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公主(校对)第1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1/371

  裴英娘哭笑不得,“等等,你不认得英王?”
  蔡四郎冷声道:“认得。”
  裴英娘摇头失笑,明明认得李显,看到他的狼狈惨状,问都不问一声,还闷头往前走,这真是……
  她叹口气,指指一边佝偻着腰捡拾果蔬,一边抹眼泪的老农,“过去看看,把那一担子瓜果买下来,多给几百钱,给老人家压惊,记得看看他摔着没有。”
  蔡四郎答应一声,领命而去。
  他很快提溜着醉得七倒八歪的李显回到牛车旁,道:“老丈的膝盖碰青了,没有内伤,我多给他两贯钱赔礼。”
  裴英娘放下心来,两贯钱听起来不多,但彼时米价也不过几文钱一斗而已,一两贯钱足够老丈过几个月的。
  李显抬起圆胖的脸蛋,眼神朦胧,酒气熏天,一撩袍子,趴在车辕上,抱着牛尾巴嘟囔着什么。
  壮牛不耐烦地扫扫尾巴,挣脱他的手,他的眼睛跟着牛尾巴打转,不一会儿,又抱上去了。
  周围的扈从们忍笑上前,想把李显扯开,费了半天劲儿,扯不动。
  裴英娘很想把李显丢在路边,但怎么说也叫了他几年王兄,不能真的不管他,“把英王抬到马背上去,看好他,别让他摔了。”
  扈从们沉声应承,七手八脚把李显从车辕上撕下来,抬到马背上。
  “娘子!”
  车驾后面传来一声呼喊,刚才被李显撞倒的老丈追上牛车,气喘吁吁,“娘子且慢!”
  车驾周围奴仆环伺,老丈根本看不到裴英娘,但想着乘坐卷棚车的一般是贵人家的女眷,便以娘子称呼。
  蔡四郎翻身下马,走到老丈跟前,右手握住腰间匕首的剑鞘,冷冷道:“还有何事?”
  老丈看他脸色阴沉,颊边一道长长的刀疤,吓得一哆嗦,堆起一脸笑,“得娘子馈赠,某无以为报,实在惭愧。某身无长物,这几只葫芦鲜嫩翠绿,是今早刚从地里撷的,给娘子添个菜蔬。”
  他从箩筐里拣出几只葫芦,小心翼翼等着蔡四郎回答。
  蔡四郎没说话,接了葫芦便走。
  老丈轻吁一口气,目送车驾走远,挑起一担子烂菜瓜果离开,菜虽然摔烂了,他舍不得扔,带回家去能吃上十天半月呢!
  蔡四郎随手把葫芦交给忍冬,“老丈送的。”
  裴英娘盯着他看了半晌,示意忍冬退下,缓缓道:“四郎,你是不是觉得老丈多此一举?”
  蔡四郎不吭声,薄唇轻抿。
  裴英娘眉尖轻蹙,“你以前流落市井的时候,三餐无继,是怎么填饱肚子的?”
  蔡四郎怔了一下,抬起头,脸上掠过一丝尴尬。
  “你别忘了,我不是天家血脉,我生于市井。如果我没有进宫,那么我只是普普通通的裴家娘子,并非高贵的公主。”裴英娘郑重道,“你也一样,四郎,不管身份怎么变,你不该瞧不起市井百姓。”
  李显可以不把黎民百姓当回事,裴英娘不能,因为她来自民间,体会过人间疾苦。她两辈子都是普通人,有点自私,有点懒散,不管世道如何,一心经营自己的小日子,不是什么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大圣贤,但至少应该对劳苦大众抱有基本的悲悯之心,因为她自己曾是其中一员。
  蔡四郎显然不把老丈当回事,已经失却市井长大的平常心,变得冷漠而麻木。
  马氏只有这么一个儿子,裴英娘不希望看到他有朝一日变成一个冷血无情的权贵鹰犬。他就像一头野狼,需要时常敲打,不然不知道他会养成什么性子。
  蔡四郎双手握拳,紧紧咬牙,半天不说话,清秀的面孔腾地涨红一片,似乎很难为情。
  知道愧疚,说明他不会忘本。
  物极必反,裴英娘不想激起他的逆反之心,放轻声音,“好了,去英王府。”
  东市往西走两坊之地,就是开化坊。
  英王府门前熙熙攘攘,车马盈门。
  裴英娘诧异道:“英王府在宴请宾客?”
  李显不在,那宴客的主人只可能是英王妃赵观音了,她在宴请谁?
  半天听不到回答,裴英娘心头疑惑,回头张望。
  蔡四郎眼圈通红,神色隐忍,狭长凤眼里竟有泪花闪动!
  看到她回头,他扭过脸,粗鲁地擦擦眼角,神情倔强。
  裴英娘一时哑然,心里又是好笑又是无奈,轻叹一口气,柔声道:“我不是在责怪你,只是提醒你而已。四郎……你真敢掉眼泪的话,马上回观里去,让阿福出来替代你!”
  这小子,十几岁了,怎么脾气这么大,说他几句,竟然敢哭!
