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公主(校对)第1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2/371

  武皇后派系的人全部站在裴英娘这边,不用顾虑。裴宰相和袁宰相是朝中的中流砥柱,提前确定他们的态度,才好方便制定后面的计划。
  杨知恩心头凛然,抱拳应喏。
  短短两天,郎主雷厉风行,几乎没有闭眼的时候,看来这一次,郎主是真的被激怒了。
  回府的路上雨势忽然变大,蔡净尘不想耽搁裴英娘的正事,一刻不停,继续在瓢泼的大雨中疾驰前行。
  回到永安观,阿福刚好在府门前送客,看他像是从水里爬出来的一样,劝他先去换一身干净衣裳,“别把娘子吓着了。”
  蔡净尘犹豫了一会儿,回房换了身短打,湿透的头发随便擦两下,重新束好,走去正院求见裴英娘。
  使女说裴英娘在阁子里观赏雨景。
  蔡净尘看一眼回廊前垂挂的雨帘,等不及回房取雨伞,直接一头扎入雨幕中。
  到阁子时,他身上刚换的衣衫已经湿透。
  衣裳白换了,他懊恼地想,早知道直接来见娘子了,不该听从阿福的馊主意。
  皂靴刚刚踏上石阶,阁子里传出几声压抑的低泣声。
  蔡净尘皱起眉头。
  裴英娘要看雨景,阁子里没有架设屏风。曲栏环绕,帘幕低垂,她歪坐在软榻上,背后垫了几只隐囊,凝望着雨中的荷塘,神情平静。
  半夏在忍冬的带领下走进阁子的时候,裴英娘抬起头,看她眼圈通红,举止怯懦,含笑道:“快洗了手,去给我煮一壶木香茶来!忍冬她们的手艺都不及你,你煮的茶最合我的脾胃。”
  半夏潸然泪下,扑在软榻前,哽咽道:“我、我只会煮茶……”
  她是娘子带进宫的,除了从小和娘子一起长大的情分以外,她什么本事都没有。先前她心软为王洵带糜糕进宫,差点害了娘子。自那以后,她行事小心谨慎,从不和外人搭话,一心一意服侍娘子,生怕辜负娘子对她的倚重,可是她还是犯了大错!竟然让歹人在她面前掳走娘子,虽然娘子被相王救回来了,但是她终究是万死难辞其咎!
  早就有人暗地里愤愤不平,说半夏仗着旧日情分,一直占着裴英娘贴身侍婢的位子,却没有任何出众的地方。
  半夏不服气,可细细一想,除了会煮茶以外,她哪一点比得过忍冬?甚至她煮的茶不见得有多好,只是娘子偏心她罢了。假如当时陪在娘子身边的人是忍冬,也许忍冬能及时看出不对劲的地方。
  半夏擦去眼泪,“看到娘子安然无恙,奴便放心了。娘子遣奴去外院当差吧,奴没脸见娘子。”
  裴英娘叹口气,“你会武艺吗?”
  半夏呆了一下,摇摇头。
  “你能打得过十几个大汉吗?”
  半夏接着摇头。
  “是我自己掉以轻心,才会落进别人的埋伏。”裴英娘俯身摸摸半夏的脸,“护卫是负责保护我的,你只是照顾我起居的使女,又不是以一当百的壮士,前晚的事,不怪你。”
  半夏咬了咬嘴唇,眼泪夺眶而出,“娘子……”
  裴英娘拍拍她的脑袋,“相王放你回来,说明你自始至终没有任何错漏之处。你不必害怕,安心留在我身边当差。”
  半夏仰起脸,看着裴英娘温和的眉眼,泪如雨下,“可是我什么都不会,我这么蠢!这么笨!我不配留在娘子身边……”
  阁子里侍立的其他人早就被忍冬赶出去了,她留在廊柱旁看守,看半夏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犹豫了片刻,没有上前。
  裴英娘眼眸微微低垂,等半夏哭顺气了,笑着捏捏她的脸,“以前在裴家的时候,你为了我和裴十郎的书童打架,那时候你也才十岁,打架只会撸起袖子胡乱抓,把那个书童抓得满脸血。后来阿耶要卖了你,我什么都做不了,你怨我么?”
  半夏曾说王洵是她的救命恩人,她因为烧坏一幅上好的罗帐被裴拾遗发卖,刚好王洵路过替她求情,她才能继续留在裴家。
  她没有说出全部实情,裴拾遗不会因为一幅罗帐就要卖掉一个身家清白的使女。
  裴拾遗惩罚半夏的真正原因,是她为了保护裴英娘,把裴十郎书童的脸蛋挠花了。
  那时候裴英娘年纪太小了,刚刚适应新身份,每天浑浑噩噩,花了半个月才理清裴家的内宅关系,很快把这件事给忘得一干二净。
  后来想起来的时候,王洵利用半夏的事已经过去一两年了,裴英娘觉得半夏很可能仰慕过王洵,怕惹她伤心,没有再提昔日往事。
  半夏听裴英娘提起以前的事,哭得更凶了,“娘子对我这么好,我只恨不能报答一二,怎么会怨恨娘子……”
  裴英娘叹口气,“傻丫头,其他人效忠我,是因为我的身份。你不一样,不管我是公主,是女道士,还是裴家十七娘,你一直对我这么好,你从小陪在我身边,我为什么不能偏爱你一点?其他人再有本事,再聪明,我不喜欢。我的使女不必个个都浑身上下长满心眼,你只需要老实忠厚,就足够了。”
  阁子外雨声绵绵,半夏心里既发酸,又发苦,一把抱住裴英娘的腿,嚎啕大哭。
  这几年盘旋在她心底的郁闷、忐忑、害怕、惊恐,全部随着泪水倾泻而出。
  半刻钟后,她抬起脸,吸吸鼻子,啜泣道,“我给娘子煮茶。”
  裴英娘笑了笑,“别忘了把手洗干净。”
  半夏破涕而笑,擦了擦眼角,起身走出阁子。
  蔡净尘站在转角的地方,看她出来,双眼微眯,“前天夜里……到底出了什么事?”
