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公主(校对)第2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7/371

  腹诽完了,她趴到李旦背上,下巴搁在他肩膀上问他:“阿兄想要什么靴子?鹿皮的,还是羊皮的?”
  虎皮、豹皮的也行,她私库里什么皮料都有。
  李旦很认真地想了一会儿,转身把她捧进怀里,让她坐到自己腿上,手指一勾,解开高腰裙系带,胸前雪色堆盈,他眼底眸色加深,俯身说:“都要。”
  第二天她睡到日上三竿起来,朝食吃了碗醴酪饧粥,让冯德领着人打开库房,亲自去挑皮子。
  既然李旦喜欢,巾帽、幞头、深衣、长袍、腰带、胯褶、袜子、鞋履……全身上下,里里外外,每一样都给他做几套好了。
  婢女们做,她挑样式。
  李旦上午和幕僚们在书室议事,午间回花厅吃饭,进门便看到房里的毡毯、湘妃榻、香几上铺满皮料锦缎,织金掐银,彩锦、宫锦、刺绣、印染,绚丽明朗,富丽堂皇。
  裴英娘身着小簇折枝海棠花春衫,坐在漆绘薰笼上,周围锦缎环绕。她一边自自在在喝茶吃茶食,一边支使婢女们裁衣穿线。
  李旦环顾一圈,一屋子丝帛绸料,足够做来年一年四季的新衣鞋袜。
  “下午还出去吗?”裴英娘站起身,垫脚帮李旦解开圆领袍系带。
  李旦握住她的手,“不出去,下午陪你。”
  半夏去厨下传饭,婢女很快送来菜肴汤羹。春天新鲜菜蔬多,食案上琳琅满目,时鲜小菜翠绿油亮,另有环饼、乳酥、毕罗、鲜瓜姜,当中一大碗莼菜银鱼羹。
  北方莼菜难得,裴英娘盛一碗汤递到李旦跟前,“等天晴了,我们去曲江池畔跑马踏青。”
  李旦听了一笑,“好。”
  她想了想又说,“不去曲江池了,人太多,去乐游原。”
  春天的曲江池百花盛放,拂柳如烟,杏桃满枝,风景宜人。
  从上巳开始,长安老百姓几乎倾巢出动,游玩的人群把通往曲江池的几条长街挤得水泄不通,车马想通过巷道,起码要在路上堵半个时辰。
  李旦夹了一枚金银夹花面卷,送到她的碟子里,“都听你的。”
  吃过饭裴英娘拿起银剪子,像模像样裁下几块布,“阿兄你看,我亲手给你做件新锦袍!”
  亲手两个字咬字格外清晰。
  李旦失笑,“我等着。”
  她和婢女们玩了一会儿,走到棋室,搬出箜篌,素手轻挥,曲调婉转柔媚,春天正是弹奏《春莺啭》的时节。
  弹着弹着,听到一阵悠扬的和音,李旦取了琵琶,横抱膝前,和着她的调子挥动纤长的手指。
  她头一次听李旦弹琵琶,一时听入神,手上的动作不知不觉停下来,变成李旦独自弹奏。
  冯德走进庭院的时候,李旦刚好弹完整支曲子。
  “郎君,娘子,英王来了。”冯德垂首道,“英王面色惊惶,说是有要事和郎君商量。”
  李旦不慌不忙,放下琵琶,嗯一声,“先带他去书室等候。”
  他站起来,揉揉裴英娘的发顶,“我去见七兄。”
  不知李显是为什么上门的,李旦去书室以后,几人一直在里间密谈,直到酉时,里头的说话声仍然没有停下来的迹象。
  裴英娘几次派人过去探问,看看天色,让人准备席面送去书室,自己独自在花厅吃饭。
  戌时阿福从外边回来,他忙着去各个工坊查账,每天早出晚归。平时他直接去账房交账,今天却先来求见裴英娘。
  “娘子,外面传得沸沸扬扬。”他等裴英娘遣退房中婢女,才压低嗓音道,“坊间说太子不是天后所生,英王和相王才是天命之子,连过路行商都知道这个传闻了。”
  裴英娘翻阅账本的动作停滞片刻,“谣言是从哪里传出来的?”
