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公主(校对)第19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6/371

  除夕当夜,宫里燃起巨大的篝火,火光冲天,高达十余丈,将宫苑广场映照得恍如白昼。
  麟德殿殿前大摆筵席,席上山珍海味,琳琅满目。
  按往年的规矩,帝后盛装出席,带领后妃、公主、亲王和王孙们聚饮,一起观看傩戏。
  因为宫中除了武皇后以外,没有其他后妃、皇子、皇女,内殿酒宴上便只有李治、武皇后和他们的儿女:
  太子李弘和太子妃裴氏,六王李贤、六王妃房氏和六王府的几位庶出郎君,七王李显和七王妃赵观音,相王李旦和准相王妃裴英娘,以及薛绍、李令月夫妇。
  其他皇室宗亲在各自的宅院和家人守岁。
  李弘多病,近年很少在公开场合露面。今天除夕,他勉强打起精神坐在李治下首的席位上,神态恹恹。
  李贤神采飞扬,凤目在满殿辉煌的烛火映衬下亮得惊人。
  赵观音神色萎靡,不敢大声说话,房氏主动和她攀谈,她受宠若惊。
  李令月吃着一碗热黍臛,时不时和薛绍交头接耳。
  因是宫中大宴,宫婢、内侍环伺左右,殿外还有应邀前来观看傩戏的学士、大臣、外国留学生,众目睽睽之下,裴英娘没敢盘腿坐,正正经经跪坐在李治身侧的席位上,表情严肃,稳重端庄。
  坐不了一会儿,她开始走神。
  窸窸窣窣一阵响,旁边靠过来一个黑影,一勺汤浴绣丸落进她的摩羯纹银碗里。
  李旦挽着袖子,正为她夹菜。
  他低着头,眼眸微垂,烛光下的侧脸半明半暗,没说话,夹菜的动作自然而然。
  使女们看相王亲自伺候未来的相王妃,捂嘴低笑,纷纷避开。
  太子夫妇,李贤夫妻,李显和赵观音,连武皇后都看过来了,裴英娘脸上火烧一样,连忙按住李旦的手,低声说:“阿兄,我自己来。”
  平时私下里相处,李旦怎么纵容她都不要紧,现在可是在御宴上,那么多人看着呢!
  李旦挑眉,顺势握住她的手,轻轻摩挲几下,“不碍事,随他们看。”
  他抬头环顾一周,眉眼清淡,丝毫不把李贤脸上的惊愕和李显的挤眉弄眼当回事。
  众人见他如此理直气壮,一时倒不好说什么。
  裴英娘余光看到太子妃和房氏眼神闪烁,李令月也在朝她吐舌头,唯有赵观音的反应最平静。
  她想了想,没有抽回手,任李旦继续服侍。
  老内侍凑到李治身边,笑着道:“大家快看,诸位亲王在笑话相王呢!”
  李治面带疑惑,扭头看向侧席。
  李旦和裴英娘同坐一席,一个神情温柔,挽着袖子给另一个夹菜,一个坦然自若,用眼神指示他自己想吃什么。
  周围的使女们窃窃私语,太子、李贤、李显也忍不住频频偷看他们。
  李治笑了笑,皱纹遍布的脸舒展开,神色温和。
  裴英娘深知礼尚往来的道理,也挽起袖子,帮李旦盛汤。
  她盛的是一碗驼峰羹。
  驼峰肉是八珍之一,她一直想尝尝,但是想到行走在东西市的骆驼那风骚不羁的姿态,总觉得下不去嘴。
  李旦爱吃驼峰肉。
  麟德殿和御膳房离得远,又是冬日,尚食局怕送菜的途中汤羹变冷,影响口感,不止想方设法让提盒更保温,还特意挑选出五十名腿脚灵便的内卫负责传膳,甚至想请示武皇后,以快马传送佳肴。
  裴英娘给他们提了一个建议,往提盒里塞几层棉花就够了!
