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公主(校对)第2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8/371

  他记起所有人,所有事。
  李治睁开双眼。
  年轻女子跪在床榻前,泪眼朦胧,看到他苏醒,笑中带泪,“阿父,你又骗我。”
  李治打发她和李旦去洛阳,不只是让李旦躲开他禅位于李显、武太后退守后宫这一连串的风波,而是彻底把他们远远送走,李治根本没想过再召他们回来!
  他都病得米粒不进了,还勒令身边的人严防死守,不许把他病危的事透露出去,如果不是她梦中有所感,仓促赶回长安,她会一直被瞒在鼓里!
  等到噩耗传到洛阳,李治早就不在了,到那时,赶回长安也没什么用。
  李治是故意的!
  小十七回来了。
  李治扯起嘴角笑了笑,皱纹松弛,“是啊,为父很聪明,又骗了小十七一次。”
  他想抬起手摸她的发顶,努力了半天,唯有手指动了两下。
  这一天还是来了,他早就做好准备,没什么好伤心的,只是舍不得自己的儿女们。
  裴英娘直接用袖子抹去眼泪,动作粗鲁,吸吸鼻子,堆起笑容,“阿父,我不生气,你接着骗我好了。”
  李治微笑,“阿父再也不骗你了……你能回来,其实我很高兴,我刚才梦见你们小时候,你进宫的时候才几岁大,又小又瘦,我很糊涂,小十七什么时候那么瘦了?她现在是什么样子?长胖了没有?刚刚在梦里找不到你,一睁开眼睛,你就回来了……”
  “别哭,小娘子多笑笑,以后才会越来越漂亮。”
  裴英娘眨眨眼睛,把眼泪搅碎在眼睫之间,“我不哭。”她握住李治的手,一字字道,“阿父,你放心,我长大了,会保护好自己。”
  哭泣只会让李治走得不安心,她不能哭。
  李治回握她的手,指节微微发颤,“十七乖,要好好的。”
  千言万语,万种嘱咐,终究只化作一个简单的愿望:好好的。
  裴英娘忍住眼泪,哽咽着应答,“嗯。”
  一旁的李令月泣不成声,泪流满面。
  李治环顾一周,目光慈爱温和,脸上浮起几丝红润,这是回光返照的迹象,“显儿和旦儿呢?叫他们进来。”
  李显和李旦并肩走进内室。
  李治看着李显,面容威严,“显儿,你的弟弟妹妹都在这里,为父就要走了,你当着我的面立誓,照顾好你的弟弟妹妹,不管发生什么事,绝不能伤害他们!”
  李显哭得双眼通红,“阿父,我答应!你说什么我都答应!我不会欺负阿弟和妹妹们,只要我在一天,他们永远是高贵的亲王和公主。”
  李治面色和缓,“假如朝臣们逼着你打压旦儿呢?假如你的妃嫔儿女全部站在朝臣们那一边,逼你在他们和旦儿中间选一个呢?假如他们说,如果不杀了旦儿,你的皇位岌岌可危呢?”
  他问出一连串的问题,气势迫人,李显茫然无措,抽噎了几下,才答道:“我不会伤害阿弟的,我不会……”
  李治叹息一声。
  他曾想过要废了武媚,但那时李弘还年幼,朝臣们之所以拥护李弘登上太子之位,一是因为武媚是皇后,李弘从庶出变成嫡出,身份贵重,二是因为他杀了其他儿子,帮李弘扫清障碍。
  如果废了武媚,李弘处境尴尬,非嫡非长,名不正言不顺,还怎么压制朝臣?