  蔡四郎低下头,沉声道:“我在市井流浪的时候,当过乞索儿,给富户帮过工,替酒肆扫马厩,干一天苦力活儿,只为了换一个蒸饼吃……我没有瞧不起人,只是担心那老丈纠缠不清,娘子没见过市井无赖,无赖们惯常装可怜讹诈钱财。”
  他说话时,目光平静淡然,但语气分明带着委屈哀怨。
  裴英娘看着蔡四郎发红的眼角,一阵头疼,青春期的少年郎,果然敏感。
  回想起来,她刚进宫的时候,李旦正值年少,好像从来没见他失态过……
  不等裴英娘说什么,蔡四郎先自己敛了黯然神伤之态,拱手道:“娘子恕罪。”
  他转身走到驮着李显的骏马前,示意左右扈从抬李显下马。
  英王府的人认出李显,慌忙迎上前,“郎君可算回来了!大长公主问过七八遍了。”
  蔡四郎和府中长史交谈几句,回到卷棚车旁,“前不久英王妃接大长公主到王府小住,今天大长公主广发帖子,宴请诸位宗室皇亲。英王和英王妃昨天起了争执,独自外出,王府派了十几个人出去寻他。”
  原来是常乐大长公主宴客,怪不得排场这么大,看府门前等候的车马和豪奴,来赴宴的人应该全是王公贵族。常乐大长公主大病一场,几个月没出现在人前,刚刚病愈就迫不及待召集亲朋好友相聚,不愧是喜欢热闹、每宴必至的大长公主。
  蔡四郎刚刚红了眼睛,说话带着一丝鼻音,“长史请娘子进府,英王妃想要当面向您道谢。”
  裴英娘摇摇头,“回醴泉坊。”
  她才不要进去看常乐大长公主的脸色。
  蔡四郎垂首应是。
  裴英娘犹豫了一会儿,决定先揭过老丈的事不提。
  牛车刚刚调转方向,迎面行来几匹宝钿金鞍马。为首的男人高鼻深目,体格健壮,满脸络腮胡子,头戴方巾,身着兽纹锦绣长袍,腰间系彩绦,打扮明显与众不同,扯紧缰绳,翻身下马,“车中可是永安真师?”
  虽是异域人,但一口纯熟的官话,嗓音纯正清亮。
  永安公主的名声实在太响亮,每次出门一定有数十人跟随在车驾后面,几乎有顶礼膜拜的架势。
  裴英娘被堵过几次之后,出门小心了许多,随从们谨记她的嘱咐,不会轻易显露她的身份。
  能够叫出她名号的人,要么认得蔡四郎,从而推测出她的身份。要么就是早就知道她是谁,一直远远跟在车驾后面,等着合适的时机出面和她相见。
  然而她并未见过对方,不知是敌是友。
  裴英娘心念电转,手指叩在车窗上,轻轻敲了两下。
  蔡四郎会意,朗声道:“你认错人了。”
  当即不和男人废话,挽起缰绳,压低声音和左右扈从道:“回相王府。”
  男人噎了一下,眼睁睁看着裴英娘一行人扬长而去。
  他挠挠脑袋,傻了半天,怔怔道:“不是说中原人讲究礼仪,从不撒谎的吗?”
第93章
  吐蕃使臣此次入朝的准备非常充分,
不仅随行带来吐蕃赞普亲笔所撰的求亲书和各种奇珍珠宝等礼物,
还对皇室成员了如指掌。
  使臣尚陵钦恭敬谦逊,举止有度,先在大殿之上热情恭贺李治和武皇后即将送太平公主出阁,然后点名他们的赞普想要迎娶永安公主。
  尚陵钦用地道的汉话笑言:正好可以喜上加喜,
双喜临门。
  裴宰相不无遗憾地道,可惜永安公主已然改姓武氏,为仙逝的国公爷和荣国夫人祈福,
公主品阶虽在,
但身份所限,
无法匹配吐蕃赞普。
  尚陵钦笑眯眯说,他们不在乎永安公主是李姓还是武姓,总归是帝后养大的闺女,吐蕃王廷愿意以王后之礼迎娶天后侄女。
  众人哗然。
  吐蕃不仅提前得知李令月即将出阁,偷偷调换了国书,还将裴英娘的身份调查得一清二楚,
明显是有备而来啊!
  李治不由后怕:吐蕃怎么会忽然改变求亲人选?吐蕃王室不是一直想求娶一个血统纯正的嫡出公主吗?
  还有,是谁把小十七的来历告知吐蕃的?
  如果吐蕃使臣仅仅只是知道小十七的出身家世也就罢了——这个只要稍加打听就能查清楚,
但是尚陵钦言谈间提及新城,
竟然连小十七酷似新城也知道,
这就不简单了。
  这时候李治不得不庆幸李旦的未雨绸缪,不是李旦一再逼迫他下决定的话,他不会让小十七出家修道。假如小十七没有修道,他根本想不出其他理由去搪塞吐蕃使臣,
那么,他岂不是得答应吐蕃的请求,把小十七送去吐蕃和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1/37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