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公主(校对)第2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3/371

  背影娇小袅娜。
  然而台上、台下的甲士亲卫们,四周躲在暗处看热闹的宫婢们,心头不由生出一股凛然之意。
  走出很远后,近侍们艰涩开口,“王妃……您何苦……”
  何苦为他们这种人得罪圣人和韦妃!这天下已经是圣人的了!
  裴英娘望着远处耸立的宫墙,微微一笑,“你们也觉得我疯了?”
  近侍们垂下头。
  他们看着相王妃一天天长大,深知她本性温顺,谨小慎微,不是那种得志猖狂、不管不顾的人,可她今天却做出如此莽撞的事……想来想去,近侍们一致认为,相王妃的反常,必定是因为先帝亡故,伤心过度的缘故。
  其实裴英娘已经不伤心了。
  生离死别,悲欢离合,世事皆是如此,不能过于沉浸在悲伤当中。
  以后的日子还很长,大明宫再没有任何让她留恋的东西。
  韦沉香以为李治走了,她失去靠山,会彻底沉寂下去,任人欺辱。
  恰好相反,没有顾忌,没有留恋,她反而不必再隐忍。
  山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她最后回头看一眼伫立在晴空下的含凉殿。
  阿父,小十七走了。
第196章
  李显看着卫士递到自己跟前的珠花,
张大嘴巴。
  这珠花他认得,
十七娘喜欢轻巧精致的首饰,
守孝期间她常常戴这种颜色素淡、样式简单的头饰。
  十七娘向来很受内外命妇的追捧,她簪什么花,
第二天,
坊市卖的那种花价格一定会暴涨。她梳什么发式,三四天后,
长安贵妇们立马跟风效仿。
  她戴珠花,
命妇们有样学样,佩戴珠花蔚然成风。
  十七娘的珠花颜色与众不同,
是一种没法比拟的本色,李显一眼就能认出来。
  一人走到李显身前,抬手接过珠花,
挥退卫士,“知道了,你们退下。”
  是八郎相王。
  卫士们不敢走,犹豫着看向李显。
  李显挥挥手,
“走吧走吧,你们快走!相王妃想带走谁就带走谁,你们别拦她。”
  卫士们躬身告退。
  李显神色忐忑,伸手去扯李旦的衣袖,
“阿弟……”
  李旦往旁边躲了一下,避开李显,把珠花收进袖子里,
淡淡道,“陛下,你想查什么?”
  李显感觉到他的生分,颓然道,“我、我只是想摸清宫里的情况,母亲的权力太大了……”
  “那你应该从蓬莱宫那边入手,你查阿父身边的人,查不出什么。”李旦扫李显一眼,“是不是韦氏怀疑我、英娘和令月私下里瞒着你扣下阿父的东西,所以才要彻查含凉殿?”
  脑袋里嗡的一声,李显脸上涨得通红,“阿弟,我没那样想过!”
  “你没有,不代表韦氏没有。你纵容她调查含凉殿的近侍,外人看来,就是如此。”李旦沉默了一会儿,转身离开,“七兄,母亲绝不满足于当一个手握大权的太后,你要当心她。”
  李显怔了怔,追到外边回廊上,“阿弟……”
  母亲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她可是权倾朝野的皇太后呀!古往今来,哪个太后能像母亲这么风光?
  回廊里空荡荡的,风声呼啸,李旦早已经走远。
  ※
  狂风卷起车帘,冰冷的雪花时不时扑进车厢里。
  李旦掀开锦帘,出宫的时候天色还好,不知何时忽然落起大雪,天边阴沉。
  “落雪了?”裴英娘从他怀里钻出来,伸长脖子往外看。
  他低头一笑,捧起她亲几口,手盖到她额头上,奉御刚刚为她诊脉,说她身子虚弱,这种天气要格外注意保暖,不能受凉,“冷不冷?”
