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公主(校对)第2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4/371

  李治浅饮一口菊花酒,待李贤笑着退下,示意左右,“朕乏了,回内殿。”
  近侍应喏。
  圣人离席,宴席上的众人连忙起身,叩拜相送,李治摆摆手,命李贤继续主持宴会。
  穿过回廊,冰冷的雨丝飘入彩漆栏杆内,李治拢紧披风,眺望风雨中凄冷萧疏的太液池,“相王妃在哪儿?”
  王寿永眼珠一转,“相王妃跪在外殿玉阶前。”
  李治蹙眉,秋雨寒凉入骨……
  “让她回去。”
  王寿永为难道:“相王妃执意要见大家,奴等实在劝不动她。”
  李治不说话。
  回到内室,几名近侍有条不紊,焚香撤帐,服侍李治安置,看他似乎睡着了,悄悄遣人出去通知裴英娘。
  王寿永再次猜拳失败,哭丧着脸去见裴英娘:“大家疲累不堪,已然睡下,王妃下回再来?”
  侧间地板下修有暖道,温暖如春,近侍怕裴英娘冻着,又挪了几只火盆来,炭火烧得噼啪响。
  她坐在火盆前吃茶吃点心,身边四五个内侍环绕,剥栗子的,剥橘子的,烤鸭梨的,煎茶的,煮酥酪的,还有两个小宫婢跪坐着帮她捶腿。
  她舒舒服服半靠着软榻,随手拈起一瓣柑橘吃,惬意得很,“圣人睡了?没事,等他醒了你再通报一次。”
  王寿永欲哭无泪,不敢再劝裴英娘。得罪圣人,没有活路,得罪王妃,也是前途叵测啊!
  没办法,他只好继续回到内室伺候。
  李治只睡了半个时辰,忽然睁开眼睛,浑浊的双眸里现出几分焦急,“谁在殿外哭泣?”
  近侍奔至榻前,搀扶李治起来,看他满头是汗,忙让人绞锦帕来,为他擦拭。
  温热的锦帕擦走黏腻的汗水,李治渐渐冷静下来,又问一遍,“何人在殿外哭泣?”
  近侍们一脸茫然,王寿永走到廊下,左右四顾,没有哭泣声啊?
  除了沙沙雨声和庭前枝叶摇动的簌簌声,唯有檐下铜铃在秋雨中微微颤动,发出阵阵沉重的嗡鸣。
  王寿永回到内室,“殿外并无人哭泣。”
  “没有人哭?”李治将信将疑,躺回枕上。
  垂帐前香雾缭绕,相王府进献的荼芜香,香气清冽,闻着此香,他梦中安宁,很少梦魇。
  然而此刻一闭上眼睛,他眼前又浮现出小十七跪在宫门外哭泣的样子。
  他担心小十七走投无路,没处投奔,才没有收回她的令牌,不管她遇到什么危险,只要她躲进宫里,总能保住性命。
  然而现在把她拦在宫门外的,却是他本人。
  梦境成为现实,害她受委屈的,竟然是他自己。
  李治自嘲一笑,慢慢坐起身。
  屏风外响起一串响亮的脚步声,衣裙摩擦,环配叮当。
  裴英娘放下吃了一半的柑橘,抬起头,认出来人,呆了一呆。
  来人看到她,也愣了一下。
  李贤现在贵为太子,身份贵重,又是年长的皇子,裴英娘起身,施了个肃礼。
  周围的近侍跟着行礼。
  李贤沉着脸道,“圣人命你出宫,何故耽搁?”
  裴英娘淡淡一笑,“不劳殿下操心。”
  她是女眷,和李贤井水不犯河水,难道李贤还能仗着太子身份赶她出去?
  李贤瞳孔微微一缩,冷哼一声,踏出偏殿。
  宴席结束,他回内殿看望李治,被告知李治已经歇下。出来时听到偏殿传出说笑声,以为是哪位阁老,想过去打个招呼,没想到竟然是相王妃。
  她以为胡搅蛮缠,阿父就会心软见她吗?
