再再而三插手他的内院事,他无以为报,只能效仿姐姐……效仿姐姐,为英王解忧。”
  赵观音喉间一阵腥甜,目龇欲裂,脸色铁青,好一个相王!他不仅故意把消息送去公主府,激怒她的母亲,还把韦沉香送来恶心她!
  她拔下发髻上的嵌宝牡丹纹簪子,目光阴沉。
  韦沉香瑟缩了两下,手脚并用,爬到几案后,求饶道:“姐姐,我和郭姐姐是圣人亲封的孺人,我们进府时,虽然没有花车相迎,也是行了大礼的,你伤了我们,圣人会怪罪你的!”
  郭氏眼皮一跳,这个韦沉香,好好的,带上她做什么!果然是个不简单的!
  当下也顾不上看热闹了,提起裙角,仓惶逃出正殿。英王妃是个混不吝的,怒气上头,说不定真的敢划伤她的脸,她才十四岁,正值青春年少,娇花一样的年纪,毁了脸,以后还怎么争宠?
  前殿闹得人仰马翻,使女们忙忙去请英王李显,李显茫然道:“娘子又闹了?”
  一边听使女禀报其中缘由,一边疾步赶到正院,累得气喘吁吁时,正好看到赵观音正扯着一个弱不胜衣、我见犹怜的小娘子抽巴掌。
  “哎呀,怎么自己动起手来了?你是什么身份,太失礼了!”
  世家贵女,亲王正妃,岂能当众动手打人呢!
  李显奔入内殿,抱住赵观音,“有话好说,别生气。”
  赵观音挣扎了几下,挣不开,挥手朝李显脸上招呼,恶狠狠道:“还没勾搭上,郎君这么快就心疼了?”
  李显被打得发懵,忍着怒气,沉声道:“你清醒一点,好好的,怎么连我也打起来了?”
  使女们唬得脸色发白,齐齐奔上前,架住赵观音,娘子打了孺人,还可以遮掩过去,要是把英王打伤了,那可不得了!
  赵观音回过神,看一眼李显脸上的指痕,再回头看一眼哭得梨花带雨的韦沉香,忽然捂住脸,痛哭道:“你弟弟做的好事!”
  李显顺着赵观音的目光看到韦沉香,愣了一下,韦沉香和赵观音是闺中密友,常来英王府玩的,他见过几次,“你……你怎么在这儿?”
  韦沉香看向赵观音,畏惧又惶恐,“赵姐姐……”
  赵观音昂着下巴,冷哼一声,不看她。
  李显皱眉道,“你照实说罢。”
  韦沉香躲到李显背后,啜泣着把刚才和赵观音说的话又重复了一遍。
  李显头皮发麻,不可置信地看着赵观音,“你还插手阿弟的内院事了?”
  赵观音咬了咬嘴唇,没吭声。
  她和阿娘确实想过往李旦的后院塞人,但是明里暗里试了几次,都没成事,李旦根本不上套!
  这样子,便是默认了。
  李显变了脸色,背着双手转来转去,暴躁道:“你没事手伸那么长做什么?阿弟的后院是阿弟的事,我们几个兄长都没资格管,你操的哪门子心?”
  他跺了跺脚,“阿弟说不定以为我也掺和进去了,不行,我得找他解释解释!”
  趁众人没反应过来,他一溜烟跑了。
  没办法,李显不知道该怎么处理韦沉香,只能溜之大吉。
  翌日,蓬莱宫,御花园。
  儒学士在亭子里高谈阔论。今天他带着李令月和裴英娘学联句,为了让两人触景生情,感受到山水之美,特意把课堂搬到花团锦簇的御花园里,对着山光水色学联句,有事半功倍之效。
  当然,这只是儒学士的一厢情愿。李令月和裴英娘看到外面景色优美,哪还有心情听课?早凑到一起开小差了。
  两人年纪渐长,一开始天天上学,现在只需要自己在寝殿用功,每月只逢一、五日到东亭上课,一、五日也是举行大朝的日子。
  裴英娘盯着黑漆小几上摊开的书卷,表情专注而认真,其实正竖起耳朵,听李令月讲八卦。
  “英王妃气晕了?”她惊呼一声,余光看到儒学士往这边看了一眼,连忙低下头。
  李令月不管儒学士频频扫向她的责备眼神,撑着下巴道:“我就说韦沉香没安好心吧!二娘不信,就爱偏袒韦沉香。这回她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以后英王府有的闹腾!”