  裴英娘摇摇头,往李旦怀里缩,她整个人都懒懒的,牛车走得很慢,并不颠簸,不过还是靠着他最舒服。
  他马上要去梁山了,之前从洛阳回来得匆忙,没有带行李,相王府倒是留了不少冬天穿的大毛衣裳,再开府库找几匹蜀锦,让绣娘连夜赶制,多裁几件给他带走。
  想着想着,她窝在李旦怀里睡着了。
  到了隆庆坊,李旦没有叫醒她,牛车直接驶进相王府内院,他解下身上穿的大氅罩住她,抱她下车。
  她太轻了,倚在他怀里愈发显得娇小,冬日严寒,得把她养胖点。
  雪落得很大,一转眼的工夫,庭院的太湖石上已经覆了一层薄薄的积雪。
  房里烧了火盆,衾被里罩了汤婆子,火炉床四面纱帐密密匝匝围着,温暖如春。
  使女掀开床帐,李旦矮身把裴英娘放到床榻上,她梦中发出一声舒适的喟叹,抱着软枕蜷成一团。她怕冷,睡觉时总是喜欢抱着点什么,他在时抱他的胳膊,他不在就抱枕头。
  李旦忽然起了玩兴,故意扯开枕头。
  裴英娘皱起眉头,紧紧抱着枕头一角不放,半个身子都跟着坐起来了,双手在空气里乱抓,最后抓到结实的胸膛,她没有醒,下意识觉得这个枕头比缎面的软枕抱起来更暖和,迷迷糊糊往他怀里扑,扒在他身上,这回终于睡踏实了。
  李旦苦笑,原本是为了逗她玩,这下好了,被她压倒在床上,只能陪她一起睡。
  屋外搓绵扯絮,大雪落了整整一夜。
  翌日天光大亮,雪光映在窗前,清亮冷冽,海棠红窗纱被照成淡淡的退红色。
  裴英娘支起窗户往外看,双眼微觉刺痛。
  白雪皑皑,碧池水面平滑如镜,没有一丝涟漪,仔细看,原来竟结了层薄冰。岸边的太湖石和假山早看不见了,成了一座座雪峰。
  打扫庭院的使女们冷得双颊通红,扫到一半,抱着大扫把哈气,刚扫出的一条窄道转瞬间又被鹅毛大雪盖住。葡萄架光秃秃的,篱笆上枯藤虬曲盘结。
  “这么大的雪,不能骑马。”裴英娘走到侧间,帮李旦系衣带。扣好衣襟,低头为他挂上腰间的佩饰。
  李旦答应一声,眼眸低垂,摸摸她的脑袋,她今天气色好了些。
  朝食是滚烫的热黍粥,鲜浓的豆腐羹,金银夹花平截和咸甜毕罗。
  裴英娘吃了一块金银夹花平截,一碗黍粥,李旦让半夏再给她盛一碗,“再吃点。”
  看着她又吃了半碗粥,两枚菌菇馅毕罗,他才示意使女撤走食案。
  仆从在廊外求见,宫中来人催促李旦尽快出发,免得大雪压坏道路,进不了山,耽搁地下玄宫的修建工程。
  裴英娘领着半夏和忍冬给李旦收拾行礼。
  使女们昨晚已经把要带的衣物衾被之类的随身物件收拾好了,她让半夏把包袱一个个打开,重新检查一遍,确认没有遗漏的,才让人把行礼送到牛车上去。
  在这期间,宫中一趟趟派人上门催促,半个时辰里相王府的长史招待了七八个内侍。
  内侍们三催四请,李旦始终不出面,待在星霜阁和裴英娘说话,到巳时末才肯动身。
  相王府外,几个浑身冻僵,嘴唇发乌的兵丁一眨不眨地盯着府门前的动静,大雪落满他们的头发、肩头,连眼睫、胡子上也结了冰霜。
  他们早成了雪人,却一动不动,表情坚定。
  咯吱几声,牛车轧过雪地,李旦在众人的簇拥下步出相王府大门,他抬头看一眼扑簌的落雪,拢紧披风,登上一座纹饰华丽的香车。
  兵丁们神情一震,其中一个汉子扭头吩咐身后的人,“回去禀报大郎君,相王出城了。”
  兵士点点头,转身钻进莽莽风雪中。
  两盏茶的工夫,雪中隐隐传来几声鞭响,几辆牛车停在相王府门前。
  宫中又有人登门。
  相王府的甲士面面相觑,郎君刚才出发了,怎么还有人来催请?
  来者跳下车,拾级而上,美髯长身,人高马大,相貌堂堂,赫然是太后的亲侄子,当朝尚书武承嗣。
  长史正一边烤火一边清理府中账目,听到下人通报说武尚书来了,心里咯噔一下,来者不善啊!
  武承嗣其实不想来,他怕李旦,可是他不得不来。
  执失云渐艺高人胆大,不愧是战场上历练出来的,敢作敢当,竟然直接把交易的条件捅到太后面前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3/37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