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公主(校对)第2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7/371

  可惜和盛唐的辉煌灿烂相比,这一对夫妻的功劳,远远没有他们的风流韵事引人注目。
  李世民放心不下李治,晚年几乎是手把手教他怎么和朝臣打交道,怎么处理政事,为他扫清所有可见的和潜在的障碍。
  李治在所有人的轻视和怀疑中即位,大家暗地里笑话,说他靠眼泪让李世民心软,刚好捡了便宜。
  其实他做得很好,虽然因为多病,他不得不扶持起武皇后,以至于让武皇后羽翼丰满,但是谁能笃定没有武皇后,就没有其他变数?
  “阿父,您能顶住压力,守住大唐江山。我只是一个小小的相王妃,做不来顶天立地、彪炳史册的大事,但是我自信能保护自己。”裴英娘笑着说,“大不了我看到势头不对,立马卷包袱逃到天边去。”
  李治脸色渐渐缓和,听到这一句时,终于露出一丝笑容,揉揉裴英娘的发顶,“十七,你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
  裴英娘歪着脑袋,大眼睛眨呀眨的,“为什么一定要想得太复杂?阿父,我不是朝堂上的人。”
  她顿了一下,缓缓道,“而且我从裴家到入宫,再到获封公主,到现在成为相王妃,得到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多到全天下的人都羡慕嫉妒我……我真的很满足。贤士刘伶每日携一壶酒,让仆从荷锸跟随,对仆从说‘死便埋我’,何等洒脱。我做不来贤士,但是此生也算是无憾了,我还年轻,还有享不尽的富贵,就算偶尔走点弯路、受点磨难,也没什么要紧。阿父,您的顾虑,该放下了。”
  不管是对她的顾虑,还是对李贤、李显、李旦的顾虑,李治都应该放下。
  他控制得了局势,控制不住人心。
  昔年太宗李世民睿智,长孙皇后贤德,太子和魏王还不是一个个接二连三让李世民失望?
  李治不可能一辈子为他们保驾护航。
  未来的事,交由未来去决定,他们只要过好当下就够了。
  话题太沉重,炭盆里的火光都仿佛黯淡了些。
  裴英娘扬起一脸粲然笑容,“阿父,您真的担心我的话,就多给我点傍身的东西……金银财宝什么的,多多益善。”
  李治沉默良久,无奈地叹口气。
  裴英娘凑到他身边,摇他的胳膊,“阿父,外面的人都在等着看我的笑话,您得早些下决定,是帮我扬眉吐气呢,还是狠心让我哭着回去,您自己看罢。”
  李治摇头失笑,故意板起脸,“看你的笑话?我看这含凉殿的近侍,明明对你言听计从,谁敢笑话你?”
  裴英娘轻哼几声,“反正您不给我赏赐,我今天就赖在这儿不走了。阿兄待会儿肯定会来接我,我们俩一起坐在这,您看给不给吧!”
  李治徐徐吐出胸中浊气,近几个月的沉郁,好似都在刚才的一番长谈中悄悄纾解。
  罢了,不走就不走吧。
  他确实舍不得他们走。
  或许,他还有另外一个选择。
第156章
  雨越落越大,
雨水顺着屋檐滴落,庭院台阶底下很快积起一汪汪水洼。
  宫人们放下高卷的竹帘,
原本就是阴天,竹帘一挡,回廊里变得更昏暗。
  李令月忧心忡忡,
时不时看一眼窗外晶亮的雨线,这么大的雨,英娘被挡在殿外,
会不会淋湿?
  她刚想起身,
身旁一阵轻风拂过,
李旦率先走出去了。
  翻卷的云层间偶尔传出闷雷声,闪烁的电光转瞬即逝。
  李旦眉头紧皱。
  早知道今天会落雨,不应该答应她今天进宫的。她身子虚弱,
年纪又小,
不能受凉。
  他没有撑伞,
穿过回廊,
冒雨赶到含凉殿,
踏着淋漓的雨水拾级而上。
  到正殿时,
却见大殿里头忙忙碌碌,
一派喜气洋洋,秦岩指挥着几名金吾卫扛箱子、搬锦帛。
  看到他进殿,
秦岩笑嘻嘻迎上前,“圣人再次开启私库,让王妃随便挑宝贝!”
  李旦怔了怔。
  刚好裴英娘抱着几卷书轴转出折叠画屏,
看到他来了,步子加快了些,把书轴一股脑往他怀里塞,“阿兄,我帮你挑的,王右军的摹本,你先拿着。”
  没有真迹,摹本也算是难得了。
  不等李旦说什么,她掉头走远,发髻上成对的鎏金镂刻菊花卷草纹银钗和鬓边楸叶摩擦,叮叮响。
  她很快回来,这一次身后跟着四五个内侍,每个内侍手里、怀里都抱着一堆漆盒。
  “送人的也够了,阿姊想要的波斯宝石项链帮她拿了……”她逡巡一圈,暂时想不出还缺什么,拍拍手,“就这么多吧,下次再拿。”
  秦岩瞠目结舌,“还有下次?你想把圣人的私库搬空吗?”