  裴英娘的目光落在几案上,山形笔架上架着一枝紫毫笔,是李旦送她的。原来的那几枝早就不能用了,李旦年年送,她多得用不完,别人恨不能摆在书架上供起来的紫毫笔,成了她日常用的文具。
  经过赵观音和韦沉香这一番自讨苦吃,以后应该没人敢动歪心思了。
  她叹了口气,扯紧绸带签子,收起书卷。
  李旦最近的异常不是偶然……他以后会变成什么样呢?
  作者有话要说: 
  还有十七为什么会果断拒绝执失,正因为十七尊重执失,确认执失是真心的,才会拒绝他,不然总不能一直吊着执失,过个几年,再说:对不住,我觉得我还是不能答应,你再去找一个吧……
  古代的话如果不直接拒绝,别人会当做她默认的,所以果断一点对双方都好。
  十七两辈子都没有恋爱经历,在对待爱情方面比较粗暴直接,如果确定目前不能接受,就拒绝,至于以后怎么样,不在她的控制之中,她能做到的就是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拿不定主意不知道喜不喜欢的,才会犹豫迟疑。
  另一个原因后面会讲到……
第69章
  “公主留步。”
  散学后,
儒学士叫住裴英娘,颤颤巍巍走到她面前,
郑重作个揖,
“某有个不情之请。”
  裴英娘停在回廊台阶前,很想说既然您老都说是不合情理的请求了,
那么干脆就不请吧!不过儒学士对她很好,不仅耐心教导她,
不厌其烦帮她讲解典故,
还处处为她着想,
顾忌到她的养女身份,在李治和武皇后面前夸奖她时,
既能哄得帝后高兴,又不会给她招致麻烦,如此用心良苦,
可以说是非常难得了。
  虽说还没到一日为师,
终生为父的地步,
但儒学士无疑是个好人。
  裴英娘平素很尊重儒学士,
还了一礼,
含笑道:“先生但说无妨。”
  儒学士从袖中抽出一叠纸卷,
“此乃某几位好友所作,
虽然用词粗了些,
但胜在用句颇有新意,望公主闲时一观。”
  裴英娘示意身后的半夏上前接过纸卷,“能得先生一句夸赞,
必然是锦绣文章,学生一定会用心研读。”
  儒学士捋须笑道:“并非文章。”
  裴英娘长眉微微一挑,抽出一张边缘有毛边的纸张,粗略看一眼,原来是一篇诗赋。
  她不大懂吟诗作赋,但直觉儒学士给她的几首诗应该都写得很好。
  儒学士似乎不放心,忍不住重复一句:“务请公主拨冗一读。”
  裴英娘顿时了悟,原来儒学士想要献诗啊!
  彼时交通不发达,消息传递靠快马运送。
  交通闭塞,自然不利于文化的传播发展。长安城这种繁华都市固然繁荣昌盛,欣欣向荣,但出了长安城,就是大片荒芜山野,城镇乡野地方的老百姓们还在为温饱奔波,一日能吃两顿饱饭,便算是老天保佑,大部分人基本上目不识丁。
  藏书典籍由各大世家垄断,朝廷藏书和学院藏书只供官吏学子借阅,平常老百姓不得其门而入。谁家能找出一两本书,就算是殷实人家了。
  在这个朝代,文化是专属于权贵阶层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2/37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