  太天真了。
  户奴赵道生回头张望,小声劝道:“相王安于现状,殿下接管撰书之事,他二话不说,尽数奉上所有书稿,而且对殿下毫无怨言,殿下何必为难相王妃?长安人人皆知相王对相王妃宠溺至极,爱如珍宝,殿下激怒相王,未必妥当啊!”
  李贤冷笑道:“阿弟沉迷美色,听不进孤的劝告,这武氏,完全是自取其辱,阿父不会见她的,她分明又是一个……”
  赵道生脸色大变,连忙提醒,“殿下慎言。”
  李贤凤眼斜挑,环顾左右。
  宫人们低着头,神态恭敬,但是他知道,这些人并不把他放在眼里。
  不止他们,朝中的大臣也没把他当回事。
  东宫的属臣因为利益相关,才服从忠心于他,一旦他的身世暴露,所有人都会弃他而去……
  阿父如果发现他知晓真相,也会收走他拥有的一切。
  所以他必须尽快掌握实权。
  他轻轻吐出一口气,没有人站在他这一边,他只有靠自己。
  屏风外哒哒响,王寿永一阵风似的刮到偏殿,喘着气道:“王妃,老奴给您支个招……”
  裴英娘听完王寿永的话,点点头。一口气喝完杯子里的热茶,走到殿外,问侍立殿前的年轻宫人,“谁最能哭?”
  宫人们对望一眼,其中一名穿间色裙的宫人越众而出,“禀王妃,奴能哭上半个时辰。”
  “很好。”裴英娘指指内殿的方向,道,“你去那边回廊的窗子底下站着,哭上一刻钟,别怕,没人敢怪罪你。”
  宫人抿嘴一笑,躬身应喏。跟在王寿永身后,走到轩窗底下,酝酿片刻,眼圈很快泛起淡红,眼睫眨动,豆大的泪珠夺眶而出。
  呜咽低泣声被风吹散,飘进内殿。
  若有若无的哭声传入内室,这一回不是梦,也不是错觉。
  李治眉心直跳。
  近侍们装模作样出去查看一番,回到内室,睁眼说瞎话,“大家,相王妃好生可怜,跪在冷风里,衣裳头发湿透,眼睛都哭肿了。”
  说完这话,悄悄抬眼看李治,见他脸色凝重,接着说:“这么冷的天,再跪下去,说不得会留下病根呐!大家何必冷着王妃?王妃才十五岁,纵是哪里做得不好,也情有可原,您慢慢教她……”
  哭声像荼芜香的香气一样,一丝丝飘荡在空气里。
  “罢了。”李治长叹一口气,“宣她进来。”
  作者有话要说:
  是什么让大家觉得旦旦哥和十七可能会和离?我要深刻反思,竟然让大家冒出这样的猜想,是我的错。
  开幼儿园学步车开到天荒地老,绝不和离!
  强调一下,上一章说了旦旦哥是去曲江池游玩,斗鸡,跑马,喂鹰,蹴鞠等等,以上活动绝对没有喝花酒,逢场作戏也没有,不然十七早就炸了。
  ··········
  大家可以回头看一下,花天酒地,是指历史典故中借此韬光隐晦的人,不是旦旦哥。
  ·············
  然后评论问为什么李裹儿成了长女:赵氏没死,太子多活几年,十七嫁给旦旦哥,文里的历史早就变啦,因缘际会,韦沉香为长女取名李裹儿,十七也很惊讶,想过要不要劝韦沉香改,后来没多事,不要纠结李裹儿到底排行第几,很早就开始放飞了……
第154章
  李令月赶到蓬莱殿时,
发现李旦也在。
  武皇后端坐庭前,
书案上摊着一本经折装卷册,
李旦坐在她对面的坐席上。
  母子二人不知在商量什么要事,一个面色阴沉,一个眉头微皱。
  李旦伸手,
纤长的手指在卷册上划了几道圈。
  武皇后点点头。
  守在侧殿外的上官璎珞咳嗽两声,
李令月收起疑惑之色,笑着进殿,“阿娘,
八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4/37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