  一边说,一边怂恿裴英娘再进去拿点珠宝玉石出来。他心里由衷为裴英娘高兴,京兆府的世家侯门私底下认定她这次彻底惹怒圣人,再无翻身的可能。谁知她只进宫一趟,就把圣人哄回转了,以后看谁还敢落井下石!
  说笑间,宫人已经把搬出来的箱笼锦帛装车,内宫的车驾是靠人力牵挽的,待会儿他们出宫,走到宫门前时,才会套上牛马。
  李旦示意宫人取来一件彩绫白鹤衔灵芝披风,拢在裴英娘肩上,低头为她系好丝带,“可以回去了?”
  裴英娘摇摇头,“等等,我去向阿父辞行。”
  她拢紧披风,走进内室,李治半靠着榻栏打瞌睡,见她去而复返,温和地笑了笑,“怎么,还想要什么?”
  裴英娘搓搓手,往炭盆里加炭,“阿父,这一次你让我好生委屈!我怕惹得你伤心,等了几个月才进宫找你诉苦,面子里子都丢尽了。好在我大人不记小人过,原谅你啦!您得把心放宽一点,以后不能再这么欺负我。”
  火炉床内外的近侍眼观鼻,鼻观心,心里暗暗竖起大拇指,不愧是曾吓退外国使臣的永安真师,这么和圣人说话,胆子可真大!
  李治失笑,“好,阿父错了,让十七委屈了,以后不欺负你。”
  裴英娘满意地点点头。
  近侍们无语凝噎,圣人这么配合就算了,王妃你竟然就这么坦然地接受圣人的歉意?真的不推辞委婉一下?
  窗外的雨声渐渐停歇。
  李治的视线掠过裴英娘身上多出来的披风,“旦儿来了?”
  她笑着道:“阿兄就在外面,阿父要见他吗?”
  李治犹豫了一会儿,摇摇头。
  裴英娘没有多说什么,接过近侍递来的药茶,送到李治手中,看他慢慢喝了,服侍他躺下安置,才退出内殿。
  李旦等在屏风后面,牵起她的手,她的手心柔软温热,像香甜的玉露团。
  两人并肩走出含凉殿时,发现殿前亮堂堂的,原来雨不知不觉间停了。
  云销雨霁,天朗气清,日头探出半个脑袋,洒下万丈金灿灿的光束,蔚为壮观。
  夫妻俩离开含凉殿,身后跟着恭敬的仆从和堆满赏赐的卷棚车。
  “阿兄,你和母亲的事情谈完了?”裴英娘问李旦。她冒雨进宫,李旦不放心,找了个借口,说是有要事禀明武皇后。
  李旦揉揉她的脑袋,“谈好了。”忽然想起李令月,“令月也在蓬莱殿。”
  裴英娘吃惊道,“阿姊也来了?”
  说曹操,曹操到。
  夹墙后响起一阵脆亮的笑声,四五个彩衣宫婢簇拥着李令月穿过八角亭,迎面走过来,“英娘,你总算和阿父和好啦!”
  裴英娘放开李旦的手,转而去挽李令月的胳膊,“阿姊,让你担心了。”
  李令月拧拧她的脸颊,压低声音问,“阿父前些时候为什么生你的气?”
  裴英娘叹口气,“阿父没明说……总之阿父是为我好。”
  李治没有吐露明崇俨到底说了什么,一切都是她的猜测。
  李令月沉吟片刻,若有所思,拍拍裴英娘的手,“不管怎么说,现在没事了就好。”
  卷棚车行到宫门前,套上壮牛。
  李令月嫌卷棚车四周遮蔽,看不到车中的锦帛、金银器,起不到震慑旁人的作用,指挥公主府的家奴给换上板车。
  这样把一车赏赐拉出去,沿途经过长街里坊,让那些躲在高门府邸里的人好好看看。
  李令月今天和裴英娘一样骑马出行,姐妹俩并辔走在最前面。
  “阿父叮嘱我不要和旁人提起云华寺。”裴英娘手挽缰绳,帷帽掀开一边,垂纱笼在帽檐上,方便和李令月说话。
  她发现云华寺的特殊时,和李令月说了,李令月那时也很诧异。
  “阿父想瞒着,我们当做不晓得就是了。”
  李令月心下暗想,幸好她忍着没到处嚷嚷,不然云华寺现在肯定早就被长安世家们挤得水泄不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7/37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