  现在武媚成了皇太后,李显是皇帝,母子俩血浓于水,武媚得到权力,李显占据名分,是他所能想到的最好的处理方式。
  李显需要有人辅佐,正如他当年能迅速稳定局势,离不开舅父长孙无忌的帮助扶持。
  但愿李显能够像他一样积攒实力,早日成熟,摆脱母亲的桎梏。
  如果他不行,还有旦儿。
  李治挥挥手,“你们都出去,旦儿留下来。”
  李显愣了一下,没有动,直到李令月拍拍他,他才恍然回神,跟着她一起离开。
  裴英娘起身离开,李旦攥住她的手,捏得很紧,轻声说:“别走远,就在外面待着。”
  她点点头,目光一直放在李治身上,慢慢退出去。
  
第193章
  天亮了。
  云销雨霁,
风雪散去,
天空瓦蓝,
高大巍峨的宫墙沐浴在清冷萧瑟的晨光中,刮了一夜的风,
庭院铺满落叶,
树木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
  武太后走过长廊,皱了皱眉,
吩咐宫婢们打扫院落。
  武承嗣为姑母的淡漠而感到心惊,
到这个时候,姑母竟然还能镇定从容地指挥宫婢洒扫院子。
  昨夜见过几个孩子后,
李治陷入昏迷。
  武太后在屏风外守了两个时辰,上官璎珞回禀说朝臣们接到消息,陆陆续续入宫,
李显哭天抹泪,无法接见群臣。
  武太后没有迟疑,立刻起身去前殿安抚众位大臣。
  她不能慌,越是形势危急的时候,
她越要沉着冷静。
  李旦等在屏风外面,眉宇间多了几分阴郁沉重,“母亲,阿父醒了,
他想见您。”
  武太后走进内室。
  刚从感业寺回到蓬莱宫时,她劫后余生,欣喜若狂,
李治给她的宠爱和尊重让她忘乎所以。
  驱逐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功臣,扳倒王皇后和萧淑妃,肃清朝堂,巩固皇权,她和李治配合默契。
  朝野内外骂她狐媚惑主,她一点都不在意,能和站在权势之巅的男人并肩而立,几句骂名,算得了什么?
  武太后越来越飘飘然,以为李治对自己百依百顺,自己一定能够控制李治。
  然而李治始终把任免宰相的权力牢牢掌握在手中。
  他对她那么好,力排众议册封她为皇后,却又干净利落地除掉她的心腹大臣,打压她的娘家,孤立她,防备她,至始至终,她的一切权力都依附于李治身上。
  李治信任她,她就能风风光光,假若那一天李治像忌惮长孙无忌那样忌惮她,她会不会落到和长孙无忌一样的下场?
  眼看着李治重用那些曾公开反对她的将领,诛杀为她立下汗马功劳的朝臣,武太后为自己的将来感到忧虑。
  好在她生了四个儿子,地位稳固。
  她开始收敛,撰写编纂教导后妃贤德顺从的书册进献给李治,表明自己会谨守本分,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李治和他们的儿子分忧。
  李治差点废了她。
  那时候她野心勃勃,什么都要插手管,想趁着李治病重独揽大权,隔绝李治和老臣们的来往书信,飞扬跋扈,志得意满。
  李治勃然大怒,给了她一个措手不及。
  连废后的敕书都写好了,盖过玺印,李治亲笔画日,交由门下省审核,一旦诏书发出,她将会被剥夺一国之母的高贵身份。
  武太后心惊胆战,她尝过独守青灯的清苦滋味,无法忍受再次遭到放逐!
  她脱簪披发,泣告李治,弘儿年幼,陛下若是废了她,将弘儿置于何地?朝臣们居心不良,撺掇他废后,就是为了把弘儿赶下太子之位!
  李治犹豫了。
  趁着他犹豫,武太后抢过诏书,胡乱撕扯,废后的诏书是绢帛写就,不易撕开,她恨不能用牙齿把诏书咬碎。
  李治叹了口气,俯身按住她的手,拥她入怀,“媚娘,朕错了,以后绝不会再提此事。”
  他自称朕。
  那一刻,武太后终于明白,不管李治平时对她有多容忍,一旦触及他的底线,他也会翻脸无情。
  这些年她辛苦培植自己的势力,一步一步架空李治,渐渐掌握实权,可是回想起那封诏书,还是会觉得心口发凉。
  那是出于对失去权力的恐惧,因为她的权力,来自于李治。
  李治说到做到,后来他再也没有提起废后的事,一次也没有。
  他时常生病,越来越依赖于她。
  她是皇子们的生母,也许他以己度人,觉得她会为儿女们鞠躬尽瘁。也许他权衡利弊,发现其他人都不可信,唯独她值得信任……
  不论原因是什么,武太后抓住机会,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
  她感激李治给予她的温情和忍让,同时清醒地认识到,只要李治在一天,她没法改天换地。
  李治扶持她,倚重她,也束缚她,提防她,重臣的选拔任用,由李治决定,还有最重要的——军权,李治从没有让她染指过。
  现在李治要走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8/37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