  前晚他不当值,去城外接应商队。听阿福说,娘子回来得很晚,而且牛车是直接驶入内院的,为了让牛车穿过夹道,相王命人拆了好几座花架。
  蔡净尘细心观察过,跟随娘子进宫的人,全部被相王扣下了,除了刚刚回返的半夏和一个平平无奇的护卫外,其他人像是突然消失了一样,踪影全无。
  永安观里里外外的仆从、护卫也有不少变动,被长史以各种理由打发走的人,全是蔡净尘平时觉得形迹可疑的,他正想暗中调查一下,还没下手,人已经全没了。
  前晚肯定出事了。
  蔡净尘能感受到府中的气氛变了不少。
  相王几乎每个时辰都派人来永安观问一遍娘子的起居。内侍事无巨细,不止问娘子见了哪些人,去过哪些地方,连娘子吃了几碗饭、几块寒具都要问得一清二楚,好回去交差。
  相王打听得这么仔细,只有一个原因——他需要从这些细节去揣测娘子的心情。
  相王明明可以直接开口问的,但他却舍近求远,用这种会引起娘子反感的方式关心娘子……
  蔡净尘可以笃定,相王不敢,或者说不想提起那晚发生的事。
  娘子一定受了什么委屈。
  可娘子言笑如常,除了第一天精神有些萎靡之外,并没有什么异常之处。依旧乐呵呵和使女说笑吃茶,早间去园子里闲逛,午时打个盹,下午起来翻看书坊刊印的样书。
  完全不像是受过什么委屈的样子。
  他想来想去,没有头绪,那个平平无奇的护卫是圣人送到娘子身边的,他问不出什么来,只能从半夏这里寻求答案。
  半夏被突然窜出来的蔡净尘吓了一跳,但是这两天被不停盘问的遭遇让她很快镇定下来,“你没听说吗?前晚宴席上有人想行刺,娘子当时和那些歹人只隔几步远,受了不小的惊吓。都怨我,我没保护好娘子。”
  蔡净尘瞳孔翕张,仔细端详半夏的面孔,抬手让她离开,“原来如此。”
  半夏在骗他。
  他没有因为半夏的欺骗而生气,他知道半夏死心塌地忠于娘子,她选择说谎,说明前晚发生的事确实不能透露给外人知道。
  既然隐瞒是为娘子好,那他就不必继续探查了。
  
第106章
  骤雨初歇,
寒蝉凄切。
  雨水顺着飞檐坠落,
敲打在青石条铺设的甬道上,时疏时急,水声嘀嗒。
  风声呼啸,芭蕉丛肥阔的叶片拍打在一起,发出啪啪的响声。
  寝房里点了炉子,
炭火烧得正旺,
鎏金花鸟纹铜炉里赤红一片,烛火摇曳,淡黄的光晕倾洒在铜炉上,光华万千。
  裴英娘悄悄睁开眼睛。
  帐影朦胧,
木炭毕剥燃烧。端坐炉前的人手里捧着一卷书册,
在灯下细细品读,清峻的侧脸上镀了一层柔和的金光。
  前晚李旦守了她一夜,昨晚他也来了,每次都是入夜后神不知鬼不觉进来,然后在晨光熹微前默默离开。
  今天裴英娘刚睡下不久,
听到窗棱咯咯吱吱响,
凉风拂起纱帘,
一双锦缎皂靴踩在竹根青缠枝蕃莲氍毹毯上,
李旦带着一身寒凉水气,走到屏风外头,看她已经安睡,自顾自翻出书册,
坐在炉前看了起来。
  裴英娘犹豫着是继续装睡呢,还是起来和李旦打个招呼。
  自从剖白心意以后,他像是突然挣脱桎梏一样,得寸进尺,步步紧逼,以前恪守规矩,言行谨慎的相王,竟然一而再再而三深夜潜入她的寝室。
  他肯定提前把使女们打点好了,李治派来的亲卫因为前夜疏忽,被他责罚了一顿,不知今晚是不是还尽忠职守,躲在外面听壁角……
  如果闯进来的是别人,早被裴英娘一顿棍棒打出去了,但是这个人是李旦,她一点都不怕,也没有生气。这种时候,知道李旦一直守在身边,她夜里确实睡得更安稳了些。
  烛火燃尽,火光急促晃动几下,化为几缕青烟,飘散在空气中。
  屏风外面骤然暗下来,李旦似乎看得很入神,依然手不释卷,就着微弱的炭火光芒,继续看书。
  裴英娘叹口气,坐起身,掀帘下床,光脚踩着没及脚踝的氍毹毯,走到屏风后面,揭开灯罩,换上一枝新蜡烛。
  柔和的灯光如水一般从纱罩中流泻而出,侧间恢复明亮。
  葱白裙裾扫过氍毹毯,窸窸窣窣响,李旦抬起头,眼瞳清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2/37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