  尚食局试过之后,愉快地采纳了她的意见。
  棉花保温的法子是真好使,她托着卷草纹金碗,手指能感觉到汤羹的滚烫热度。
  李旦没有动,垂眸看他,唇边含笑。
  她耐心十足,把汤碗挪到李旦跟前,帮他挽起袖子,银筷递到他手心里,还作势对着汤碗吹口气,笑着说,“阿兄请用。”
  李旦这一次动了。
  裴英娘腹诽,阿兄好像又变得傲慢起来了。
  今晚家家户户都要在庭院中燃起庭燎,庆祝新年,普通人家烧的是柴火。而皇宫的篝火里燃烧的木材,并非普通木材,每一根都是贵重的沉香、檀木,浓郁的香气缭绕在蓬莱宫上空,随风飘到十数里外。
  裴英娘手里擎着酒杯,看一眼熊熊燃烧的大型庭燎,很想叹一句,罪过可惜啊!几百车沉香、檀木,就这么粗暴的往篝火里一扔,噼里啪啦烧上一整夜,化为飞灰,除了久久不散的香味之外,什么都不剩下,太奢侈了!
  她靠近李旦,压低声音说:“阿兄,以后我们守岁,绝不能烧檀木!”
  殿外琵琶、箜篌、羌笛、羯鼓齐奏,教坊舞伎配合着悠扬的曲调,翩翩起舞。
  李旦低头,看着裴英娘,内殿灯火通明,她的脸像最上等的美玉,散发出淡淡的光泽。
  “好。”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唱礼官的祝福祷告声响彻大殿。
  龟兹乐人们全神凝注,曲调骤然变得奔放密集,激昂热烈。
  席间众人纷纷放下银筷酒杯,肃然起敬。
  明亮的火光中,千余名头戴面具的舞者呼喝着奔入广场,整齐的脚步声震得席案上的酒杯不停打晃,声震云霄。
  傩戏开始了。
  驱傩仪式盛大隆重。
  青衣画裤的是傩母,朱衣画裤的是傩翁,二人装扮成鬼神。其余一千多人是傩鬼。
  傩鬼们手舞足蹈,动作夸张诡异。
  这是在表现驱赶疫病、恶鬼,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顺遂平安。
  “令月,十七……”李治下意识看向身边。
  往年每次傩戏开演,两个小娘子都会吓得瑟瑟发抖,扑进他怀里撒娇。
  他一手一个,搂着姐妹俩,安慰哄劝,两人才敢大着胆子继续观看驱傩仪式。看到害怕的地方,又一头钻进他的袖子里。
  依偎着强大的父亲,就什么都不怕了。
  他抬起袖子,礼服宽大的几层袖衫扫过席案,但并没有人顺势抓着他的袖子躲到他怀里求庇护。
  李令月和薛绍的席位在武皇后旁边。
  李令月满脸含笑,不仅不怕场中青面獠牙的傩翁傩母,还饶有兴致地观看傩舞,和薛绍有说有笑,品评今晚的歌舞。
  裴英娘脸色有点发白,看着状若疯癫的傩翁傩母的目光十分畏惧,又忍不住想看。
  李旦知道她素来怕驱傩仪式,脸上不动声色,面无表情,但手臂却揽在她腰间。
  两个小娘子都长大了,有人保护关怀,不必事事依靠父亲。
  李治收回袖子,长叹一口气。
  他收敛惆怅之色,叫来老内侍,含笑道:“把准备好的面具取出来。”
  作者有话要说: 
  ············
  本章守岁的内容参考《隋唐五代史》分卷中的《习俗史》,部分句子、词语有摘抄。
  ············
  关于瓷器部分的叙述,带有强烈个人观点。初唐的制瓷技术水平还不够,初唐宫廷的皇子皇妃们日常一般不用瓷器。
  宋朝时瓷器备受追捧。
  ············
  个人观点:
  唐朝崇尚富丽堂皇,敦厚饱满,明朗健康:就是有钱,就是富裕,就是豪放!
  ········
  宋朝崇尚清新淡雅,文静自然,简约高雅:就是小清新,就是文雅,就是有气质!
  ········
  明朝注重金彩结合,是唯一一个男人的衣服比女人的讲究还多的朝代:就是这么明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6/37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