  阿福小声说,“我听到有人提起相王府,私下里去查,据说原话是谏议大夫明崇俨的贴身书童不小心说漏嘴的。如今不论是大臣们的深宅大院,还是市井里坊,都对这个传闻议论纷纷。”
  裴英娘沉吟半晌,这种谣言官宦人家不敢随便多嘴,既然连行商都听到传言,说明这一次消息是自下而上传扬的,等他们发觉,外面肯定早就传遍了。
  她叫来冯德和阿禄,“传命下去,不管外面有什么传闻,相王府内外,不得议论任何有关东宫的事!管不住嘴巴的,立刻捆了打发去别墅看守菜园。”
  两人肃然应是。
  裴英娘嘱咐阿福,“工坊里的人只签订契书,不是府中奴仆,管不了太多,但是也不能不管,你告诉各家坊主,若是有喜欢嚼舌根的,直接辞退。”
  阿福应喏。
  亥时李旦回到正院,东间灯火通明,裴英娘歪在榻上看账本,青丝披散,丝绦松松挽着。
  “怎么还不睡?”李旦抬脚进房。
  裴英娘抛开账本,起身为他更衣,“等你回来。”
  “下次七兄登门,不必等我。”李旦皱眉说。李显听到传言,吓得浑身发抖,急急忙忙上门找他商量对策,他劝了李显一下午,李显一句没听进去。
  裴英娘笑着说,“不等你,我也不会早睡。”
  梳洗一番,两人登榻入眠。
  婢女撤走灯盏,吹灭烛火,东间瞬时陷入一片幽暗,不一会儿浮起一汪朦胧的亮光,屏风上镶嵌的数十颗夜明珠吐露出温润光华。
  “阿兄,太子的身世……究竟是怎么回事?”裴英娘抱着李旦的胳膊,轻声问他。
  她知道李贤当不成皇帝,但是他到底为什么触怒李治和武皇后,她也不是很清楚,难道他真的不是武皇后的儿子?
  李旦环抱着裴英娘,宽厚的大手放在她肩上,轻轻摩挲,“六兄多疑,当年贺兰氏临死前和他说韩国夫人才是他的生母,他派人去查……谣言是那时候传出来的,后来母亲命人杖毙贺兰氏的贴身侍婢。”
  贺兰氏早就知道自己难逃一死,暗中做了万全准备,她把收集到的疑点全部告诉身边的侍婢,命侍婢们为她传扬出去。
  原本听到谣言的人只是将信将疑,等李贤偷偷遣人去查当年接生的女官、宫婢,众人开始犯嘀咕:李贤自己都怀疑了,那谣言应该不是空穴来风吧?
  直到武皇后料理贺兰家的人,谣言才渐渐平息。
  裴英娘诧异道:“那是好几年前的事了。”
  贺兰氏死时她也在场,李贤确实和贺兰氏独处了很久。不过为什么那时候武皇后果断出手肃清谣言,现在又闹起来了?难道武皇后这么快就下定决心废黜李贤?
  比她想象的要早,她以为李贤消停以后,武皇后也会暂时偃旗息鼓一段时日。
  毕竟在世人眼中,李贤名正言顺,而武皇后迟早会退守后宫。
  她抓紧李旦的衣袖,如果谣言继续发酵,谁还敢继续效忠李贤?李贤一乱,武皇后和东宫双方都坐不住,长安又要乱了。
  李旦感觉到她的紧张,迟疑了一瞬,掰开她的指头,把她抱到自己身上,“别怕。”
  她摇摇头,脸颊贴着李旦的胸膛,“我不怕。”
  心里惦记着事,两人都睡得不大安稳。
  寅时回廊里忽然响起突兀的脚步声,郭文泰和杨知恩踏着月色走进星霜阁,叫醒守夜的婢女。
  说话声传到内室,裴英娘猛然惊醒。
  帘内点起一盏琉璃灯,灯火昏黄,婢女们窸窸窣窣走动,郭文泰和杨知恩守在廊外。
  李旦已经起来了,坐在床沿穿靴子,侧脸线条柔和,神情却冷峻。
  “阿兄……”裴英娘想起来。
  李旦回头看她,把她按回枕上,俯身吻吻她的眉心,“我进宫一趟,你接着睡。”
  她心里一紧,刚才做了个乱七八糟的梦,又是半夜,有些怕,“出什么事了?”
  李旦轻抚她微蹙的眉头,“不是什么大事……明崇俨死了。”
  明崇俨得罪东宫,李治罚他回乡扫墓,开春后又召他回长安。
  敕书送到时,明崇俨立刻告别老家族人,收拾行李北上,之后不知为什么忽然杳无音讯。当地官员派人沿路寻找,只找到明崇俨的尸首。
  “放心,和我们不相干,阿父唤我进宫,大概是想让我去彻查明崇俨的死因。”李旦帮裴英娘掖好被子,等她闭上眼睛,才起身出门。
  天边一勾弯月,夜色浓稠,院中灯火浮动,池水波光粼粼。
  太子果然忍不住了。
  李旦低头整理袖角,抬脚跨出门槛。
  
第163章
  郭文泰随李旦一起入宫去了,
杨知恩留下保护裴英娘。
  相王府内外加派了许多护卫。
  裴英娘吃过朝食后去园子里转了一圈,
发现回廊角落处处有黑氅护卫暗中把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7/37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